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仁民
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习近平同志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顺应农民新期盼,立足国情农情,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第四部分至第十部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收入习近平同志相关论述,体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实践要求,既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强调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粮食生产了,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
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我
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
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
课题,抓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抓好
粮食生产。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
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
事。

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但总体看,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
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什
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


近平同志强调,粮食问题不能只从
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
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

我们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控在
自己手中。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
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
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
实、抓到位,真正把藏粮于地、藏
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
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
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
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
合效益和竞争力,这是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
的主要方向。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
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要抓住
粮食供给宽松的有利时机,下决心
对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进行
大的调整,尽快实现农业由总量扩
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

这是农业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紧迫的任务。

当前,老百姓对农产品供给的最大
关切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这个问题
多做文章。

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
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
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
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

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
内在要求,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
编辑:张同昌 
tongchang15@ 乡村振兴
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农村生态环境好了,土地上就会长出金元宝,生态就会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就可以成为聚宝盆,生态农业、养生养老、森林康养、乡村旅游就会红火起来。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切实改变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

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

习近平同志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直接关系农民群众生活品质,要把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不断抓出成效。

三、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要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要推动文化下乡,推出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艺作品;要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形成一股新的农村文化建设力量。

四、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
第8月 下半月刊
力又和谐有序。

当前,我国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学习和推广“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做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要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严厉打击扰乱农村生产生活秩序、危害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涉农犯罪,坚决打掉农村涉黑涉恶团伙,坚决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有效防范应对外部势力的干扰渗透,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五、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

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综合发力,广辟途径,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使经营农业有钱赚。

二是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打工有钱挣。

三是要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国家力所能及地给农民一些钱。

四是要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编辑:张同昌 
乡村振兴
tongchang15@
文/ 民众
用好深化改革法宝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