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
【考纲解读】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并会解释各种宏观地形 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及成因。
2.理解褶皱、断层的 成因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 地质作用 例1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1)~(2)题。 (1)下列地理景观主 要是由内力作用形 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例2读板块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板块边界 类型与其他三地不相同的一段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 火山活动,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 ) A .a B .b C .c D .d 例3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 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 造上哪一处属于背斜?在野外考
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的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什么?
(2)③处地形属于什么类型的山地?试列举出我国属于此类型的名山。
(3)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何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说出其判断依据。
【反思归纳】
1.题中提供的信息有:给出了岩层的______关系;呈现了岩层的__________情况;地表水平方向上岩层的分布状况。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背斜、向斜、断层的岩层特征。
岩层上拱,应为______;岩层下凹,应为________。
背斜在构造上属于中间岩层____,两翼岩层____;同一年代的岩层出现__________,明显属于断层;构造断裂下陷形成________,渭河谷地属于______,而泰山、庐山属于______;地层中最佳储水构造为______。
探究点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例4【探究材料】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东营市东北部,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一致,占地面积1 53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520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属水体景观中河流及地貌景观地质公园。
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有河流地貌景观、沉积构造及古海陆交互线遗迹。
河流地貌景观主要有河成高地、边滩、心滩、天然堤、决口扇、沉积层序剖面等;沉积构造主要有流水作用形成的波痕、流痕、水位痕,冲刷作用形成的冲坑、冲槽,风化作用形成的风成构造,生物作用形成的虫迹泥球,以及其他作用形成的干裂、喷出等构造;区内分布着两条重要的古海陆交互线(贝壳堤),一条形成于5 000~6 000年以前,一条形成于1855年以前。
1.河流侵蚀容易形成沟谷地形,其形态呈________。
(“U”型或“V”型)
2.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黄河流域内,侵蚀作用最强的位置是________地区,其突出地形特点是________。
4.随着流域的治理和水电站的建设,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对埃及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尼罗河下游的渔业和农业生产都受到影响,尼罗河三角洲出现后退。
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例5 下列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 )
A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B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C .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的形成
D .挪威峡湾海岸
【规律总结】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
(1)有利影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不利影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巩固练习】
阅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1-2题。
1. 图中板块共有( )
A .1块
B .2块
C .3块
D .4块
2. 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 A .冰岛 B .非洲东部 C .太平洋西岸 D .大西洋西岸 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要位10°W ~60°E 之间,读图完成3~5题。
A .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美洲板块 4.主要位于①板块上大陆的地理特征有( )
A .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B .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分布
C .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
D .东海岸有世界著名渔场
5.新西兰北岛经常发生地震。
该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
A .①、②交界处
B .②、③交界处
C .②、④交界处
D .位于①、③交界处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 .向斜 B .背斜 C .褶皱 D .断层
7.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 .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 .修一条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
D .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8.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A .地壳运动所致
B .内力作用所致
C .岩浆活动所致
D .外力作用所致 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9~11题。
9.图中①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 ( ) A.在褶皱运动之前 B.在断层运动之后
C.在断层运动之前
D.在图中④处岩层形成之前
10.图中②处的山地成因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
11.造成③处易成谷地的内因是()
A.岩石破碎
B.挤压力大
C.张力影响
D.侵蚀作用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
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平
均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
谷坡的地形。
下图为“某河段剖
面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下列属于河流阶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甲、乙、丙为河流沉积层,其沉积物分别是()
A.河卵石中粗砂粉细砂
B.河卵石粉细砂中粗砂
C.粉细砂河卵石中粗砂
D.粉细砂中粗砂河卵石
14.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丙处应位于河流的凸岸
B.图示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C.图示河段以堆积作用为主
D.⑤处沉积物的形成年代比②处早
15.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岩溶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岩溶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
3
地区降水时间分
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毫米/
年)
广西中部相对均匀 1 500~2 000 20~22 0.12~0.3
湖北三峡中等 1 000~1 200 12~15 0.06
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 6~8 0.02~0.3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岩溶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问题(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问题(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问题(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
【课外作业】创新设计第283页
【课后反思】
例1 DA 例2DB
例3 (1)②。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侵蚀。
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2)断块山。
庐山、泰山。
(3)绘图略。
(4)①处。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反思归纳
1.新老弯曲变化
2.背斜向斜老新错位地堑地堑地垒向斜
例4 1.“V”型
2.黄河带来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4.变慢随着流域治理、水电站建设,黄河泥沙含量减少,中上游输送到入海口的泥沙减少
5.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尼罗河的泛滥减少,使携带到下游的泥沙减少,沿岸土壤肥力下降,营养成分减少造成鱼类食物不足,泥沙沉积作用减弱,再加上海水侵蚀作用使三角洲出现后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
(1)有利影响:如缓坡修梯田、填海造陆、植树造林、兴修水库、退田还湖等。
(2)不利影响:如陡坡修梯田、围湖造田、滥伐森林、乱垦草原、过度放牧、破坏植被等。
练习1C2C3 4 5 6A7A8D 9B 10B 11C12.B13.A14.C
15.(1)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大;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
(2)见右图
(3)植被覆盖率高,阻止了地表径流,加快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
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漏斗、漏水洞和溶蚀裂隙发育,促使地表水下渗、
下漏,造成地表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