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同步训练含解析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 张衡传
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解析】 A yú/yú,xuán/xuán,hái/hài;B项,yì/yì,chán/chán,zhuàn/zhuàn;C项,zhì/lù,qì/xì,lián/liàn;D项,yān/yān,wò/wò,jiàn/lán。
2.C【解析】“发”的意思是“发动、转动”。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D.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为三辅。
B.“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书。
C.“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2)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B.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C.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yìyǐ):一种禾本科植物。② 啬夫:农夫。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D.“公府”,古代对官署的统称,也称“官府”。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衡学识广博,自然科学知识超越前人,这正是他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张衡创作的《二京赋》“因以讽谏”,可见他具有忧国忧民之心,“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可见他严谨的创作态度。
C.张衡在科技上的才能和成就,来源于他对理论的精心研究,对科学实验的非常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科学事业的坚强决心和毅力。
8.D【解析】此句中的“公府”是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是当时级别最高的官员。
9.D【解析】张衡的“为人”对仕途有影响,但不能说对学业和科学研究有影响。
10.(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应召。 (2)从古籍的记载来看,还不曾有这样(灵验)的仪器。
三、课外拓展阅读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无际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
2、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14.(1)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下贱的事情,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2)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
【解析】翻译句子,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第一句中 “二千石”、“业”、“无耻”、“奈……何”;第二句中, “争讼”、“辄”、“譬”。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B.吴佑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大王必欲急臣
B.时天下承平日久 杖汉节牧羊
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妙尽璇机之正
D.皆共目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2020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同步训练含解析1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同步训练含解析1
1、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逾越/虞诈璇玑/旋转骸骨/骇然
B.驿站/不怿蟾蜍/潺湲篆文/撰述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6.B【解析】B项,均为“用”。A项,表比较/表范围,在……方面;C项,召,动词/验证;D项,表顺承/根据。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答案
7.B 【解析】断句题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分析句子前后的关系;还要注意断句的一些标志词语,如,名词“太史令”“衡”“当世”“所居之官”。
D.张衡为人“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不仅影响了他在仕途上的发展,也影响了他的学业和科学研究。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邓骘/白鹭合契/修禊孝廉/链接
D.阉竖/阏氏帷幄/龌龊讽谏/斑斓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于三辅,因入京师游:游历。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
C.尊则振龙,机发吐丸发:开始。
D.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轨:守法度。
3.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参考译文: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前代的贤人对此也是十分慎重的。”吴恢于是就不写书了。吴祐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祐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
3.C【解析】C项,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4.A 【解析】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B【解析】详明:详尽明了。与现代汉语相同。A项,不行,古:不去(应荐)。 今:不可以。C项,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D项,周密,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然后结合虚词“其”“ 则”,以及指示代词“此”,对句“上为国家所疑”“ 下为权戚所望”等标志性词语即可断出。
12.C【解析】“孝廉” 不是秦始皇是设立的,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
13.B【解析】由原文第二节“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可知,黄真被举荐为孝廉是在吴佑之后的事情,而且,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的是黄真。
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B【解析】 A yú/yú,xuán/xuán,hái/hài;B项,yì/yì,chán/chán,zhuàn/zhuàn;C项,zhì/lù,qì/xì,lián/liàn;D项,yān/yān,wò/wò,jiàn/lán。
2.C【解析】“发”的意思是“发动、转动”。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D.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为三辅。
B.“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书。
C.“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2)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B.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C.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yìyǐ):一种禾本科植物。② 啬夫:农夫。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D.“公府”,古代对官署的统称,也称“官府”。
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衡学识广博,自然科学知识超越前人,这正是他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张衡创作的《二京赋》“因以讽谏”,可见他具有忧国忧民之心,“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可见他严谨的创作态度。
C.张衡在科技上的才能和成就,来源于他对理论的精心研究,对科学实验的非常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科学事业的坚强决心和毅力。
8.D【解析】此句中的“公府”是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是当时级别最高的官员。
9.D【解析】张衡的“为人”对仕途有影响,但不能说对学业和科学研究有影响。
10.(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应召。 (2)从古籍的记载来看,还不曾有这样(灵验)的仪器。
三、课外拓展阅读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无际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
2、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14.(1)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下贱的事情,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2)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
【解析】翻译句子,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第一句中 “二千石”、“业”、“无耻”、“奈……何”;第二句中, “争讼”、“辄”、“譬”。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B.吴佑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大王必欲急臣
B.时天下承平日久 杖汉节牧羊
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妙尽璇机之正
D.皆共目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2020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同步训练含解析1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同步训练含解析1
1、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逾越/虞诈璇玑/旋转骸骨/骇然
B.驿站/不怿蟾蜍/潺湲篆文/撰述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6.B【解析】B项,均为“用”。A项,表比较/表范围,在……方面;C项,召,动词/验证;D项,表顺承/根据。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答案
7.B 【解析】断句题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分析句子前后的关系;还要注意断句的一些标志词语,如,名词“太史令”“衡”“当世”“所居之官”。
D.张衡为人“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不仅影响了他在仕途上的发展,也影响了他的学业和科学研究。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邓骘/白鹭合契/修禊孝廉/链接
D.阉竖/阏氏帷幄/龌龊讽谏/斑斓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于三辅,因入京师游:游历。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
C.尊则振龙,机发吐丸发:开始。
D.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轨:守法度。
3.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参考译文: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前代的贤人对此也是十分慎重的。”吴恢于是就不写书了。吴祐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祐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
3.C【解析】C项,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4.A 【解析】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B【解析】详明:详尽明了。与现代汉语相同。A项,不行,古:不去(应荐)。 今:不可以。C项,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D项,周密,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然后结合虚词“其”“ 则”,以及指示代词“此”,对句“上为国家所疑”“ 下为权戚所望”等标志性词语即可断出。
12.C【解析】“孝廉” 不是秦始皇是设立的,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
13.B【解析】由原文第二节“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可知,黄真被举荐为孝廉是在吴佑之后的事情,而且,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的是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