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_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1-11-11T06:02:40.4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7期作者:姜桂杰
[导读]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也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小组合作、情境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法以及多样化的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姜桂杰
宁津县第一中学 25340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也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小组合作、情境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法以及多样化的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但是,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流,部分教师在运用新型教学法时,仍旧流于表面,本质上还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还是埋头做笔记的灌输式教学。

基于此,想要确保新课程下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教师注重自身教学理念的明确与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使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基于此,本文章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
引言
核心素养作为学习的深度目标,旨在于将知识的传授落实到能力的培养上来,现代社会相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更看重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以及学生本身所具备的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阶段,为了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应该广泛普及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让学生对于核心素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方向。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要求
(一)问题探究具有重要地位
高中地理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相应的“问题研究”部分,这充分表明新课改下,十分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因此在教材中会设置对应知识点的版面。

而地理教学中想要实现高效教学,就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因此,以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经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参与性的提高,还能使学生通过合作互助、独立思考的形式解决相关问题后获得相应成就感。

(二)强调学生自学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某些地理学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层指导学生,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问题,并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方法的引导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高中阶段地理教学中现状分析
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对教学难点进行深度解析,以学生为本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压力下,现阶段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固有、单一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度较低,不利于实现活跃、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探究欲望
以“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借助问题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步步深入探究本课教学内容。

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向学生提出“在2010年,我国政府决定将海南建设为一个什么样的岛屿?在海南,除了可以发展旅游业还可以发展什么产业”等问题,让学生主动结合生活常识思考上述问题,并得出“国际旅游岛”“农业”等答案。

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可进一步为学生展示海南盛产的水果图片,并设计“海南都有哪些特色水果”的问题,让学生基于图片进行回答。

紧接着,教师提出“我们是否可以将荔枝种植在北京?在某一处土地上种植什么植物,是由什么决定的?人们是根据什么来决定种植哪种农作物的”等问题。

学生会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走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的有效学习。

(二)融入生活教学案例,提升问题的针对性
陶行知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这一教学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与问题式教学法极为契合,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试着将这两种教学理念融合,向学生提出生活化教学问题。

生活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问题的整体脉络;而问题则可以作为生活元素的输出载体,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同时接受到良好的思维模式培养与自主意识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运用生活元素开展生活化情景模式,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以及地理概念的理解,增加学生兴趣点与记忆点,使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运用生活元素导入教学案例,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用性的认知,使学生明确地理知识的学习用处,提升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感与满足感,为接下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提供重要助力。

(三)善用教材中的插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高中地理教材中很多内容会以漫画形式进行展示,各类风趣多彩的插图演示,使得内容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达到教学目的。

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便是掌握地图,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注意地图的运用,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认识、了解和掌握各类的地理知识,使地理知识记忆起来更加容易。

在学习“板块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动态图或视频,向学生呈现各大板块的运动方向,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知识。

这种动态的展现方式使知识点内容更加直观明了,比静止的图片更能让人理解,教师可结合动态图或视频中的典型地理位置,列举一些板块运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的例子,如大西洋、红海和东非裂谷带是由板块张裂形成的,而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是由板块碰撞所形成的褶皱山脉。

不光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同样需要利用地图来进行学习,在“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的学习中,结合地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是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通过地图引导
学生观察并找到我国的主要河流,再找出武汉、重庆等城市,带领学生结合地图总结出这些城市在河流交汇处的原因。

(四)创新理念,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也要反馈到实践当中去。

在高中地理当中,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完成对知识的进化迁移。

比如在学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教师可以将“极冷”和“极热”两个气候特征用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的两个地方“南极”“马尔代夫”来表示,由于这两个地方知名度较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接触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的模拟说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再比如指导学生学习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直接的关系时,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浪费资源以及环境污染的现象,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了解到其他知识,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教学标准,地理教师需注重在课堂上的探索,并与时俱进,注重先进教学方法的引入,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从而使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明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高考,2020(34):11-12.
[2]卞业宏.探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当代家庭教育,2020(23):102.
[3]叶伟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高考,2020(28):40+42.
[4]张晓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20(68):146-147.
[5]吴顺西.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中华少年,2020(13):219-2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