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公务员考察材料(精选多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上公务员考察材料(精选多篇)
正文第一篇:我是如何考上国家公务员的我是如何考上国家公务员的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7 | 更新时间:20XX-12-18 | 文章录入:ice ]
20XX年5月底,我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录取为公务员,现在已经正式参加工作。

回想整个考取公务员的过程,几曲波折,几分幸与不幸,真是人生中一次特殊而宝贵的经历。

备考
20XX年11月下旬,全国公务员报名工作开始。

当时,我值大四下学期,考研复习的白热化时期。

班主任找到我说:“你去报考国家公务员吧,你比较适合。

”我征询了一下父母的意见,他们都认为我比较适合从事行政工作,而且,国家公务员社会地位比较高,其待遇也在逐渐提高,是个很好的选择。

于是我决定报名。

我认真研究了各个国家机关的招收要求。

首先我觉得我所在学校———北京印刷学院属于二类本科院校,因此我绝对不去报考那些热门的单位。

另外,我学的是工商管理,要专业对口,有利于将来的工作。

综合考虑,我选择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它也同样炙手可热,许多学新闻、法律的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都很看好它。

我决定选择印刷管理司,这是专业特色比较强的部门,全国学印刷的学校屈指可数,相对来说竞争不会太激烈。

我准备好了所需的资料,包括照片、学校证明、成绩单以及曾获得的几个重要的荣誉证书的复印件。

11月15日,我顺利地报了名。

20XX年的国家公务员的笔试比往年有改进和变化,科目分为a类和b类。

a类考两门:《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b类属于技术类,只需考《行政能力测验》。

虽然取消了往年的《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但还要在《行政能力测验》中有所测试。

我所报考的属于a类。

我到海淀图书城买了中国人事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书,并借来前几年的《公共基础知识》复习书。

由于还要复习研究生考试,我恰当地安排时间,调节自己,在疲劳时候做《行政能力测验》的模拟卷,权当放松的方式,但每次都会规定时间。

渐渐地,答题速度越来越快,可以节省出近20多分钟
的检查时间。

对于《申论》,我专门拿出时间来把书中的要点和例子仔细研究,归纳出基本的写作格式和要点,集中体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共基础知识》中的政治部分,我在考研的政治复习中都已经有所掌握,其他的法律、社会经济、行政事务等内容,知识点多而散,衡量其所占比例不大,我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大致看了两遍。

笔试
12月15日上午8时30分考《行政能力测验》,题目做到后半部分,我突然发现出现了不定向选择题,事先并没准备。

我镇定一下,尽力考虑周全。

涂完卡后我又检查了部分题目,到时间交卷。

走出来听很多人议论没有答完,而且不定向题目也没把握,我心里略微宽慰。

下午1时30分考《申论》。

看完资料,我就有了头绪,是关于我国互联网所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我这个网络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

我在头脑中构思了轮廓,一气呵成大小两篇文章。

写完后,看看表,才用了40分钟,我检查了几遍,觉得即使要修改也已经白纸黑字没办法修改了,便准备交卷,但监考老师不让提前交卷。

我只好反复地看,直到打铃。

终于考完了,感觉好像从战场上下来。

1月底,我从中国人事网上查到了自己的成绩。

《行政能力测验》:63.7分,《申论》:71分,总分为134.7 分。

我觉得不太理想。

国家的分数线很快下来了:a 类为125分,同时《行政能力测验》必须达到60分。

我的分数都达到了要求,我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我通过老师联系上了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工作的高我5届的校友,他帮我查到我的成绩在所报考的印刷司排名第3。

这个司计划招两个人,根据国家规定的按照1∶3的比例确定面试人数,按成绩排序,印刷司确定6人参加面试,我已具备了面试资格。

事实上,其他司的报考者分数都高达140以上,最高的是157分,以我的分数将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看来,恰当的选择帮了我。

2月我回家过年。

25日我回到了北京,接到28日参加面试的通知。

校友给我找了些往年的面试题目,我大概了解了命题方向。

我还上网查了一些关于我国印刷管理方面的资料,以及公务员面试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第一次面试
28日上午,我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参加面试。

根据抽签,我被安排到下午3时30分(每人的面试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是第四个面试者。

这时,我才知道,参加印刷司面试的6个人是我们北京印刷学院的98级不同系的同学。

我比较了解他们,都很优秀,但我也相信凭借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实力,还算略胜一筹。

中午我们大家一起吃了个舒服的饭。

下午1时30分正式开始面试。

第一个女生进去了,不到15分钟就出来了,面色凝重。

第二个男生不到20分钟出来了,直摇头。

第三个女生进去,我在外面等了足足40多分钟,已经超时了,她还没出来,我不由得紧张起来。

终于轮到我了。

我走进会议室,微笑着向各位考官问好。

坐在中间的一位中年女考官对我说:“首先,祝贺你顺利地通过笔试,获得面试资格,希望你今天能发挥出色,取得好成绩。

”“谢谢。

”我始终微笑。

首先是自我介绍,我从思想、学习、在校工作经历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概括:我是学生党员,学习成绩优异,名列班级第一,英语通过了国家6级,在校担任过各种职务,这些都给我自身增加了
无形的分数,而且我所获得的“北京市三好学生” 的称号更是令考官们微微颔首。

接下来的测试是预先设计好的一套面试题目,对所有参加面试的人都一样,根据不同方向的测试来体现你多方面的能力,并分项给分。

下面是我所记得的问题:
1.现在让你做一个市场调查,你是组长,你将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这项工作?
2.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你觉得应该如何把握?
3.同事和你出现了误会,你如何处理?
4.在工作中,有些同事的能力和学识也许不如你,却凭借圆滑的处世,获得领导的青睐,你会怎么面对?
5. 关于“诚信”,你有何看法?
6.现在要对新闻出版署全体干部的英语水平做个统计,你认为应该如何做?
7.在你毕业设计答辩的时候,有的老师认为你有抄袭嫌疑,你如何解释?
8.在你们的报名表上,有学校鉴定这一栏,如果和老师关系好就会偏向你一些。

请问你是否有这种情况?
在回答完规定的题目后,考官又问了几个灵活的问题:“你以前参加过这种类似的面试吗?”“你过马路时,有车就要从你面前开过,你是立刻冲过去,还是站在原地等?”“你认为你能考上吗?”
最后,考官问我还有什么需要说明的。

我微笑道:“没有了,我只希望各位考官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走出来,我长吁了一口气,看看表,正好半小时。

我回顾了一下面试过程,由于题目的突然性和尖锐性,我不由地逐渐出现了词穷而急躁的情绪,这是做公务员很忌讳的,所以,后来问我的过马路的问题,就是一个补充的考察。

不过幸好我回答的是“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挽回
了一定的余地。

第二天,我就接到了校友的电话。

他告诉我,我的面试分84.4分,排名第一,在所有的面试考生中也是名列前茅。

但总分是第二,要两个人,应该没问题。

我心里略有点遗憾,如果笔试分数高一些就更好了。

但是只要被录取了也无所谓,以后努力工作就好了。

第二次面试
这时,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我以为胜券在握,不再参加任何招聘,也不关心考研成绩,心想即使考上也申请为在职读研。

系里的老师也都为我高兴,就等着送走我这个所谓全系最优秀的女生。

可是几天后,我接到校友的电话,由于报考印刷司的前两名都是女生,综合考虑,从其他司调了一个男生,我这个第二名被涮了下来。

我当时仿佛受到当头一棒,眼前一片黑暗。

蛰伏了几天后,我重新振作,开始跑工作,很快有了几家接收单位。

3月9 日,我又突然接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电话。

原来署党委办公室要补招一个人,他们准备从比较优秀的“落选者”中选拔,让我11日参加考试。

11日,我特意穿了一套白色套装,使整个人精神焕发。

到达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时已经开始了第一回合的面试,考官是党委和纪委的领导。

我在等候时和其他人聊天,惊讶地发现参加这次考试的7个人里,除了我全是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有北大的、人大的、政法的、吉大的等。

我反而轻松了很多,能有这样的竞争机会就已经证明了我的实力,不去在意结果了。

我是最后一个进去的,考官和颜悦色,简单的几个问题,我应答如流。

然后考官对我说:“可以了,到外面等好了。

”我出来后才知道,已经有两个人走了,就是说第一关就被涮掉了。

我感到了竞争的残酷。

中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给我们安排了午饭。

12时20分开始第二轮考试。

每人一台电脑,规定在一个半小时内写一篇文章,题目是《浅析“精神文明建设”》,不少于一千字。

坦白地说,这个题目不是很好写,看把握点放在哪里了。

凭我在学校团委的工作经验,对简报、文件之类很熟悉,电脑操作也比较熟练,我在1个小时内洋洋洒洒打了近20XX字。

虽然也不是很全面,但我一时也没有太多的思路,就交卷了。

其他人陆陆续续完成后,又开始了小组面试。

我是第三个面试者。

主要问题是围绕你对党的认识、对党务工作的认识等,还问了些个人爱好等。

我坦诚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一直很放松。

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来,我干脆逛街去了。

我几乎不抱希望,毕竟这是个要求很高的工作岗位,
那几个研究生都很不错。

没料到,大约三天后,我竟然接到了录取通知。

接着,我被党委书记找去谈话,那位老领导的教诲使我受益终身。

他不仅对我将来的工作给予了指导和鼓励,还透露了我被录取是靠七分实力和三分运气的:一方面是第一次面试时各个领导很看好我,没有录用比较遗憾;另一方面,在11 日那天的考试中,我在三关考试中逐渐提高了排名,虽然我的文章也并没达到他们期望的要求,但比较其他人而言,还有可取之处。

最重要的是我的自信,使他们看到了年轻的希望和活力。

老领导还指出了我的不足,要逐渐培养得更稳重、更干练。

经历了这样几番波折,我已经没有太多的激动和欣喜。

但是我却百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坚信自己会不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把这些写下来,为有志愿考取国家公务员的同学做个参考,提供些经验。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第二篇:我是如何考上公务员的我是如何考上公务员的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我考公务员的经历:20XX年11月,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未果;20XX年12月,参加上海公务员考试,未果;20XX年5月,参加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终成正果。

期间,曾发奋苦读,努力考研,铩羽而归;也曾漫天撒网,多方面试,喜忧参半。

总结自己就业的经验,似乎四个字足以概括:广种薄收。

section a 战略部署调整心态,坦然迎战。

经历了多彩多姿的黄金四年,我们终于要面对就业的压力,终于要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

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公务员考试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大家奋不顾身,一哄而上。

其实,在这个时候,竞争已经分出了高下:有些人头脑发热,夸夸其谈,觉得公务员考试完全是凭运气;有些人会沉默下来,按部就班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事实证明,成功的多是后者。

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我并没有因为公务员考试而放弃考研,也没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公务员“三个字上。

我觉得,公务员考试只是我就业的
途径之一,同时,对任何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都一视同仁,对每一个机会都全力以赴。

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早在大二时候,公务员考试已经在我的考虑之内。

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类似的经历:大二的时候,考公务员的想法只是一个懵懂的“想法”而已,我不知道公务员考试是什么样子,不知道要考什么内容,不知道考试的程序??基本上,只知道有这么个考试,其他一无所知。

但我知道,这个考试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于是会有意关心政事时局,会特意搜寻资料,对一些重大政治事件深入了解。

大三的时候,我开始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内容,也就在这个时侯,我的图书借阅记录中出现了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务员考试这样的字眼,对公务员考试的理解,也从懵懂的“想法”,变成了一道道具体的试题。

section b 战术应用公务员考试的科目主要有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

其中,国考只有前两门,江苏省考多了公共基础知识。

实际上,公共基础知识更像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一部分,只是江苏省单独把这一块拉出来了而已。

先说说如何对付申论。

申论要写,要视野开阔,思路清晰,言之有物。

图书馆可以帮你的大忙,图书馆的社科类图书室,从a类到f类,好好沉下心来去读。

重点推荐d类,是关于整治、法律的。

从现在开始到江苏公务员考试大约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如果你会读书的话,会在这两三个月里对公务员考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社科类图书读累了可以去看看z类,也就是综合类图书,或者k类历史、地理类图书。

推荐“政通教育yy课堂”或者是“世纪大讲堂”系列图书,内容驳杂深邃,能迅速有效的扩大知识面。

读书的同时还要关心时事,《南方周末》、《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也是必读资料。

总之:读书看报,深入思考,用最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哪怕只知道几个专业术语,写申论的时候也能用得着。

读书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这两三个月的积累,恭喜你,你足以战胜那些没读过这些书,完全靠运气的人了。

再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测包含的知识很多:逻辑推理能力、语言感知能力、数(内容来源好:)字运算能力等等。

行测考的是速度和正确率,复习备考的技巧有三个:一、找几个人一起备考。

子曾经曰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这样的人很好找,自习室里一抓一大把,几个人一起准备,一来相互借鉴,可以互有提高;二来备考也是一件孤独漫长的事,心理上想放弃的时候,需要有人支持鼓励。

二,在反复的练习中有针对性的训练自己的弱项。

每个人的知识构成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一样,你可能擅长语言文字,弱于逻辑推理,或者长于逻辑推理,不擅形象思维。

这就要求你在大量练习的同时总结自己,挖掘强项,发现弱项,有针对性的训练自己的弱项,这样才能做到强项多拿分,弱项少失分。

三、用专业的精神学习非专
业的知识。

比如说,每年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都会涉及到一部分法律知识,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同学来讲,往往是一头雾水。

这时候就需要你用专业的精神去学习非专业的知识。

读上几本专业的法学书籍,你就会明白,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什么是具体行政行为,什么是规范性文件等等。

等你把这些专业术语弄得一清二楚了,再次恭喜你,你又可以战胜大多数非法学专业的考生,你的胜算又大了几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