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家创新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企业家创新精神
提要企业家精神内涵观广泛,不同经济学家对企业家精神有不同的阐述。

张俊富认为企业家精神包括冒险精神、投机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精神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熊比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创新的发起者与实施者就是企业家。

可以看出,创新精神品质成为企业家精神的内核。

本文着重探讨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影响因素,以及有利于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氛围。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衰退甚至缺失。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企业家创新动力激励不足、创新能力及其发挥的空间受到极大的约束、创新权力的缺失。

本文着重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的路径选择,使创新精神外在化。

熊比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创新的发起者与实施者就是企业家。

按照熊比特创新理论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起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但是,现代企业中两权分离导致的股东与经营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及相应的委托代理问题,
又为企业家创新职能的充分发挥设置了制度性障碍,导致创新各要素的供给不足。

二、企业家创新精神障碍分析
(一)创新动力不足。

首先,利润驱动是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润滑剂。

从马斯诺的需求层次来看,企业家的创新职能要想变成一种活动现实,仅仅精神激励是不够的,物质激励要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但是,从目前我国的企业家薪酬体系和结构看,当前我国企业家的薪酬普遍过低,而且以短期激励为主。

据《1998: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经营者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占12.6%,中等收入经营者的收入是其员工平均收入的2~4倍。

据美国薪酬顾问道尔·贝·林调查,美国股份公司总裁的收入1992年是其雇员的
142倍,到1997年高达185倍。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结构大部分采用货币工资制和年薪制,但货币工资制的激励作用微乎其微,而年薪制又比较容易导致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所以,目前的薪酬内容、结构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创新动力不足。

其次,企业家的“成功综合症”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家在创新成功后的惰性。

美国学者Michael L.Tushman等人认为,成功企业对创新有一种“成功综合症”,即成功之后是失败,创新之后出现惰性,包括结构惰性和文化惰性。

成功的创新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随着企业的成长,他们会形成一些为应付其工作复杂性而增设的结构、流程和系统。

这些结构和系统相互缠结在一起,使计划中的变革实施起来更加困难,成本更高,花费时间更多。

与结构上的惰性完全不同,比这种惰性意义更为广泛的是伴随组织成长和成功而来的文化上的惰性。

一个企业过去越是成功,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对过去长期形成的非正式规范、价值观、群体网络,以及传奇和英雄人物的认同就越是习惯,越是根深蒂固,越会助长文化上的惰性和组织的自满。

(二)创新能力不足。

一方面,由于企业家激励与“成功综合症”导致的创新动力的缺失,必然影响企业家创新能力的发挥。

另一方面,由于治理结构的不合理,董事会不能建立与经营者的充分信任。

在此情况下,必然形成董事会授权不足,经营者创新资源匮乏的现象,进而制约企业家或经营者的创新能力空间。

机会意识是主要的创新能力之一,企业家有很强的机会意识,重视寻找和利用外部机会,重视从顾客和市场营销人员身上获得市场信息,重视从技术专家方面获取技术信息,以便从中受到创新的启示。

更重要的是,企业家善于对捕捉到的创新机会进行风险估算,而对诸多创新选择,往往能在情况不完全明朗时做出决策,不至于失去创新的时机。

但是,随着企业的成长,由于企业家自身的有限理性,以及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单个企业家甚至单个组织的创新能力未必就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时网络型的创新主体至关重要。

(三)创新权力不足。

创新权力,即企业家创新决策的权力与组织实施权力,包括与创新决策和实施相关的其他权力。

企业家拥有权力的范围和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家创新内容与方式的选择,也就是决定企业家今后的创新行为。

企业家的创新权力不仅受到来自国家的经济体制、政策和法规对企业经营行为的限制,而且受到来自公司治理内部的规则和决策程序对企业家创新活动的限制。

如果上述限制太多,也就是说,创新权力越小,企业家的创新空间越狭窄,他的手脚就被束缚得越严重。

反之,如果企业家拥有的创新权力越大,同时激发企业家的机会主义行为。

并且,由于权力的增大会增加董事会对企业家监管的难度,从而加大了股东的风险,加大了监督的成本。

三、创新环境的构建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可以通过董事会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市场治理机制来激励与约束。

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治理机制,都会影响企业家的创新动力、权力和能力。

另外,良好的文化作为公司治理的有益补充和互补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司治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良好的社会文化作为外部治理的有益补充,在大范围内不仅促使企业家创新,而且促使了社会创新的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创新文化为创建支持创新的内部治理机制提供了文化上的支持。

而且,创新文化本身可以作为创新动力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成功综合症”,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企业家的有限理性、外界的不确定性的存在,企业家已不能独自承担企业的创新职能。

在此情况下,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家创新所起作用越来越显著。

市场创新离不开对顾客信息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顾客当做企业创新决策的主题之一,参加企业的重大决策行为。

现在的竞争不仅是企业间的竞争,更大程度上是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已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企业间的博弈关系已从简单的单纯竞争演变成竞合,战略联盟、战略群体已成为一种常态。

竞争间的知识共享,优势互补,已成为企业家创新资源的重要来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角色的转变,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性支持,也为企业家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