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叠板文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优先选用成本低之Prepreg:P7628 < P1080 < P2116<1506 < P3313<1078< P106(对于同一种玻璃布型Prepreg,树脂含量高低基本不影响价格);
③结构对称;
④对于中间层有6张或以上的半固化片排在一起,除最外层与最里层使用prepreg外,中间prepreg用T/C(两面蚀刻铜的裸板)代替。
Hoz铜箔2oz铜箔
半固化片
Hoz铜箔
客户要求生产板实际设计生产板
7.8 1/3oz铜箔使用原则
对于HDI生产板,如果满足以下条件时,要求第一次、第二次层压时使用1/3OZ铜箔。
A:层压时次外层铜厚为18um或35um,且层压后需要将外层铜厚减薄至12um甚至更薄;
B:要求第一次层压时为≤6层生产板,完成板为≤8层生产板。
Overall thk=Pressure thk+(UP+4.3)/(LOW+2.7)mil
说明:以上公式根据表面处理以及镀铜厚度,从完成板厚反推算出来,可简化为以下经验算法。
A:表面处理为ENIG、IS或OSP,PTH孔壁铜厚客户要求最小值小于0.026mm的,压板后厚度中值=完成板厚度中值-0.089mm,压板后厚度公差=完成板厚度公差-0.02mm。
3.0参考文件
NA
4.0定义
无
5.0职责权限
5.1制造工程部负责给出设计叠层结构的规定。
5.2产品工程部负责按规定给出叠层结构的生产指示。
5.3品质管理部负责执行情况。
5.4生产部负责按生产指示操作。
6.0流程图
7.0程序
7.1压板后厚度
7.1.1可使用的PP和RCC型号
可使用的PP和RCC型号有:2112、2113、7628、2116、1080、3313、1060、RCC80T12、RCC70T12等。
2116 PP3
铜箔
1080介厚=1080的理论厚度-(1-35%)*18
7628介厚=7628的理论厚度-(1-40%)*36-(1-45%)*18
2116介厚=2116的理论厚度-(1-50%)*72
材料理论厚度见附件。
7.3铜箔
铜箔宽度有:22”,26”等.铜箔厚度有1/2OZ,1/3OZ.
若客户要求使用的铜箔,不在上表中,请PE通知ME工程师跟进。
4、A3:普通板时为0,当有埋孔而未经树脂塞孔时,其值=π*(埋孔半径)2*埋孔深度*孔数/板面积/2;举例如下:
铜箔
1080 PP1
芯板(上铜厚A1=18um,含铜量X1=35%;下铜厚A2=36um,含铜量X2=40%)
7628 PP2
芯板(上铜厚A3=18um,含铜量X3=45%;下铜厚A4=72um,含铜量X4=50%)
7.6.2生产板的经、纬向
7.6.2.1如果是六层以上板(含六层),生产板的经、纬向方向必须与半固化片的经、纬向方向一致。
7.6.2.2如果是四层板,芯板板厚<0.53mm,生产板的经、纬向方向必须与半固化片的经、纬向方向一致。
7.6.2.3如果是四层板(包括HDI四层板),芯板板厚≥0.53mm,生产板的经、纬向方向与半固化片的经、纬向方向若客户无要求则无所谓。
7.6.1.1.1如果半固化片是106、1080、1086、1078、3313、2116、1500、1501、1506时,则半固化片的尺寸规定:生产板尺寸-1.0mm≤小半固化片的尺寸<生产板尺寸;MI上写与生产板尺寸一样,具体数值由生产部控制,但必须在范围内。
7.6.1.1.2如果半固化片是7628、7629、7630时,则半固化片的尺寸规定:半固化片尺寸=生产板尺寸。
7.2铜箔、RCC及半固化片厚度(理论计算之中间值)
7.2.1铜箔厚度
铜箔规格
1/3OZ
HOZ
1OZ
2OZ
3OZ
铜厚参考数值
12um
18um
35um
70um
105um
7.2.2半固化片及RCC层压后厚度
为减小介厚设计偏差,半固化片及RCC材料运用下面公式确认介质厚度,并在层压指示中注明半固化片种类、含胶量及张数:
B:表面处理为ENIG、IS或OSP,PTH孔壁铜厚客户要求最小值不小于0.026mm的,压板后厚度中值=完成板厚度中值-[0.089+2.5*(PTH孔铜最小厚度-0.026mm)]mm,压板后厚度公差=完成板厚度公差-0.025mm。
C:多次层压的板,以最后一次压板厚度减去外层介质厚度及相应次外层镀铜厚度,获得前一次压板厚度,依次类推直至获得第一次的压板厚度。
当HDI生产板符合以上条件时:层压使用1/3OZ铜箔。
考虑到减薄铜工序的减薄量,要求在MI中注明减薄到多少um。
7.9材料Tg类型
供应商
Tg值(℃)
相应材料
SYL
140
S1141系列
150
S1141KF系列,S1000系列
175
S1170系列
Mica & Hitachi
140
EG-150T I系列,
7.5.2.3对于内层铜厚为2oz及2oz以上铜厚时,靠近该层的半固化片使用高含胶半固化片,其余半固化片使用正常半固化片,例如:
Hoz
正常PP
HRC PP
2oz
7.6半固化片的使用规则
7.6.1半固化片与生产板尺寸规定
7.6.1.1半固化片(指与生产板尺寸一致的半固化片,包括配面、压机层压使用的半固化片):
A
B
Initial version新发布
目录页码
1.0目的42.0范围430参考文件44.0定义4
5.0职责权限4
6.0流程图4
7.0程序5-9
8.0记录9
9.0附件9
1.0目的
本程序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要求的叠层结构,规范产品工程部对选择板材的生产指示,以确保产品品质。
2.0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工程部选择叠层结构指示规范。
7.1.2常用的芯板厚度
常用的芯板厚度有:2mil、3mil、4mil、4.3mil、5mil、6mil、8mil、10mil、12mil、14mil、16mil、18mil、20mil、21mil、24mil、28mil、30mil、36mil、39mil、43mil、47mil……
注意:可使用的介厚最小值为2mil(min)。
实际介厚=(PP或RCC)理论厚度-(1-X1%)*A1-(1-X2%)*A2 –A3
说明:
1、(PP或RCC)理论厚度:指的是(PP或RCC)在两张铜箔之间的厚度。半固化片及RCC理论厚度见附件.
2、X1%.X2%:指的是芯板上的含铜百分比;
3、A1或A2:指铜厚,(1)若直接为铜箔,则1OZ=35 um;(2)若经过电镀,则取电镀后总的铜厚计算,即以MI中的最小的铜厚加上5um计算;
1/3oz---Hoz---1oz----2oz----3oz----4oz
7.8.5生产板两面铜厚如果是差一个等级的铜厚,则要求用芯板+PP+芯板设计生产,如下图:
Hoz铜箔Hoz铜箔
半固化片半固化片
Hoz铜箔Hoz铜箔
16mil芯板6mil芯板(单面板)
2oz铜箔半固化片
半固化片6mil芯板(单面板)
Position Title职务
Name姓名
Signature签署
Date日期
Prepared By编者
Reviewed By
审核
QA经理
QE经理
ME经理
PE经理
PRODⅠ经理
PRODⅡ经理
PRODⅢ经理
PUR经理
QC经理
PPMC经理
EM经理
FE经理
EP经理
HR&ADM经理
SHP经理
FIN经理
IT经理
注意:芯板板厚指的是不含铜箔的基材厚度。
7.7芯板使用规定
7.8.1对于组成多层板的不同芯板,必须为同一家供应商的板材。
7.8.2同一板材供应商的铜箔,铜箔的颜色必须一样。
7.8.3对于同一供应商的任一厚度的芯板,芯板配方必须唯一(不允许两种及以上的配方出货至我公司)。
7.8.4对于生产板两面的铜厚要求为相邻的铜厚差。铜厚相邻位置如下:
Hitachi MCL-BE-67G(H)无卤素系列
170
HR-01系列,HR-02系列,
Hitachi MCL-E-679(W)系列
Panasonic
125
R1755C系列
140
R1566W系列
8.0记录
(无)
9.0附件
物料理论厚度及选用说明
CS经理
Approved By
批准
General Manager
总经理
Effective Date生效期
Version版本
Revised Brief Description修订简述
Revised by修订者
A
Initial version新发布
Revised Description List修订对照表
7.1.3设计完成的叠板介质厚度必须符合客户设计的板厚,并且符合阻抗要求。我司能力为:完成板厚0.3mm—0.5mm(不包括0.5mm),公差为+/-0.05mm。
完成板厚0.5mm—4.0mm,若铜箔间为单张半固化片,公差为+/-0.5mil;若铜箔间为多张半固化片,公差为+/-10%。
7.1.4完成板厚计算公式
7.5.2对于n≥4层板
7.5.2.11/2层及n-1/n层之间Prepreg张数≤4;
(1)当2≤Prepreg≤4时,考量是否可用T/C代替Prepreg,若不能代替则做MI时必须通知ME人员进行确认,同时请ME人员确认层压程式和生产要求。
7.5.2.2第2层、n-1层为2OZ铜厚且1-2层及n-1/n层绝缘层厚度<14mils时,靠近内层铜箔的需用高树脂含量Prepreg,其余用正常树脂含量的Prepreg;
7.4 RCC
铜箔层厚度有12um,18um。树脂层通常厚度为65um-80um。如有介质厚度及铜厚之特殊要求,则通知PMC与ME工程师跟进,以便确认介厚是否满足要求。
7.5排板结构
7.5.1大原则
①优先选用厚Thin core(尺寸稳定性相对较好);优先选用normalRC之PP,每张板上PP的张数在保证含胶和介厚的基础上做到最少,可以使用一张代替的尽量不用两张以上。
③结构对称;
④对于中间层有6张或以上的半固化片排在一起,除最外层与最里层使用prepreg外,中间prepreg用T/C(两面蚀刻铜的裸板)代替。
Hoz铜箔2oz铜箔
半固化片
Hoz铜箔
客户要求生产板实际设计生产板
7.8 1/3oz铜箔使用原则
对于HDI生产板,如果满足以下条件时,要求第一次、第二次层压时使用1/3OZ铜箔。
A:层压时次外层铜厚为18um或35um,且层压后需要将外层铜厚减薄至12um甚至更薄;
B:要求第一次层压时为≤6层生产板,完成板为≤8层生产板。
Overall thk=Pressure thk+(UP+4.3)/(LOW+2.7)mil
说明:以上公式根据表面处理以及镀铜厚度,从完成板厚反推算出来,可简化为以下经验算法。
A:表面处理为ENIG、IS或OSP,PTH孔壁铜厚客户要求最小值小于0.026mm的,压板后厚度中值=完成板厚度中值-0.089mm,压板后厚度公差=完成板厚度公差-0.02mm。
3.0参考文件
NA
4.0定义
无
5.0职责权限
5.1制造工程部负责给出设计叠层结构的规定。
5.2产品工程部负责按规定给出叠层结构的生产指示。
5.3品质管理部负责执行情况。
5.4生产部负责按生产指示操作。
6.0流程图
7.0程序
7.1压板后厚度
7.1.1可使用的PP和RCC型号
可使用的PP和RCC型号有:2112、2113、7628、2116、1080、3313、1060、RCC80T12、RCC70T12等。
2116 PP3
铜箔
1080介厚=1080的理论厚度-(1-35%)*18
7628介厚=7628的理论厚度-(1-40%)*36-(1-45%)*18
2116介厚=2116的理论厚度-(1-50%)*72
材料理论厚度见附件。
7.3铜箔
铜箔宽度有:22”,26”等.铜箔厚度有1/2OZ,1/3OZ.
若客户要求使用的铜箔,不在上表中,请PE通知ME工程师跟进。
4、A3:普通板时为0,当有埋孔而未经树脂塞孔时,其值=π*(埋孔半径)2*埋孔深度*孔数/板面积/2;举例如下:
铜箔
1080 PP1
芯板(上铜厚A1=18um,含铜量X1=35%;下铜厚A2=36um,含铜量X2=40%)
7628 PP2
芯板(上铜厚A3=18um,含铜量X3=45%;下铜厚A4=72um,含铜量X4=50%)
7.6.2生产板的经、纬向
7.6.2.1如果是六层以上板(含六层),生产板的经、纬向方向必须与半固化片的经、纬向方向一致。
7.6.2.2如果是四层板,芯板板厚<0.53mm,生产板的经、纬向方向必须与半固化片的经、纬向方向一致。
7.6.2.3如果是四层板(包括HDI四层板),芯板板厚≥0.53mm,生产板的经、纬向方向与半固化片的经、纬向方向若客户无要求则无所谓。
7.6.1.1.1如果半固化片是106、1080、1086、1078、3313、2116、1500、1501、1506时,则半固化片的尺寸规定:生产板尺寸-1.0mm≤小半固化片的尺寸<生产板尺寸;MI上写与生产板尺寸一样,具体数值由生产部控制,但必须在范围内。
7.6.1.1.2如果半固化片是7628、7629、7630时,则半固化片的尺寸规定:半固化片尺寸=生产板尺寸。
7.2铜箔、RCC及半固化片厚度(理论计算之中间值)
7.2.1铜箔厚度
铜箔规格
1/3OZ
HOZ
1OZ
2OZ
3OZ
铜厚参考数值
12um
18um
35um
70um
105um
7.2.2半固化片及RCC层压后厚度
为减小介厚设计偏差,半固化片及RCC材料运用下面公式确认介质厚度,并在层压指示中注明半固化片种类、含胶量及张数:
B:表面处理为ENIG、IS或OSP,PTH孔壁铜厚客户要求最小值不小于0.026mm的,压板后厚度中值=完成板厚度中值-[0.089+2.5*(PTH孔铜最小厚度-0.026mm)]mm,压板后厚度公差=完成板厚度公差-0.025mm。
C:多次层压的板,以最后一次压板厚度减去外层介质厚度及相应次外层镀铜厚度,获得前一次压板厚度,依次类推直至获得第一次的压板厚度。
当HDI生产板符合以上条件时:层压使用1/3OZ铜箔。
考虑到减薄铜工序的减薄量,要求在MI中注明减薄到多少um。
7.9材料Tg类型
供应商
Tg值(℃)
相应材料
SYL
140
S1141系列
150
S1141KF系列,S1000系列
175
S1170系列
Mica & Hitachi
140
EG-150T I系列,
7.5.2.3对于内层铜厚为2oz及2oz以上铜厚时,靠近该层的半固化片使用高含胶半固化片,其余半固化片使用正常半固化片,例如:
Hoz
正常PP
HRC PP
2oz
7.6半固化片的使用规则
7.6.1半固化片与生产板尺寸规定
7.6.1.1半固化片(指与生产板尺寸一致的半固化片,包括配面、压机层压使用的半固化片):
A
B
Initial version新发布
目录页码
1.0目的42.0范围430参考文件44.0定义4
5.0职责权限4
6.0流程图4
7.0程序5-9
8.0记录9
9.0附件9
1.0目的
本程序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要求的叠层结构,规范产品工程部对选择板材的生产指示,以确保产品品质。
2.0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工程部选择叠层结构指示规范。
7.1.2常用的芯板厚度
常用的芯板厚度有:2mil、3mil、4mil、4.3mil、5mil、6mil、8mil、10mil、12mil、14mil、16mil、18mil、20mil、21mil、24mil、28mil、30mil、36mil、39mil、43mil、47mil……
注意:可使用的介厚最小值为2mil(min)。
实际介厚=(PP或RCC)理论厚度-(1-X1%)*A1-(1-X2%)*A2 –A3
说明:
1、(PP或RCC)理论厚度:指的是(PP或RCC)在两张铜箔之间的厚度。半固化片及RCC理论厚度见附件.
2、X1%.X2%:指的是芯板上的含铜百分比;
3、A1或A2:指铜厚,(1)若直接为铜箔,则1OZ=35 um;(2)若经过电镀,则取电镀后总的铜厚计算,即以MI中的最小的铜厚加上5um计算;
1/3oz---Hoz---1oz----2oz----3oz----4oz
7.8.5生产板两面铜厚如果是差一个等级的铜厚,则要求用芯板+PP+芯板设计生产,如下图:
Hoz铜箔Hoz铜箔
半固化片半固化片
Hoz铜箔Hoz铜箔
16mil芯板6mil芯板(单面板)
2oz铜箔半固化片
半固化片6mil芯板(单面板)
Position Title职务
Name姓名
Signature签署
Date日期
Prepared By编者
Reviewed By
审核
QA经理
QE经理
ME经理
PE经理
PRODⅠ经理
PRODⅡ经理
PRODⅢ经理
PUR经理
QC经理
PPMC经理
EM经理
FE经理
EP经理
HR&ADM经理
SHP经理
FIN经理
IT经理
注意:芯板板厚指的是不含铜箔的基材厚度。
7.7芯板使用规定
7.8.1对于组成多层板的不同芯板,必须为同一家供应商的板材。
7.8.2同一板材供应商的铜箔,铜箔的颜色必须一样。
7.8.3对于同一供应商的任一厚度的芯板,芯板配方必须唯一(不允许两种及以上的配方出货至我公司)。
7.8.4对于生产板两面的铜厚要求为相邻的铜厚差。铜厚相邻位置如下:
Hitachi MCL-BE-67G(H)无卤素系列
170
HR-01系列,HR-02系列,
Hitachi MCL-E-679(W)系列
Panasonic
125
R1755C系列
140
R1566W系列
8.0记录
(无)
9.0附件
物料理论厚度及选用说明
CS经理
Approved By
批准
General Manager
总经理
Effective Date生效期
Version版本
Revised Brief Description修订简述
Revised by修订者
A
Initial version新发布
Revised Description List修订对照表
7.1.3设计完成的叠板介质厚度必须符合客户设计的板厚,并且符合阻抗要求。我司能力为:完成板厚0.3mm—0.5mm(不包括0.5mm),公差为+/-0.05mm。
完成板厚0.5mm—4.0mm,若铜箔间为单张半固化片,公差为+/-0.5mil;若铜箔间为多张半固化片,公差为+/-10%。
7.1.4完成板厚计算公式
7.5.2对于n≥4层板
7.5.2.11/2层及n-1/n层之间Prepreg张数≤4;
(1)当2≤Prepreg≤4时,考量是否可用T/C代替Prepreg,若不能代替则做MI时必须通知ME人员进行确认,同时请ME人员确认层压程式和生产要求。
7.5.2.2第2层、n-1层为2OZ铜厚且1-2层及n-1/n层绝缘层厚度<14mils时,靠近内层铜箔的需用高树脂含量Prepreg,其余用正常树脂含量的Prepreg;
7.4 RCC
铜箔层厚度有12um,18um。树脂层通常厚度为65um-80um。如有介质厚度及铜厚之特殊要求,则通知PMC与ME工程师跟进,以便确认介厚是否满足要求。
7.5排板结构
7.5.1大原则
①优先选用厚Thin core(尺寸稳定性相对较好);优先选用normalRC之PP,每张板上PP的张数在保证含胶和介厚的基础上做到最少,可以使用一张代替的尽量不用两张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