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量的基本原理-90页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个术语
(1)计量器具: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 量值的量具、计量仪器和计量装置都统称为计量 器具。计量器具按作用可分为计量基准、计量标 准和工作计量器具三类。
(2)计量标准器具: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用于 检定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3)工作计量器具:工作岗位上使用,不用于进 行量值传递,而是直接用来测量被测对象量值的 计量器具。
6.测试技术 测量中所采用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措施,总称
为测试技术。 7.测量环境
测量环境是指测量过程中人员、对象和仪器系 统所处空间的一切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总和。
测量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力场、电磁场、辐 射、化学气雾和粉尘,霉菌以及有关电磁量(工作 电压、源阻抗、负载阻抗、地磁场、雷电等)的数 值、范围及其变化,它会对被测对象产生影响。
总线标准、通信技术等。
第1章 测量的基本原理
1.1 测量的基本概念
1.1.1 测量的意义
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测量
没有望远镜就 没有天文学, 没有指南针就 没有航海事业
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测量
生产发展离不开测量 农业需要丈量土地、衡量谷物,产生了长度、
面积、容积和重量的测量;掌握季节和节候,出 现了时间测量,天文测量。
被测物体的重量等于标 准砝码的重量
2.广义测量的定义 广义地讲,测量不仅对被测的物理量进行定量
的测量,而且还包括对更广泛的被测对象进行定性、 定位的测量。
例如故障诊断、无损探伤、遥感遥测、矿藏勘探、地震 源测定、卫星定位等。
测量结果也不仅仅是由量值和单位来表征的一 维信息,还可以用二维或多维的图形、图像来显示 被测对象的属性特征、空间分布、拓朴结构等。
1.2.2 单位和单位制
• 根据定义而令系数为1的量称为单位。 • 单位是表征测量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对两个同类量值进行比较的基础。
•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正式通过国际 单位制SI。
• 1984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 计量单位》,决定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以国际单 位制为基础。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电信专业
课程简介
一.测量总论及误差理论 测量的基本概念、技术方 法及系统组成,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等。
二.基本电参量测量频率、电压、阻抗等 三.时域测量时域信号波形的采集、显示应用技术。 四.频域测量频域中的信号频谱和网络性能的测量 五. 数域测量数字系统的基本测量原理和方法。 六.测量系统集成测量系统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
• SI有7个基本单位
• 1.国际单位制(SI)的组成
• 国际单位制词头表示使单位增大 或缩小的十进倍数。
1.2.3 基准和标准
基准用来复现某一基本测量单位的量值,只用于 鉴定各种量具的精度,不直接参加测量。
(1)一级基准,又称主基准和国家基准。具有最 高水平的基准。一个国家只有一个。
(2)二级基准,又称副基准。量值精度由主基准 确定,用以代替主基准向下传递或代替主基准参加国 际比对
3.被测对象——信息 广义的测量是信息的获取,它反映了事物的运动的状态 及其变化方式。它又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两大类。
4.测量仪器系统——量具和仪器 测量仪器系统包括量具、测试仪器、测试系统及附件等
5.测量的主体——测量人员 手动:由测量主体(测量人员)直接参与完成 自动:测量主体交给智能设备(计算机等)完成,但测 量策略、软件算法、程序编写由测量人员事先设计好。
(4)比对: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同类基 准、标准或工作计量器之间的量值进行比较,其目的是 考核量值的一致性。
1.2 计量的基本概念
1.2.1 计量的定义和意义
为使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手段测量同 一量时,所得的结果一致,就要求统一的单位、 基准、标准和测量器具。
1.计量的定义 计量是把被测量与国家计量部门作为基准
或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合格与 否,并给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检定证书》。
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 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计量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统一性、准确性和法 制性。
广义测量原理可以从信息获取过程来说明,包 括信息的感知和信息识别两个环节。
1.1.3 测量的组成
1.测量的 5 要素
被测对象
测量仪器
测量技术
被测
对象
测量人员
测量环境。
对象 属性
被测信息 激励信号
影响
原理 方法
选择
决定
仪器
方法
测量策 略、算法
仪器
参数命令
测量
系统
人员
数据状态
影 响
影响
测量 环境
图 1-3 测 量 的 基 本 要 素
(3)三级基准,又称工作基准。用来直接向下属 标准量具进行量值传递,用以检定下属计量标准量具 的精确度。
标准根据工作基准复现出不同等级的便于经常 使用的计量标准量具或仪器。 • 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在工作基准之下,工作计量 器具之上。 • 按精度高低又分为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 • 通过这些标准经常性地对日常工作仪器进行检定, 确定其量值的精确度大小。 • 除标准器具外,还有标准物质。
•测量的内涵 ①测量对象:被测客体中的相应的量值信息; 测量目的:从被测对象取得一个定量的认识 ②测量过程: 通过实验去认识对象 ③测量方法:比较; A.直接比较 B.间接比较;C.需要测量仪器; ④测量标准:同类已知单位。 ⑤测量结果:最终能表示给测量主体(人)
被测物体的重量从度盘上读数,因为,弹秤度盘上 的刻度是事先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结果。
2.测量过程——基本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论证阶段:测量的主体(测量人员)根据测试任务的 要求、被测对象的特点、属性,及现有仪器设备状况, 拟定合理的测试方案。 设计阶段:选择测试仪器,组建测试系统。制定出测 试策略(测量算法)和操作步骤(测试程序) 实施阶段:对仪器和系统实施测试操作(发控制命 令),按照逻辑和时序完成测量过程,取得测量数据; 分析测量误差并显示测量出结果。
工业也处处离不开测量 例如,一个飞机需要约3000个测量点
1.1.2 测量的定义
1.狭义测量的定义 测量是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
过程。在测量过程中,人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 测对象直接或间接地与已知单位进行比较,取得用 数值和单位共同表示的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测量数值.测量单位,即: x{x}x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