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北京版八下语文第7课《人,应该有所畏惧》教案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应该有所畏惧》教案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式。

2.理清本文的论证过程。

教学难点:
立论与驳论相结合层层论证的方式。

教学方法:
讨论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戴厚英,(1938—1996),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人啊,人!》,曾重印10次,而且被译成多种语种。

共出版了7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两部散文随笔集,半部自传。

1996年8月25日,戴厚英于家中被求助于她的乡人杀害。

二、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论证的结构。

1.默读、分段、概括内容。

2.讨论划分的结果并陈述理由。

明确:
全文可分为四段:
一(1—3段)反驳无所畏惧的说法,提出人不可能无所畏惧。

二(4—7段)论述人的畏惧和追求的关系。

三(8—19段)论述人在学会追求的时候,也应该学会畏惧。

四(20段)再次点题,呼应开头。

三、分析论证的过程
(一)分析第一部分:
1段:简要交代有此观点的缘故。

2段:简要分析口头说无所畏惧的人其实畏惧很多,反驳无所畏惧的说法。

3段:自然得出自己的观点——人活世上不可能无所畏惧,不同的在于畏惧什么。

(二)分析第二部分:
4段:以暴力抢劫犯为例,与真豪杰、真英雄对比分析,论证了畏惧有为己为人之分,有畏正畏邪之别。

5-6段:以满足个人欲望的人与有崇高追求的人为例,论证人的畏惧和追求向往是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密不可分。

7段:补充说明有崇高追求的人大有人在。

(三)分析第三部分:
8-13段:论述人应该畏惧理性良心。

14、15段:论述人应该畏惧法律。

16段:论述人应该畏惧上帝鬼神。

17段:对以上8、16段进行总结,三种畏惧应该结合才能更具威力。

18段:把三种畏惧分为惧外和惧内,希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能教人学会畏惧。

19段:以犯罪自白的事例点出不知畏惧的危害。

(四)分析第四部分:
20段:皆为一反问句式再次点题,呼应开头,强调做人应该有所畏惧。

四、总结写作特点
1.通过现象讲述道理,层层剖析。

2.开头先驳论,在反驳之后自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五、课后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