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构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区域地质
1、地层
早古生代(∈-S)地层为本区域穹窿构造主要组成部分。

由下往上为一套黑色炭质板岩夹炭质页岩、灰绿色浅变质粉砂质板岩和炭泥质、硅质页岩组成。

主要分布与四明山-关帝庙穹窿四周,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自中泥盆统-新生代沉积总厚达3000多米。

晚三叠世以前为浅海碳酸盐建造间夹含铁煤滨海相沙、页岩建造。

晚三叠-白垩系以陆源碎屑磨拉石建造为主,不整合于古生界地层之上。

反映了本区陆表浅海由扩张到挤压冲断造陆过程。

2、构造
区域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

褶皱构造主要为关帝庙穹窿构造。

关帝庙穹窿分布于清水塘及其东部,穹窿形态呈似椭圆状,长轴呈北西向展布,出露最老地层为元古界板溪群,核部被关帝庙岩体侵入,已不存在,该穹窿构造属华夏系构造。

新华夏系构造:在本区域尚未构成强烈显著的构造带。

但该构造阶段影响到本区域,在不同地区产生多次级的北北东向扭性断裂,或因各种地质因素而使之产生旋卷,在本区域控制着各矿点的具体形态规模,使区域内一些有色金属矿点多呈北北东向的带状分布。

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分布于矿区东部的关帝庙复合岩体。

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面积96平方公里。

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绝对年龄定为207-222百万年,属印支期产物。

二、矿区地质
1、地层
矿区位于区域构造关帝庙穹窿北西部。

以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为
主,东部响水岩一带仅有少量中泥盆系地层出露。

(可以附地层岩性)
2、构造
矿区早期构造受祁阳弧控制,使之发育着北北东向小型复式褶皱、挠曲、断裂以及北北西向早期硅化破碎带,构成矿区基本轮廓。

①白砂岩、当头冲、金矿岩、小米皂等地北北东向背、向斜褶皱及与这些褶皱相平行所产生的一些张性破碎带。

②发育着北西西向的张性断裂,为煌斑岩脉所充填。

③发育着北北西与北北东两组张扭性破碎带。

如1号脉组北西端田边冲至黄竹岭一带及14、19号脉组。

在矿区东侧响水岩至周家岭一带的泥盆系脆性碎屑岩与奥陶系柔性浅变质板岩间,以泥盆系碎屑岩为砥柱沿北北东向发生旋扭构造,使原来北北东向的张性破碎带受扭力影响而加深、加长、扩大、连接,并向北东收敛,向南西撒开。

含铅锌硫化物溶液沿此种断裂或
早期硅化破碎角砾空隙充填,构成现在大小不一、长短不一、方向不
一的100多条铅锌脉组(群)。

3、岩浆岩
中粒蚀变花岗岩呈岩墙状出露于矿区东北部周家岭一带。

呈灰白色、肉红色,风化后为浅灰色。

沿北东向F20断层破碎带侵入,长840m。

下盘受断层控制。

主要成分为石英、钾长石,次为绢云母等矿物组成,同位素年龄为141百万年。

属侏罗系晚期—白垩系早期的燕山期产物,为铅锌成矿阶段提供了热源和矿源。

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