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第25课 词五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 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 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写作背景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
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 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 猎时所作。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 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 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 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 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苏轼 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亲射虎,看孙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 什么意思?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 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 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 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 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 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 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 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 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 中原所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 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 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边塞地区战 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 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 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就不见归人,她被 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 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 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 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 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写作背景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
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 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 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 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 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丛山峻岭之间,落日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闭。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 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
无法安然入睡, 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2.《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 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 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 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 后嫁给赵明诚,赵明诚,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大家及 古文字研究家,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伉俪情深,生 活优裕和谐。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 角声和塞外曲,分食牛肉,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 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这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 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可以想见,被削去 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 杀敌,建立功业。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满腔热忱却屡受排斥,报国无门 的无限悲愤的感情。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 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 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 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 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 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 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 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牛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 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 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 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庭。
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 落在杭州、越州、金华—带,境遇孤苦,由于饱受战乱,历尽 劫难,李清照词多写其流离生活中的孀居之痛。这首词是作者 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时年53岁,国破家亡,无依无靠,所以 词情极其悲苦。
《武陵春》一词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 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通过典型细节来抒情, 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怎奈舟轻愁重,无可消除, 写出了作者内心深重的愁苦 Nhomakorabea哀伤与无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 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 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的轻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 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人马席卷过小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都跟随我太守。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我多像当年英姿勃发 的孙权。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 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 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 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 入侵之敌。
渔家傲 秋思
1.写作背景
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传记载, 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 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 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 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
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 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 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可触摸。“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 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 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 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 是词人却把它比做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 承载不动。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 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 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 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所 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 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 和雄心壮志。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 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 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 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豪壮为悲壮, 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1.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温庭 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 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 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 为“花间鼻祖”。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 悠。肠断白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