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沸器知识大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沸器知识大总结!12种再沸器
再沸器(也称重沸器)顾名思义是使液体再一次汽化的设备。
它的结构与冷凝器差不多,不过冷凝器是用来降温,而再沸器是用来升温汽化。
再沸器可分为交叉流和轴向流两种类型。
在交叉流类型中,沸腾过程全部发生在壳程,常用的形式有釜式再沸器、内置式再沸器和水平热虹吸再沸器。
在轴向流类型中,沸腾流体沿轴向流动,最常用的形式为立式热虹吸再沸器。
1、釜式再沸器
釜式再沸器有一个扩大的壳体,汽液分离过程在壳体中进行。
液面通过一个垂直的挡板来维持,以保证管束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管束通常为两管程的U 形管结构,也可以为多管程的浮头式结构。
优点:水动力对釜式再沸器的影响很小,因此,其性能相对可靠,特别在高真空条件下,其性能更好。
通过增加管间节距,可获得很高的热流密度,在小温差的条件下,可获得良好的运行状况。
缺点:釜式再沸器容易结垢,通常为所有类型再沸器中最容易结垢的一类,此外,壳体较大,造价较高。
釜式再沸器的最佳应用场合是低压、窄沸点范围以及小温差或大温差条件下的洁净流体。
对于近临界压力的条件,尽管壳体较大,造价高,但性能较为可靠。
2、塔内置式再沸器
塔内置式再沸器的特点是管束直接插入蒸馏塔的塔底液池中。
优点:和釜式再沸器相同,受水力的影响很小。
由于省去了壳体及连接管路等,因而内置式再沸器是所有类型再沸器中造价最低的一种。
缺点:除了没有壳体外,内置式再沸器的缺点和釜式再沸器一样,此外,其传热面也很有限。
其应用场合类似于釜式再沸器。
3、水平热虹吸再沸器
水平热虹吸式再沸器的进料是从塔底下降管引入再沸器,液体在壳程沸腾发生汽化,形成密度较小的汽液混合物,由于进料管和排出管中液体的密度差,产生静压差,成为流体自然循环的推动力。
加热介质在管内流动,管程可以为单流程,也可以为多流程。
优点:有较高的循环率,因而有较高的流速和较低的出口干度,从而防止了高沸点组分的积聚和降低了结垢的速率。
由于管束为水平方向布置,且流动面积易于控制,因而需要的静压头较低。
缺点:壳程结垢后很难清洗。
由于折流板及支撑板的影响,在高热流条件下,可发生局部的干涸现象。
对于大型热虹吸再沸器,为了使流动分布均匀,需设多个管口和连接管件,这必然增加了再沸器的造价。
对于宽沸点范围的流体,应设水平折流板,以防止轻组分在进口处闪蒸及重组分在出口处浓缩。
为了防止流动阻塞和流动不稳定,应对最大热流密度加以限制。
该型再沸器适用于中等压力、中等温差及低静压头的场合。
4、立式管侧热虹吸再沸器
立式管侧热虹吸再沸器沸腾过程发生在管程,加热介质在壳程,两相流混合物以较高的流速由排出管流向塔内。
排出管口的流通截面至少应与管束总的过流面积一样大,排出管的压降应小于总压降的30%。
排出管既可由沿轴向的大直径弯管和塔连接,也可采用侧面开口和塔连接。
试验表明,出口管的结构对再沸器的性能影响很小,但出口管的最小过流面积对再沸器的性能影响很大。
流动循环的驱动压头由塔内液池的液面高度提供。
通常,
塔内的液面和再沸器的上管板在一个水平面上。
5、垂直壳侧热虹吸再沸器
垂直壳侧热虹吸再沸器的沸腾过程发生在壳侧。
壳侧装有折流板,以使流体纵向流动。
垂直壳侧再沸器适用于特殊的场合,在这种场合下,将加热介质放在壳侧是不合适的。
该类再沸器的设计,应使沸腾侧的流动均匀分布,以避免死区的出现及防止汽态和高沸点组分的积聚。
然而,这方面的设计资料很少。
现场试验表明,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汽态的积聚而造成局部过热,从而造成上部管板出现故障,因此,设计时应使两相混合物以均匀的高流速流经管板。
该类型再沸器的最佳应用场合为中等压力、中等温差条件下的纯组分的蒸发,且加热介质必须放在管内侧。
6、强制流动水平再沸器
沸腾过程发生在管内侧,流体循环的动力由高容量泵提供。
通常,确保蒸发率小于1%,而流体经过出口管处的阀门后将完全闪蒸。
强制流动再沸器的最佳应用场合为严重结垢和极高粘性的流体。
在流体保持很高的流速和非常低的蒸发率的条件下,可使结垢的速率大大减小,然而这就要求有效流速在5—6ms,因此泵的造价和能源的消耗都很高。
7、立式热虹吸再沸器
立式热虹吸再沸器
▲循环推动力:釜液和换热器传热管气液混合物的密度差。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传热系数高。
▲壳程不能机械清洗,不适宜高粘度、或脏的传热介质。
▲塔釜提供气液分离空间和缓冲区。
8、卧式热虹吸再沸器
卧式热虹吸再沸器
▲循环推动力:釜液和换热器传热管气液混合物的密度差。
▲占地面积大,传热系数中等,维护、清理方便。
▲塔釜提供气液分离空间和缓冲区。
9、强制循环式再沸器
▲适于高粘度、热敏性物料,固体悬浮液和长显热段和低蒸发比的高阻力系统。
10、膜环式再沸器
在膜环式再沸器中,有2/3的再沸器的蒸汽发生器具有可变截面的环状通道,双相流体产生上升流动。
而1/3管中液体呈膜状下降而沉入管下空间--实施密闭循环。
应用膜--环式无垢工艺就可以极大地强化传热过程(大约达2倍),特别是在小的和中等热流体条件下更好。
在再沸器的加热表面的2/3处,置有管径的0.027m和0.029m(相当于27~29mm)的可变截面的插入物,这样就可在环状通道中建立气--液混合物上升的两相流体的可能性。
而在加热表面的1/3出则无腾。
对再沸器的研究工作指出,这种工况的再沸器与在通常的蒸汽发生管内的最适传热过程相比,极大地强化了传热过程,其结果可以增大再沸器的生产能力达42%之多。
11、强制流动立式再沸器
强制流动立式再沸器
除了强制水平式再沸器外,比较常用的还有强制流动立式再沸器,其可供酒精塔糟液的循环蒸发和压出之用。
其釜底液可参与再沸器的循环,另一部分也可借抽压力排出而进入具一定压头的后续设备,如糟液二次预热器等。
此种装置,如果在特殊场合使用,其器顶部也可设计成具有一定分离空间者,当蒸汽循导汽管分离出去后,部分流体可以从此部位分出而进入低位贮罐。
12、外循坏式惰气蒸馏再沸器
外循坏式惰气蒸馏再沸器在垂直管内流动沸腾系统中引入惰性气体,可使传热显着增强,从而开发了“载气蒸发”技术。
这种载气蒸发方法显然也可用于惰气蒸馏的再沸器,使传热得到强化。
流体从蒸馏塔底进入再沸器的加热管,惰气也从加热管底部引入。
引入惰气能使传热显着增强,这是由于在惰气气泡与沸腾液体接触的最初时刻,气液界面上液体迅速汽化,从临近液体取出汽化潜热。
使气液界面上的液体温度降低形成一个“界面汽化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