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市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和善于质疑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令青年学生觉得鞭长莫及,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顶礼膜拜,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

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对作品的深刻意蕴心领神会。

A . 鞭长莫及
B . 顶礼膜拜
C . 碰撞
D . 心领神会
2.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会议提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绿地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等功能的目标。

同时还强调,。

①真正做到建设为民、惠民,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②在科学规划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抓紧在建项目施工,加快新项目开工
③要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④严格监理,坚持质量第一,严禁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滋生腐败的“豆腐渣工程”
A . ②③④①
B . ③②①④
C . ②④①③
D . ③②④①
3. (2分) (2019高一上·嘉兴期中) 古人的名与字意义往往相同或相反,下列名与字的意义都相反的一项
是()
A . 晏殊,字同叔韩愈,字退之
B . 柳宗元,字子厚孟郊,字东野
C . 周瑜,字公瑾张衡,字平子
D . 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
4. (2分)(2018·连云港模拟) 为下面的公益广告图拟个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A . 美德点亮生活
B . 携手创造光明
C . 节能人人有责
D . 科技驱散黑暗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5. (14分) (2019高一上·通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
B . 举匏樽以相属举:全,都
C .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
D . 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 . 月出于东山之上
B .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 . 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 . 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 . 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6.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梁曾,字贡父,燕人。

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

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

明年,除知南阳府。

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

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三十年正月,至安南。

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

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

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
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

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

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

”仍乘传之任淮安。

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

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四年,丁内艰。

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

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

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

至大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

延祐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

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元史·梁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B .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C .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D .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 . “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

C . “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D . “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

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
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梁曾擅长外交,成绩卓著。

他两次出使外国,以言辞平息战事,成功说服安南国的世子陈日燇入朝请罪,从而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B . 梁曾事君忠勤,深得信任。

皇帝为表彰其出使安南之功,解衣赐之,这引发了阿里的不满,但皇帝怒斥了阿里,肯定了梁曾的功劳。

C . 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

安南国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来得以在皇帝面前坦然应对说他接受安南国财物的谗言。

D . 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

梁曾出使安南国,坚持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施行居丧制度,他自己因服丧未满,拒绝到潭州赴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

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廷是之,著为令。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 (2018高三上·黄浦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②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参寥子:即僧人道潜,字参寥,精通佛典,工诗,苏轼与之交厚。

公元1091年,苏轼应召赴京,赠此词与他。

②谢公:指谢安,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不及归隐而病逝于西州门;他的好友羊昙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

(1)依照字数多少划分,本词属于()
A . 小令
B . 中调
C . 长调
D . 长短句
(2)以下对上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写钱塘江潮涨与落,创设离别场景。

B . “问”领起的内容,抒写内心忧伤。

C . “斜晖”承上“潮归”,表现离情。

D . “不用”以下的议论紧承前面写景。

(3)赏析本词气势雄放,意境浑然的特点。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7高一下·漳州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犹豫不决的诗句是“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_______”通过的欢乐场景描写,表达百姓忘却国耻安于民族统治的现象。

五、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45分)
9. (12分) (2018高二上·柳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秤匠师
李世营
冷寂了多天的孙记制秤作坊终于忙碌起来。

老匠师默默地用手钻在浸泡打磨好的秤杆上打着星花,把一截截细铜丝嵌进去,钉星、割断、锤实、打磨,然后又把一截截细铜丝嵌进去,钉星、割断、锤实、打磨。

阳光下,秤上星花里的一个个铜丝,就成了一个个闪亮的秤星,炫射得老孙头的眼也发出熠熠的亮光。

“爹,这单生意一下可以挣万把块呢,有多少年没这样的好生意了!”约秤的小秤匠看起来很兴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老匠师仍然不作声,默默地铆着他的星花。

“忙过这单活,我想到外面看看。

”小秤匠接着又说。

老匠师猜得懂小秤匠的心思:作坊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儿子早想去镇外的世界闯一闯。

老匠师依然虔诚地铆着他的星花。

秤杆上的星花一旦铆差一丝一毫,整杆秤就废了,尤其是那颗定盘星,犹如杆秤的心,是杆秤的魂。

小秤匠抬起头,露出一丝不易觉察到的笑容,狡黠地看看老秤匠,也默不作声,双手依旧熟练地用“叨子”测盘星、标星花。

老匠师是镇上有名的“孙记”制秤作坊的大掌柜。

据传孙氏先祖曾遇一不法粮商,欲在秤头上玩伎俩,制作黑心的“吃客秤”牟取暴利。

但孙氏先祖不为重金所惑,不被威逼所惧,甚至不惜自残双手来维护作坊的信誉。

孙记制秤坊由此盛极一时,享誉周边数百里。

小镇上的商贸交流,从不用电子秤,一直沿用传统的杆秤。

小镇的商户尤爱用“孙记”杆秤来做买卖,是因为孙家从不做昧良心的“吃客秤”。

小镇临山依水,以种植采集山药为业,药材生意特火,火了几辈人了,老一辈们归结为一个“诚”字,以诚待商,以诚会商,以诚经商。

外地客商乐意到小镇购置药材,是因为小镇的人做生意厚道,从不缺斤少两,欺诈宾客。

周边的乡亲们和来往的客商信得过的,还是小镇有名的“孙记”杆秤。

不久前老街扩建,外地来的王老板,看准了小镇的商贸市场规则和人脉,更看上了“孙记”杆秤的信誉。

他要在镇上建一个药材和山果批发市场,就找到了老匠师的儿子,私下商谈好久,按其提供的规格,出高于10倍的价钱订制了50杆大秤、50杆中秤、50杆小秤。

作坊内,父子二人之间仍是沉默,寂静的空气里流动的,只有打钻、铆星花和打磨的声音。

突然,沉默的老秤匠皱起了眉头,拿过一个秤杆,用“叨子”测测定盘星,然后又拿一个,接着又拿一个……
老匠师在秤杆的定盘星上,发现了儿子鼓捣的“猫腻”。

老匠师的眼神瞬时变得异样地呆滞而浑浊,脸黑得吓人。

他陡然站起身,用两双粗大的手,抡起身边的铁砧子,狠狠地砸了下去……
夜里,听着儿子隔壁炕上嘤嘤的哭声,炕头上的老匠师,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起身,取过好久没抽过的旱烟袋,坐在炕头,吧嗒吧嗒猛抽几口。

他看看窗外,夜空星星点点:世界这么大,明天是该让儿子出去闯一闯了!他掐灭旱烟,在大炕上磕巴磕巴烟嘴,起身出门。

第二天,老匠师送儿子出镇。

临行,他拿出一把精致的准星秤送给儿子,告诉儿子:不管世界有多大,你能够走多远,这杆秤,都要随身带着。

人有良心,秤有准星,做人,什么时候都要秤平斗满。

头天夜里,老匠师用上等的楠木连夜赶制了这杆精致的准星秤,杆秤上的两个醒目的金字:“孙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炫目,直炫得儿子的双眼泪盈盈的。

那天夜里,听着老子在院子里钻星打磨的声音,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儿子,半夜偷偷溜出屋子,将老匠师劈断的一百五十杆杆秤,全部扔到了小镇后山的山崖里。

(原载于2016年2月25日《中老年时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篇小说在曲折含蓄的故事情节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多角度地塑造了小镇里的秤匠师父子形象,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B . 小说运用补叙的写法叙写了孙记杆秤世家的历史渊源、面临的新的社会现状,这些内容都加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C . “听着老子在院子里钻星打磨的声音,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儿子,半夜偷偷溜出屋子,将老匠师劈断的一百五十杆杆秤,全部扔到了小镇后山的山崖里”,这表现出小匠师知错能改的特点。

D .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

夜里老匠师取出旱烟,“猛抽几口”“掐灭旱烟,在大炕上磕打磕打烟嘴”等细节,表现出了他打定主意要让儿子出去闯一闯的果决。

(2)老匠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到老匠师送儿子出镇,故事情节已经完整,作者却增加了最后两段,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0. (9分) (2019高二下·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罗素在其《中国问题》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耐人寻味:孝道并不是中国人独有,它是某个文化阶段全世界共有的现象。

奇怪的是,中国文化已达到了极高的程度,而这个旧习惯依然保存。

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意孝道,但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家族关系便逐渐淡漠。

而中国却不是这样。

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文化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之所以能生生不息,与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密切相关,而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正好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生命观。

那么,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命观是什么呢?
从总体上来讲,人类社会有三种生命观比较具有代表性。

一种是以基督教为代表的“两希”文明生命观,他们认为生命是上帝创造的,人类也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了人类并赋予灵魂,而灵魂是不死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听从上帝的旨意,生命的个体性很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另一种是以婆罗门教为代表的生命观——印度文化生命观,是轮回的生命观。

婆罗门教认为,生命是神创造的,而且生命是轮回的,一个生命阶段结束后会再有一段生命,这也是一种个体的生命观。

他们的生命意义更看重于我下一世如何,这一辈子的自己为下一辈子做准备。

第三种有代表性的生命观是中国儒家和道家的生命观。

儒家和道家的生命观是一种整体的生命观。

它认为生命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任何神创造的,所谓“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这是一个阴阳和合的自然现象。

这种生命观认为,生命不是一个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而是相互关联、前后相续的,个体生命只是整个生命链中的一段,个体生命有生就必有死,而人类的整体生命则会通过下一代接续下去。

《礼记·祭义》中引曾子的话说:“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意思是,子女的身体是父母身体的继续,也就是其父母生命的延续。

《周易》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俗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如何为下一代、为后人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是这种生命观的重要责任。

这是从纵向来看。

从横向来看,在儒家的生命观里,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乃至五服之内的亲属之间,都有血脉亲情,彼此之间都是有责任、义务的,这是天伦。

血浓于水,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生命观观照下的平常道理。

这种观念对4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是有直接影响的。

有学者已经注意到,在中国腾飞的众多因素中,有一种力量异常强大,这就是华人华侨,他们归国投资,引进技术和资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早期的起步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印度的侨民不比中国的少,但是他们的故土意识和中国完全不一样。

背后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就是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就是各自的生命观。

这是文化软实力影响硬实力的一个典型例证。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楼宇烈《家是中华文化的立足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罗素认为孝道并不是中国人独有,而是全世界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B . 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别国家族关系逐渐淡漠,而中国的孝道文化却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C . 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文化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

D . 中国依然保存着孝道这个旧习惯,对孝道和家庭的重视正好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生命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关于“孝道”的观点,引出下文对人类生命观的探讨。

B . 通过对人类社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生命观的比较分析,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 文章引《礼记》、《周易》的话来论证生命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任何神创造的观点。

D . 文章论述逐层推进,分析了中华民族独特生命观的内涵,指出了这种生命观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两希”文明生命观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听从上帝的旨意。

B . 印度文化生命观认为生命是神创造的,生命是轮回的,生命的意义是为下一代人积德。

C . 儒家和道家的生命观认为生命是自然形成的,人类的整体生命会通过下一代接续下去。

D . 中华民族独特生命观观照下的血浓于水的观念对4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有直接影响的。

11. (9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素质一般指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方面的素质,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低,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科学素质纲要》颁布以来,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对中小学阶段科学课程课标进行修订,开展科学教师培训,开发科学课程,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快速发展,科普图书、科普报刊、科普影视、科普网站等不断出新,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科技周等活动持续开展。

10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提高。

上述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升。

据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比2005年的1.6%提高近四倍。

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是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大推进力度。

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有研究表明,201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

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现代公民科学素质服务体系,并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的目标。

(摘编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材料二:
自2006年《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年平均增长由2005-2010年的0.33百分点发展到2010-2015年的0.59百分点,再提升到2015-2018年的0.76百分点,逐步缩小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点人群。

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10.38%增长到2018年的20.84%,在重点人群中居首位,保持了领先并快速增长的势头;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2.97%增长到2018年的10.14%;农民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0.97%增长到2018年的2.62%。

(摘编自《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
材料三:
受教育程度是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产生的基础,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明显提升。

2018年与2015年相比,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有所下降,在历次调查中首次出现文化程度较高人群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下降的状况。

这一方面反映出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如何保证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数也能同比例增长的
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养已进入高位增长和缓慢提升阶段。

(摘编自《2018中国公民科学素质主要调查结果》)
(1)下列对材料相关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6.2%,虽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达国家有差距,但已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支撑。

B . 2006年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年均增长百分点明显提高,按这样的增长速度,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在2020年有望超过10%。

C . 2007-2018年,从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等不同人群科学素质水平的比较来看,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增长率最低,城镇劳动者的增长率最高。

D . 对于中国不同文化程度公民科学素质2018年与2015年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都有所下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均有所增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2006年《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促进了我国中小学课程课标的修订、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的开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B . 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我国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的公民科学素质差距却越来越大。

C . 科学素质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科学素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一个重要指标,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