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混交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523 15.69 36.63
0.0372 20.94
精选版课件ppt
12
(四)更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
混交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二 氧化碳储存、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的效益是更为显著的。
混交林的林冠结构复杂、层次较多,拦截雨量能力大于纯林;
林下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较纯林厚,林地土壤质地疏松,加上不同树 种的根系相互交错,提高了土壤的孔隙度,加大了降水向深土层的渗 入量,因此减少了地表径流和表土的流失。
混交林可以较好地维持和提高林地生物多样性。
配置合理的混交林还可增强森林的美学价值、游憩价值、保健功能等,
使林分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
精选版课件ppt
13
精选版课件ppt
14
精选版课件ppt
15
(五)能增加抗御灾害的能力
• 由多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系统,食物链较长,营养结构多样,有 利于各种鸟兽栖息和寄生性菌类繁殖,使众多的生物种类相互 制约,因而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大量发生。
第十八章 混交林
混交林的特点
混交林培育的理论基础
混交林种间关系本质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形式与结果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发生途径 混交林应用条件 混交林类型
混交林培育技术
混交树种选择
混交方法
混交图式
混交比例
混交林种间关系相对性与种间关系调节
精选版课件ppt
1
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林分的树种及其所占的比例。 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叫单纯林。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叫混交林。
种间关系的相对性决定了种间关系干预的必要性 种间关系调控的指导原则是兴利避害,使主要树种尽可能 多受益、少受害
精选版课件ppt
35
种间关系调控的途径
造林前:要在慎重选择主要树种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混交方法、 混交比例及配置方式,预防种间不利作用的发生,以确保较造林时间、造林方法、苗木年龄和株行距等措施,调 节树种种间关系。
六、混交比例的确定
混交比例指造林时各混交树种所占的百分比
混交比例的确定
必须保证主要树种在将来林分中占优势 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树种的混交比例都应在50%以上 主要树种竞争力强,混交比例可小些 伴生树种经济价值高,作用大时,其比例可大些 立地条件愈差,灌木的比例应愈大
精选版课件ppt
34
七、混交林种间关系的调节
混交林种间关系作用结果可以概括为6种
(++)、(+-)、(+ 0)(具有混交价值)
(0 0)、(0 -)、(--)(不具有混交价值)
精选版课件ppt
19
(三)混交林种间关系发生的途径
直接作用途径
机械作用途径(树冠的撞击和摩擦、根系的相互挤压,藤本和蔓生 植物之间的缠绕和绞杀等 ) 生物作用途径(杂交授粉、根系连生以及寄生等)
精选版课件ppt
7
人工林地力衰退、产量下降
---世界性问题
国外:德国,云杉出现“第二代效应”;
美国,第二代第三代云杉人工林生产力递减;
其他国家
国内:杉木、马尾松、杨树、桉树、长白落叶松、华山松等 人工林出现地力衰退。
杉木二代林生产力比一代林下降10%-20%,三代林 比一代林下降40%-50%。
精选版课件ppt
精选版课件ppt
37
八、人工林轮作
人工林的轮作是不同时期在同一地块上栽培两个或 两个以上树种或农作物的方式。林林或林农轮作之所以 是必要的,主要是因为,在同一林地上长久地或多代地 培育一个树种的纯林,有时会造成土壤恶化、地力衰退 和森林生产率降低等不良后果。研究轮作的目的,就是 为了探索通过栽培措施使林地土壤不断得到改良,肥力 增加,实现林地可持续经营的途径。
改变林地化学环境改变林地化学环境互补利用养分枯落物分解土壤养分互补利用养分枯落物分解土壤养分有效化树种间养分互补转移等有效化树种间养分互补转移等时间上的相对性立地条件上的相对性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类型混交措施上的相对性树种组成混交比例林分密度种植点配置混交方法混交林种间关系的相对性混交林和纯林应用的条件病虫害一混交林的树种分类主要树种栽培目的树种或经济价值高或防护效能好一般为优势树种林分生长中后期占据第一林冠层数量上一般占较大优势伴生树种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的乔木树种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等多为中小乔木林分生长中后期占据第二林冠层数量上一般不占优势灌木树种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的灌木树种护土和改良土壤等生长中后期往往自行消失或处于林冠最低层非主导树种经济价值大多不高根据经营目划分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类型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类型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类型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的混交类型根据树种类型划分针阔混交类型阴阳混交类型乔灌混交类型其它混交类型不同根系特性不同直干性不同耐旱能力树种混交等二混交林的主要类型各混交类型的特点种间关系应用条件种间关系适用立地举例主要树种主要树种地力利用充分能获得多种木材并发挥其它有益作用油松栎树落叶松云主要树种伴生树种生产率较高防护效能较好稳定性强多为复层较缓和易于调整较好油松槭树油松山杏主要树种灌木生产率较低林分稳定缓和易于调整油松柠条杨树沙棘主要树种伴生树种灌木树种生产率较高防护效能较好林分稳定缓和易于调整较好灌木树种灌木树种生产率低可提供薪材饲料木基和造纸原料防护效能好林分稳定缓和易于调整极差沙棘柠条山杏柠条混交树种与主要树种的生态互补性混交树种应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混交树种与主要树种没有共同的病虫害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混交树种最好有萌芽力强繁殖容易等特点以便在种间关系调节措施采取后能迅速更新四混交树种的选择五混交方法五混交方法星状混交星状混交株间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不规则混交植生组混交植生组混交混交方法特点及其选用条件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其它名称隔株混交隔行混交隔带混交隔块混交种间关系矛盾调控难度大容易容易易操作性容易容易容易树种互补性阴阳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常落混交林阴阳混交林乔灌混交林防风林用材林山区小地形变化明显的地方带状混交行状混交行状混交22m行状混交11m混交比例指造林时各混交树
行间混交 带状混交
隔行混交 隔带混交

晚、弱

容易
容易
容易


防 护 林 防风林
阴阳混交林 用材林
乔灌混交林
精选版课件ppt
块状混交 隔块混交 晚、弱
容易 容易 中 山区小地形变化明显的地 方
31
带状混交
精选版课件ppt
行状混交
32
行状混交(1×1m) 精选版课件ppt 行状混交(2×2m) 33
地力利用充分,能获得多 种木材,并发挥其它有益
作用
生产率较高,防护效能较 好,稳定性强,多为复层
林。
生产率较低 林分稳定
阳×阳:早而尖 锐,不易调整
阳×阴:晚而缓 和,易于调整
较缓和易于调整
缓和、易于调整
生产率较高,防护效能较 好,林分稳定
缓和、易于调整
生产率低,可提供薪材饲 料、木基和造纸原料), 缓和、易于调整
防护效能好,林分稳定
精选版课件ppt
适用立地 好
较好 差
较好 极差
举例
油松×栎树 落叶松×云

油松×槭树 油松×山杏 油松×柠条 杨树×沙棘
沙棘×柠条 沙柳×杨柴 山杏×柠条
27
四、混交树种的选择
混交树种与主要树种的生态互补性 混交树种应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 混交树种与主要树种没有共同的病虫害 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混交树种最好有萌芽力强、繁殖容易等特点,以便在 种间关系调节措施采取后能迅速更新
间接作用途径
物理作用途径(生物场 ) 化学作用途径(他感作用 ) 生理生态作用途径(光、温、水、气、肥等因子 )
精选版课件ppt
20
精选版课件ppt
21
生理生态作用途径是最主要的种间关系 作用途径
• ①改变林地的物理环境 :树种通过改变林地小气候等树木生 长的物理环境而彼此产生的间接相互作用。
• ② 改变林地的生物环境:树种通过改变林地动物、植物和 微生物环境而彼此产生的间接相互作用。
造林后:当次要树种开始抑制主要树种生长时,需要及时采取适当 的干预措施(平茬、修枝、抚育伐、环剥、去顶、断根和化学药剂 抑杀等) ;当然,土壤养分、水分竞争也可以采取施肥、灌溉、松 土、间作等措施 获得一定程度缓解。
精选版课件ppt
36
种间关系调控能力和效果的有限性 生态因素的不可替代性 技术条件限制 经济条件限制
精选版课件ppt
精选版课件ppt
24
三、混交类型
(一)混交林的树种分类
主要树种
栽培目的树种(或经济价值高,或防护效能好) 一般为优势树种,林分生长中后期占据第一林冠层 数量上一般占较大优势
伴生树种
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的乔木树种(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等) 多为中小乔木,林分生长中后期占据第二林冠层 数量上一般不占优势
充分利用空间。 • 混交林有效地利用了光能,提高了林分生物量的积累。 • 混交林的根系发达,分布合理,可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精选版课件ppt
6
(二)更有效地改善林地环境条件 • 混交林所形成的复杂林分结构,有利于改善林地小气候
(光、热、水、气等),使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得到较大 改善; • 混交林可增加营养物质的储备及提高养分循环速度,使林 地土壤地力得到维持和改良。
8
可能的原因
• 养分的消耗大于归还,引起肥力下降; •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特别是针叶树纯林。
森林地力的维护和提高,主要决定于林分枯枝落叶的 数量、质量及其分解速率。针叶树的落叶量一般比较少, 而且分解比较困难,以至在A0层积累,并形成酸性的粗腐 殖质,这是针叶纯林地力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精选版课件ppt
平均树高 (m)
8.4 10.2 9.4 8.3 9.3 9.9
平均胸径 (cm)
9.2 8.9 11.4 10.0 11.7 9.9
平均单株 材积(m3)
蓄积量 (m3/hm2)
树种 合计
0.0414 25.21 25.21
0.0314 33.16 33.16
0.0498 14.69 30.05
0.0303 15.36
精选版课件ppt
10
(三)能培育出产量多、质量好的木材和多种林产品 由于配置合理的混交林能够较充分利用营养空间,较大改善林地
立地条件,所以其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产量,增加 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1)产量
混交林木材总产量大多高于纯林。 (2)质量
营造较好的混交林中,目的树种由于有伴生树种辅助,主要树 种主干长得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迅速、干材质量好。
精选版课件ppt
11
泰青杨×刺槐混交林的生长混交效应(赵林森,1995)
林分类型 纯林
带状混交 行间混交
树种
杨树 刺槐 杨树 刺槐 杨树 刺槐
保存密度 (株/hm2)
609 1056 295 516 300 563
树种 林分 组成 郁闭度
10
0.4
10
0.7
3.6 0.6
6.4
3.5 0.7
6.5
9
混交林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①通过选用落叶丰富,易分解的树种混交,增加有机质。阔叶树 (尤其是固氮树种)与针叶树混交,不仅能够使林分总的落叶量 增加,养分回归量增大,而且还可以大大加快枯落物的分解速度, 加快林分的养分积累和循环,提高土壤养分有效化, 这对林分 维持持续生产力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②与固氮树种混交,直接增加土壤营养元素。利用某些乔灌木树种 为肥料木,是使林地始终保持较高的生产力,实现生物自我营养 的重要途径。
精选版课件ppt
28
五、混交方法
1 星状混交 2 株间混交 3 行间混交 4 带状混交 5 块状混交 6 不规则混交 7 植生组混交
1
精选版课件ppt
29
精选版课件ppt
30
混交方法特点及其选用条件
其它名称 种间关系 矛盾调控 易操作性 树种互补性
选用条件
株间混交
隔株混交 早、强 难度大
难 极高 四旁林 阴阳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常落混交林
• ③改变林地化学环境 (互补利用养分、枯落物分解、土壤养分
有效化、树种间养分互补转移等)
精选版课件ppt
22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相对性
时间上的相对性
立地条件上的相对性 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类型
混交措施上的相对性
树种组成
混交比例
林分密度
种植点配置
混交方法
精选版课件ppt
23
混交林和纯林应用的条件
• 林种 • 立地条件 • 树种 • 市场 • 经济条件 • 经验 • 病虫害
• 混交林的林冠层次多,枝叶互相交错,而且根系较纯林发达, 深浅搭配,所以抗风和抗雪能力较强。
• 混交林在干热季节,林内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因此各种可燃 物不易着火。
精选版课件ppt
16
(六)混交林优点的相对性 • 混交林的培育和采伐利用,技术比较复杂,施工也比较麻
烦,同时目的树种的产量可能较纯林降低。相比之下,营 造纯林的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施工,在培育短轮伐期的速 生人工林时仍有一定优势。 • 在不同的情况下,目前是否全部营造混交林还需具体分析, 但无论是营造人工林还是培育天然林,加大混交林的比例 势在必行。
灌木树种
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的灌木树种(护土和改良土壤等)
生长中后期往往自行消失或处于林冠最低层
非主导树种,经济价值大多精不选高版课件ppt
25
(二)混交林的主要类型
根据经营目划分
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类型 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类型 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类型 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的混交类型
精选版课件ppt
18
(二)混交林种间关系形式和结果
同一时空中的两种植物的生态位关系可以概括为3种
生态位完全不重叠(种间关系表现为互利,无竞争发生,可完全互补利用 资源) 生态位部分重叠(种间在重叠部分存在竞争,在不重叠部分可互补地利用 资源,种间关系可能表现为互利、互害、单利3种不同结果,其利害程度 的大小取决于互补与竞争的消涨) 生态位完全重叠(最终必有一种植物被淘汰) 生态位部分重叠的种间关系形式最为普遍
精选版课件ppt
2
精选版课件ppt
3
金光集团 桉树人工林
精选版课件ppt
4
一、混交林的特点
更充分利用林地条件 更有效地改善林地环境条件 能培育出产量多、质量好的木材和多种林产品 更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 能增加抗御灾害的能力
精选版课件ppt
5
(一)更充分利用林地条件 • 通过把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适当地进行混交,能够比较
根据树种类型划分
针阔混交类型 阴阳混交类型 乔灌混交类型 其它混交类型(不同根系特性、不同直干性、不同耐旱能力树种混交等)
精选版课件ppt
26
各混交类型的特点、种间关系、应用条件
类型
主要树种× 主要树种
主要树种× 伴生树种
主要树种× 灌木
主要树种× 伴生树种×
灌木树种
灌木树种× 灌木树种
特点
种间关系
精选版课件ppt
17
二、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一)混交林种间关系本质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本质是生态关系 生态位理论
混交林占据更大幅度的生态位(遗传基础的异质性决定了生态互补 性) 纯林的生态位重叠(遗传基础的均质性决定了生态竞争性) 竞争排斥原理 竞争相同资源的的两个物种不可能无限期共存 混交林树种的共存映射出它们在群落中占据不同生态位的理论本质 天然林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混交林而不是纯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