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西南大学433地质学基础真题(附名词解释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 西南大学433地质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 地质作用:组成地球的物质不断在发生变化和重新组合,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也不断在改造和演变,我们把由自然力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 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
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均质体,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它是天然产出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是元素在一定地质过程中的产物。
3 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态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4 隔挡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窄而紧闭的,形态完整清楚,呈线状延伸;而两个背斜之间的向斜则开阔平缓。
简单的说就是背斜窄,向斜宽。
我国川东地区的的构造样式为典型的隔挡式褶皱。
5 新构造运动:一般指发生在新近纪和第四纪时期内的构造运动,具有振荡性、节奏性和继承性特点,主要是指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升降运动。
一般来说,新构造运动隆起区现在是山地或高原,沉降区是盆地或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