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离思的赏析-范文模板 (6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离思的赏析
篇一:《离思》的鉴赏教学
《离思》的鉴赏教学
作者:任伟栋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X年第10期
一堂好的诗歌鉴赏课,应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评析,形象生动的阐发,触类旁通的联想,并渗透教师本人的人生感触,使学生既能从整体上理解此诗,也能从局部明白问题答案,更主要的是通过鉴赏(声情并茂)所营造的氛围、所产生的情趣使学生能在迎战高考的重负中获得美的快感,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从而在争分夺
秒的紧张复习中,始终有读语文、有读诗的雅趣,在诗的陶冶中提升人的素养。

下面笔者就唐朝诗人元稹的《离思》谈谈诗歌的鉴赏教学。

一.知人论世
即简要介绍作者。

作者的介绍应抓住最能体现其一生主要活动的事迹并能理出
其内在的联系,简明扼要介绍。

元稹为中唐诗人,15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朝中
官员),后历任监察御史、工部侍郎、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鄂州刺史、武昌
军节度使。

他与白居易齐名,号“元白”,写新乐府诗早于白居易但成就在白居
易之下,自言“词直气粗,固不敢陈露于人”是较为恰切的。

倒是他那些写家庭
生活、怀念忘妻韦丛的诗作内容真切感人、艺术上独具特色,广为后世传诵。

元稹生于779年,23岁时同20岁的韦丛结为夫妻(韦丛为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幸福而又清贫的七年,韦丛27岁即病故,元稹时年30岁。

元和六年(元稹33岁,也即妻亡三年时),元稹就写了悼念亡妻的《离思》(共五首)。

在元稹的文集中,直接表达悼念亡妻之情的除《离思》之外,尚有《遣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

足见元稹对韦丛的感情之深。

《新唐书》(中华书
局版)5229页有《元稹传》。

二.纵横拓展
“横”指元稹诗集中与此题材相关的诗,“纵”指历代诗文中与元稹此题材相同的诗。

元稹的《离思》实际上属于悼亡诗,悼亡诗滥觞于《诗经.邶风》中的
《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裹。

心之忧兮,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兮,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忧兮。

絺兮綌兮,凄其
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是一个男子对他亡妻的悼念。

但明确的以“悼亡”为题,概括了这一类题材的,实为西晋的潘岳,他有《悼亡诗》三首,特别有名,其中有“帷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这样的诗句,真切感人。

元稹继承潘岳“悼亡诗”的题材、写法但又有光大,如《唐诗三百首》收录的《遣悲怀》三首,蘅塘退士评价:“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

”评价甚高。

北宋南宋悼亡词中脍炙人口的有两首。

一首是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另一首是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毛泽东《寄李淑一》亦为悼亡词。

当然还可以列出一些,但最好的就这几首。

实际上,围绕“悼亡”这一题材,在教师纵横联系时,把这几首诗中的精妙能形象地传达给学生,就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

三.聚焦品评
鉴赏一首诗,不应只是静态的评点,而应是纵向、横向放在一定的环境中理解。

应该说,这首诗如放在上述作者与韦丛的经历、关系这样的背景之中,放在同类题材的诗中,学生应该知晓诗意了,但还需要教师对诗本身进行挖掘,因为一方面诗中有典故,一方面诗中有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学生直接阅读理解也许还只能停留在表层。

头两句化用兼用典。

《孟子.尽心》篇有“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之句。

另外,宋玉《高唐赋》中说:“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为高唐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巫山云雨的成语即源于此。

“沧海”“巫山”是世间无与伦比的美好形象,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观赏过沧海巫山那样的水云,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实则隐喻韦丛及他和韦丛的关系。

这两句,因有前边《遣悲怀》等诗的铺垫,学生就会完全理解元稹近乎夸张的描写实不为过。

第三句“花丛”比喻兼有夸张,言美女多而密集,“懒回顾”描写了心理,同时也是表明了对爱妻忠贞的态度,这是果,第四句则说明原因。

“道”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尊佛信道之道,一是砥砺学问、修养品德之道。

取任何一种解释均可,但贵在能自圆其说。

一半是“修道”,一半是“缘君”,对爱情的忠贞,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婉曲而又深沉。

高三课本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学的主要内容即是复习资料的使用及综合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计划但不能囿于常规,应该是整体上严格落实计划,局部处适度调控;主线不变,局部伸缩。

对于可细讲之处,洋洋洒洒,挖深挖透;对于可略讲之处,可一两句带过。

诗词鉴赏也当如此,开合有度,随机而变,不必死扣既定程式。

讲题讲出情引出趣,师生在情中品味,在趣中感悟,还愁教学效果不好吗?
任伟栋, 语文教师,现居甘肃静宁。

本文编校:舒坦
篇二:元稹《离思(其四)》翻译,赏析
元稹《离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

是从孟子
《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

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

海面广阔,苍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

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

写得意境雄浑深远。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
“巫山云雨”的典故。

“先王”(“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此女即“巫山之女”。

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
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

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

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
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
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

诗人表明,除此女子,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他的心,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

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他倾心相爱。

写得感情炽热,又含蓄蕴藉。

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是用花比人。

是说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
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为什么他无心去观赏迎入眼帘的盛开花朵呢?第四
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便作了回答。

含意是说他对世事,看破红尘,去修道的
原故,这是其一。

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

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

“半缘修道”之说,只不过是遁辞罢了。

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除了巫山上的
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
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一半是因为修道,一半因为你的缘故
篇三:《离思五首》的赏析
《离思五首》的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