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课件)-中考语文必备名著知识点梳理与精讲(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廖沙是全书的中心人物, 在面对这样不幸的童年时,他 没有放弃,没有抱怨更没有悲 伤,而是怀着一颗积极进取的 心在奋勇前进。
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 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 憧憬,对自由的生活追求。
一个天真活泼、心地善良的孩子。有正义感、有同情心,敢于同邪恶力量作斗争。外祖母所讲 的故事、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 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 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主题思想】 作品表现了阿廖沙的成长。他从一个可爱、弱小、倔强的人逐渐成长为一个 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同时作品也展现了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 的真实生动的图画,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也流露出对善良、正直的劳苦 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
艺术特色
1.是高尔基积一生童年生活之素材而写成的一部小说, 充满童趣。它用儿童纯真无邪的眼光,通过思考和感悟, 抒发童年的欢乐和初涉人生的艰难苦楚。
主要内容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它写的是高尔基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片段。
小说从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让阿廖沙 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 状况,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人物形象
仁慈善良的外祖母 外祖母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长廊 中最光辉、最富有人性的形象之一。
她是阿廖沙的启蒙老师,对阿廖沙的成长起决定性 作用。她用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影响着周围的人。
她善良、慈祥且富有同情心。阿廖沙被外祖父毒打 时只有她挺身而出,还总让阿廖沙给被外祖父赶走的工 人格里高里(眼睛瞎了,沿街乞讨)送饭。
人物形象
坚忍顽强的阿廖沙 全书的中心人物。
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善恶分明、 敢爱敢恨。
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更将他锻炼成为 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
追求知识和美好的未来成为阿廖沙最坚定的信念。生 活虽然充满苦痛,但阿廖沙依然自尊、坚强地活着,他 始终向往着美好生活的到来。
六上
内容导读 题型讲解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 基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1913年高 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1916年, 发表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 学》。《童年》写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在人间》 描绘它走向社会后受尽压迫的生活,《我的大学》写他 在喀山时期的活动和成长。
2.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 描写。作品主要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 丰富生动,充满童趣;另一方面,作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 角评点生活,使笔下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深刻,更富有思想 性和哲理性。
3.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又不是作家早年生活 的简单再现。它一方面真实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 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翔实材料;同时,又运用典型化的 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进 行提炼加工,使之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
内容导读
他的童年很不幸——出身贫寒,三岁丧父,十一岁丧母。父亲死后,母亲 改嫁,他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脾气暴躁,经常为小事打骂他。所幸,外 祖母人很慈祥,关爱他,给他以温暖。后来,外祖父破产,他在十一岁时,就 开始独立谋生,受尽磨难与艰辛。他只上过两年学,却自学成才,后成为知名 作家。他,就是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 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童年》就是高尔基以其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一部小 说,是一幅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童年和青少 年时代在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寻找光明的奋斗历程。
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 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 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 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 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 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她乐观开朗,能歌善舞,会讲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 富有生活情趣;
她性格幽默风趣,把自己的长头发说成是上帝对自 己的处罚;
她宽容大度,善解人意,心甘情愿地把生活中的一切 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中的众多苦难都熄灭 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人性之光。
人物形象
仁慈善良的外祖母 在这部小说中,外祖母是一个 充满人情味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动人 形象。 在生活中,她虽身处逆境但是 仍然坚强乐观、积极向上; 在情感中,她又是俄罗斯民间 文学的传播者。她感情细腻,性格 温柔,给阿廖沙以丰富的精神食粮。 正是由于她的培养和熏陶,阿 廖沙才能在恶劣、混乱生活环境中 依然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热爱生活 的人。这一形象被人称之为“俄国 真正的外祖母!”
在这部小说中,阿廖沙的人生之路代表的正是俄罗斯 千千万万劳动人民通过革命创造新生活的奋斗之路。
人物形象
【主要事例】 1. 痛恨外祖父和两个舅舅虐待小茨冈的行为,同情小茨 冈和格里戈里。 2.继父欺负母亲时,用刀子刺继父。 3.为了替外祖母报仇,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 4. 为了生存,利用课余时间捡破烂给外祖母补贴家用 5. 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在学校受到刁难,与继父不和, 又回到外祖父已破产的家。
【主要事例】 1.从火海中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防止火势 进一步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沉着镇定地指挥大家救火。 2.挺身拦住受惊的马。 3.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穷人、歌颂正义和光明 的故事。 4.教育“我”不要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如暴力、 欺诈、损人利己、辱骂斗殴等;要保持(孩子)真诚、善 良和纯朴的本性,不要学外祖父的贪婪残暴、舅舅的粗 暴自私等;要相信公平、正义。释放被“我”锁在地窖 里的酒馆女主人。 5.利用小茨冈偷窃事件和“我”锁酒馆女主人事件 教育“我”不要去报复别人,要与人为善,宽厚待人。 6.忍受丈夫的打骂和儿子们的粗鲁行为。默默承受 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