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22期
手足口病是小儿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致病因素为柯萨奇以及肠道病毒,导致患儿手、口、足出现黏膜疱疹,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则可导致溃疡的发生,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可使患儿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危及生命[1]。

小儿手足口病应在临床中采取针对性治疗,
由于患儿年龄小,与医护人员配合度相对较低,应通过护理手段干预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康复。

本文主要对不同护理干预应用于手足口病取得的
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84例,依据入院日期奇偶数分为两组各42例。

试验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1~6岁,平均(3.52±0.61)岁;平均入院时间(2.19±0.67)d。

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1~7岁,平均(3.81±0.92)岁;平均入院时间(2.68±0.51)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对照组给予一般性护理,嘱家属严格看护患儿,避免将皮肤抓伤,护理人员应辅助家长安抚患儿哭闹情绪,并进行用药指导,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等。

(2)试验组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

①心理干预:由于患儿年龄较小,通常医院会给患儿带来不良情绪,一踏进医院患儿则会产生烦躁,哭闹不止等,护理人员应使用玩具等方法转移患儿注意力,通过温柔、和蔼的语气与患儿进行沟通,使患儿心理得到安慰,保证患儿情绪能够处于平稳状态。

②健康教育: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解手足口病相关护理知识,保持患儿身体清洁,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③疾病观察:应增强巡视和探访次数,认真记录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如血压、体温等,若出现异常应及时汇报。

④发热干预:若患儿发热温度持续较高,可同时使用物理降温以及药物降温,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通过拍背等方式对患儿进行咳痰护理,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发生窒息。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皮疹消退时
间、痊愈时间、投诉率、护理优良率。

护理优良率经过本院自制评分表进行判断,得分>80分为优,79~60分为良,<59分为差。

护理优良率=优率+良率[2]。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
对比:试验组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两组患儿投诉率对比:对照组投诉率为14.29%(6例),显著高于试验组的2.38%(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1,P =0.0483,P <0.05)。

两组患儿护理优良率对比:试验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15,P =0.0110,P <0.05),
见表2。

讨论
手足口病以8岁以下儿童较为多发,具有传染性,通常有4d 的潜伏期,病情进展极快,应给予针对性治疗。

患儿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厌食、皮疹等症,若皮疹蔓延至全身,易发生全身性溃疡,导致患儿死亡[3]。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治疗配合度极低,应通过整体性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观察
黄丛珍
432900湖北省孝昌县妇幼保健院,湖北孝昌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22.088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手
足口病患儿84例,根据入院日期奇偶数分为两组各42例。

试验组实施整体性护理,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

比较两组
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投诉率、护理效果。

结果:试验组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显著较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护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手足口病患儿除给予有效治疗手段外,应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缩短患儿
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一般护理;整体性护理;手足口病;小儿
(下转第129页)
126
护理论著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参考文献[1]余秋容,田惠清,蓝燕华.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82-84.[2]孙孝芹,董淑华,高燕红.人际关系理论在护士长与患者家属沟通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2):137.[3]姜安丽.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0.[4]Mohr WK.Partnering with families[J].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2000,38(1):15-22.[5]裴艳,刘晓虹.应用佩普洛人际理论探讨临
床心理护理路径[J].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5(28):5-6.
[6]陶少华,钟立娟.Peplau 人际关系理论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2007(11):38-39.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46,P =0.026,P <0.05),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16,P =0.021,P <0.05),见表2。

讨论硫酸沙丁胺醇能够改善患者呼吸道平滑肌、血管通透性等功能,而采用雾化吸入方法使用该药物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比较直接,使用药量较小,对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从雾化吸入之前直至完成雾化吸入治疗,实施全程护理,并且结合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优化护理和治疗效果[5]。

另外,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雾化吸入治疗时,容易因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而引发气道痉挛,并且雾化吸入操作不熟练等均会引起主观上的不适感。

因此,在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时,需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减轻心理压力、缓解患者对雾化吸入治疗的恐惧以及紧张心理,提高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心理舒适性,进而提高患者配合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通过采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管通透性,同时也能够降低患者呼吸道平滑肌舒张以及增强黏膜清除功能等,对提高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有着显著效果。

当然,在此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可大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取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效果,为改
善治疗效果奠定基础,并且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姚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4):124-125.
[2]张琼华,彭玉玲.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
疗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护
理学电子杂志,2016,1(3):45-46.
[3]张玉玲.全程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7):3263-3264.
[4]符新.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
哮喘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5):285-286.
[5]李彤.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海峡药学,
2018,30(1):196-197.
(上接第127页)护理干预提高患儿配合度,保证患儿康复[4]。

整体性护理干预可为患儿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应定期对病房进行通风、消毒。

治疗过程中小儿疱疹出现结痂时为避免用手抓挠,应嘱患儿家属实时看护,避免抓挠引发感染,同时应剪短患儿指甲。

定期对体温进行测量,若体温过高,应药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避免高热对患儿的身体机能产生影响。

对口腔进行护理,可防止鼻腔分泌物、口腔中分泌物造成窒息。

应注意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提高治疗期间的配合度,使患儿情绪始终处于平稳状态中,利于康复[5-6]。

本研究可以发现,试验组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投诉率显著较低,护理优良率显著较高。

综上所述,整体性护理干预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宋玉琴.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在小儿手足口
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
指南,2017,22(9)126-127.[2]汤文辉.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5(6):118-119.
[3]裴绣萍.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8(9):26-27.
[4]张笃春.不同护理方法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期间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56(34):185-186.
[5]魏巧娟.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5(72):253.[6]尤敏.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18(17):125-126.
(上接第126页)
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