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四章备课说明【教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备课说明
一、本章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
1.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2年版课标中添加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师课上可适当补充。

本章内容是在中国自然地理知识学习基础上过渡到部门地理的学习,以自然地理为基础,学习交通运输业发展、工农业的分布与发展。

结合图表和相关资料,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中国交通线、农业和工业的分布特点,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结合图文资料,学生能够归纳影响交通运输、农业和工业布局的因素,形成从地理综合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素养;通过设计旅游线路或规划工农业布局或通过实地考察研学、野外考察等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工农业因地制宜,学生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知识,学生能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本章教材分析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课标要求中认识中国全貌的重要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学习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展望经济发展前景,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章内容共分三部分。

第一节: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本节内容共有两个标题,思路也非常明确。

教材首先介绍了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接着介绍了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第二节:农业。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本节共分四个标题:“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状况、发展农业的策略和原则以及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第三节:工业。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工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和“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这三部分内容前后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教材内容贯串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教材内容的选取遵循“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区域地理结合的两种方式”的设计思路。

教材的内容立足于实际生活,教学内容生活化、活动化,以践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理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本章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本章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简明扼要,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重点突出,资料丰富,密切联系实际,知识呈现方式活泼多样,能够引发学生思考。

大量使用的柱状增长示意图和专题地图,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供了支持。

我国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在生活中也处处可见“交通”,因此学生对“交通运输”这节并不陌生;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中印度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影响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在第三章中又学习了各类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这都为本章学习农业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对工业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教材知识较抽象,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的心智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从生活实例入手,多联系实际。

因此,教学过程应通过自学学习和合作探究等方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