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01T07:58:24.295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9月第18期作者:乔小刚[导读] 目前国内多数煤矿的生产方案依旧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各类安全标准
乔小刚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孙家岔龙华矿业有限公司陕西神木 719300
摘要:目前国内多数煤矿的生产方案依旧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各类安全标准、安全管理制度、信息传递等均未达到较高水平的信息化,安全体系架构不完整,存在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不彻底、风险分级管控能力不足,对各类安全事故主要是依靠“被动防御”,未形成完整的隐患排查—风险分级管控—风险整改闭环管理体系,无法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

为了彻底解决煤矿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结合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煤矿智能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以煤矿风险等级管控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化为核心的双重预防机制。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智能化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煤矿安全管理也趋于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煤矿企业的安全监测和生产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煤矿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

确保。

在信息时代的推动下,煤矿生产经营中出现了大量的业务管理、监控信息等数据信息。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设施的作用和价值,煤矿企业需要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工作,有效解决煤矿生产管理中的问题。

1、煤矿安全管理概述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通常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为安全事故管理、安全过程管理和安全隐患管理。

在前期的煤炭开采活动中,安全管理工作通常处于被动状态,一般在问题发生之后开展。

随着煤矿企业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当前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逐渐变得可控化、可预见化、精准化。

安全管理的手段和制度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现如今煤矿企业越来越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从根本上培养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以安全管理为前提条件,结合现代化技术,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1]。

2、双重预防机制原理
2.1危险源识别
在进行危险源识别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方式,对安全生产的各个环境进行细致剖析,及时识别出对生产安全有影响的因素,为了提高排查的全面性并便于实现信息化的管控,对危险源识别方法进行了统一,绘制了危险源排查汇总表。

2.2风险管控
分析管控是以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识别作为风险分级的基础,在危险源排查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易于管理、范围清洗”的原则,将煤矿生产全流程作为主线,然后将安全生产的不同部分作为支线,尽量避免各个风险源的相互交叉。

完成风险源识别后及时建立风险源的信息台账,明确风险源位置、风险因素、管控措施、对应管控负责人等。

3、信息化背景对煤矿自动化技术的推动作用
3.1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转型
现阶段国内面临的信息化环境主要是指,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环境以及智能化电子科技产品进行综合,乘着科学技术的东风,实现人工智能发展。

借助科学技术,在煤炭生产中,自动化技术也已经在向智能化转型。

例如大型生产设备、各种操作技术,信息传输环节等,都已实现智能化发展,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且能将煤炭的整个生产环节进行固定化、智能化处理。

借助高效的感知能力、处理能力,及时解决煤炭生产中的各类问题,从而对整个生产环节进行把控。

3.2自动化技术向开放型转变
在传统的煤炭开采和生产过程中,往往是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这样不利于相关人员对作业环境、作业环节的整体把控。

而自动化技术应用之后,煤矿开采的过程已经能够充分借助通信工程,使管理人员实时对每个环节进行监管。

如此一来,不同工作环节之间的性能就能达到信息共享,操作人员再借助整合系统的功能,拓展相应性能,从而使煤炭生产过程变得更加开放性[2]。

4、提升煤矿工程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4.1提升煤炭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
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的高低对煤炭工程的安全开采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需要煤炭企业不断提升煤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

煤炭企业可以结合企业自身发展以及工作人员的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使煤炭工作人员在进行专业化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并使工作人员能够具备专业的操作能力和施工工艺,这就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先进开采技术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这些先进的开采设备。

煤炭企业还应该不断强化煤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使工作人员掌握相应的煤矿工程安全知识,在实际的工作操作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应的安全规程来进行作业,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心。

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要带头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理念,对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的专业技术指导,使安全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

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使工作人员从思想上提升了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使煤矿企业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为企业的安全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4.2加强煤矿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是促进中国安全管理工作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合现代化科技,运用好监测监控平台,能够使得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利用好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对井下机电设备及环境参数等进行实时监控,对于超标的状况可以及时预警并进行处理,最大化减轻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后果。

另外,监控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井下的实际生产状况,对于不合规的操作行为,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纠正,同时,监控技术的记录系统对后期的责任划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4.3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
对于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由于检查人员相互之间并没有统一的安全标准,大多依靠主观因素的问题,煤矿企业内部需要建立统一的安全规范标准,并且相关监督部门的检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标准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评判。

对于一些影响不大但违规的操作,需要及时纠正,而对于影响较大的违规行为,需要执行相应的惩罚制度。

同时,煤矿企业需要兼顾日常检查与定期的安全检查,检查人员需要具备完备的安全专业知识,严格杜绝相互包庇,为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3]。

4.4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安全信息平台
煤矿企业需要采用行政管理对策,应用云计算等技术促进数据进行的综合集成化发展,将煤矿基础数据、在线监测数据以及安全生产规程等有效集成到一起,便可构建一个系统、健全的煤矿安全综合信息平台,这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好处。

4.5优化煤矿安全管理机制
煤矿企业要结合内部管理状况科学规划企业的未来,在发展期间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漏洞。

针对此种现象,企业要科学采取管理措施,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这样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系数便可提升。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优化企业发展与安全管理措施,积极采纳员工的有效意见再制定可行性、合理性较强的安全管理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利于煤矿企业的发展、运营。

结束语
总之,在煤矿工程快速发展的今天,煤矿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煤炭企业也已经认识到只有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才能够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长远发展。

因此,煤矿企业要充分落实好国家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和内容,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的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田学刚.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的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20):115-116.
[2]马艳斌,吕英祥,侯东旭,韩应伟.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管理措施分析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07):65+67.
[3]张学红.煤矿安全科学管理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江西化工,2020,(01):214-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