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与领导力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若要追根溯源,正念(mindfulness)一词起先出自佛教,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正念于西方首先得到重视与发展,被逐步了解并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之后才逐渐于其他研究领域为学者所重视。
在研究领域发展至今,在中外各领域的学者中,正念一词被重视的程度已小有所成,其相关研究成果亦有所成就,同时,其声明的鹊起也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带来了不同的方向与灵感。
然而,截至今时,关于正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哲学、心理学、宗教及临床医学等学科,于管理学方面,正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未曾被学者深究,其研究价值有待发掘。
近年来,随着正念这一词汇在其他领域逐渐被人所重视,其对管理学一门所应具备的影响也被人所正视,不少学者亦开始着手进行研究,期图掌握正念在管理领域所能发挥的效用及其发挥机制。
本文通过对正念这一概念的介绍,继而引入其在管理学中的效用与相关应用,使读者能够初步理解正念通过控制情绪而间接达到某些管理目的这一与影响组织情绪相关的管理行为。
同时,为更加细致铺叔正念通过调节组织情绪而影响管理效用这一思想,本文着重讨论正念与领导力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简单理解。
本文旨在使读者浅层了解正念在管理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以期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方向,引起国内学者对相关方向的研究兴趣。
关键词:正念组织情绪管理学
Abstract
Mindfulness first appear in Buddhism, and it has attractive a lot of interest of Scholarship since the Western scho lars applied mind fulness to the field of psychotherapy and medicine in 1980s. After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speed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find ings through mind fulness research grows like mushroo ms after rain, which greatly enriches the connotation of mind fulness and opened up a "New Land" for the var ious research areas. However, the vast majority o f research find ings appear in philosophy, religio n, psycholo gy, and clinical medicine and other fields, especially in the areas of psychotherapy and medicine. Fortunately, however, many scho lars have noted the gaps of mindfulness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recently, and begin to study the ro le mind fulness would play in the management it is what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how mindfulness functio ns and what is its operat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 n of mind fulness so that readers can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 ing of mind fulness , and then exp lores the applications of
mind fulness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As is known to researchers, mind fulness can adjust mood, meanwhile mood is a common and comp lex variable in management. Mindfulness and management can be linked well by the bridge of mood. However management has a big category, and for simp le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leadership, mindfulness and job performance after describing definition o f mind fulness and organization mood. Besides these, this paper also make a model of mind fulness based on affective events theory. The writer hopes mind fulness can draw enough attentio n of scho lars so that it can be universal in management, and provide a new research idea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in management.
Key words : Mindfulness Organization mood managemen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正念起初始于东方佛教,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正念于西方首先得到重视与发展,被逐步了解并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之后才逐渐于其他研究领域为学者所重视。
在研究领域发展至今,在中外各领域的学者中,正念一词被重视的程度已小有所成,其相关研究成果亦有所成就,同时,其声明的鹊起也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带来了不同的方向与灵感。
值得一提的是,正念在心理学中的成绩斐然,在对一些心理疾病的辅助治疗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正念的研究与应用方面,西方已经小有所成,在一些高校教育领域也被广泛应用,而国内许多相关领域仍处于起步状态,需要对西方研究成果进行一定借鉴。
然而,截至今时,关于正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哲学、心理学、宗教及临床医学等学科,于管理学方面,正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未曾被学者深究,其研究价值有待发掘。
近年来,随着正念这一词汇在其他领域逐渐被人所重视,其对管理学一门所应具备的影响才于西方被人所正视,不少学者亦开始着手进行研究,期图掌握正念在管理领域所能发挥的效用及其发挥机制。
这对于国内相关研究来说,着实是一个共同进步的大好契机,而不用再固步自封拾人牙慧。
本文旨在使读者浅层了解正念在管理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以期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方向,引起国内学者对相关方向的研究兴趣。
1.2 正念的发展
正念一词在二千六百年前被佛陀第一次正式介绍,最早的文献出处为佛教《四念住经》,它是原始佛教中最核心的禅法,有时正念也被称为“观禅”或“内观禅”。
其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逐步于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发展并与相关文化融合,其意义本质仍旧与佛教密不可分。
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由于东西方的文化融合,逐渐被西方所关注,由此而引申出新的意义,并首先被应用于心理学领域中,逐渐诞生了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等著名心理疗法。
1982年,乔恩.卡巴金博士所发表的一篇关于正念减压疗程与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报告更是具有里程碑
的意义,在临床医学界引起巨大的反响与关注。
此后,以正念为研究主题或者与之相关的研究报告便迅速增加,布及许多领域。
然而,截至今时,关于正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哲学、心理学、宗教及临床医学等学科,于管理学方面,正念的影响及其作用仍处于萌芽状态,未曾被学者深究,其研究价值有待发掘。
1.3 正念的概念
从正念的起源及其发展来看,正念的定义可以从宗教与学术研究两方面界定。
从佛教角度来说,正念在佛教经典中,指的是“如实忆念诸法性相,明记不忘失”。
《清净道论》中指出,“念是一种心理过程,通过不忘失的忆念,以保持思虑的稳定、不飘荡。
因为念的稳定,使得修行者可以执持善的念头与行为,放弃恶的行为。
形成一种精进、不放逸的力量,这就称为正念”。
随着正念一词在学术领域逐渐被重视,学者们对其概念的关注,则更加趋向于学术研究方面的界定。
艾伦.兰格在其所著的《mindfulness》一书中,他将“mindfulness”描述成一
种充分体察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澄明无碍的心境。
艾伦认为人容易陷入各种成见,而正念恰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人避免这些成见,看到事物的本质。
克尔克· 沃伦· 布朗和理查德.M.瑞安则认为正念是一种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对于处于当下此刻的刺激的有着更高的注意力。
这种意识状态既是对自己目前所产生的思绪、情感的接受,也是对于自己所见、所感、所觉、自己及他人行为、外部事物的接受,而不是对当前发生的一切产生排斥的情感,比如怀疑、厌烦、憎恶等负面情绪。
这种意识状态的特点是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目前当下的体验,和人们通常惯有的自动行为与半无意识状态正好处于相反的对面。
正念更注重的是现在,而不是将意识集中于过去或者将来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不幸或者焦虑。
埃里克.迪恩则在探究正念在工作场所对于绩效所起的作用的过程中,将前人对
于正念的定义加以总结的同时,从中找出关于正念概念的共同点,从而从管理学角度做出自己对于正念的定义。
埃里克.迪恩认为正念虽然与吸收、流、意识徘徊、反事实思维等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无论是关注的广度,还是对此刻的投入程度,都是以上那些概念所不能比拟的,至多有一方面能够企及。
埃里克.迪恩发现,无论是佛教教义对于正念的诠释,还是学术专家对正念阐述,关注当下时刻内外所发生的一切的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内外体验(尤其是内心体验)都是在定义正念时不能绕过去的关键点。
正念的核心部分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关注当下,另一个是不做评判。
所谓的关注当下只要指的是对于当下所发生的一切,无论是发生在外部,还是内部,都应该有目的、有意识的去关注,去觉察,而不做判断,则是对于自己所察觉到的目前的一切,不去做任何判断与分析,只是单纯的发现它,关注它,即单纯的注意到当下所发生的一切。
不做判断,意味着能够正确、客观的对待当下自己的真实体验,接受并认识全面的自己,包括那些负面和阴暗的想法以及念头。
2 正念与组织情绪
2.1 组织情绪
个体情绪随时存在,即便在一定时间内存在情绪保持稳定的状态,但从长期角度考虑,情绪是会随着个体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认知、所发生的事情而有所变化的。
个体在组织行为中,亦会产生情绪波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组织行为中的情绪,即本文所指的组织情绪。
相对于个体的情绪变化而言,组织情绪变化这一动态的过程所涉及到的变动因素更为复杂多变。
在研究组织情绪时,每一个研究个体的情绪变化不仅与个人相对的价值观认知、人格品行相互关联,更与组织环境密不可分。
从而对组织情绪的研究,对于绝大部分学者来说更具有挑战性,从而在学术领域中更被重视。
而本文所要研究的正念与组织情绪的关系,更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这一复杂的情绪生成机制,从而微妙的调节组织生活中的相关影响因子,进而影响组织中每一个体的情绪感官。
总的来说,便是以积极的条件反射与消极的条件反射来调剂、促进个体的一部分情绪。
2.2 正念与情绪调节
正如上文所说,个体情绪随时发生,在情绪发生过程中,会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
在组织生活进程中,由于情绪是会随着个体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认知、所发生的事情而有所变化,因而为了加强组织工作的有效性、忠诚度与幸福度,对此种影响加以一定程度的利用进而促进某些情绪的生成或弱化,便有着积极的作用。
而当对情绪影响的一系列因子发生变化时,对情绪的调节一般存在两种手段:一种为主动调节情绪,另一种则是根据因素的相对变化而被动地接受情绪的波动。
这里我们说的正念对情绪的调节,则是一种起到积极作用的与个体而言的主动调节。
一言以蔽之,“正念有助于调节个体的负性情绪、促进个体的正性情绪”①在一定时期的研究中,国内外的学者都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验证并加以认同。
截至目前的所有相关研究中,关于正念对于情绪调节的相关解释,主流观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模型解释,另一类是神经机制解释。
2.2.1 理论模型解释
正念的情绪再感知模型②认为,正念对注意力是具有一定的加工效应的,这种加工是在目的明确、内外开放以及不做评判的态度下进行的,因而很容易产生“再感知”。
具体加以阐述,则是个体思维方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使得心理活动及其相关内容产生了一系列自动化、分离的加工过程,这里所说的心理活动及其相关内容涵盖了个体的思想、情绪和感知等因素。
这种加工针对的不是意识到的内容,而是意识本身。
这种加工操作在有利于削弱即时情绪对个体的控制能力的前提下,
①陈语,赵鑫等,2011
② Shapiro, S. L., Carlson, L. E., Astin, J. A., & Freedman, B,2006
对于减少因此而产生的反应模式里的自动化习惯性亦有所裨益。
正念的情绪应对模型③着重表现出正念在正向积极的认知重评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该模型认为,当个体对一个特定事件的威胁、伤害或损耗程度有所感知,并认为其在其能够处理的能力范围之外时,不同于其他反应方式,对应激评价产生的并不针对意识内容的适应性反应,而是通过中心化产生的关注意识动态过程中,正念的适应性反应,这对注意力的扩展,以及认知灵活性的加强都具有极大的助力与意义。
通过对这种元认知的拓展,个体将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对造成压力的事件进行重新定义或二次构建,最终导致正面情绪如怜悯、相信等的释放的结果,从而使个体所面临的压力得到减缓,更有甚者,得到消除。
Garland等人于2010年提出的正念推动性上升螺旋模型,则是从情绪可塑性神经回路的情感神经科学角度,对正念的情绪调节机制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2.2.2 神经机制解释
近期,一些有关于正念通过调节个体情绪,进而导致特定于情绪有关的神经机制发生变化的观点,正被部分学者提出并坚决拥护。
这一观点认为,正念对情绪的调节影响相关神经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可能途径:
(一)在正念冥想训练的条件下,会使人的大脑半球平衡发生对个体有益的改变。
Davidson 等人于2003年的研究证明,正念对于增强正性情绪,有一定促进效果,同时,在加强心理免疫力方面,也具备一定利好性;Barnhofer于2007年发现,巧妙地利用正念对情绪的调节作用,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负面情绪,甚至于那些具有极度强烈自杀倾向的相关患者,这一效用,主要取决于与正性情绪相关的脑部活动平衡模式的保持与恢复,正念具有正向作用。
(二)正念冥想可以使大脑活动发生改变。
临床研究表明,正念在降低负面性情绪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脑区活动也发生了变化。
Creswell 等人于2007年发现,正念可以抑制大脑里与负面性情绪相关的杏仁核的活动。
Farb 等人于2010年的研究则证实了,正念有助于保持和修复情绪与感知神经网络之间的平衡。
(三)正念冥想可以使与情绪加工相关的大脑结构发生改变。
Luders等人于2009年发现,对于经常进行正念训练的人来说,与情绪调节和反应控制活动相关的脑区体积显著增大,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正念在培养正性情绪以及维持情绪稳定方面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Hölzel 等人于2010年的研究则表明,与学习与记忆、情绪调节、自我参照和观点采择有关的脑区的灰质厚度亦会受正念影响发生变化。
3 正念与管理学
③ Garland, Gaylord ,Park ,2009
3.1 引入正念的必要性
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就目前正念的发展情况而言,正念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如火如荼,尤其是在心理治疗领域,“正念减压”更是发展到需要师资认证才能从业的程度,不过说到在管理学领域正念的应用,研究结果则显得有些乏善可陈。
通过前面的叙述可以知道正念对于情绪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而在管理学领域中,情绪也是个很重要的变量,例如对于组织行为中情绪的研究就一直不曾停止过。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情绪的作用。
通过情绪的桥梁作用,将正念引入管理学领域,作为一种新的努力与尝试,改变以往既定的思路,未必不会给管理学带来新的研究方向。
而且将正念引入管理心理学的领域,这为正念在管理学领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契机。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之所以可以将正念引到管理学领域,更主要的是因为正念能给人带来的积极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不但体现在生活中,也体现在工作中。
很多有关正念的实证研究已经表明:通过正念,人的认知能力会获得极大增强,包括对抽象的情感图像的认识。
在正念的影响下,人们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会也会变得深刻,处理起问题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正念也有助于创造潜力的发掘,有助于人们用成熟和理性的方式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
此外,在觉察自身及周边环境方面,人们会更容易的发觉细节之处的变化,这有助于适应性的提高,甚至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使之向更加理性和清晰的方向转变,而不是单纯的靠下意识的想法行事④。
而上述这些功能往往与管理领域里的领导理论、情绪、组织行为、员工关系、人力资源等关键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截止到目前为止,将管理与正念联系起来的研究并不多,但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一批学者在向着这个方向尝试。
有研究者发现正念对于职业倦怠有着很好的干预作用⑤,有研究者发现正念团体训练对改善员工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⑥,也有研究者将正念与产品故障管理相联系起来⑦,更有研究者认为应该将正念当做一种领导者特质,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出现帮助职场人士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正念培训班。
在此笔者着重要阐述的是正念与领导力的关系,正念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以及正念对于情感事件的修正作用。
3.2 正念与领导力
组织中每个个体员工及其所构成的整体能否发挥其最大效率,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组织中领导者的影响。
领导特质理论认为,杰出的领导者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
④ Ben Bryant,Jeanny Wildi,2009
⑤庞娇艳,柏涌海,唐晓晨,罗劲,2010
⑥李波,李欣欣,马长燕,2013
⑦ Rachel Itabashi-Campbell,Julia Gluesing,Sheri Perelli,2012
如才干、气场、沟通能力等,起初,一些研究者认为领导特质都是天生的,然而这一观点并未被实践的考验所接纳——实践证明,一些领导特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
根据不同的领导身上所具有的不同特质,又可以将其具体的分为领袖型领导、变革型领导、愿景型领导等几个不同类别。
如果将正念引入领导特质的概念之中,那么正念型领导应该也是存在的。
在被随机访问的六个公司的领导(有的来自金融保险业,有的来自私企)中,虽然他们全体都未在采访前了解过正念,但他们并不否认对于当下自身的内外状况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关注,较高的关注力、较强的对当下的重视程度等,都是与正念的核心要求相匹配的。
因此笔者认为,尽管可能他们本人都对此并无认知,但正念型领导可能诚然存在。
当研究者将正念介绍给随机访问的六位领导时,他们表现出了很浓厚的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念训练后,这些人谈到对自身变化的感觉时,除了大都感觉变得更为敏锐之外,也有人觉得自身领导力获得了一定水平的提升。
笔者认为,正念正是可以通过提高领导的领导力进而提高领导的水平的。
作为领导者的核心素质,领导力不可或缺。
作为一种哲学观点和实践研究,Ben Bryant和Jeanny Wildi于2009年提出相关观点,认为正念对于经济危机风暴中心的领导者们处理自身处境是极有助益的。
对于领导者而言,专注并且可靠的领导力的保持,睿智而又正确的决策的筹措,都离不开平衡的心态及清晰而富有创造力的思维,而正念恰恰能够相助培养这两个方面的能力。
当用正念这种细腻而与众不同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继而进行感受和思考时,人们将拥有更加自然、更加宽容、更加灵活的行为模式。
从领导者的角度出发,这样有助于摆脱惯性思维,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进而保证领导力的加强。
3.3 正念与工作绩效
正如上文所说,正念对情绪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同时我们也知道工作环境中健康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员工绩效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推得结论:正念对于工作绩效应该具有正影响。
Julia Gluesing等人于2012年的研究也表明,具有正念训练相关经验和组织学习知识相关背景的工程师,在对故障产品管理的过程中,潜在或实际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相关背景缺乏的工程师要高。
在现实生活中,实际情况比表面所显示的还要复杂很多。
埃里克.迪恩对不同工作场所中正念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发现,尽管正念提高工作绩效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正念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并不总是有益的,有时候也可能会造成得不偿失的赔本。
正念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同时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体工作的环境,另一个则是个体完成工作的能力。
埃里克.迪恩通过将正念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注意广度,工作环境分为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正念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在此基础上,他一共得出了如下四个命题:
命题一:在动态工作环境中,广泛的外部正念注意广度有利于绩效的提高,而在
静态的工作环境中会正念的这种作用则会受到抑制。
命题二:当员工的专业知识丰富时,广泛的内部正念注意广度可促进绩效,但对于缺乏经验的职场新人而言,其绩效则会受到抑制。
命题三:当一个人处于动态的工作环境中,并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时,正念与工作绩效正相关。
命题四:当一个人处于静态工作环境中,且是新手时,正念与工作绩效负相关。
由上述命题我们可见一斑,正念对于工作绩效并不总是具有强化作用。
正念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注意角度(内部或是外部),也取决于工作环境(动态或是静态)。
然则笔者相信,只要把握好自身注意角度和工作环境这两方面,发挥正念的积极作用会更近一步。
4 总结
正念起初始于东方佛教,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正念于西方首先得到重视与发展,被逐步了解并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之后才逐渐于其他研究领域为学者所重视。
在研究领域发展至今,在中外各领域的学者中,正念一词被重视的程度已小有所成,其相关研究成果亦有所成就,同时,其声明的鹊起也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带来了不同的方向与灵感。
值得一提的是,正念在心理学中的成绩斐然,在对一些心理疾病的辅助治疗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正念的研究与应用方面,西方已经小有所成,在一些高校教育领域也被广泛应用,而国内许多相关领域仍处于起步状态,需要对西方研究成果进行一定借鉴。
同时,正念训练操作方式十分简单,效果也相对明显,但并非短时间便可以达成目标,需要一定的耐心与坚持。
然而,截至今时,关于正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哲学、心理学、宗教及临床医学等学科,于管理学方面,正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未曾被学者深究,其研究价值有待发掘。
近年来,随着正念这一词汇在其他领域逐渐被人所重视,其对管理学一门所应具备的影响才于西方被人所正视,不少学者亦开始着手进行研究,期图掌握正念在管理领域所能发挥的效用及其发挥机制。
将正念应用到管理学领域,是一个开创性于挑战性相结合的契机。
尤其对于国内相关研究来说,着实是一个共同进步的大好机会,而不用再固步自封拾人牙慧。
正念在调节个体情绪方面,确然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绝大部分为正面作用。
将正念应用于组织情绪的研究中,如帮助员工消除负面情绪、缓解焦虑忧郁等;或使之成为一种领导特质,用以提高高层领导力、加强员工忠诚度;正念亦可用于工作绩效的提高,通过不同员工的个体特性,具有方向性的培养员工的相适技能;此外,正念对情绪的调节,可以从最根本上放大积极情绪而尽量消除员工的消极情感。
笔者相信,正念在管理领域的研究,必然是一个开创性于挑战性相结合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