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万宝龙钢笔广告语-实用word文档 (8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万宝龙钢笔广告语
篇一:钢笔品牌重生时机
盛衰的流年:钢笔非“末路” 品牌重生待时机
“大跃进”年代有一部电影叫《英雄赶派克》,说的是1958上海“英雄”金笔仅用9个月就研发成功“英雄100”,赶上了美国老品牌“派克51”,在12项具体(来自:WWw. : 万宝龙钢笔广告语 )指标中有11项实现超越。

当时“英雄”闻名中外,何等荣耀。

半个世纪之后,中国“第一笔”打算以250万元的“白菜价”贱卖自己的一半
股权受人非议。

更悲哀的是,若不是这则股权转让消息,承载了几代人书写记
忆的“国民英雄”式品牌似乎早就被人们忘却。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曾表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似
乎为企业在顺应时代发展方面提供了借鉴。

时代的发展是不以企业的意志为转
移的,而作为负重前行的国企和身陷囹圄的民族品牌而言,带着镣铐起舞,远
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盛衰的流年
“四支笔”全部走向衰弱
为何上市前业绩无限风光,上市后一挫再挫?亲历四支笔由盛而衰历史的业内
人士将之归结为:拍脑袋的经营、主业的放弃、民企的冲击、国企的桎梏。

一位在丰华圆珠工作30多年的老员工告诉记者,90年代初市场经济刚露头,
四家公司作为幸运儿,1993年前后先后挤入证券市场。

当时上市不像现在这么
严格,厂房土地机器资产一评估,上报证监会就通过了。

原始股一发行,约2
亿资金进入公司,公司一夜之间暴富,而领导却幸福地懵了。

这笔钱该怎么用?钱该投向哪里?当时没有咨询公司,也没有外脑,但有股民的监督和分红的回
报要求,领导一下子如热锅上的蚂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拍脑袋指挥。

“当
时把钱投哪里的都有,投资塑钢门窗,做煤气灶、钢琴、投资尿布设备、搞装潢、入股夜总会??做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想着在主营业务上花大钱。

”他懊恼
地说,本该利用融资的平台,在市场变化大潮中抓住机遇,非但没有选择主业
扩容,多元化经营、拓展制笔市场,提升制笔技术,而是搞各种跨界经营,又
没有能力和经验,不亏本才怪。

如果说接连的投资的挫败还不足以损伤主营内
体,那么自1995年兴起的民营大潮无情地打破了垄断,英雄、永生、丰华在一
场浩劫中彻底战败。

“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一家独大,但市场经济一放开,
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快速崛起,更有外资企业插一脚,白金、雄狮、派克、他
们以价格优势抢占市场,很快蚕食四支笔的利润。

”一位经历极盛到极衰的行
业前辈无奈地表示,相比于民企,国企体制管理不灵活,工资低,人才流失,
还有退休员工工资包袱,根本无法和民企抗衡。

“当时国企包袱重,反映到产
品价格上,同样造一支笔,成本要比民企高出不少,而且又缺乏技术投入,渐
渐地人才被挖走,市场被抢走,甚至后来落魄地连老员工医药费也报不出了。


于是上市没几年的英雄、永生、丰华,伴随着“国退民进”的过程从天堂掉入
谷底,主营业务出现亏损,之后重组、借壳,退市。

“就拿丰华来说,上市
20年四次重组,频繁换帅,每次都说是优质资产引进,不良资产剥离,但其实
都是‘空麻袋背米’,这不仅没给丰华带来生机,反而每一次重组都是对制笔
主业的一次打击。

最终,卖笔的变成卖楼的??”回顾这段历史,丰华一位老员
工说他只能用“痛心”二字来形容。

英雄、永生也一样,错失市场机遇,很快
即被抓住机遇的众多民营小企业赶上,并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公众的视野
股权转让失败收场
沉默了10年,去年底“英雄”又突然闯入了公众的视野。

11月19日,上海英雄金笔厂有限公司公开招标,欲以底价250万元的价格转
让公司49%的股份。

一时间,“民族品牌”旁落他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各大媒
体围堵英雄集团讨要说法。

记得鼎盛时期,“英雄”极乐意展示自己的荣宠:
从张闻天、邓小平、刘少奇到胡耀邦,很多领导人曾赴厂视察。

而如今公司高
层虽对记者采访三缄其口,但其退市后的生存状态依旧
免不了被翻查出来,一一点数。

201X年英雄股份退市后,将主要资产都放进了英雄实业公司。

201X年,上海海
文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收购英雄实业公司从原英雄股份剥离出的有效经营性资产,其中主要包括存货、设备,还有员工,重新组建了如今的英雄金笔厂。

201X年,海文集团又花费数千万元买下了英雄等制笔商标。

同时,为使英雄商标和公司
的商号统一起来,由上海墨水厂和上海长城精细化工厂合并而成的海文集团便
更名为上海英雄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了英雄品牌新的经营者。

虽然此次转让,英雄集团董事长史惟康多次通过媒体向公众解释,转让中的资
产不包括该企业现址祁连山路127号房地产,也不包括该企业现使用的全部
“英雄”、“博士”等中、英文字和图案商标,但这样的解释依旧难掩舆论感慨,一代“英雄”,落寞如斯。

数月后,英雄金笔股权转让告吹。

记者了解到,在转让挂牌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先后有多家企业参与竞标,最终英雄集团以“意向受让企业的实力和诚意没有
足够信心”而终结了这场股权转让。

然而记者从业内了解的内幕是,英雄集团这次股权拍卖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引
入民营企业机制和资金来振兴英雄品牌。

也就是说,通过股权转让后通过多元
化改革和开放式重组,在商标、土地不进入的情况下,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激
活内部机制。

集团内定的接盘者是一家多年与英雄有业务往来的外地民企联营厂,而金笔厂作为普陀区国资委的资产,必须走一下挂牌的形式。

没想到引来
众多口舌,只能草草收场。

业内认为,此次低价转让是英雄绝处逢生的重要一步。

如果成功,英雄可以从
国企体制跳出,接受市场的考验,这样能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英雄转让股权后,将有新的资金和管理精英进入,给重振英雄带来希望。

产业的悖论
关键在于创造市场
有人把英雄金笔衰退的归咎于书写市场的更新,既有方便、廉价的中性笔替代
钢笔的因素,也有电脑键盘取代传统书写的缘由。

除了部分保持书写习惯的中
老年人,现在无论是学生市场还是企业办公市场,都很少见到钢笔的身影。

然而讽刺的是,同样是在“萎缩”的钢笔市场,派克、万得龙、豪利来等外资、民营企业却活得很滋润。

业内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如今一年全国钢笔内外销数
量达4亿支,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就上海的钢笔厂来说,位于青浦朱家角工业
园区的上海豪利来金笔有限公司1999年起步,兼做出口与内销,年销售额增长约100%;而专做钢笔外销的上海丽琴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在过去的25年间也
稳步发展。

而再看英雄金笔,其201X年月产量100万支,但现在就算加上代工生产的部分,月产能只有15万支左右,国内市场占有率仅有3%。

“中性笔替代,市场萎缩,这是无稽之谈。

如果能找准定位,市场空间依旧很大。

同时,
‘英雄’的品牌优势十分明显,前不久获得由中国制笔行业协会命名的‘中国制笔王’、‘行业名牌’等荣誉,重大国事活动的签字仪式如香港回归、加入
世贸组织、APEC会议宣言等均采用英雄金笔。

世博会时的‘中国红’漆笔也曾
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可见,成功与否关键是体制机制、经营理念、市场
开拓,当然,这些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派克钢笔在中国市场的十分畅销。

有数据显示过去数年派
克笔柜台销量增长30%至50%。

美国派克钢笔在中国的零售价低则每支约200至300元,高端如派克世纪系列则都在4500元以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万宝龙,这家起源于德国的制笔公司不仅独霸大商场专柜,而且与奢侈品比肩,卖到了天价。

在上衣口袋中插入万宝龙笔,成了华尔街银
行家和日本商界男性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据悉,万宝龙在钢笔中注入微雕、珐
琅彩绘、宝石镶嵌等工艺,将原本黑色单调的钢笔变身成为华丽的艺术品。


支万宝龙的钢笔,从设计、材料选择、切割、研
磨、雕刻,直到最后的测试,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工匠花费12个星期才能完成。

一只18K金笔嘴,需要20余道工序。

它大胆地将消费目标定在了职业精英,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