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水稻种植的对策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江平原水稻种植的对策措施
三江平原水稻种植的对策措施
陈宝成张景礼
(黑龙江省宝山农场,黑龙江桦川154300)
经济管理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三江平原水稻种植的自然、地理、土壤、水文等环境状况。
水稻生产和灌溉状况。
以及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
提出了三江平原湿地水稻种植的对策措施。
暖÷键词]三江平原;水稻种植;对策措施
一、三江平原水稻种植的自然、地理,土壤、水文等环境状况
三江平原位于我省东北部、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以及倭肯河与穆棱河流域和兴凯湖平原,全区国土面积1088X104km20其土壤有暗棕壤、黑土、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冲积土、沙土等类型。
耕地土壤以草甸土、白浆土和黑土为多。
土壤的基本特点是有机质和养分总储量甚高,有较高的肥力。
但受黏、湿、冷、瘠等障碍因素影响,低产土壤有很大面积。
三江平原地区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第三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山丘区基岩裂隙水和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埋藏条件复杂,富水性不均一,平原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结构单一,厚度大,水量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条件。
三江平原地区松散岩类孑L隙水为农田灌溉用水,除水温较低外,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总体评价水质良好,适宜农田灌溉。
二、水稻种植和灌溉状况
三江平原发展水稻生产具有独特的优势:三江平原土地利用特点是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农业后备资源多,开发潜力大,荒原分布集中,开发条件较好:种稻与-X-f电粮食作物比!姚也较高。
生态环境条件好,水资源丰富,这是种植水稻的决定因素。
特别是采取“以稻适涝”措施解决了涝害问题.使由于涝害而低产不稳产的旱田转变成高产稳产的水田。
目前三江平原采用的是传统大水漫灌方式,用井灌的地区5月泡田期集中抽]R地-F水,使稻田面积集中地区地下水超采,出现漏斗、掉泵现象,地下水位降低,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使水田发展受到限制。
同时,水利工程建设没有跟上,充沛的过境水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利用。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t B-,-导-F,调整种植结构,量水而行,水稻种植有一定发展空间。
三、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调控能力低,地下水局部超采。
需调整巩固发展井灌,因地制宜发展引提灌区,已有地表灌区尽快配套,发挥其效益,逐步恢复地下水环境的动态平衡。
同时提倡打井补灌,使渗水回归利用,充分利用水资源情况下提高了供水保证率,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防止潜育化、沼泽化、盐碱化。
2)水土流失严重,三江平原水土流失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刚肚壤肥力,还形成严重的面源污染。
3)水体污染,生态遭到破坏。
三江平原内河流水质丰水期为川类、IV类,只有个别断面为超V类水体;平水期多为I V类水体:枯水期水质较差,几平所有的断面都为超V类水体。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河流水质大多为川类。
4)湿地退化有待恢复建设。
建国初期三江平原湿地面积443X 104hm2,保持着原始的自然景观,1995年减少至249.1X104hm2,到2000年湿地已经减少到151×104hm205)由于多年种稻,水土环境条件恶化,使水稻产量下降,水稻种植可持续发展遇到了新的难是亟。
四、三江平原湿地种稻的对策措施
㈠依量水做好可持续种稻规划
1)三大江有充沛的过境水量,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
这些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黑龙江为2680×108hm3、乌苏里江为433×108hm3、松花江为725x108hm3,水量充沛,过境水量可以适当利用。
三江平原两江~湖地区可发展水田面积47.88×104hm2,占全省的22%,占全省新增水田面积的61%。
新增水田面积集中在边境
河(湖)为水源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兴凯湖沿岸。
但由于本地区多为潜育化土壤,土壤肥力与透水性差,应主意采取措施,以改善土壤
理化性状,有利于绿色水稻生产,使水稻种植可持续发展。
2)优化水稻灌溉制度,充分利用降水,满足水稻生长和生态环境需水。
三江平原属温带厨闰、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T-名-,、夏季风交替影响,加上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的变化,4季气候有明显的差异。
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流控制,寒冷干燥i春秋两季是短暂过渡期,天气变化频繁,春风较大。
多年平均降水量450—650m m,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降水大部分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0/0左右,尤其7、8两个月雨量较为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0/0—50%:春季5、6月降水量较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3.7%左右;利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蓄存夏季洪水,用于春天泡田期供水。
而夏季要充分利用降水,以优化的灌溉制度,按水稻的不同发育阶段的需水规律灌水。
在灌溉定额较小时,水稻产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大幅度地增加:随着灌溉定额的加大,产量增产的梯度渐小,即灌溉水的边际效益渐小,达到一定的灌溉定额后再增加供水量,对增产无益。
优化灌溉制度提供了产量随供水量而变化的过程与趋势,更指明了不同水文年型条下为高产而需要的灌溉定额,从而避免了水量的浪费。
正常节水高产条件下,优化灌溉制度可节水25%一33%:严重缺水-94-q-下,优化灌溉制度指导有限的水量在时间上合理分配,节水增产效果更显著。
㈥研究适应湿地的水稻高产优质品种
三江平原水稻属寒地水稻。
寒地水稻品种均属对温度敏感类型,积温多少是决定种什么品种的最关键因素。
—个水稻品种从插秧到成熟需要的积温值是比较{察定的,应根据当地积温多少可以初步确定这个品种在当地是否可以种植。
纬度与高程均与温度、日照等光热条件有关。
纬度高,高程高,日照少,光能少,气温低,无霜期短,热能不能满足水稻的生长要求,一些高纬度与高程高的地区与国家,不能种植水稻。
三江平原纬度在4401’一48。
27’,耕地高程一般在40—90m。
分别小于纬度496,高程400m。
光能有效辐射量约”8841013J/hm2,日照可达到2300—2724℃,时空变化在”O
一侣a℃,若按80%保证率选择品种,加上保护地育秧,都能满足水稻种植:若光能利用率按1%计,单产可达12000kg,hm20而且由于热量分布与水稻发育基本同步,三江平原南北所处纬度与高程不同,一般可分为湿润冷凉稻作区、半湿润温和稻作区和半澎闰温暖稻作区。
(---)发氍生物治虫、施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
1)农业措施。
强调选用抗病虫的品种,培育无病壮秧、稀植配方施肥,不同抗病品种搭配种植。
2)药剂防治。
狠抓两头,巧治中间,混配兼治,放宽防治指标,因地制宜地制定病虫害防治指标。
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天敌,结合使用农药,控害护益,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保护水生生物和农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