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初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初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武利牛巴是广西著名特产,是把牛肉切成小片用木炭火烤制而成。
早在70万—20万
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烤制食物,他们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
2.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彩陶盆(如图),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这件文物出土于
A.周口店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3.黄帝陵是全球炎黄子孙心中的圣地和精神家园,是海内外华人华侨与祖国联系的重要纽带。
以下发明创造与传说中的黄帝无关的是
A.制作铁农具B.挖掘水井
C.建造宫室D.发明弓箭
4.《史记卷四﹒周本纪》中记载:“於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於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鲁。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A.稳定周初政治形势B.诸侯要向天子进贡
C.对象是宗亲和功臣D.诸侯有较大独立性
5.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B.盘庚迁殷,青铜灿烂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6.《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A.诸侯开始取代周王室操纵国家政治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周王室加强了对天下的控制 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7.“春秋时期,每次战争双方投入兵力之和不足十万人:进入战国时期,战争双方一场战争投入兵力数十万,乃至百万。
”这段材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A.人口迅猛增长B.民风更加彪悍C.战争规模很大D.著名战役很多8.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下列属于他的思想是
A.“仁政”B.“无为”C.“兼爱”D.“法治”
9.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
A.统一文字B.开凿灵渠
C.修筑长城D.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0.在封建时代,农民为反抗统治者的残暴压迫和剥削,不断奋起斗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国人暴动B.黄中起义C.陈胜、吴广起义D.楚汉之争
11.《史记·平准书》曾记载,汉武帝巡行全国时所用赏赐,帛一百多万匹,钱、金以亿计。
下列措施使汉武帝时期国家财政状况得以改善的是
A.统一度量衡制度B.派卫青、霍去病等北击匈奴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12.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与农桑,薄赋敛”。
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推行的政策是()
A.中央集权B.以德化民C.提倡节俭D.以农为本
13.东汉中后期,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又有十常侍横征暴敛,卖官鬻爵的黑暗腐败情形。
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官僚机构臃肿B.豪强地主横行
C.王莽夺权改制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4.李白诗曰“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朗曾此破曹公。
”此诗评价的战役
A.消灭了秦军的主力B.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5.“问道青城山”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其道家思想、音乐、武术、饮食和养生之道等都有着十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下面关于道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道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道教得到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
C.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D.道教的创立者是老子
16.2021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八周年,西汉时期为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张骞B.甘英C.班超D.司马迁
17.《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D.东晋南朝时南方尚未开发
18.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是西晋与秦朝的相同之处
A.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B.都是在少数民族的进攻下灭亡的
C.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都不长 D.都是一个统一的王朝
19.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这些成语来历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
20.德国数学家康托尔说过:“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可以作为衡
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指标。
”要衡量南北朝时期中国数学发展水平,要找谁的研究成果
A.祖冲之B.贾思勰C.顾恺之D.王羲之
二、解答题
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2)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2.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在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下列问题。
(秦之兴)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1)材料一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
(秦之制)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示反映秦朝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什么?(秦之衰)
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新……
——《史记·陈涉世家》(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
23.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中国古代灿烂的科技文化》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小报,下面是他们设计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
邀你一起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栏目一)伟大的工程与发明
(1)图一是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它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验,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
写出此项工程的名称。
图二是造纸工艺流程图,对造纸术做出重大改进的人物是谁?
(栏目二)先进的医学与数学
(2)写出张仲景的代表作。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哪一成就领先世界近千年?
(栏目三)辉煌的史学与艺术
(3)写出图三的作者及该书的地位。
图四是《兰亭集序》(摹本·局部),这是谁的代表作?
(4)结合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的传统科技文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的北京就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烤制食物,A项正确;山顶洞人是距今3万年以前的原始人,排除B项;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排除C项;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六七千年前,排除D项。
故选A项。
2.C
解析:C
【详解】
半坡人居住在距今约 6000 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附近,会制作彩陶,人面鱼纹陶盆就是典型的代表,C项正确;周口店是山顶洞人的遗址,排除A项;蓝田人是早期的原始人遗址,排除B项;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学会种植水稻,排除D项。
故选C项。
3.A
解析: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黄帝是远古时代的,而铁制农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故A符合题意;BCD符合黄帝的传说,故不符合题意。
综上故选A。
4.C
解析:C
【详解】
分析材料“於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於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鲁。
”,可知:“封尚父於营丘,曰齐”是对功臣的分封,“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鲁。
”是对王室子弟的分封。
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C都是西周分封制的特点,但是与题意不符,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B
解析: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上承夏朝的是商朝,商朝时期发生的是盘庚迁殷,青铜灿烂,故B符合题意;大禹传启,天下为家,创立了夏朝,故A不符合题意;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诸国变法的是战国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A
解析:A
【详解】
根据材料,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大,政治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操控,所以诸侯取代周王室号令天下,故A正确;材料只体现打破了旧的统治秩序,并未体现确立新的社会制度,故B错误;周王室衰微,周王对地方控制减弱,故C错误;打破了等级秩序,太绝对化,故D错误。
7.C
解析:C
【详解】
根据“春秋时期,每次战争双方投入兵力之和不足十万人;进入战国时期,战争双方一场战争投入兵力数十万,乃至百万”可以看出,春秋时期战争投入的兵力少,战国时期投入的兵力多,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很大。
选项C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内容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排除;D项材料内容没体现,排除。
故选C。
8.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老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其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是“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就能天下太平,B正确;“仁政”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排除A;“兼爱”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排除C;“法治”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排除D。
故选B。
9.D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因此,秦始皇最大的功绩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故D项正确;秦统一之后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等,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与题干“最大功绩”不符,排除ABC项。
故选D项。
10.C
解析:C
【详解】
根据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这一事件被称为陈胜、吴广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所以答案选C。
11.D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故选D 项;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便利了经济的发展,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北击匈奴,在军事上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思想上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12.D
解析: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务民于农桑”可知,贾谊和晁错都建议汉文帝重视发展农业。
汉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故D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以德化民和提倡节俭,与材料无关,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D
解析:D
【详解】
“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
”材料中特别强调的是“外戚”,它反映了东汉外戚专权,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D。
14.D
解析:D
【详解】
根据材料“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朗曾此破曹公”及所学可知,材料中评价的是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进行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淝水之战之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与题意无关,排除A、B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C 项。
故选D项。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故正确答案为C。
ABD表述均错误,故选C。
16.A
解析: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为发展与西域各国友好关系,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A正确;甘英、班超属于东汉时期,排除BC;司马迁是《史记》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排除D。
故选A。
17.B
解析:B
【详解】
题干的“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反映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我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故B符合题意;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说法错误,排除A;《宋书》的记载与隋唐时期无关,排除C;东晋南朝时南方尚未开发的说法错误,排除D;故选B。
18.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是在农民起义中灭亡的,不是在少数民族的进攻下灭亡的,B符合题意;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AD排除; 266年西晋建立,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秦朝二世而亡,存在的时间都不长,C排除。
故选择B。
19.C
解析: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淝水之战时期,苻坚以“投鞭断流”表明其军队强大;苻坚望东晋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是晋兵,胆战心惊,最后溃败,一路上“风声鹤唳”,故C符合题意;牧野之战,它这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
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A
解析: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他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领先了欧洲一千多年,这体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数学发展水平,故选A;贾思勰是北魏末年著名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故排除B;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故排除CD。
二、解答题
21.(1)禅让制;尧、舜、禹。
(2)世袭制。
(3)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
【解析】(1)根据材料“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解析:(1)禅让制;尧、舜、禹。
(2)世袭制。
(3)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
【解析】(1)根据材料“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置传给贤德之人。
这个时期是“天下为公,任人唯贤”的时期。
因此材料一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是尧、舜、禹。
(2)根据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因此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实行世袭制。
(3)根据材料三“……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封姜尚到营丘,称为齐国,因此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22.(1)秦灭六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3)陈胜、吴广起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
解析:(1)秦灭六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3)陈胜、吴广起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描述。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依据材料二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图示反映秦朝开创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规定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皇帝之下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分别协助皇帝掌管全国的政务、军事和监察工作。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依据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直接原因的描述。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3.(1)都江堰;蔡伦
(2)《伤寒杂病论》;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或把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
(3)司马迁、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王羲之
(4)
解析:(1)都江堰;蔡伦
(2)《伤寒杂病论》;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或把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
(3)司马迁、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王羲之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或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等,)
【详解】
(1)依据图一“二王庙”“岷江”,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二王庙”是为纪念李冰父子而建。
结合课本所学,战国时期,各国注重兴修水利。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的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千里沃野;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医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了竹简、布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依据栏目二图片人物张仲景、张仲景。
结合课本所学,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器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数学方面,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3)依据栏目三图片《史记》,结合课本所学,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史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
他的行书、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当时的人就称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兰亭序》,达到了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
(4)依据前面的材料我国古代传统科技文化,有从古至今都起着重大贡献的,也有不适合时代发展。
故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