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雨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雨后》这首诗的背景、作者及主题,并能理解诗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其能够通过欣赏和朗读诗歌来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课前准备和课堂交流,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使其能够通过欣赏和朗读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查找《雨后》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2.教学素材:《雨后》这首诗。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PPT。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10分钟)
教师出示《雨后》这首诗的标题,向学生提问:
1.大家听过或读过这首诗吗?
2.对于这首诗的标题,《雨后》,你们有什么联想或想法?
3.你们对于雨后的景象有什么印象?
通过导入,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激发他们对于诗歌的兴趣。
Step 2:背景介绍(15分钟)
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有关《雨后》这首诗的背景图片和文字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1.背景介绍:《雨后》是中国现代诗人余纯顺创作的一首诗,充满了艺术感和意境的描绘。
2.作者介绍:余纯顺,1954年出生,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和教育家,他的诗作擅长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通过背景介绍,使学生对于《雨后》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有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的课堂内容做好铺垫。
Step 3:诗歌赏析(25分钟)
教师向学生解读《雨后》这首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1.教师首先分析诗歌的意象,比如:雨后的大地、花朵、阳光、春天等。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比如:清新、明媚、温馨、安宁等。
3.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诗歌赏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雨后》这首诗的意象和情感,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Step 4:情感表达(30分钟)
教师给学生分发《雨后》的诗歌手稿,并布置任务:
1.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诗歌,用自己的方式朗读出来。
2.每个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对于这段诗歌的情感和联想。
3.每个学生读出自己写下的情感和联想,并与同学分享。
教师在学生朗读和分享的过程中,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他们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联想。
Step 5: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收获的经验。
1.请学生总结《雨后》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
2.请学生回答:通过学习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
3.请学生评价自己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课堂总结和评价,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欣赏和阅读《雨后》这首诗,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雨后》这首诗的背景、作者及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欣赏和朗读诗歌,学生能够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了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交流和分享,学生互相激发了情感和联想,培养了集体合作和自我表达能力。
但
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于诗歌意象的解读和情感表达技巧的指导,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诗歌的美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