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
2023最新-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优秀4篇)
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优秀4篇)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篇一1.3 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引文: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新世纪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2、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近二十年,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突出成果是:籼型杂交水稻、基因测序、载人航天等世界先进技术。
4、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步伐的目的是什么?(为何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①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②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③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④提高我国在国际的地位。
5、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地位、功能和作用是什么?①地位:教育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②功能:教育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等多方面功能。
③作用: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6、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依然任重道远,这是因为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①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②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③人才资源处于劣势地位。
7、我们怎样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①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质偏低2、我国资源状况: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大国战略大国战略要点
大国战略——中国利益与使命前言:21世纪的大国战略21世纪的中国国家发展目标是:首先,促进人类发展使十几亿中国人口摆脱贫困,达到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是指达到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包括较高的人口预期寿命,较高的人口文化程度,较低的婴儿死亡率;其次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包括按实际购买力评价计算的GDP总量居世界首位,进出口贸易额居世界首位,军事实力居世界前列成为成熟技术应用大国,并在若干重要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第三,迅速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这包括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教育竞争力、金融竞争力以及基础设施竞争力,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方面的差距。
第四;在全球格局中不称霸,但积极扮演和平与安全、维护国际经济秩序与政治秩序的大国角色,对全球事务承担起大国的责任。
21世纪中国国家战略利益需求是:中国是历史上文化大国,也是现实中地缘政治大国,正致力于成为未来的综合性大国。
所有这些决定了她的战略定位及其选择不同于任何大国。
作为国际地位日渐提高,实力不断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主权、稳定、发展、平等、正义五个层次的利益需要,就构成了国家战略利益的主要方面。
各种需要之间彼此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系统:从基本的生存权益需要到更高层次的需求,从而通过自助成为一个对国际社会有重要贡献的大国。
第一,主权需要。
它包括领土完整,内政不被干涉,是一国存的基本需要。
第二,稳定需要。
与主权需要一样,稳定需要同样涵盖了国家安全利益的一部分内涵。
第三,发展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在拼命迅跑,以在未来竞争中争夺力量制高点。
第四,平等需要。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富贫,也不论国家制渡及意识形态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第五,正义需要。
中国的地缘政治及文化历史背景使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大国的使命;即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使命感。
中国如何实现21世纪的国家发展目标取决于我们选择何种发展战略。
国家战略有哪些
国家战略有哪些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
3、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4、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国家三大战略
国家三大战略:
1.一带一路;
2.长江经济带;
3.京津冀协同发展;
联大三大战略:
1.学术立校;
2.人才强校;
3.开放兴校;
"三严三实":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四个中心: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意识即“政治、大局、核心、看齐”
“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北京联合大学十三五:345
联大三大战略:
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
四个发展:优化、特色、集约、和谐
五个融合:科教、产教、校地、学专、心智
建成应用型大学的理论、制度、工作体系。
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一、我国的发展战略:(1)“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三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结合邓小平1985年以来经过反复思考后得出的发展战略结论,将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规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
具体为: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
(2)科教兴国战略:1、实施原因:①国际竞争激烈,竞争的实质就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的综合国力的竞争;②现在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起决定作用,科技落后就要挨打;③我国的科技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2、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3、意义: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
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
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
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方针,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中国的战略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国历史上长期面临外来侵略和内部动乱的威胁,因此中国的战略目标之一是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涉及到建设强大的军队和国家安全体系,加强边防安全和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
其次,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等收入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
这要求中国持续改革开放,加强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水平,推动产业升级,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和扩大影响力。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维护国际秩序和国际法治,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倡导和平、合作、公正、包容的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推动构建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战略目标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中国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可持续发展。
最后,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
这需要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为人民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
综上所述,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和扩大影响力,推动构建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及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为中国带来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同时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国家战略
《国家战略》国家战略的宗旨人民是什么:(1)人民结构群体地域的主体性。
(2)人民为何而生存的。
(3)如何创造人民的文明能力。
人民的价值观是什么:(即人民的欲望动机什么也就是他或她所期望得到什样的满足?)社会的发展趋势及国家潜力问题:(1)国家的发展及进化形式、形态的改变,思想竞争意识是推动国家结构发生的变化。
(2)何种革新将改变人民的思维习惯。
(3)当前,人民的那些需求还不能靠现有资源与科技得到满足。
(4)决定战略宗旨时、应注意的问题: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性。
革新其现状的挑战性。
国家战略目标一:国家以现在和将来的人、事、物演变思维行为创造文明程度为进化标准。
二:社会演化是以国家自身基础文明的发展同外部环境关系的规则。
(国家取得战略竞争优势的原则)三:国家的公民社会循环机制和运转过程关系的规则。
四:国家法律规则及社会制度来实行国家体系、体制的运转来制定革新的社会行为规则。
五:国家的社会文明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上,文化思维的革新直接体现文明程度。
六:社会公民与社会环境的竞争关系规则直接冲击社会问题因素。
(思维冲突、行为冲突、形成意识排斥导致伤害存在)1、人与社会环境冲突(需求分配结构发生变化)。
2、社会文明水平冲突(地域文化意识排斥变化)。
3、文化思维意识不同而导致思维冲突行为。
4、社会、地域、公民对国家的要求和限制。
5、资源、文化结构不同所产生的突发事件无法预知导致社会伤害(战争)。
七:国家社会发展和生存:1、系统全局性。
2、可持续发展性。
3、冲突抗争性。
4、社会原则性。
5、资源永续性。
国家的战略结构国家的形成:公民劳动力的结合、劳动力创造出社会产物、社会产物转换成社会因数(社会问题)。
1、问题的现象。
2问题的归类。
3问题的分析。
4问题的制定国家的挑战:个体、群体与环境的利益冲突,冲突因素(环境与社会演化导致文化的差异)直接导致社会伤害。
1、法:制度(指导原则)。
2、实践完善社会框架结构。
3、提升社会能力价值国家的发展:人力——物质——利益。
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的认知分析 战略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
行动策略
什么是战略
➢ 战略的类型
国家战略与企业战略 总体战略与局部战略 长期性战略与阶段性战略
什么是国家发展战略
➢ 国家发展战略的意义
经济体制决定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决定发展模式 华盛顿共识与自由主义经济 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 ➢ 战略思维体系 ➢ 战略决策过程
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
➢ 战略思维体系
一个目标 三项制度 九大价值取向 若干重要方法
一个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自公元1年以来主要国家占世界GDP比重的变化 资料来源:《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
注:1820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中国总产出占世界比重32.9%(按1990年购买力平价)
两个梦想成真的故事
• 百年奥运梦:1908年,一本名为《天津青年》的杂志向国人提 出三个追问: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 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整整 100年后,2008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赢得了国际 社会高度评价。
• 百年世博梦: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谔在《新中国》中构想 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又是整整100 年,2010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上海世博会。以一届精彩纷呈、 美轮美奂的世博会载入史册。
➢ 年度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草案报告、中央和地方年度预
算草案报告(每年编制一次)
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
➢ 宏观政策体系
经济增长
四 大 目 标
充分就业 价格水平稳定
两 大 管 理
需求管理 两 大 政
三大国家战略
三大国家战略
三大国家战略有“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
1、“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2、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
3、长江经济带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在国家积极推进东部地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规划与国家发展战略
五年规划与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提升,全球各国对于中国的关注也愈发明显,中国的“五年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也备受瞩目。
五年规划是指中国国务院制定的五年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而国家发展战略则是中国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制定的长远目标和重大战略。
本文将从五年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它们对中国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年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它的实行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新时期,中国的五年规划分别分为十三个五年规划,均力求取得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例如,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十三五”规划,旨在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这就从源头上提高了我国的选题和规划水平,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看,中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它是中国方案的鲜明代表。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具有巨大的潜力。
因此,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应是以更广阔的视角出发,实现以经济增长引领社会进步、改善民生、谋求全球发展的目标。
我们应该在保持经济发展动力的同时,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更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发展实力,从而更好地保障国家的发展安全。
其实,五年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本质上是一个总体规划,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五年规划主要针对短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而国家发展战略则主要针对长远目标和重大战略,两者有机结合,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不能只关注发展速度,而是要强调发展的质量、效益,注重产业结构、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切实改善,这样发展才能更有说服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
总之,五年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基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国家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理论。
此理论引领着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诸多领域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中国人民的创造力的重要性,将社会主义的优势和特点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从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发展战略。
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种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中国人民自己的特殊之处。
中国社会主义的经验是由中国人民自己在长期斗争中实践总结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
它的发展过程有效的支持了中国生态环境的保护。
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应用, 是中国国家权力机构的指导性文件。
该战略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国家发展战略强调要建设绿色经济和环保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文化、和谐、美丽中国建设。
尤其在新一轮经济周期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格外突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
中国政府将创新作为发展的战略之一,实现科技创新将是将来经济增长的基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将“双创”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攻坚战的口号,以此刺激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浪潮。
倡导“双创”发展的要求是为了促进全民创业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发展。
中国靠着不断地推进改革开放,强化市场导向,在各国之间经济和贸易的竞争中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未来几年,中国将继续追求高质量的发展方式,并实现新一轮的现代化改革。
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已经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比如,全球最高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明家,无人机制造领域的全球第一,数字支付应用的领先地位等等。
总之,在中国历史上,实现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取得国际竞争力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国家战略
性质
本质性 通用性
全面性 长远性
任何国家的国家战略,都是为了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这是国家战略的本质。国家目标不过是一个国家在特 定历史时期所要维护或实现的国家利益。离开国家利益来定义国家战略,就不可能抓住国家战略的本质。
国家战略既包括大国的国家战略,也涵盖小国的国家战略;既适用于战时,也适用于和平时期。同时,这一概 念还适用于各种国家战略模式,如国家治理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扩张战略,等等。正因为 国家战略新定义具有通用性质,所以才能作为国家战略研究的通用概念。
英国政府发布首个国家太空战略,旨在将英国建成世界航天强国,推动该国航天产业发展。这是英国第一个 国家太空战略,其长期愿景是打造“世界上最具创新性和吸引力的太空经济体之一,让英国成为一个太空国家, 前沿科技,保护和捍卫英国在太空的利益,利用太空科技解决国内和全球挑战”。
谢谢观看
各国战略
中国Leabharlann 俄罗斯英国全民健身 应对世界格局深刻演化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 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突出。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已成为国际 竞争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实现大幅跃升,我国已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我国在基础 研究与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领域面临 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亟须整合各重大创新领域优势科技力量,强化国家战略科技 力量,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推动我国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依托我国优势领域,打造科技创新长板,努力抢占关键领域战略制高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健 康为中心,亲自谋划和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全面小康筑牢健康之基。
中国的国家战略有哪些
中国的国家战略有哪些中国的国家战略有哪些?| 国家战略是战略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战略,是指为实现某种目标(如政治、军事、经济或国家利益方面的目标)而制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长期行动计划。
不同国家对于国家战略的定义各不相同,国家战略就是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是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
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
其任务是依据国际国内情况,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国家力量,筹划指导国家建设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达成国家目标。
国家战略的使用最早出自美国,并将其正式列为军事用语。
国家战略概念来源于大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大战略概念传入美国,到战后逐渐演变成为国家战略,并将其正式列为美国军事术语。
其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使用军事力量的同时,发展和使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心理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
”许多国家对国家战略的研究正在开展之中,学术界对它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日本给国家战略下的定义是:"为了达成国家目标,特别是保证国家安全,平时和战时,综合发展并有效运用国家政治、军事、心理等方面力量的方策。
"原苏联及东欧国家不使用国家战略的概念。
有的把它等同于大战略;有的认为两者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就在于大战略是运用国家力量,达成军事目标,而国家战略则是运用国家力量,达成国家总体目标。
80年代以后,中国学术界也开始了对国家战略的探讨,主要是从区别于大战略的意义上来认识和使用国家战略概念的。
有一种意见认为,虽然中国未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国家战略这一概念,但它主要体现在党和国家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之中。
中国学术界对国家战略尚无统一认定,有的认为,国家战略是建设和运用国家各方面的实力和人力,以实现国家总目标而采用的方略却是一致的。
国家战略就是为实现国家的总目标而制定的。
中国的战略体系不使用"国家战略"的称谓。
国家战略物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物资储备局,简称国家物资储备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正司局级机构,负责拟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战略和规划,组织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轮换和日常管理。
国家一级战略包括2007年
国家一级战略包括2007年篇一:一、中国十三五,四大整体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二、十三五中国十四大战略1、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未来在继续坚持内需和外需、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同时,还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
2、优进优出战略国产大飞机C919近日总装下线,10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成为历史。
中国十三五将致力于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营造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优势,提高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3、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从“一带一路”到“京津冀一体化”再到“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
4、网络强国战略在“互联网+”已经被纳入国家行动计划的情况下,中国未来将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5、国家大数据战略中国未来料优先推动交通、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并通过城市建设、社会救助、质量安全、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大数据应用,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6、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将“创新”置于实现“十三五”需要树立并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是要求创新“全覆盖、全方位”,是把创新“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7、藏粮于地、藏粮于战略为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未来将从两方面发力:在“地”上,官方将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等系列措施,确保粮食安全不是“无源之水”。
在“技”上,官方将从“标准化”和“信息化”着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8、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国未来将更好连接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通过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和举措,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
9、自由贸易区战略中日韩领导日前人达成共识全面恢复合作,努力加速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国家安全战略
国家安全战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但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
保护国家的安全,不仅仅是保护国家的领土安全、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等传统安全问题,还包括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新型安全问题。
因此,国家安全战略的研究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政策制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安全战略通常包括国家战略的总体设计、国家军事力量的构建和管理、国际安全合作、反恐维稳、网络安全、边境安全、内部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国家安全战略的总体设计是国家战略制定的前提和基础。
总体设计包括明确国家安全的内涵和范畴,确定重点领域和要素,以及制定针对性的战略措施。
同时,总体设计要考虑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国家综合实力和优势。
只有把握好总体设计,才能推动国家发展战略的落实。
其次,国家的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构建强有力的军事力量,是国家保障领土主权和人民安全的必要条件。
军事力量的构建需要考虑国家的军事战略、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军队管理的创新以及国际军事合作等因素。
同时,国家还需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国际军事合作,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除此之外,国际安全合作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之间的紧密联系也意味着国际安全问题的紧密联系。
国际安全合作可以通过联合防务、打击国际犯罪、开展人道主义救助等多种形式展开,推动国际安全合作和发展,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
反恐维稳问题是国家安全的一大重点。
各国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的威胁。
反恐维稳的工作需要国家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同时也需要依法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网络黑客攻击、网络病毒和网络钓鱼等威胁也对国家安全带来了新挑战。
国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成为国家保卫网络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
边境安全问题也是现代国家面临的重要安全问题之一。
边境安全不仅限于防范传统的军事冲突,还需要应对跨国犯罪、非法贸易和恐怖主义等安全威胁。
国家战略理论浅析
国家战略理论浅析摘要:国家战略问题作为关系着一个国家能否得以良好发展运行的核心问题,国家战略理论研究因此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家战略学的广泛兴起,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场关于国家战略理论研究的浪潮,对于国家战略理论研究发展起到巨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江玉莹(1992—),女,吉林省延吉市人,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东北亚各国关系。
一、国家战略的起源与内涵如果想研究国家战略,那么首先就要明确战略的起源。
当今广大学术界对于战略这一概念的起源看法较为一致,最早记载于《孙子兵法》,即使书中并没有出现明确的战略二字,但“计”、“谋”、“策”等字都体现出了古人关于战略研究的内涵要义。
而在遥远的西方,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战略,用于军事领域。
直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制造业得到了大幅度发展,西方战略学家对于战略的研究开始不只局限于军事范围,更多的是涉及到政治领域,因此产生了大战略的概念。
20世纪30年代,英国战略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他的《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著作中指出:大战略的任务是协调和指导国家的一切力量以实现政治上的目标,他认为所谓的“大战略”,就是对战略的应用,根本在于调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整体资源,来达到战争的最终政治目的。
他对大战略内涵的概述拓展开来,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含义,而是强调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整体意义,进而使大战略的概念变得更加广泛。
而肯尼迪与加迪斯则对大战略的概念进行了归纳,认为大战略是基于大目标和手段之间经过深思熟虑的关系的全面行动规划。
美国针对国家战略概念给大战略定义为:大战略是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国家权力的艺术和科学,通过威胁、武力、间接压力、外交、诡计和其他可以想象的手段,对敌人行使所需的程度和种类的控制,以实现国家安全的利益和目标。
美国官方把国家战略解释为:在平时和战时利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心理力量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
二、国内对于国家战略理论的研究现状国内部分相关领域研究学者认为国家战略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国家的战略,即国家层面的战略,国家来作为谋划的主体;第二层含义则是指国家总体战略。
国家安全战略
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国家安全战略是国家在面临内外威胁和挑战时,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所制定的长期、全面的战略规划。
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国家安全战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的安全放在首位。
国家安全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幸福,因此国家安全战略必须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
其次,国家安全战略要坚持综合国力和综合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概念,不仅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等多个领域,还包括国家文化安全、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
因此,国家安全战略必须立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统筹各方面资源,形成综合国力,统筹谋划各项安全工作,形成综合国家安全观,全面提升国家安全水平。
再次,国家安全战略要坚持防御和预防并重的原则。
国家安全战略必须坚持防御和预防并重,既要做好国家安全的防御工作,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和挑战,又要做好国家安全的预防工作,及时发现、化解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防患于未然,确保国家安全稳定。
最后,国家安全战略要坚持国际合作和国内治理相结合。
国家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各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因此,国家安全战略必须坚持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安全对话与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同时,国家安全战略也要坚持国内治理,加强国家安全的立法、执法和司法保障,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提高国家安全治理能力。
总之,国家安全战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政府、军队、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自身问题一堆的条件下取战略上攻势,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因为这样做有可能把自身的致命弱点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如果被敌人抓住后给予致命一击那中国就完了。如果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战术上取守势。
战略上的攻势和战术上的守势并不矛盾。战略上的攻势是指中国通过在中东的强力进攻逼美国在东北亚让步。中国进攻的地方,是美国战略核心,也是所有大国的战略核心所在,在这里中国取得了优势;而美国对中国的反击点都在外围,无法对中国形成伤筋动骨的危害,所以说美国的进攻是在战术层面,中国只要守能住就可以了。当然,如果美国在对反击点上取得了优势(中国在战术层面守不住了),战术问题也就很快转化成了战略问题。关于这一点,大家自己体会。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中国为什么要对其他国家拉打结合、尽量统战了。这是为了不给其他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和欧盟)背后捅刀子的机会。北京把俄罗斯和欧盟赶到斗争的前线去,让他们两家夹击美国,美国什么时候被逼得撑不住了,中国再上去给一刀子,他就会让步了。当然,为了减少中国出手时的可能压力,中国近期一直在打压日本和越南等不太听话的国家,为的就是提前减压。
这可真是让菅直人哭笑不得,明明日本人现在渴的要死,拼命恶心中国就是为了让美国人给他一口水喝,结果最后美国人递过来的是一包浓缩饼干。这玩艺怎么吃?越吃不是越渴吗?
本来,美国是搪塞日本的,可没想到立刻招来了北京的反击。29日朝鲜军人向韩国哨所开了两枪,这是北京在试探奥巴马,你既然有能力保护日本,那有没有能力保护韩国呢?结果美国一声也没吭,李明博一看不对头,马上安排人出来说开枪事件不会影响在10月30日开始的离散家属中秋会面会。这个30日可是个好日子,它是李明博与希拉里在越南会晤商讨韩朝关系和六方会谈重启方案的日子。韩国人对重启六方会谈是什么态度?看看连续搞了两场的离散家属中秋见面会就知道了,可他不敢明说呀,他得请示主子。
面对这样的情况,北京应该怎么办呢?欲擒故纵。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自身也有很大的问题,如果强行对美国进攻,就要面对美国的强力反扑,这时,中国自身的缺陷可能会暴露在想趁火打动的各方势力(俄罗斯盟欧等方甚至东盟小国)之下,如果这一点同时被美国利用的话,中国的处境将非常危险。所以,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在展开对美国的最后一击之前,中国有必要让美国尽可能的表现,让他把绝大多数的国家再次欺负一遍,等一家人都受不了的时候,自然想起找中国帮忙来了,那时中国再对付美国就非常容易了。所以,中国一直不太急于进攻美国,而是适当的放任他,不管是11月3日美联储宣布二次量化宽松,还是近来出现的一系统恐怖袭击行动,都可以看作是放任美国的一个结果,具体的分析将会在后面展开。
【金鸿评论】北京为自己提前减压的同时,也开始推动俄罗斯和欧盟进攻美国。
10月24日,伊朗开价,核谈判不应被西方预设前提,暂停铀浓缩的事情免谈。伊朗开始为欧盟输送弹药。同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呼吁以巴双方应尽快重返直接谈判,力争在一年内达成和平协议。希望把欧盟重新拉到自己这边。中美双方开始争夺欧盟。
现在,东盟国家现在大都愿意拉美俄进东亚峰会,就是不愿意看到中国一头独大的表现,其实,俄罗斯没有能力对东南亚进行经济渗透,美国更是连中东的都顾不过来了,他们哪有能力在东南亚制衡中国?但是东盟国家愿意拉他们一下,就是因为对中国心存顾虑。所以,在中国取代美国全球主导地位的关键时刻,没有几个国家愿意帮忙;如果有机会,各国都愿意压中国一下,分一点美国打算让给中国的好处,延缓中国崛起的速度。
10月26日,伊朗宣布,开始向俄罗斯帮忙建造布什尔核电站反应堆堆芯装载核燃料,俄罗斯马上说自己没有中止与伊朗进行军事技术合作,再次强化自己手里的伊核牌,眼看吓不住伊朗,希拉里只好说美国不反对伊朗建设布什尔核电站。回过头来俄罗斯又用无意重建越南金兰湾海军基地的态度表明自己对中国全球战略的支持,中国顺手启动了新疆跨境投资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要以中亚为基地西进(目标中东)。美国一看要坏事,自己的印钞机还没开呢,人民币抢地盘的行动又开始了,搞完了东南亚不算,还要搞自己的大本营中东,这还得了?美国马上宣布美国航母要四进黄海。
94年以来,中央和地方的收支配比越来越不平衡,中央收入多支出少,地方则是收入少支出多。拿08年来说,中央占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2。4%和20。1%,地方则是47。6%和79。9%。从这两个数据来看,地方上收钱少干活多,对于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可以靠中央转移支付来平衡,但市级及以下的政府中央就鞭长莫及了,所以下面的财政缺口一直存在。
但是,通过融资平台的得到的资金是要偿还的,可是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并不乐观。总体上说,卖地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占地方政府可用收入的25%,许多地方政府主要靠土地来还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助推地价进而推高房价,为打压房价增加了难度。但是房价不降,内需拉动就是空话;房地产的支柱地位不砍,产业结构升级也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北京猛砍房价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必然带来经济发展的阵痛,经济增速会下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偿债能力极有可能因为房价暴价而严重恶化,地方上缺钱了很有可能转过身去搜刮百姓,从而加剧社会矛盾,所以,中国国内也是问题多多,矛盾重重。再加上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超乎寻常的复杂,这几年全球贸易战、汇率战一直在不停的打,如果不小心,中国极有可能出现经济上倒退十年甚至二十的情况,那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将一落千丈。
警告完了美国,回过头来北京再出手打狗,29日晚上中国宣布,日本人过去几天的行为破坏了两国领导人会晤的应有气氛,总理会见的事取消,并且要日本人负全部责任。这一巴掌把小鬼子彻底打蒙了,回过头来,温相又给了菅直人一个“寒暄”的机会。可怜的菅直人还不敢不寒喧一回,这首相当的实在是惨了点,这已经是第二次非正式会见了。
中国希望美国在东北亚让步,他让步之后再开动印钞机我们是可以支持一下的。尽管由此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通胀严重,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中国也得忍耐一下了。可是,其他国家却不愿意面对这个结果,美国开动印钞机相当于抢了所有国家的钱,可是好处都让中国得到了,谁愿意接受这种局面?就算必须接受,也没有必要帮中国的忙吧?谁敢保证今天和平崛起的中国明年不会象美国那样横行霸道?远了不说,就说越南吧,为什么这段时间一直拿金兰湾说事?不就是因为中国正在澜沧江(越南人叫湄公河)上游大建水库(一共八座)吗?要知道,仅仅一座小湾水坝的容量就相当于东南亚所有水库的总和,用日本人的话说,这是中国在用水坝管理下游国家(真以为北京是大菩萨呀),越南在河下游能不着急吗?(注:这条建水库的新闻是刚刚看到的,当时写《借刀杀人》一文时对形势有点误判,我以为是越南找事,现在看来越南也有点无奈,中国出手之硬朗出乎我之所料。)
国家战略.txt恨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是:一个放在嘴边,一个藏在心里。人生三愿: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金鸿评论】破局东北亚之六
【金鸿评论】在这一场破局东北亚的战役中,北京对华盛顿采取的策略是后发制人,欲擒故纵,以逸待劳;对其他国家则是拉打结合,尽量统战。
为什么北京要选择这样的斗争策略呢?这是由目前的国内外条件决定的。
【金鸿评论】中国自身有什么问题呢?在这里有必要分析一下,这对我们了解中国的全球战略是大有帮助的。
任何一个大国出问题(注意这里说的是大国),首先表现在他的政府财政收支出问题,只要大国的财政收支没问题,这个国家的经济就是稳健的、强大的,这个国家在外交斗争中就会从容、主动的多。拿现在的美欧日来说,哪个不是快要被债务压趴下了?至于中国,稍微好一点,不过也有不小的麻烦。应该说,中央财政这一块应该没什么问题,地方财政就不好说了,这里有几个数据:
卡尔扎伊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卖他的主子?原因很简单,美国人要撤军了,可卡尔扎伊走不了呀,他想活命不给自己留条后路怎么行?其实,插手阿富汗的远不止一个伊朗,巴铁不也喊出话来说阿富汗和解离不开自己吗?不然美国怎么会又多给巴铁20亿美元的好处费呢?美国把巴铁和伊朗的眼中钉真主旅列为国际恐怖组织,不就是为了向两家示好的吗?有伊朗和巴铁在阿富汗一齐下手,回头北约一撤军,阿富汗归谁?
面对如此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应该怎么办?我知道,对中国国内问题持抱怨态度的人非常多,可是你们是否想过,如果你来当这个家,你会怎么做?一堆的麻烦,你先解决哪一个?要知道
【金鸿评论】下面分析一下北京选择的外交方针,基本上可以看出来,北京是战略上取攻势,战术上取守势。
4万亿投资的启动,让中国经济在09年取代美国成了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为中国取代美国全球主导地位垫定了经济基础。不过,为了抓住这个从经济上主导世界的机会,中国人民也付出了惨重代价,4万亿中的相当一部分流入了房地产行业,推高了房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在回头想想这样做值不值呢?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长远立场来看,完全值得。因为迈步这一步,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远的且不说,就说前几天中国加息吧,为什么能震动全球?不就是靠的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这一点吗?
除了琉球之外,阿富汗也是我们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卡尔扎伊的态度就明白了。
为了尽可能缓和阿富汗局势,打击伊朗在阿富汗的影响力,美国指责伊朗向卡尔扎伊的副手行贿,动机可疑。伊朗的回答是,重建阿富汗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你们美国跟塔利班和解是重建阿富汗,我们给卡尔扎伊送钱也是,不光过去送,以后我们还会接着送。卡尔扎伊则说,这是礼尚往来嘛,你们美国人不是也给过我送过钱?真好,卡尔扎伊把他的主子给卖了。
收税的钱根本不够用,那靠什么填补这个口子呢?卖地和融资平台。
关于卖地这一块,那是很不得了的,有明确统计数据表明,在某些年份的土地出让金能占到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50% 以上。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成为进一步推高房价的重要因素。老百姓希望打下房价,中央也希望,但是地方上不希望,房价一将地价就降,地方上的财政收入就难有保障了。中央的拨款有限,地方上还得干活,总得给他们留一条财路吧?这就是房价以前屡打不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方上对土地财政的强烈依赖,也是诱发强拆事件经常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美国也做好了退出第一岛链的准备,他已经开始巨资打造关岛的超级军事基地了,这个基地扩建以后,可以多容纳19000名士兵,能满足美军未来从琉球撤离的需要。瞧瞧,人家已经在考虑从琉球撤军了。美国撤出琉球之后,军事基地该留给谁呢? 10月19日仙谷由人已经说过了,日本早就是中国的属国了,既然人家有诚意,基地我们岂有不收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