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孝感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感动中国人物方俊明舍己救人的高风亮节
....,既展现了湖北人的风采,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

B.近阶段,毒生姜、铬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
....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不安。

C.自马航MH370客机失联以来,全国人民十分关注事态的发展,,全力搜救,众志成城
....,显示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D.枣阳护城河沿岸,繁花似锦,绿柳如烟,令人心旷神怡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B成语运用不恰当。

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

多用于褒义。

使用对象明显错误。

【点睛】
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静谧云霄人声鼎沸迫不急待
B.戳穿禁固妇孺皆知迥乎不同
C.矜持战栗毛骨悚然摩肩接踵
D.羁绊恣睢根深蒂固不可明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迫不及待。

B.禁锢。

C.正确。

D.不可名状。

二、名句名篇默写
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子曰:“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习主席在2018新年贺词中引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说,“__________,__________!”34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有了温暖的新家,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数提前完成600万套目标任务。

【答案】(1)不义而富且贵(2)乱花渐欲迷人眼(3)经纶世务者(4)起舞弄清影(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背诵能力。

诗词在背诵时不应只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本题中
“渐”“经纶”“厦”“庇”是易错字。

三、现代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涵养字外功夫
王树平
①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外形美,更深刻反映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审美标准和价值追求,承载着教化一方和正民化俗的使命。

历史上的优秀书家往往不仅有入木三分的字内功夫,更有纵贯历史、折服众人的“字外功夫”。

“字外功夫”指人的内在修养,即一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积累、学识修养、道德情操、心灵境界等书法技巧之外的,与修身进德、安身立命相关的功夫。

涵养字外功夫是通达本源、升华精神境界的关键。

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大多一生在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熏陶、磨炼,涵养了深厚的字外功夫。

②一些书家肩挑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在繁杂的公事案牍中写家国情怀。

如“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虞世南不仅书名显著,而且被唐太宗赞为博闻、德行、书翰、词藻、忠直五善俱全;颜真卿作为盛唐书坛领军人物,其人忠肝义胆,视死如归,其书则大气磅礴、雄浑刚健,尽显大丈夫浩然之气。

③一些书家将禅宗思想应用于艺术创作中。

如苏轼以“物我相忘”的超然境界应对人生打击,不断涤荡心灵上的尘埃,通过智慧将逆境化为前进的阶梯。

他推崇平淡天真的艺术品格,在禅宗“不役于物”思想的影响下,创作进入更加自由的艺术之境,故而得以写出一批传世之作。

④可见,书者的字外功夫是字内功夫的根本,字内功夫不仅是苦练的结果,更是身心修养功夫的外化。

那么,当代书家又该如何增进字外功夫呢?
⑤“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在风波跌宕的人生道路中需要先立本固基,才能行稳致远。

如果一个人的根本方向错了,即使他得到再多的名利都将有百害而无一利,“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习书者可以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修身方法,时刻端正自己的方向,实现“心正”而后“笔正”。

此外,君子修行还应敬畏天地万物,整肃自律,慎独于己;与人交往之时应敬人为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一个人德行兼备时,其书法也会因修养提升而精进。

⑥其次,要。

当今时代,人们并不缺少工具和知识,缺少的是对工具和知识的驾驭能力,即人文素养的承扬。

中华传统经典是承载人文精神的巨大宝库。

《论语》直指现实人生,引导人们成就君子人格和圣贤气象;《道德经》教人洞察社会自然之理,形成中国人独有的处世智慧。

古籍经典有如璀璨明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晶。

阅读经典不仅可以洗涤心灵,提升德行,还可将其中的道理应用于社会实践。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阅读经典作品有助于人们找准自己在大时代中的位置,从而不浮不躁,安
于当下,收获一份静气。

⑦最后,由艺臻道,提升生活品位和审美情操。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掌握一门艺术是提升学习兴趣和修身境界的重要方法。

以练习书法为例,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

不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

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破除,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习气也会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

“旧我”不断褪色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⑧人生如宣纸,人生实践就如同一个书者在洁白宣纸上的创作实践,只有在人事修为中固牢根基,才能真正驾驭住书艺之魂。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6日12版)
1.阅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根据上下文结构和第⑥段主要内容,在第⑥段句首横线处填上分论点。

3.请梳理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4.请从论证语言的角度,赏析本文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③段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B.如果把第①段划线句移到第②段前,与②③段形成总分关系也是可以的,不改变文意表达。

C.第④段划线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作者写此文主要想说明:书者的字外工夫要远比字内工夫重要得多。

【答案】1.书家应涵养字外功夫。

2.示例:多读传统经典,提升人文素养。

3.文章首先解释字外功夫的含义,接着列举古代书家的例子和言论证明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大多涵养了深厚的字外功夫。

再从三个层面论述当代书家该如何增进字外功夫,最后总结全文,强调立本固基的重要性,深化文章的中心论点。

4.本段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人生比作一张空白的宣纸,把人生实践比作在宣纸上创作,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立本固基”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5.D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

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特别是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的能力。

本文标题是“涵养字外功夫”,再结合第一段“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大多一生在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熏陶、磨炼,涵养了深厚的字外功夫。

”分析,本文论点是:书家应涵养字外功夫。

标题是读者接触议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定要在通篇阅读后作答。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补充语句的能力。

文中第④段设问,提出问题:那么,当代书家又该如何增进字
外功夫呢?⑤⑥⑦段首句是分论点,结合⑥段内容“人们并不缺少工具和知识,缺少的是对工具和知识的驾驭能力,即人文素养的承扬。

”“阅读经典不仅可以洗涤心灵,提升德行,还可将其中的道理应用于社会实践”可知,这里应是“多读传统经典,提升人文素养。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

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

本文首段“‘字外功夫’指人的内在修养”首先解释字外功夫的含义,接着列举古代书家的例子和言论证明“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大多涵养了深厚的字外功夫”。

提出问题“当代书家又该如何增进字外功夫呢”从三个层面论述。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只有在人事修为中固牢根基,才能真正驾驭住书艺之魂。

”强化中心论点。

4.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语言。

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

本文最后一段“人生如宣纸,人生实践就如同一个书者在洁白宣纸上的创作实践”运用比喻的手法,论证了“只有在人事修为中固牢根基,才能真正驾驭住书艺之魂”,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5.本文的论点是“书家应涵养字外功夫”,最后一段强调了“立本固基”的重要性。

D项理解“作者写此文主要想说明:书者的字外工夫要远比字内工夫重要得多”在文中没有依据。

5.家有如意
蒋韵
如意坐在妈妈的车里,望着窗外的车流。

她喜欢车。

常常,她会为对面驰过的一辆警车、消防车,或者水泥搅拌车、工程抢险车而惊呼,就像通常人们看到了不可思议的美景一般。

有时,她会为许久看不到一辆救护车而看急,说:“怎么连辆救护车也不见?”于是,我们安慰她:“没有救护车是好事啊,证明没有人生急病。

”对此,她很不以为然,她认为救护车就应该时时刻刻在街上跑着,就像巡逻的警车一样。

有一度时期,如意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急救手册》。

那是家里的阿姨在家政公司培训时的课本。

她不厌其烦地让我给她讲里面的各种病例和急救常识,也会突然地翻开书页,指着图片考问我:“姥姥,这是什么伤?烧伤还是割裂伤?”非常专业。

她还希望我能给她买一个X光机,摆在她的玩具屋里。

我告诉她,这个买不了。

她拿来我的手机,摆弄一阵,说:“怎么买不了?下单吧。

”我没办法给她下这样的单,只好把我的X光片拿出来给她欣赏。

她很惊讶,说:“姥姥你还有X光片啊!”顿时我的形象高大起来。

她拿着我的片子,对着阳光,用小手指点着,说:“看,姥姥,你脖子这里有很严重的问题,你不能总是低头看手机了。

”我诺诺。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她拿着的,是我的胸片。

这天,在她妈妈的汽车里,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看到她喜欢的车辆驰过就惊呼,她显得沉默。

忽然,她问妈妈,说:
“我们是在电视里吗?”
她妈妈一时没有明白,回答道:
“我们不在电视里呀!”
如意想了想,告诉妈妈,说:“我们是在电视里。

别人看我们,就是在看电视。

我们说话,下面还有一行字。

我们在别人的电视里。


这匪夷所思的奇想,让她妈妈顿时肃然起敬。

暑假末尾,带如意去京都、大阪玩了几天。

归来时,飞机呼啸着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

在跑道上滑行时,如意看到舷窗外熟悉的景致,诧异地说:
“咦?我们怎么又回到过去了?”
她的时空观,好哲学啊!那是我们进不去的世界。

也许,是我们忘掉的世界。

此时,她四岁。

如意人生要面对的最大的困境,是上幼儿园。

那是她非常、非常不愿意去的地方。

那几乎是她所有不快乐的根源。

起初,她把幼儿园叫做“欧园”。

每天早晨,都要为上“欧园”展开艰难的双边谈判。

那谈判无休无止,永无尽头。

她总是说:“给我请一百天假吧!”在她的概念里,一百这个数字,是极限,表示无穷。

那些讲给小孩子听的道理,那些正能量的教诲,我们早已说得口干舌燥,却一无用处。

没有办法,只好告诉她:“如果我们不让你去幼儿园,那么,妈妈、姥姥、姥爷,就犯法了。

警察就要把我们都抓去坐牢了。

知道吗?小孩子受教育,这是——法律。

”如此耸人听闻,效果差强人意。

因为怜悯,因为慈悲,她只好牺牲自己去拯救我们。

去“欧园”的路上,她沉默不语。

有一天,她忿忿地对我说:“姥姥,等我长大了,等你长小了,我就送你去欧园!天天都要送!你说,你愿意去吗?”
我惊讶,且不知道怎么回答。

长小!原来她这样理解生命,理解生命的秩序和循环,完全碾压
..我的智商。

那时,她三岁。

我抱着如意在院子里漫步。

我们的小区,在郊外,离寸土寸金的城市很远,但环境清幽,拥有大片的林木和草地。

自然,空气和天空,都要比喧嚣的城里干净一些。

如意还不很会说话,却特别喜欢发问。

“哒哒?”她随便指着一样东西这么说。

意思就是:这是什么?
于是我告诉她:“这是蒲公英。


“哒哒?”又指一样发问。

“这是树,白杨树。

”我说。

“哒哒?”这一次,她抬头,指在了天上。

“哦,这是月亮。

”我告诉她。

顺口就哼出了几句歌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她听着,忽然在我怀中,非常陶醉地,起舞,随着旋律,摇头晃脑,小胳膊一摆一摆地,舒张有致。

我们俩,我歌,她舞,好默契。

转天,在家里,傍晚,月亮升起来了,如意跑到我身边,隔着玻璃窗,指着树影之上的月亮,对我说:“哒哒?”我明白了,说:“这是月亮。

”心里加了一句:“苏东坡的月亮。

”然后就又唱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果然,她又跳起来。

自由地、陶醉地、全身心地,伸胳膊动腿,摇头晃脑,恣情肆意。

我莫名地感动。

这望月起舞的小人儿,像某种小动物,浑身是原始的欢腾。

那时,她还没上“欧园”,她不满两岁。

1.文中写了许多发生在如意身上的事情,你觉得哪两件最有趣?说说你的理由。

2.请品析“完全碾压
..我的智商”一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3.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那是我们进不去的世界。

也许,是我们忘掉的世界。

”的理解。

4.有人认为文章题目改为《我家如意》更好,你赞同吗?为什么?
5.两位读者正谈论这篇文章,读者2会说什么来证明他自己的观点呢?
【答案】1.示例:如意四岁时坐妈妈车里看救护车,并对医疗非常感兴趣, 我觉得这时的如意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她的煞有介事,专注投入让我想起家里的妹妹;如意坐妈妈车里,说是在电视里,我觉得如意好有想象力,比大人们敏锐。

2.示例:“碾压”本指用碾子滚压,这里指孩子的话运远超越了“我”的想象, 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如意说出让“我” 长小一类话的惊讶、赞叹;“碾压”有夸张的意味, 也是将抽象的心理感受具体化,具有幽默效果,富有生活气息。

3.孩子的世界,充满童真、童趣,充满好奇心、想象力,大人们受到外界太多的影响, 固守思维,无法进入孩子的童真世界,或者说早已缺失了那份童心,表达了作者对如意(孩子世界)宝贵的童心的赞美,对大人失去童心的惋惜。

4.示例一:我选《家有如意》。

这个题目写出了大人对如意的喜爱;暗示着如意的存在,给家人带来无尽的喜悦和自豪。

示例二:我选《我家如意》。

加了修饰语“我家”,文题显得亲切,作者对如意的喜爱之情一目了然;“如意”具有双关意,写出了家里有了“如意”这个孩子,全家都洋溢着快乐,全家顺心如意。

5.示例一:文章按如意的年龄倒着写, 越往后读越能感受到如意身上的自由、天真,印象深刻。

示例二:文章按照如意的年龄倒述,年纪越是小,如意身上的童真就越突出,越能凸显主旨。

示例三:这样不按年龄顺序写,更能体现童心的可贵。

【解析】
1.题干要求答出发生在如意身上的两件有趣的事情。

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如:如意四岁时煞有介事关注救护车(她会为许久看不到一辆救护车而看急)、关心医疗方面的事情。

如意坐妈妈车里,却说是在电视里。

这些都很有趣的事。

有趣在于如意好有想象力,比大人们敏锐。

成了十足的“小大人”。

2.考查词语的表现力。

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碾压”本义:用碾子滚压,指通过外力改变物体形态,使某种物体产生“扁”的形变状态。

同时也形容相对于对手在某些方面很有优势。

语境义:这里指孩子的话超越了“我”的想象,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如意的惊讶、赞叹;“碾压”有夸张的意味和幽默效果,富有生活气息。

一定要答出词语对人物心理所产生出来的意义。

3.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

要求结合上下文来理解“那是我们进不去的世界。

也许,是我们忘掉的世界”这句话。

“我们进不去的世界”的说大人们受到外界太多的影响,固守思维,无法进入孩子的童真世界。

“我们忘掉的世界”是说大人们早已缺失了那份童心,表达了作者对孩子充满童真、童趣,充满好奇心、想象力的世界的赞美。

4.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那个题目好的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如选“家有如意”,可从这个题目暗示着如意给家人带来无尽的喜悦和自豪的角度作答。

如选“我家如意”,可从文题亲切且“如意”寄寓着全家都能顺心如意的角度作答。

5.考查文章顺序的效果。

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

本文主要突出如意的自由、天真的性格,所以文章按照如意的年龄倒述,读者越往后读,就会发现如意的童真特点就越突出,这种顺序有利于表达童真可爱的主题。

【点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含意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意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意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6.别伤了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①温丝莱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

她有着一头金黄的卷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大又圆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

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

她一笑起来脸上便绽开了一朵花。

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到这里定居。

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来了一个老妇人——珍妮芙太太。

这是一个孀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因而显得非常孤单。

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

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

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

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

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呆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

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

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种下的花草开始卖弄
..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

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足有鸽子蛋大小。

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

医生说那是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

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⑥温丝莱特回到自己的家中,她变得沉默自闭了。

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玩了,她害怕手术。

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

她问了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

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太再也没有来过。

温丝莱特有点儿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太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⑦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

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

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

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太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

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

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休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

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问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

马休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
⑧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伯克郡,找到了马休。

她向马休提了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

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

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

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她改变方案。

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

”马休医生答应了。

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⑨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⑩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

她顺利地成为一个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81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在早春种下的花草开始卖弄
..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

(从修辞手法或用词的角度)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