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蝉》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18课《短文两篇》之《蝉》公开课教案5

教学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体悟生命的意义,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地对待生命。
3、体会“欲扬先抑”“由物及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而引出抽象深刻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激情导入:请大家听一种声音。
(播放“蝉”的叫声)这是什么虫子的声音?“蝉” 你觉得这叫声是否悠扬悦耳?出示蝉的图片。
这就是蝉。
它的形体虽小,声音也不美,有位作家却以《蝉》为题写了一篇精美的散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蝉》。
作者小思,本文卢玮銮,香港作家。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主学习,思维导向:读课文前,我想请同学们自己说说,你要通过读这篇文章,学习或者掌握一些什么呢?词语,文章内容,主旨,写法,等等。
我们知道,长文章我们要善于把它读短,学会提炼和概括;而短文章呢,我们要善于把它读长,读出它的美。
三、合作学习,落实目标:(一)自读课文,识词语。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认为值得积累的好词。
2、看看老师找到了哪些词语。
出示词语灯片。
3、指名带读词语,解释,及课文相关语句。
个人领读词语及解释,全班齐读解释后面的文章中的例句。
(1)、零落:(花叶)枯萎而落下。
(2)、断续(du e):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3)、收敛(li *):收拢,合拢。
“透明的翅收敛了。
”(4)、颤动(ch e):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身躯微微颤动。
”(5)、聒聒(gu o):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6)、宽恕(sh u):宽容饶恕。
恕,饶恕。
“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 请大家在书本上注好拼音。
(二)、听读课文,理结构。
1、听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写蝉,写出了作者对蝉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听完后,请说说作者对蝉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别用一个动词填空。
蝉教案(优秀9篇)

蝉教案(优秀9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篇一1、初步认识说明文及与记叙文的区别;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具体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教学重点:会懂得本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等。
教学难点: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初步认识说明文及与记叙文的区别;1、说明文是指客观地或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两类:(1) 说明文 (2) 说明文3、常见说明顺序:① 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顺序,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② 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总体—部分……)③ 顺序: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4、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式、式。
5、注音惟妙惟肖( )匀称( )洨河( )暴涨( )倾听( )6、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记载横跨陡峭就地取才B.和谐支撑推祟巧妙绝伦C.漳州优久弧形独一无二D.合拢残损拱圈长虹饮涧7、了解作者:茅以升,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设计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
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8、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试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1—2段):第二部分(第3—9段):第三部分(第10段):9、默读课文,分别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10、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请根据示例特点,以“路”是什么开头写一段话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
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条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山谷,就形成了一座桥。
路是什么11、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蝉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蝉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蝉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023最新-《蝉》教案(优秀8篇)

《蝉》教案(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漂亮的给家人们整理的《蝉》教案(优秀8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重点)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难点)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虞世南的《蝉》sbquo;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8219;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提问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sbquo;蝉的地穴#8219;,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sbquo;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8219;,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建穴,第57段写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次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sbquo;蝉的卵#8219;,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蝉》教学设计15篇

《蝉》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2.揣摩字词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教学方法】删减品析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一朵花曾感动过我(故事:古代的蜀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们无忧无虑,国君叫:杜宇,他负责勤勉,爱戴百姓,看到人们乐而忘忧,他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年复一年督促百姓耕作。
终于积劳成疾离开了百姓。
可他对百姓难以忘怀,就幻化成一只督促大家的鸟,发出声声啼叫,直到喉咙啼血,鲜红的血滴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的杜鹃花)。
一只蝉也曾打动过作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小思的《蝉》去感悟一下人生。
二、读蝉1.老师与学生配合朗读(思考:识记重点词)勾画感动你的句子或很美的句子。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宽恕”作引2.白板出示:删减品析法理一理作者感情变化投影:(1)“杜鹃花没有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
”同学们对蝉一定很熟悉,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的歌手。
对比阅读还原(还,就,更),学生对比朗读,教师点评分析,交流朗读情感的变化。
小结:(还、就)突出蝉鸣之早,透露出作者的厌恶之情。
(更)有力的对比出蝉的鸣叫知知不休,很是烦人。
虚词组成情感的递进,使厌恶之情淋漓尽致。
齐读:“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这是一烦,占门再来看看二烦。
短文两篇《蝉》教案

短文两篇《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蝉》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对蝉的生命过程和生命价值的描绘。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提炼出课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课文《蝉》通过对蝉的生命过程的描绘,展现了蝉的生命力和生命的艰辛。
课文通过对蝉的观察,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2 教学重点蝉的生命过程和生命价值的描绘。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的主旨和观点。
通过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展示蝉的生命过程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蝉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蝉的生命价值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4.2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的主旨和观点。
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蝉的生命过程和生命价值的短文,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表达。
5.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介绍蝉的生命周期和其他相关生态知识,如蝉的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的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蝉》教学设计

《蝉》教学设计第一篇:《蝉》教学设计《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积累“收敛”“知知不休”“聒聒”“宽恕”的含义。
积累句子“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2、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揣摩人物心理,转换成语言表达;直接替文中的蝉说话。
3、阅读训练问题:怎样理解: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如何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4、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运用抑扬结合写一个动物或植物或一个人。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出示蝉的图片,简介蝉的习性。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散读课文,或者请学生听朗读录音,思考:这篇文章叙述了怎样一件事?学生简要概述课文内容: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通过对细小、聒聒的蝉因为一个夏天而付出17年代价的了解,进而联想的人类的生命历程,提示人们:不管生命是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好好滴生活。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生再读课文,圈画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品味这些语句。
请几位同学朗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及最后一段。
思考:作者对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学生明确:开始是“烦”的。
因为蝉的聒噪声及病蝉的微小与病态。
后来变化为“宽恕”,因为了解了蝉的习性:知道蝉为了这个夏天竟然要等17年。
四、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理解的重要问题:1、如何理解:“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2、如何理解:“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秋风颜色”给了你什么感受?3、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有什么含义?4、本文对蝉的态度变化,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与平铺直叙比起来,谈谈有什么好处?五、适时穿插口语交际设计。
1、“我听了蝉的声音觉得很烦”请具体写出“烦”的表现。
(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2、想象蝉知道人们对它的烦人的聒聒声不喜欢后,它会对人类说些什么?3、“秋风颜色”是什么颜色?请说一说。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蝉九.在这里,作者的情感趋向不很明朗。
加上一句话,能体察到作者的情感吗?(幻灯片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十.作者明确的表达了他讨厌的程度了吗?十一.3.(幻灯片出示去掉虚词的文字:“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身子小,叫的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为什么聒聒?那是一个夏天”)十二.读了这段文字之后有什么感受?作者可能在想:这么小的东西,为什么能响彻一个夏天呢?真是不可思议!十三.与刚才的文段相比,多了……“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
十四.4.(幻灯片出示):友人说:“它等了17年,等到一个夏天。
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完结了。
”“必须好好的活着”?因为它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种族的繁衍!十五.师:生命的延续可以让别的蝉来承担啊凭啥让我来承受这样重大的磨难呢?十六.从“必须”一词我们读出了蝉的?坚定、坚强!一种“责任”!十七.再来理解“都不过”,谁来和大家分享你的理解?十八.6.面对着友人之言,作者对蝉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肃然起敬十九.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从蝉身上获得了生命的感悟,我们更懂得了在语文中,有一个词,他的名字叫虚词,在传递情感中,虚词的作用是无限的。
下面,让我们在冰心的《生命》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旅程吧!二十.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请孩子记住: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生命因充实丰富多姿而精彩!对于人类而言,夏天确实是一个很平凡的季节。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过一年,都有一个夏天在等待着你,我们能度几个春秋,我们就拥有多少炎夏!所以,作者认为夏天很平常,所以,作者对蝉有着反感的心态!此时此刻,作者没有理由不宽恕蝉,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至此,作者对蝉的厌恶之情已达到极点,峰回路转,接下来,作者对蝉的态度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请注意连续的感叹号,有情感朗读。
短文两篇《蝉》教案

短文两篇《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短文《蝉》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1.2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短文《蝉》的作者介绍及作品背景。
2.2 短文《蝉》的主要内容概括,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3 短文《蝉》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作者介绍和作品背景的导入。
3.2 学生自读短文《蝉》,理解故事情节。
3.3 教师讲解短文《蝉》,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4 学生讨论短文《蝉》的感悟和启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短文《蝉》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掌握。
4.2 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4.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情和兴趣的培养。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短文《蝉》的文本。
5.2 作者介绍和作品背景的相关资料。
5.3 教学评价的参考资料。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短文《蝉》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源。
6.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对短文的兴趣。
6.3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短文《蝉》,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6.4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短文《蝉》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6.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短文《蝉》的感悟和启示,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引导式阅读: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短文《蝉》的内容。
7.2 互动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7.3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7.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从短文《蝉》中汲取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第八章:教学实践8.1 课堂讲解:教师对短文《蝉》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8.2 阅读练习: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短文《蝉》的理解。
《短文两篇·蝉》教案

《短文两篇·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蝉的生命周期特点。
让学生了解蝉的生态环境和分布范围。
让学生理解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蝉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通过对蝉的生命周期特点的描述,使学生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
通过蝉的生命周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蝉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2 学情分析学生可能对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生命周期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可能不够深入。
学生可能对蝉的鸣叫和蝉蜕等现象感兴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蝉的生命周期特点、生态环境和分布范围等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3.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蝉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了解蝉的特点和行为。
3.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保护蝉的生态环境。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展示蝉的图片或播放蝉的鸣叫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讲授蝉的生命周期特点讲解蝉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成虫等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4.3 观察蝉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蝉的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了解蝉的特点和行为。
4.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保护蝉的生态环境。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5.2 实验报告评价5.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讨论的深入和合作的态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蝉的文化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蝉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在中国文化中蝉象征坚韧和长寿。
《短文两篇·蝉》教案

《短文两篇·蝉》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蝉的生命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1.2 教学内容:蝉的生命周期简介,蝉的生态习性,蝉的鸣叫原理。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
1.4 教学步骤:(1) 向学生展示蝉的生命周期图片,让学生对蝉的生长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播放蝉的生长过程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蝉的生命过程。
(3)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蝉的生态习性和鸣叫原理,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教师总结并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对蝉的生态习性和鸣叫原理进行讲解。
第二章:蝉的生命周期2.1 教学目的:使学生深入了解蝉的生命周期,感受生命的奇妙。
2.2 教学内容:蝉的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
2.4 教学步骤:(1) 向学生展示蝉的生命周期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蝉的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的特点。
(2) 播放蝉的生命周期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蝉的生长过程。
(3)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蝉的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的生活习性,并分享讨论成果。
(4) 教师总结并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对蝉的生命周期进行讲解。
第三章:蝉的生态习性3.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蝉的生态习性,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3.2 教学内容:蝉的生活环境,蝉的食物来源,蝉的防御机制。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
3.4 教学步骤:(1) 向学生展示蝉的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蝉的生活环境。
(2) 播放蝉的生活环境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蝉的生活环境。
(3)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蝉的食物来源和防御机制,并分享讨论成果。
(4) 教师总结并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对蝉的生态习性进行讲解。
第四章:蝉的鸣叫原理4.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蝉的鸣叫原理,感受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
4.2 教学内容:蝉的鸣叫器官,蝉的鸣叫频率,蝉的鸣叫意义。
《短文两篇》(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蝉)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难点: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炎炎夏日中,给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种声音?(蝉声)当你们听到蝉声,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有同学说很烦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蝉有关,其作者是否也和你们一样讨厌蝉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打开书本,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
(板书课题、作者)二、走近作者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
祖籍广东番禺。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
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三、字词积累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shù):宽容饶恕。
短暂(zhàn)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上苍:上天。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四、整体把握,问题探究课文朗读: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
《蝉》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
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
初二《蝉》教学设计

初二《蝉》教学设计初二《蝉》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二《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二《蝉》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为了获取第一手材料,认真的工作精神,全面、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
二、注意文章中的人文主义关怀。
三、使学生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科学小品的用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
二、生字新词,下面的字词要会写并懂得意思。
窠——鸟兽做的窝。
涂墁——这里指幼蝉带着黏液涂抹、平整地穴。
纤——细小。
蚋——一种小昆虫,体长二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虫栖于水中。
鳍——鱼类的运动器官。
曝——晒。
喧嚣——声音杂乱。
欢愉——欢乐而愉快。
顾忌——行事之前对某些外加的行为规范有所畏惧。
寻觅——寻求,探索。
不怀好意——意思是没安好心,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心动。
三、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
然后思考问题:本文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请3—5名学生讲。
教师明确: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至11自然段)写蝉的地穴及蝉从地穴出来脱皮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2至24自然段)写蝉的成虫产卵、卵遭遇的破坏及幼虫落地的情况。
第四部分:(第25至26自然段)写出未知的蝉的地下生活以及对蝉的成长过程的感叹。
四、精读课文。
本文读起来像小故事,是带文学性的说明文。
我们读这篇文章时,一要感受其中的趣味;二要关注作者是如何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客观地记录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的。
(一)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1、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有什么不同?作者是怎么知道这种不同的?(蝉的窠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短文两篇《蝉》教案

短文两篇《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短文《蝉》的基本内容,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短文《蝉》的阅读与理解。
蝉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学习。
讨论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蝉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短文《蝉》,理解文章内容。
第三步:讲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第四步:讨论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讨论法:讨论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阅读理解法:阅读短文《蝉》,理解文章内容。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短文《蝉》。
蝉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PPT或黑板。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蝉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阅读理解练习:检测学生对短文《蝉》的理解。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了解蝉在当地的生态环境。
引导学生进行蝉的生命周期观察实验。
第六章: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6.1 教学难点蝉的发育过程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深入理解。
6.2 解决策略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生动展示蝉的发育过程和生活习性。
通过实际案例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七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建议7.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阅读理解练习,检查学生对短文《蝉》的理解。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蝉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理解。
7.2 教学建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第八章:教学反思与改进8.1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8.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蝉》
新林九年制学校周意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 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 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学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小的东西都要有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
(2)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
(2) 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认真地对待生命。
(3) 感悟人生,理解有关生命的哲理。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
以席慕蓉的一首诗或一段散文导入,引起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兴趣。
例如:(1)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
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
绿草如茵花开似锦
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
在坠落的昏眩里
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
(2)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
(摘自《生命的滋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
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1)小思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祖籍广东番禺。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小思深受唐君毅老师影响,对儒家思想、国家民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唐老师身上,她学会了坚守原则,待人以爱。
而且她明白到只有自我反省才能戒除缺点,继续面对将来。
唐君毅先生的《人生之体验》曾在小思失意时令她重新振作,确定人生的目标,转入人生道路的另一里程。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2)席慕蓉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
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
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
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
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
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2.指导朗读。
(1)字音
蝉(chán )收敛(liǎn)颤动(chàn )聒(guō)宽恕(shù)
(2)字义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底下。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
1.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点拨】: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2.品读课文,揣摩字句,讨论交流。
(1)《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点拨】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
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2)作者写蝉,先抑后扬。
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
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
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3)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点拨】“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
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
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四、小结课文。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珍视我们的生命,去尊重每一个生命。
五、作业设计
(1)推荐小思的另外几篇诗文,留给学生课外阅读欣赏。
(2)查资料,看蝉的幼虫到底可以活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