2022-2023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3-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时1课时主备饶云备课时

第()
课时
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结合真实复杂的情境,独立运用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对相关大气运动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

区域认知:对于给定的具体区域,能够判断分析区域中大气运动的特征,及其对区域其他自然要素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面对复杂的、真实的情境,能够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分析、评价、决策,认识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发展观。

地理实践力:能够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能对大气运动现象进行科学观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发生在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关系。

(重点) 2.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的特点。

(重点) 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西风带的关系。

(难点)


讲授法、讨论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学修改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内容)
新课讲授:
五、热带沙漠气候
1.主要分布区
大致在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西岸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澳大利亚中西部和南美洲西侧的狭长区域等地
2.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降水稀少
年平均气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

3.热带沙漠的植被类型
热带荒漠
4.形成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六、温带大陆性气候
1.主要分布区
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以及南美南部
为何巴塔哥尼亚高原在沿海地区且存在狭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由于受到安第斯山脉的地形阻挡,位于背风坡,改变了当地的水热条件1.气候特点
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全年干旱少雨,气温年较差大。

3.形成原因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主要受大陆气团控制。

4.植被类型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景观
七、季风气候
根据纬度不同分
三个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一)热带季风气候
1.主要分布区
大致在10°N-25°N之间的大陆东岸
南亚和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2.形成原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年降水量多,一般在 1500-2000mm,集中在6-10月(北半球)。

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较差在3℃-10℃左右。

1.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二)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1.主要分布区
大致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2.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季风发达。

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2摄氏度,最冷月气温在0-15摄氏度之间。

年降水量多在800-1600毫米,夏半年降水通常占全年的70%
1.植被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三)温带季风气候
1.主要分布区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2.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季风气候队农业生产——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发。

冬季冷高压强盛,冬季风南下,易发寒潮、低温冻害。

措施:兴修水利工程、加强监测与预报、发展农业技术等
九、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1.主要分布区
北纬50°-70°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2.形成原因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3.气候特点冬长严寒,夏短温暖,降水少
4.植被类型亚寒带针叶林
•寒带气候
包括: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1.主要分布区
南极洲、北冰洋沿岸
2.形成原因
受极地高气压带或极地东风带控制
3.气候特点
酷寒干燥
1.植被类型苔原景观
冰原景观
作业巩固:屏幕展示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总结
作业安排: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