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一课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痔疮术后便秘等属肠胃燥热者
麻仁滋脾丸
组成:麻子仁丸﹢当归 郁李仁 功用:润肠通便,健脾消食 主治:大便不通,胸腹胀满
饮食无味,烦躁不宁
三.和 解 剂
定义 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作
用 主治邪在少阳、肝脾不调、寒热错杂病
证的方剂,属 “和〞法 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脾胃 适应证:肝脾不和、肠胃不和 本卷须知:纯虚、纯实者均不宜用
方剂学一课稿
第一节 方剂的根本知识
一、治法与方剂 二、方剂的组成原那么及其变化 三、方剂的剂型 四、煎药法和服药法
方剂学的概念
➢ 方—方法—辨证之后确定的治法 ➢ 剂—药物的用法
➢
➢ 方剂学 ➢根据治法要求,研究药物的配伍
规律 ➢是根底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之
一
开展简史
➢汉以前—?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 的方书
在方剂中不可缺少 臣 药-佐君之谓臣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佐助药 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直接
治疗次要的兼证 佐制药 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制约君
、臣药的烈性 反佐药 与君、臣性味相反而成效相成之药
使 药-应臣之谓使 引经药 引诸药直达病所之药 调和药 调和方中诸药作用之药
引起的痈疮肿毒、丹毒、斑疹
二.泻 下 剂
定义 以泻下药为主要组成,具有通便
、泻热、攻积、逐水作用,主治里实 证的方剂,属 “下法〞 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 适应证:热结、寒结、燥结、水结
注意事项
1.凡表邪未解,里实未成者不宜用泻下剂
表邪未解,里实已具者,先解表,后治里,或 表里双解
2.凡孕妇、产后、月经期、年老体弱、病后 津伤、亡血者应慎用
小青龙汤★
组成
功用 主治
麻黄 芍药 桂枝 半夏 炙甘草 五味子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内饮证
细辛 干姜
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或急性发作、哮喘 、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 方解
• 君:麻黄、桂枝 —发汗散寒、解表祛邪、平喘、温阳化
水
• 臣:干姜、细辛、半夏 —温肺化饮、燥湿祛痰、助君解表
• 佐:五味子—敛气,白芍—和营养血
功用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
运用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妇科调经的常用方
常用于治疗肝胆疾病、胃病、经前期 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 征、盆腔炎、子宫肌瘤等
加减法
肝郁气滞较甚+香附、陈皮— 疏肝解郁
黑逍遥散:血虚甚者,加熟 地以养血
Thank You ! 不尽之处,恳请指正!
•
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热〕
运用
• 现代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急性发热性疾 病的初起阶段
•
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
、肺炎、麻疹,以及“乙脑〞、“流
脑〞、腮腺炎等初起属卫分风热证候
者
银翘解毒丸 组成:同银翘散 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表热证
双黄连口服液 组成:双花、黄芩、连翘 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表热证,及热毒郁结
语、神昏、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 ,苔黄脉实者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味承气汤
大黄 厚朴 大黄 厚朴 大黄 芒硝
枳实 芒硝
枳实
甘草
峻下热结 轻下热结 痞满燥实 痞满实
缓下热结 燥实
麻 子 仁 丸 ★★
组成 麻子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厚朴 杏仁 功用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 脾约证 运用:朴三 物汤
组成
大黄 厚 朴 枳实 大黄 厚 朴 枳实
功效
泻热通 便
行气消 胀
主治
热结便 秘
气滞便 秘
⒊剂型更换变化
药味、药量不变,更换服用剂型 这种区别
主要表如今方剂药力的大小、峻缓 〔因病有轻重缓急之不同〕
三、方 剂 的 剂 型
定义 是将组成方剂的原料药,根据病情的需 要和药物的性质及给药途径,制成适宜 的形式 中医方剂剂型有
➢先秦—?黄帝内经? ➢ 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那么及分
类的经典医著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 被称为“方书之祖〞
一、治法与方剂
➢ 法随证立 ➢ 方从法出 ➢ 方以药成
二、组成原那么及其变化
〔一〕组成原那么 组成原那么:概括为“君、臣、佐、使〞
君 药-主病之谓君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谢谢观赏
〔二〕组成变化
1.药物增减变化 2.药量增减变化 3.剂型更换变化
⒈ 药物增减变化
在君药不变、主证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次要病症或兼证的不同,
增减方剂中的其他药物
⒉药量增减变化
药味不变 由于药量变化,致使方剂中药物的
主次地位、配伍关系发生改变,从而 使方剂的功用和主治病证也随之发生 了改变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
汤、丸、散、膏、丹、酒等20余种
四、煎药法与服药法
煎药法 煎药用具:有盖的砂锅、药壶 煎药用水:自来水、泉水、水酒合用 煎药火候:先武后文、武火急煎、 文火慢煎 特殊方法:先煎、后下、包煎、单煎、 磨汁、溶化、泡服、冲服
服药法 服药时间、服药次数 服药冷热、服药注意
一、解 表 剂
定义 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 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属 “汗法〞
分类: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适应证:表寒证、表热证、体虚外感证
本卷须知:
•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 • 表邪未尽,又现里证宜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表邪已入里,不宜再用解表剂
• 煎法:武火急煎 • 服法:a.乘热服。
b.饮后服适量热开水,加衣盖被,宜 微微有汗,不宜大汗淋漓。
c.药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 要因时因地制宜
小柴胡汤 ★
组成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生姜 炙甘草 大枣 功用 和解少阳 主治 少阳证
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运用
主治少阳证
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慢性胆囊 炎、胸膜炎、肠伤寒、乳腺小叶增生 、产后感染等属少阳证者
逍 遥 散 ★★
组成 炙甘草 当归 茯苓 白术 柴胡 芍药
用法 煨生姜一块,同煎服 薄荷少许后下
3.泻下剂易伤胃气,得效即止,慎勿过服
4.注意饮食,对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不 宜早进,以防重伤胃气
大承气汤★
组成 大黄 枳实 厚朴 芒硝 用法 先煎枳、朴,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阳明腑实证
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 急性单纯性及粘连性肠梗阻、急性
胆囊炎及胰腺炎 某些热性疾病过程中出现高热、谵
• 使:甘草—调和诸药
桑 菊 饮 -银 翘 散 ★★
• 一样
• 组成 连翘、芦根、桔梗、薄荷、甘草
• 成效 辛凉透表——表热证〔风温初起〕
• 不同
• 桑菊饮—桑叶、杏仁、菊花 ——宣肺止咳
•
〔桑叶走肺络、杏仁苦下止咳〕
• 银翘散—银花、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 竹叶—清热解毒 头痛、咽痛
•
〔牛蒡子—清利头目,解毒利咽;
麻仁滋脾丸
组成:麻子仁丸﹢当归 郁李仁 功用:润肠通便,健脾消食 主治:大便不通,胸腹胀满
饮食无味,烦躁不宁
三.和 解 剂
定义 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作
用 主治邪在少阳、肝脾不调、寒热错杂病
证的方剂,属 “和〞法 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脾胃 适应证:肝脾不和、肠胃不和 本卷须知:纯虚、纯实者均不宜用
方剂学一课稿
第一节 方剂的根本知识
一、治法与方剂 二、方剂的组成原那么及其变化 三、方剂的剂型 四、煎药法和服药法
方剂学的概念
➢ 方—方法—辨证之后确定的治法 ➢ 剂—药物的用法
➢
➢ 方剂学 ➢根据治法要求,研究药物的配伍
规律 ➢是根底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之
一
开展简史
➢汉以前—?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 的方书
在方剂中不可缺少 臣 药-佐君之谓臣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佐助药 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直接
治疗次要的兼证 佐制药 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制约君
、臣药的烈性 反佐药 与君、臣性味相反而成效相成之药
使 药-应臣之谓使 引经药 引诸药直达病所之药 调和药 调和方中诸药作用之药
引起的痈疮肿毒、丹毒、斑疹
二.泻 下 剂
定义 以泻下药为主要组成,具有通便
、泻热、攻积、逐水作用,主治里实 证的方剂,属 “下法〞 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 适应证:热结、寒结、燥结、水结
注意事项
1.凡表邪未解,里实未成者不宜用泻下剂
表邪未解,里实已具者,先解表,后治里,或 表里双解
2.凡孕妇、产后、月经期、年老体弱、病后 津伤、亡血者应慎用
小青龙汤★
组成
功用 主治
麻黄 芍药 桂枝 半夏 炙甘草 五味子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内饮证
细辛 干姜
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或急性发作、哮喘 、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 方解
• 君:麻黄、桂枝 —发汗散寒、解表祛邪、平喘、温阳化
水
• 臣:干姜、细辛、半夏 —温肺化饮、燥湿祛痰、助君解表
• 佐:五味子—敛气,白芍—和营养血
功用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
运用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妇科调经的常用方
常用于治疗肝胆疾病、胃病、经前期 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 征、盆腔炎、子宫肌瘤等
加减法
肝郁气滞较甚+香附、陈皮— 疏肝解郁
黑逍遥散:血虚甚者,加熟 地以养血
Thank You ! 不尽之处,恳请指正!
•
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热〕
运用
• 现代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急性发热性疾 病的初起阶段
•
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
、肺炎、麻疹,以及“乙脑〞、“流
脑〞、腮腺炎等初起属卫分风热证候
者
银翘解毒丸 组成:同银翘散 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表热证
双黄连口服液 组成:双花、黄芩、连翘 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表热证,及热毒郁结
语、神昏、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 ,苔黄脉实者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味承气汤
大黄 厚朴 大黄 厚朴 大黄 芒硝
枳实 芒硝
枳实
甘草
峻下热结 轻下热结 痞满燥实 痞满实
缓下热结 燥实
麻 子 仁 丸 ★★
组成 麻子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厚朴 杏仁 功用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 脾约证 运用:朴三 物汤
组成
大黄 厚 朴 枳实 大黄 厚 朴 枳实
功效
泻热通 便
行气消 胀
主治
热结便 秘
气滞便 秘
⒊剂型更换变化
药味、药量不变,更换服用剂型 这种区别
主要表如今方剂药力的大小、峻缓 〔因病有轻重缓急之不同〕
三、方 剂 的 剂 型
定义 是将组成方剂的原料药,根据病情的需 要和药物的性质及给药途径,制成适宜 的形式 中医方剂剂型有
➢先秦—?黄帝内经? ➢ 最早阐述方剂组成原那么及分
类的经典医著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 被称为“方书之祖〞
一、治法与方剂
➢ 法随证立 ➢ 方从法出 ➢ 方以药成
二、组成原那么及其变化
〔一〕组成原那么 组成原那么:概括为“君、臣、佐、使〞
君 药-主病之谓君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谢谢观赏
〔二〕组成变化
1.药物增减变化 2.药量增减变化 3.剂型更换变化
⒈ 药物增减变化
在君药不变、主证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次要病症或兼证的不同,
增减方剂中的其他药物
⒉药量增减变化
药味不变 由于药量变化,致使方剂中药物的
主次地位、配伍关系发生改变,从而 使方剂的功用和主治病证也随之发生 了改变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
汤、丸、散、膏、丹、酒等20余种
四、煎药法与服药法
煎药法 煎药用具:有盖的砂锅、药壶 煎药用水:自来水、泉水、水酒合用 煎药火候:先武后文、武火急煎、 文火慢煎 特殊方法:先煎、后下、包煎、单煎、 磨汁、溶化、泡服、冲服
服药法 服药时间、服药次数 服药冷热、服药注意
一、解 表 剂
定义 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 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属 “汗法〞
分类: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适应证:表寒证、表热证、体虚外感证
本卷须知:
•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 • 表邪未尽,又现里证宜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表邪已入里,不宜再用解表剂
• 煎法:武火急煎 • 服法:a.乘热服。
b.饮后服适量热开水,加衣盖被,宜 微微有汗,不宜大汗淋漓。
c.药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 要因时因地制宜
小柴胡汤 ★
组成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生姜 炙甘草 大枣 功用 和解少阳 主治 少阳证
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运用
主治少阳证
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慢性胆囊 炎、胸膜炎、肠伤寒、乳腺小叶增生 、产后感染等属少阳证者
逍 遥 散 ★★
组成 炙甘草 当归 茯苓 白术 柴胡 芍药
用法 煨生姜一块,同煎服 薄荷少许后下
3.泻下剂易伤胃气,得效即止,慎勿过服
4.注意饮食,对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不 宜早进,以防重伤胃气
大承气汤★
组成 大黄 枳实 厚朴 芒硝 用法 先煎枳、朴,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阳明腑实证
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 急性单纯性及粘连性肠梗阻、急性
胆囊炎及胰腺炎 某些热性疾病过程中出现高热、谵
• 使:甘草—调和诸药
桑 菊 饮 -银 翘 散 ★★
• 一样
• 组成 连翘、芦根、桔梗、薄荷、甘草
• 成效 辛凉透表——表热证〔风温初起〕
• 不同
• 桑菊饮—桑叶、杏仁、菊花 ——宣肺止咳
•
〔桑叶走肺络、杏仁苦下止咳〕
• 银翘散—银花、牛蒡子、荆芥穗、淡豆豉、 竹叶—清热解毒 头痛、咽痛
•
〔牛蒡子—清利头目,解毒利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