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期中高频考点检测卷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挖掘(jué)躯体(qū)家雀(qiǎo)
B.冶炼(yě)荧屏(pínɡ)劈开(pī)
C.薄雾(báo)稻穗(suì)愤怒(fèi)
D.浑浊(zhuó)狡猾(jiǎo)暴风骤雨(zhòu)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舒服幻想B.慎重牢固C.农厉柔和D.即使虚弱
3.下列成语与“鸦雀无声"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A.窃窃私语B.低声细语C.人声鼎沸D.悄无声息
4.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光不仅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还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
B.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
C.普罗米修斯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D.归巢的鸟儿,因为是倦了,所以驮着斜阳回去。
5.下列成语不是源于神话故事的一项是()
A.开天辟地B.夸父追日C.精卫填海D.刀枪不入
二、语言表达
6.口语交际。
如果你在旅游的过程中,看到图片中反映的现象,你会怎样做呢?
7.按要求写句子。
(1)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
他是去观察物候,做科学研究的。
这是一个句。
(2)眼睛看,耳朵听,用心想,就能准确生动的表达
例如:蟋蟀的住宅——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
弹琴。
树叶落: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爬山虎的脚》片段,回答问题。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8.文中加点词“弯曲”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其中“曲"的读音为_____________,用它的另一个读音组词:_________________。
9.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用比喻细丝的形状,还可以用来比喻。
11.选文第二段中的“巴”换成“粘"好不好,为什么?
阅读课外短文《棉花》完成练习。
①棉花,顾名思义是一种花。
可是,在五彩缤纷的百花园里,却没有它的席位。
她不美吗?不是。
②棉花虽然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水仙那样亭亭玉立;既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多彩,更不像海棠那样婀娜多姿。
但她的美却另有所在。
③她坚强:乍暖还寒的春天,她破土发芽;赤日炎炎的酷暑,她现蕾开花;秋风瑟瑟的深秋,她吐出了如银似雪的棉絮。
她经历了寒凉酷热的季节,风雨雷电的时候,旱涝病虫等灾害,可她坚强地在逆境中成长,从来没有垂头丧气,始终是昂首向上的。
④她团结:她的纤维虽然细小,可总是手拉手,膀靠膀,抱成一团。
人们用她纺成线、织成布、做成衣物,便再不是一根根微不足道的细毛毛,而是能经得起相当大的拉力、磨力、折力的团结整体。
⑤她纯净:洁白的心灵,容不得半点污垢。
⑥她无私:自己饱受大自然的风霜之苦,奉献给人们的却是温暖和安慰……
⑦棉花,她不是花,可她比花还美。
她的美不在于外形,而在于内涵,心灵的美、纯朴的美、持久的美……
⑧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
12.文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
13.棉花的美另有所在,具体表现在她的、、、_________________。
14.读第②段加点的词,我体会到_________,这段话在文中起的作用。
15.“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
"这句话的含义是()
A.“我”希望人间都知道棉花的美,天下到处都种上棉花。
B.“我"希望人间都知道棉花的美,人人做棉花那样具有心灵美、纯朴美、持久美的人。
四、诗词曲鉴赏
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6.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
17.解释下面词语。
题:___ 缘:
18.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9.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20.这首诗的前两句_____________,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
全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 。
五、书面表达
21.生活与写作。
秋天到了,树林、田野、果园、花园……到处都是迷人的风光。
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让我们心旷神怡。
赶紧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吧。
参考答案:
1.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本题中读音有误的是C项。
薄雾báo——bó愤怒fèi——f èn
2.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易错字的积累和识记,注意平时对易错字的积累。
本题中有错别字的是C项。
农厉——农历
3.D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鸦雀无声,意思是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鸦雀无声的近义词:万籁俱寂、一声不响、肃然无声、悄无声息等。
由此可知选项D正确。
4.D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鸟儿“倦了"与“驮着斜阳回去”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故D错误。
A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选择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还……"。
B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假设关系,所以选择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
C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选择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也……"。
5.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神话故事的识记和辨析。
本题中不是源于神话故事的一项是D项,刀枪不入:意思是原义是刀杀不进枪刺不死。
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批评、鼓励都不起作用。
A项:开天辟地:成语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指开辟天地,艰苦创业。
多形容创造了空前宏伟的事业;第二种意思是指以前从未有过,有史以来第一次。
B项:夸父追日:指的是相传在黄帝时期,夸父族首领夸父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
C项: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
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
死后的女娃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6.在旅游过程中,在景区随意写在“到此一游" 这种形为是不文明的。
我会这样劝告他:“您好,请不要乱写乱画,这样会破坏环境,也会影响别人的观赏。
”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要结合图中的人物形为,把这种现象说出来,再针对这种现象,把我们会做的事写下来。
比如说行动上的制止、语言上的劝告(结合环境保护,讲文明)等方面进行表达。
7.设问秋天的树叶,被朔风吹拂,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不一会铺成了金黄的地毯。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设问句是指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是一个语法名词。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本题就是一个设问句,题目中先提出“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这样一个问题,然后自问自答,强调竺可桢去北海公园是为了观察物候,做科学研究的。
(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用心想,眼睛看,耳朵听,准确生动的表达树叶落。
示例:树叶化作一只只蝴蝶从空中飘落下来,划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在那一刹那间,它看见了世界的美丽,听见了鸟儿的呼唤,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8.卷曲qū歌曲9.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10.蜗牛的触角发丝11.不好,因为“巴”生动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紧紧地粘贴在墙上的样子,“粘"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8.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以及多音字。
“弯曲”意思:不直。
近义词:挫折、迂曲、委曲。
曲:qū弯转,与“直"相对:弯曲。
qǔ歌的乐调:曲调。
9.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概括。
具体方法:人物+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从“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可知,这段主要写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10.考查了对比喻句的辨析。
结合“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可知,句子用“蜗牛的触角”比喻细丝的形状。
还可以用南瓜秧刚长出来茎上的触须来比喻。
1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
阅读句子“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可知,“巴”的意思是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
“巴"字比“粘”字抓得更牢固,体现爬山虎的脚紧紧地粘贴在墙上的样子,“粘"不能很好地表现出爬山虎的脚贴墙的状态。
12.棉花用拟人的手法,把棉花当成人来写,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3.坚强团结纯净无私14.棉花很平凡,也很与众不同,她的美另有所在承上启下15.B
【解析】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棉花,顾名思义是一种花。
可是,在五彩缤纷的百花园里,却没有它的席位。
她不美吗?不是。
”可以得出文中的“她"指的是棉花。
这样写把棉花当成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写会似的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总写了所要描写的主体是棉花,接着第三自然段开始每段第一句话,具体写出棉花的特点。
有“她坚强”“她团结"“她纯净”“她无私"可以得出棉花的美另有所在,具体表现在她的坚强、团结、纯净、无私。
14.本题考查的是对加点词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加点词的特点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本题中“棉花虽然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水仙那样亭亭玉立;既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多彩,更不像海棠那样婀娜多姿。
但她的美却另有所在。
”加点词是“没有"“也没有”“既不像"“更不像”把棉花和其他四种花进行对比,写出棉花没有其他花那么多的优点,可以看出棉花非常的平凡,也非常的与众不同。
这不是一种普通的美,是一种别致的美。
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可以得出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所要描写的是棉花,和其他花进行对比,虽然都不如其他花的特点,引起了下文棉花独有的特点。
15.本题考查的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和上下文的语境,这句话位于文章结尾。
“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希望每个人都能和棉花一样做一个内心淳朴的人。
A项概括错误,文章主题并不是希望天下都种上棉花。
16.宋苏轼17.书写,题写因为18.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0.写景说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解析】16.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17.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题:书写。
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缘:因为。
18.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的“横"指正面,“侧”指侧面,根据所学可知,诗句的意思为: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都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19.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0.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主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都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这两句写的是庐山的景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这两句是讲出的道理。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换个角度、思考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看清问题的所在。
21.范文:
秋天的公园
我爱秋天的公园,是因为它绚丽多彩,令人流连忘返。
走进公园里,只见石砖道的一排排的松柏像一位位威风凛凛的勇士。
再往前一看,远处的枫树林一片火红,像一片片熊熊燃烧的火海。
哇!那边的银杏树才有趣。
有的呈现出翠绿色,有的呈现出火红火红的红色,全都慢悠悠的飘了下来,像颜色不一的蝴蝶。
再低头一看:地上全是枫林叶,好美啊!我不得不赞叹。
河岸边,柳树姑娘好早已
褪进了她那美丽的“头发",柳树叶飘落在水面上,像一只只船儿在水里游荡。
还有那边的“鸽子屋”一只只洁白而又纯净的小鸽子,让人看了不禁笑容满面。
一群黄雀叫得更欢了,从它们的神态看,类似一群顽皮的小学生。
太阳出来了,照在它黄橙橙的羽毛上,全身变得金灿灿的,简直像神话中的金翅鸟一样。
在早晨清新的空气中,它高兴地叫起来,声音清脆悦耳,婉转动听,嘴下的羽毛一抖一抖的,尾巴还自由自在地摆动着。
微风把它的羽毛吹乱了,它会用尖嘴去梳理,一直到梳得又光又齐。
有时它故意把头浸到水缸里,再一抖,把水珠洒在自己身上,弄得自己像个落汤鸡一样。
头痒了,还会用脚去抓或在木杆子上蹭,真惹人喜爱。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花坛了,雪白的、粉红的、淡黄的…在风中婀娜多姿,争斗奇艳。
看!这一朵如天边的浮云,那一朵如水中的明月;这一多似金色的绣球,那一簇如美丽的珊瑚秋风拂过,花儿飘动。
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也随风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美丽的公园、迷人的景色,仿佛公园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秋天的公园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啊!
同学们,秋天来了,去公园里转一转,去欣赏美天的美景吧!
【详解】本题为自命题的写景作文。
要求写一写秋天里你喜欢的一个地方,并推荐给同学。
回顾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自然景观,选择一处你印象深刻或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
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做到有详有略。
同时要有丰富的想像,让作文文采飞扬,在写景的文章中,有了想像,会使你的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写景一定要有顺序。
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介绍的。
当然,写作顺序也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你的表达需要来确定,因文而异。
写景还要表达出对所写地方的热爱之情。
这篇写景的作文,作者运用一系列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秋天的公园的美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仿佛一幅美丽的画面。
“威风凛凛"“火红的”“婀娜多姿"“争奇斗艳”等词更加突出了秋天的公园的美。
文章语言优美,层次分明,寓情于
景,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公园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