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复习题
统计学计算题复习(学生版)

统计学计算题复习(学生版)统计学复习提纲一、期末考卷题型1. 单项选择题;2. 多项选择题;3. 简答题4. 计算题二、知识点复习1. 统计学分类、指标、变量、参数、统计量等概念,以及各种统计图形;2.统计数据的相关内容,以及测量数据分布的测度的描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公式。
3. 调查的各种方式; 4. 组距数列的相关概念。
5. 置信区间的相关概念,以及单个总体均值、比例、方差的区间估计;6. 估计单个总体均值、比例时的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7. 单个总体均值、比例、方差的假设检验;8. 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的相关知识;9. 一元、二元回归模型的EXCEL操作结果的解释以及模型的建立和检验;10. 时间序列的各种分类;平均速度等指标、移动平均法的概念等;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和季节指数的计算; 11.统计指数的相关概念,制作综合指数要点和原则,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的计算。
1统计学计算题复习一.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和三者之间的关系1.算术平均数。
也叫均值,是全部数据的算术平均,是集中趋势的最主要测度值。
主要适用于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但不适用于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
2.众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用Mo表示。
主要用于测度定类数据的集中趋势。
组距式数列确定众数,是先根据出现次数确定众数所在组,然后利用下列公式计算众数的近似值:M?L?0f?f?1?i (f?f?1)?(f?f?1) 3.中位数。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用Me表示。
主要用于测度定序数据的集中趋势。
分组数据计算中位数时,先根据公式N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2N?Sm?1中位数的近似值: M?L?2?i efm4.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x?Me?Mo,数据是对称分布; x<Me<Mo,数据是左偏分布; x>Me>Mo,数据是右偏分布。
例题1:某地区有下列资料:人均月收入400以下400~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 900以上合计要求计算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统计学复习题答案七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填空题1、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两种类型。
2、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不冋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完全不相关。
正相关和负相关3、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方向不冋分为。
4、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不冋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5、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散点图:测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计算相关系数。
6、相关系数R的值介于—1——+1 之间,当它为正值时,表示现象之间存在着』相关________ ;当它为负值时,表示现象之间存在着负相关__________ 。
7、进行回归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在这一点上与相关_____ 分析不同。
&客观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关系值不固定 __________ 的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与相关关系对应的是函数关系__________ ,反映现象之间存在的严格的依存关系。
9、用直线方程来表明两个变量间的变动关系,并进行估计和推算的分析方法称为简单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定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是相关系数_______________ ,确定现象之间相关变量之间的一般关系式的方法是回归分析________________ 。
11、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参数a、b的数值用_________ 方法确定,其中a= _______ ,b= ________ 。
二、是非题1、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必须计算相关系数。
F2、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一定都是随机变量。
F3、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F4、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一般相同,但有时也不同。
F5、相关系数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
统计学复习题 答案七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填空题1、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两种类型。
2、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不同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完全不相关。
3、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方向不同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4、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不同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5、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散点图;测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计算相关系数。
6、相关系数R的值介于—1——+1 之间,当它为正值时,表示现象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当它为负值时,表示现象之间存在着负相关。
7、进行回归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在这一点上与相关分析不同。
8、客观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关系值不固定的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与相关关系对应的是函数关系,反映现象之间存在的严格的依存关系。
9、用直线方程来表明两个变量间的变动关系,并进行估计和推算的分析方法称为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10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散点图,测定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是相关系数,确定现象之间相关变量之间的一般关系式的方法是回归分析。
11、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参数a、b的数值用最小平方法方法确定,其中a= ,b= 。
二、是非题1、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必须计算相关系数。
F2、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一定都是随机变量。
F3、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F4、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一般相同,但有时也不同。
F5、相关系数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
F6、回归分析中计算的估计标准误就是因变量的标准差。
T7、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的关系值固定的依存关系是相关关系。
F8、按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F9、计算相关系数时,应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F10、相关系数是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统计学复习思考题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与练习题:一、思考题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如何理解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4.试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5.标志与指标有何区别何联系。
二、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三、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2、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4、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A、统计分组法B、大量观察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推断法2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答案:二、 1.× 2.× 3.√ 4.× 5.×三、 1.C 2.B 3.C 4.B 5.B第三章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平均指标?平均指标可以分为哪些种类?2.为什么说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3.为什么说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4.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有哪些?5.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有哪些特点?6.什么是标志变动度?标志变动度的作用是什么?7.标志变动度可分为哪些指标?它们分别是如何运用的?8.平均数与标志变动度为什么要结合运用?二、练习题1.某村对该村居民月家庭收入进行调查,获取的资料如下:要求:试用次数权数计算该村居民平均月收入水平。
统计学全本 习题及参考答案(期末复习完整版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若住宅房地产“评估的房地产价值X ”与“销售价格Y ”之间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为x y t 1.398.1+-=∧,则二者的相关系数可能..是 A 、-1.98 B 、+3.1 C 、+0.9237 D 、-0.8963【 】2、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误差项离差平方和SSE 实质上反映了A 、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带来的影响B 、系统因素带来的影响C 、随机因素带来的影响D 、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带来的影响【 】3、单项式变量数列中,如果各标志值都扩大1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则平均数A 、不变B 、扩大1倍C 、减少1/4D 、无法判断大小【 】4、如果用P 表示商品的价格,用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1011q p q p 综合反映A 、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B 、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相对数C 、多种商品价格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D 、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 】5、某研究人员发现,举重运动员的体重与他能举起的重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则A 、举重能力的60%归因于其体重B 、平均来说,运动员能举起其体重60%的重量C 、如果运动员体重增加10公斤,则可多举6公斤的重量D 、运动员体重和能举起的重量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6、某企业最近几批产品的优质品率P分别为80%、85%、90%,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优质品率进行抽样检验,确定必要的抽样数目时,P应选A 、90%B 、85%C 、80%D 、82%【 】7、原始资料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时,计算各年同期(月或季)的平均数,其目的是消除各年同一季度(或月份)数据上的A 、季节变动B 、循环变动C 、长期趋势D 、不规则变动【 】8、为了分析我校不同专业学生的某次统计学测验成绩是否有显著差异,可运用方差分析法。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 在12个专业中共计随机抽取60个学生进行调查,拒绝原假设的区域是A 、 )),59,11(01.0+∞FB 、)),59,11(005.0+∞FC 、)),48,11(01.0+∞FD 、)),48,11(005.0+∞F【 】9、一项对一所大学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及成绩的研究指出,一般来说,出勤率较高的学生,成绩也较好。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复习(六种题型重点)

第三章:编制次数分配数列1.根据所给资料分组并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根据整理表计算算术平均数。
例题: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3)根据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答:(1)该企业职工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成 绩(分) 职工人数(人) 频率(%)不及格(60以下) 3 7.5 及格 (60-70) 6 15 中 (70-80) 15 37.5 良 (80-90) 12 30 优 (90-100) 4 10 合 计 40100(2)此题分组标志是按“成绩”分组,其标志类型是“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的等距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3)根据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考核情况。
本单位的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钟形分布”(即正态分布),不及格和优秀的职工人数较少,分别占总数的7.5%和10%,本单位大部分职工的考核成绩集中在70-90分之间,占了本单位的为67.5%,说明该单位的考核成绩总体良好。
)(774095485127515656553分=⨯+⨯+⨯+⨯+⨯==∑∑f xf x第四章: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已知某年某月甲、乙两农贸市场A 、B 、C 三种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试比较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 较高?并说明原因。
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统计学综合练习题⼀、判断题对1.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2.制定调查⽅案的⾸要问题是确定调查⽬的。
()3.在确定组限时,最⼤组的上限应⼤于最⼤变量值。
()4.相关系数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唯⼀⽅法。
()5.根据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劳动⽣产率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6.社会经济统计⼯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
()7.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中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8.在计算综合指数时,指数中分⼦和分母的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时期的。
()9.时间数列中各个环⽐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总的定基增长速度。
()10.全⾯调查就是对调查对象的各⽅⾯都进⾏调查。
()1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12.⼈⼝出⽣数、设备台数是时点指标;产品库存额、⼯资总额是时期指标。
()13.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
()14.统计的涵义就是指统计学,这是⼀门多科性的⽅法论科学。
()15.研究某地区的粮⾷亩产⽔平,总体单位应是该地区的每⼀亩耕地。
()16.研究某地区商店的零售物价情况,总体单位是该地区的每⼀个商店。
()17.抽样调查只有代表性误差⽽没有登记误差,全⾯调查则两种误差都有。
()18.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永远不可能⼀致。
()19.组中值既是各组标志值的代表值,⼜是各组标志值的实际平均值。
()20.某市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脑15.5台,这是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21.某⼚产量计划要求⽐上年增长10%,实际仅⽐上年增长5%,则本年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50%。
22.众数就是在总体各个标志值中出现的最多次数。
()23.如果某次考试成绩:甲班每⼈相差6分,⼄班每⼈相差7分,则表明甲班学⽣考试成绩要⽐⼄班变异程度⼩。
()24.如果甲⼄两⼚技术⼯⼈与学徒⼯的⼯资⽔平均是甲⼚⾼则甲⼚⼯⼈平均⼯资必定⾼于⼄⼚。
25.强度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定是有名数。
统计学复习资料(计算题)-打印版

解⑴
2000 x 200 n 100 x t x 1.96 200 392 x x 12000 392 即11608~ 12392 元) ( 为 ⑵ 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 N [ x x , x x ] [58040000 ,60012392 ]元 [5804 6001 24]万元 , .
(2)若2008年人均收为400元,推算该年商品销
售额为:
yc=-26.92+0.92x = -26.92+0.92×400 = 341.08 (万元)
6.某部门5个企业产品销售额和销售利润资料如下:
企业编号 产品销售额(万元) 销售利润(万元) 1 2 3 4 5 430 480 650 950 1000 22.0 26.5 40.0 64.0 69.0
计算: (1)建立以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直线 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 (2)若2008年人均收为400元,试推算该 年商品销售额。 (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解:(1)配合直线回归方程:yc=a+bx
1 xy x y n b 1 2 2 x ( x) n
该批零件合格率在 .45%概率保证程度下 其区间 95 ,
4、 从某年级学生中按简单随机抽 样方式抽取50名学生,对邓小平理论 课的考试成绩进行检查,得知其平均 分数为75.6分,样本标准差10分,试以
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年级学 生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如果其它条
件不变,将允许误差缩小一半,应抽 取多少名学生?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逐期增长量(万吨) 2000 200 31 4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统计学习题和答案解析[完整]
![统计学习题和答案解析[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1561afe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3.png)
统计学习题和答案解析[完整]第一部分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一、最佳选择题1、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指标较好。
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数间距E、方差2.用均数和标准差可以全面描述()资料的特征。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D.对称分布 E.对数正态分布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E.以上都不对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变异系数 B.方差 C.极差 D.标准差 E.四分位数间距5.偏态分布宜用()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方差6.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不变。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E.变异系数7.()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数正态 B.正偏态 C.负偏态 D.偏态 E.正态8.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分布。
(说明:设X变量经Y=lgX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问X变量属何种分布?)A.正态 B.近似正态 C.左偏态 D.右偏态 E.对称9.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描述其集中趋势。
A.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几何均数10.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变异系数 E.标准差二、简答题1、对于一组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除样本含量n外,还可计算,S和,问各说明什么?2、试述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及对数正态分布的某单位1999年正常成年女子血清联系和区别。
甘油三酯(mmol/L)测量结果3、说明频数分布表的用途。
4、变异系数的用途是什么?组段频数5、试述正态分布的面积分布规律。
0.6~ 10.7~ 3三、计算分析题0.8~ 91、根据1999年某地某单位的体检资料,116名正常 0.9~ 13成年女子的血清甘油三酯(mmol/L)测量结果如右表, 1.0~ 19 请据此资料: 1.1~ 25(1)描述集中趋势应选择何指标?并计算之。
统计学复习题计算题4

统计学四、计算题1.某企业的工人人数及工资资料如下表所示:(1)计算工人人数结构相对指标:(2)分析各工种工人的月工资额2006年比2005年均有提高,但全厂工人的月工资额却下降了,其原因是什么?(2)技术工人和辅助工人的月工资额2006年比2005年相比有所提高,但全厂全体工人平均工资却下降20元,其原因是工人工种结构发生了变化。
月工资额较高的技术工人的人数比重减少了,从2005年的60%下降为2006年的40%;而月工资额比较低的辅助工人的人数比重增加了,由2005年的40%提高到60%。
2.某企业所属三个分厂2005年下半年的利润额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1)计算空格指标数值,并指出(1)~(7)是何种统计指标?(2)如果未完成计划的分厂能完成计划,则该企业的利润将增加多少?超额完成计划多少?(1):表中(1)(2)(4)为总量指标,(3)(5)(6)(7)为相对指标。
其中(3)(5)为结构相对指标,(6)为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7)为动态相对指标。
(2)B分厂计划利润1724万元,实际只完成1637.8万元。
如果B分厂能完成计划,则该企业的利润将增加86.2万元(1724-1637.8=86.2),超额完成计划178.29万元,[(4135.8+86.2)-4043.71=178.29],超额4.41%.(178.29/4043.71=4.41%) 3.某地区商业局下属20个零售商店,某月按零售计划完成百分比资料分组如下:要求:计算该局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该局平均计划完成程度4.某企业1999年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有关资料如下: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件/人)5.1999年某月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该商品在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元/件)该商品在乙市场的平均价格(元/件)6.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以确定哪一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斤)(斤)因为0.163 〉0.072,所以乙品种平均亩产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较有推广价值。
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1×10=10分)1.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_______________.2.根据统计表的主词是否分组以及如何分组,统计表可以区分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____。
3.某层楼有七户居民。
家庭人口数分别为4,3,3,2,2,2,1;人均居住面积为6,10,10,12,12,12,18平方米,据此可计算:家庭人口平均数为_________人,中位数为__________人,人均住房面积为_________米。
4.是非标志中,具有的研究标志的单位数为N1,不具有所研究标志的单位数为N0,全部总体单位数N=N1+N0,则成数P和Q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5.社会经济统计中比较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社会经济现象的___________,是计算平均指标的重要原则 .7.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销售利润比上年增长15%,达到800万元,实际执行结果比上年增长12%。
则该企业产品销售利润完成程度为___________,今年实际销售利润达到了_________万元。
8.综合指数是计算_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两个 _____________对比而成的指数。
9.总体标准差为100,要使抽样平均误差等于10,在重复抽样情况下,样本单位数应等于_____________。
10.已知σ2xy=150,σx=18,σy=15.则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r是_ _。
二.单项选择题(1×20=20分)1.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指的是。
A.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B.标志总量占全部单位标志总量比重较大的单位;C.在总体中占主要地位的某些地区、部门或单位;D.随机抽选的单位。
2.等距数列是指。
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B.组数相等的数列;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D.各组频率相等的数列。
统计学复习题六

统计指数一、填空题1、统计指数按研究对象的X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2、总指数按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3、综合指数按其所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4、编制综合指数时有两个要点:一是选择同度量因素;二是把同度量因素固定下来.5、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的计算中,既起过渡作用,又起权数作用.6、一般地讲,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通常是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做为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通常是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7、平均数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编制的总指数,通常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来使用,按其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8、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以综合指数的基期总量作权数,通常用来编制数量指标总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是以综合指数的报告期总量作权数,通常用来编制质量指标总指数.9、在目前条件下,我国编制零售物价指数的方法是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公式为.10、产品产量增长15%,单位产品成本上升5%,则生产费用增长20.755%.11、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商品15%,则物价上涨了17.6%.12、在指数体系中,总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乘积,总量指标的绝对增长额等于各因素指数所引起的绝对增长额的和.13、因素分析法的特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来测定某一因素的变动.14、总量指标指数体系的数量关系表现为总量指标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乘积;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平均指标指数等于固定组成指数乘以结构影响指数.15、平均指标指数是同一经济现象两个不同时期条件下数量的平均指标值对比计算的相对数,它又称为;固定组成指数的公式是;结构影响指数的公式是.二、是非题1、广义指数就是各种相对数. T2、总指数就是加权指数. F3、编制综合指数的关键问题是同度量因素与其时期的选择. T4、编制平均数指数,实质上就是计算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T5、如果物价上涨10%,则现在100元钱只值原来的90元了. F6、总指数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而个体指数不能这样分. F7、在我国统计实践中,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固定加权平均法. T8、总指数能说明不可相加现象总变动的情况. T9、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元素的时期是可以选择的. T10、质量指标指数是反映总体内涵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T11、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测定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T12、对于多因素分析要使用连锁替代法. T13、工资总额增长10%,平均工资下降5%,则职工人数应增长15%. F14、平均指标指数实际上就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F15、综合指数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F16、综合指数是根据全面资料计算的,平均数指数是根据非全面资料计算的. T三、单项选择题1、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B〕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D、调和平均数指数2、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B〕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D、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3、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A〕A、基期质量指标B、报告期质量指标C、基期数量指标D、报告期数量指标4、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B〕A、基期质量指标B、报告期质量指标C、基期数量指标D、报告期数量指标5、统计指数是一种反映现象变动的〔B〕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序时平均数6、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0%,销售量增长20%,则副食品类商品销售总额增长〔D〕A、30%B、32%C、2%D、10%7、如果物价上升10%,则现在的1元钱〔D〕A、只是原来的0.09元B、与原来的1元钱等价C、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D、只是原来的0.91元8、某企业20##比20##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A〕A、10%B、30%C、100%D、9.09%9、某厂20##产品单位成本比去年提高了6%,产品产量指数为96%,则该厂总成本〔D〕A、提高了1.76%B、提高了1.9%C、下降了4%D、下降了6.8%10、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是〔A〕A、数量指数B、质量指数C、个体指数D、综合指数11、反映物量变动水平的指数是〔A〕A、数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C、个体指数D、质量指标指数12、下列是数量指标指数的有〔C〕A、产品产量指数B、商品销售额指数C、价格指数D、产品成本指数13、商品销售额的增加额为400元,由于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410元,由于价格〔B〕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10元B、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5元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10元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5元14、某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25%,利率提高20%,则利息额增加〔B〕A、45%B、50%C、5%D、12.5%15、狭义的指数是指〔C〕A、动态指数B、总指数C、定基指数D、个体指数16、根据个体指数和报告期总量指标计算的总指数是〔B〕A、综合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D、可变构成指数17、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固定在〔D〕A、基期B、报告期C、都可以D、视具体情况而定18、我国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C〕方法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数指数D、固定权数平均数指数19、为了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变动程度,应计算平均工资〔C〕A、可变构成指数B、结构影响指数C、固定组成指数D、都不是20、平均指标指数是〔A〕A、平均数指数B、个体指数的平均数C、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D、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21、算术平均数指数是〔A〕A、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B、对个体质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C、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D、对个体质量指标进行平均四、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ADE〕A、产品产量指数B、商品销售额指数C、价格指数D、产品成本指数E、职工人数指数2、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CD〕A、产品产量指数B、商品销售额指数C、价格指数D、产品成本指数E、职工人数指数3、某商品基期售出50公斤,报告期售出60公斤,指数为120%,该指数为〔ADE〕A、数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C、总指数D、销售量指数E、个体指数4、统计中通常所讲的指数〔ADE〕A、是一种特殊的动态相对数B、具有平均数的性质C、是一种综合性的代表值D、可用来分析现象变动的原因E、可用来反映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5、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中的作用有〔CE〕A、比较作用B、平衡作用C、权数作用D、推算作用E、媒介作用6、综合指数〔ABCDE〕A、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的动态相对指标B、分子分母分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的乘积之和C、分子、分母有一个是假定的总量指标D、综合反映多种现象的变动程度E、固定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观察另一个因素的变动7、平均数指数〔ABDE〕A、是综合指数的变形B、是各个个体指数的平均数C、其权数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D、是我国目前编制物价指数的常用方法E、有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之分8、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AB〕A、综合指数B、平均数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平均指标指数E、可变构成指数9、某种产品的生产总费用20##为50万元,比20##多2万元,而单位产品成本20##比20##降低5%,则〔ACDE〕A、生产费用总指数为104.17%B、生产费用指数为108.56%C、单位成本指数为95%D、产量指数为109.65%E、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为2.63万元10、三个地区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报告期为基期的108%,这个指数是〔BE〕A、个体指数B、总指数C、综合指数D、平均数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11、平均指标指数包括〔BCE〕A、固定权数算术平均数指数B、固定构成指数C、可变构成指数D、算术平均数指数E、结构影响指数。
(完整版)统计学练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题1.1.1 统计工作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认识活动。
1.1.2 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各种统计数据、图表和文字资料都是统计资料。
1.1.3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1.1.4 统计数据按其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1.1.5 分类数据是指只能归入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1.1.6 分类数据是按品质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反映各个类型的数量结果。
1.1.7 顺序数据是指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1.1.8 数值型数据是指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也就是直接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
1.1.9 统计数据按其收集方法不同,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1.1.10 观测数据是指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1.1.11 实验数据是指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1.1.12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不同分为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混合数据。
1.1.13 截面数据是指对不同单位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1.14 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对同一个单位的一个或多个变量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
1.1.15 混合数据是指在数据集中含有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成分的数据。
1.1.17 从统计方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1.1.18 从统计方法研究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角度来看,统计学可以分为理论统计学、应用统计学。
1.1.19 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称为统计总体。
1.1.27 变量按其数值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1.1.28 根据总体中包含的单位数是否有限,总体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1.1.29 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2.1 人们对客观事物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认识活动是指(A )A.统计工作B.统计学C.统计资料1.2.2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A )A.方法论科学B.实质性科学C.实证科学1.2.3 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的依据是(C )A.价值单位B.计量单位C.计量尺度1.2.7 变量可以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其依据是(A )A.数值形式B.计量单位C.计量尺度1.2.9 如果要研究某市30万在校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月消费支出情况,总体单位是(B )A.30万个大学生B.每一位在校大学生C.每一所大学1.2.11 如果要研究某市2万户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总体是(B )A.每一户贫困家庭B.2万户贫困家庭C.所有贫困人口1.2.12 如果对连续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那么研究对象是(A )A.无限总体B.有限总体C.抽样总体1.2.14 当研究对象为某班50名学生时,张三同学的年龄20岁是一个(B )A.变量B.变量值C.统计指标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4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二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3.1 当人们谈及什么是统计时,通常可以理解为(ACD )A.统计工作B.统计整理C.统计资料D.统计学1.3.2 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统计资料包括(ABD )A.统计数据B.统计图标C.统计软件D.统计年鉴1.3.3 以下关于统计学的描述,正确的有(ACD )A.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B.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实质性科学C.统计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D.统计学提供了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一套方法1.3.4 统计数据按其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ABC )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数值型数据D.截面数据1.3.5 统计数据按其收集方法不同,可以分为(AB )A.观测数据B.实验数据C.时序数据D.混合数据1.3.6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不同分为(ABD )A.截面数据B.时间序列数据C.观测数据D.混合数据1.3.8 从统计方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可以分为(AD )A.描述统计学B.理论统计学C.应用统计学D.推断统计学1.3.9 作为一个统计总体,必须具有以下特征(ABD )A.同质性B.变异性C.统一性D.大量性四、判断改错题1.4.1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包括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各种统计数据、图表和文字资料。
统计学复习题_答案七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填空题1、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两种类型。
2、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不同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完全不相关。
3、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方向不同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4、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不同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5、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散点图;测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计算相关系数。
6、相关系数R的值介于—1——+1 之间,当它为正值时,表示现象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当它为负值时,表示现象之间存在着负相关。
7、进行回归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在这一点上与相关分析不同。
8、客观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关系值不固定的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与相关关系对应的是函数关系,反映现象之间存在的严格的依存关系。
9、用直线方程来表明两个变量间的变动关系,并进行估计和推算的分析方法称为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10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散点图,测定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是相关系数,确定现象之间相关变量之间的一般关系式的方法是回归分析。
11、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参数a、b的数值用最小平方法方法确定,其中a= ,b= 。
二、是非题1、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必须计算相关系数。
F2、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一定都是随机变量。
F3、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F4、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一般相同,但有时也不同。
F5、相关系数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
F6、回归分析中计算的估计标准误就是因变量的标准差。
T7、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的关系值固定的依存关系是相关关系。
F8、按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F9、计算相关系数时,应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F10、相关系数是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统计分析复习题(园艺、植保、设施)

第二章:试验设计技术1.进行园艺植物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主要方式?2.解释田间试验的概念,并说明为什么田间试验是进行园艺植物科学研究最主要的一种方法。
3.解释下列概念:试验方案、试验指标、试验因素、试验处理和处理组合、试验误差、试验小区、表头设计、复因素试验、综合实验4.简述园艺植物科学试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及控制误差的主要途径。
5.品种试验、栽培试验、植保试验分别是研究哪些问题的?6.按试验阶段可将田间试验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7.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是其应具有正确性、代表性、重演性,请问这“三性”分别的含义是什么?8.试验设计的三条基本原理(原则)是什么?各自的含义及其功能是什么?9.什么是区组?区组的特点是什么?10.随着小区面积的增大以及重复次数的增加,试验误差是下降的。
是否小区面积越大、重复次数越多越好呢?为什么?园艺植物试验时一般重复次数为多少?采用单株小区设计时,重复次数最低为多少?11.试验为什么要设置对照?我们对对照小区的要求是什么?12.什么是边际效应?我们对保护区和对照区的植株要求是否一样的?13.比较顺序排列设计和随机排列设计各自主要优缺点。
</SPAN14.比较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各自主要优缺点,并说明各设计方法适用范围。
第六章试验资料的整理1.解释下列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数,变数与变量,集中性与离散性,频率分布和累计频率分布2.试验数据可分为哪两类?说出各种数据的特征以及获取这些数据的主要手段。
3.调查100株某植物幼苗高度如下表,请将此资料整理成次数分布表,并绘出次数分布图。
用加权法计算该变数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4.表示变数分布集中性和离散性常用的统计数是什么?5.算术平均数的特性是什么?请作证明。
6.说出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异同点。
7.随机抽取某个苹果品种果实10个,测定其果实重量分别为205、230、198、175、230、254、215、220、225、185克,请计算改变数的平均数、平方和、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平均数变异系数(写出计算公式),并判断该变数平均数的代表性强否?第七章试验资料的统计假设测验1. 何谓二项总体、二项分布?简述二项分布的形状特征。
实验统计方法复习试题(有部分答案)

一、选择题1、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之一是离均差的总和( C )。
A 、最小B 、最大C 、等于零D 、接近零2、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时,可做成( )图来表示。
A 、条形图B 、直方图C 、多边形图D 、折线图3、当p <q 时,二项式分布曲线应该是( B )。
A 、左偏B 、右偏C 、对称D 、不对称4、当总体方差未知,样本容量36n =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趋于( A )。
A 、正态分布B 、t 分布C 、F 分布D 、2χ分布5、如测验k (k ≥3)个样本方差),,2,1(2k i s i Λ=是否来源于方差相等的总体,这种测验在统计上称为( A )。
A. 方差的同质性测验B. 独立性测验C. 适合性测验D. F 测验6、列联表的2χ测验的自由度为( )。
A 、B 、C 、D 、7、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中,剩余平方和反映了( )。
A 、应变量的变异度B 、自变量的变异度C 、扣除影响后的变异度D 、扣除影响后的变异8、对于常用次数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条形图只适用于计数资料B 、坐标轴都必须加箭头以示数值增大的方向C 、多边形图主要用于表示计量资料的次数分布D 、方形图可以将多组资料绘制在同一幅图上比较9、具有一定原因引起观察值与试验处理真值之间的偏差称为( C )。
A 、试验误差B 、随机误差C 、系统误差D 、混合误差10、从N(10, 10)的正态总体中以样本容量10抽取样本,其样本平均数差数服从( C )分布。
A 、N(10, 10)B 、 N(0, 10)C 、N(0, 2)D 、N(0, 20)11、A 、B 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则称为A 和B 事件是( C )。
A 、和事件B 、积事件C 、互斥事件D 、对立事件12、当样本容量增加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趋于( A )。
r c ⨯(1)(1)r c -+-(1)(1)r c --1rc -2rc -y x x y y xA 、正态分布B 、t 分布C 、u 分布D 、F 分布13、对比法和间比法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一般采用( D )。
《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复习资料

《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复习资料《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随机项:设因变量为y ,主要影响因素为自变量x ,假定他们呈线性关系,则建立模型为y=α+βx+ε,这里α和β是固定的但未知的参数,它们反映了变量x 与y 之间的线性关系;α是常数项,β是总体回归系数,变量x 是对因变量y 产生影响的确定性变量,ε称为随即项,表示除了自变量x 以外被忽略的或无法考虑的其他随机影响因素。
2.残差项:现实中,我们根据有限的样本资料是无法得到准确的α和β,只能得到参数α和β的估计值a 和b ,这时变量y 与x 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表示为y=a+bx+e ,称为样本回归模型,其中a 和b 之间不同于固定的参数α和β,而是随着样本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取值的估计值,把y ?=a+bx 称为样本回归方程,e 就称为残差项,表示用y ?=a+bx 估计因变量y 的数值所造成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的离差。
3.时间序列平稳性:时间序列平稳性指时间序列的统计特征不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即满足①对任何时间t ,其均值恒为常数;②对任意的时间其相关系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而与时间t 和s 的起始点无关,也可以理解为时间序列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各观察值围绕某个固定值上下波动。
4.自相关系数:自相关时间序列t y 与它的各个滞后时间所形成的序列,如......,21--t t y y 等序列之间的依赖程度或相关程度。
因所涉及的实际上都是同一序列,所以称为自相关,其大小用自相关系数来度量,自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ni tnk t k t tk Y Y Y Y Y Y Y 121(n表示时间序列中的数据个数,k 表示滞后时期数,Y 拔为时间序列的均值。
)5.时间序列随机性:时间序列各项之间没有任何相关关系的特性,目的在于判定该时间序列是否为纯随机序列,即由一列随机数字构成的时间序列。
6.主成分得分:根据标准化的原始数据,按照各个样本,分别代入主成分表达式,就可以得到各个主成分下的各个样本的新数据,即为主成分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第一部分
1.当总体分布类型不清楚时最好采用何种检验方法?
2.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的区别何在,各有何优缺点?
3.你学过哪些秩和检验,各有什么用途?统计量的构造?
4.分析以下几种检验的统计量的构造、计算和结论。
Wilcoxson 秩和检验、成对双样本的符号检验、Friedman 检验、JB 检验、KW
检验和游程检验。
5.关于变量相关性的度量方法的种类。
二、第二部分
1.总结系统聚类有哪些方法?他们的D (0)可以如何定义,其各种方法的递推公式是什么。
证明类平均法的递推公式是
222
(,)(,)
(,)K L K L
n D J K n D J L D J M n n +=+
2.系统聚类类别的确定有哪些方法或指标?说明其含义。
3.如果在系统聚类时,某步产生了如下的两个小类
()2,3,4,(3,4,5),(3,5,2)⎡⎤⎣⎦ ()8,4,4,(6,4,5)
⎡⎤⎣⎦ 如果用离差平方和法聚类,两个小类的距离是多少。
4.简述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及主要步骤。
5.简述快速聚类的基本思想及主要步骤。
6.主成分分析有哪些作用,请举你知道的作用说明之。
7.证明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的方差是样本协方差矩阵的最大的特征根,而第一主成分的系数就是该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8.证明主成分的方差之和等于原始变量的方差之和。
9.如果2
2
2
12,,,p σσσ 分别为原始变量的方差,12,,p λλλ 分别为原始变量协方差
矩阵的特征根,1112121
2221
2p p p p pp u u u u u u u u u ⎛⎫ ⎪ ⎪ ⎪ ⎪ ⎪⎝⎭ 为其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的构成的矩阵。
1) 写出主成分的结构;
2) 主成分与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如何表达; 3) 写出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7.如果原始变量协方差矩阵有为零的特征根,说明什么?借助该结论,对多重共线问题有何帮助。
关于主成分回归的思想。
8.因子得分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模型有何不同? 9.因子载荷阵的统计意义是什么? 10.方差旋转的目的是什么? 11.因子分析有何作用?
三、计算分析题
1.某商场销售某品牌的服装,某天销售了20件。
该服装有5种颜色。
销售记录如下
按该地区人员对颜色的偏好,不同颜色的服装销售概率预期应该是
分析销售情况与预期是否一致。
2.公司预计今年新招收的员工业绩比较好的比例应该到达0.6的比重,为了验证该推断,公司从新招聘的人中随机抽了32人进行业绩考核。
属于好的有28人。
分析员工业绩是否与预期一致。
3.公司委托市场调查公司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为了对调查表的真伪进行判断,市场调查公司按顺序抽取了20份问卷。
其中消费者每年消费该公司的产品的花费数据如
下表
分析问卷是否真实。
用游程检验。
4.为了检验某公司维修部每天接到的维修产品数量是否服从泊松分布,公司统计了上个月的维修记录。
分析维修产品数量是否服从泊松分布,用KS检验。
5.在对两种软件的计算速度的研究中,对11个问题用着两种软件进行计算,实验结果为(单位:秒,CPU时间)。
结果如下:
计算比较CPU时间比较
问题编号软件一软件二
1 0.98 0.95
2 2.15 2.00
3 0.78 0.60
4 0.46 0.71
5 1.72 1.30
6 1.21 0.95
7 0.72 0.88
8 2.13 2.24
9 1.59 1.39
10 1.62 1.51
11 1.45 0.71
问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第二个软件比第一个软件更省CPU时间。
5.某个公司为了争夺竞争对手的市场,决定多公司重新定位进行宣传。
在广告创意中,预计广告投放后会产生效果。
一组不看广告组和一组看广告,抽取17位被调查者,让起给产品打分。
现有数据如下
分析广告效应是否显著。
6.某电讯运营商推出了新通信套餐,为了研究改通信服务套餐同其两个竞争对手推出的套餐在目标市场的年龄维度上的分布是否相同,该电信运营公司开展了一个
社会调查活动。
数据如下:
三种通信套餐的用户年龄
分析三种套餐的目标市场年龄的分布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