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课题:桂林山水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能口述。

3、读中入景,读中入情,感受漓江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漓江水的特点,领略那水与众不同的美,并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运用优美的语言表现动人意境,体会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好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通读课文,生字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在写什么?
2、检查预习情况,轮流读课文。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课文,并板书(总——分——总)。

三、举一反三学习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高度归纳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2)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
文有什么关系?
(3)投影出示,让学生完成练习:
(甲:A第一B动物身上的硬壳C军人护身衣服)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应选()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就是()(4)语言训练:
根据老师提示的词汇仿例句说一说。

(黄山奇石长城壮美泰山雄奇)
例: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
(5)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圈出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

(2)用波浪线划出具体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

(3)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之水的?(提示:用了怎样的
修辞手法,用了哪些词语?)
3、学生自由讨论解决后汇报。

(作者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的手法。

引导学生品析句子表达的意思)
4、举一反三对学生说话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多啊,多得()
B、春天的风真柔啊,柔得()
C、故乡的甘蔗真甜啊,甜得()
5、指导朗读:通过及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
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组描写漓江水特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

6、指导背诵。

7、小结:这样的水只有漓江有,见过这样的水,你就忘了大海,忘了西湖,见过这样的水,你才知道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一遍。

2背诵1、2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总起—————————分述——————————总结
山、水的特点
山、水大海波澜壮阔山、水
水西湖水平如镜
甲天下漓江静、清、绿如画卷
《桂林山水》说课稿
一、学前分析
这些学生来自五年级一班,共有42人,都是少数民族学生,其中佤族有24人,拉祜族有22人。

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不是很高,多数学生不能用汉语表述一件事,他们的心理特征是胆小,怕羞,不愿积极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

我授课的内容恰好是六年级的课文,我根据学生的现状,借助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

课文描绘了桂林的旖旎风光,赞美祖国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按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顺序分为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印象。

课文语言优美流畅,适合学生朗读背诵,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

2、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新字生词。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能口述。

(3)读中入景,读中入情,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略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漓江水的特点,领略那水与众不同的美,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体会运用优美的语言表现动人的意境,体会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好处是教学的难点。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5)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说学法
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谁知道广西最美的地方是哪?你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老师也没有去过,也很想去。

听说那儿的山水格外美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去游览桂林山水,好吗?(播放课件)
上课一开始,上课一开始,我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意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提出预习要求:
(1)通读课文,生字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在写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课文,并板书(总—分—总)。

(三)举一反三学习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高度归纳桂林山水的特点?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
(2)投影出示,让学生完成练习:
(甲:A、第一;B、动物身上的硬壳;C、军人护身的衣服。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应选()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就是()
(4)语言训练:
根据老师提示的词汇仿例句说一说。

(黄山奇石长城壮美泰山雄奇)
()
()甲天下
()
(4)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圈出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

用波浪线画出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

(3)作者是怎样具体写漓江之水的?(提示: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用了哪些词语?)
3、学生自由讨论解决后汇报。

(作者用了对比、比喻、排比的手法。

引导学生品词赏句)
4、举一反三,说话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多啊,多得()
B、春天的风真柔啊,柔得()
C、故乡的甘蔗真甜啊,甜得()
5、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比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组描写漓江水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

6、指导背诵。

7、小结学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得到真正迁移。

“读——找——品——诵”的方法可以用于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很多写景的文章也可以引用此法。

五、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把课文中最优美的精练、最关键的词语精选了出来。

再把文章的结构显现出来,而且把漓江水的特点也表现出来了。

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指导背诵,把文章的中心也表达完整了,使文章的内容一下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这堂课,是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知识层次的差异,确立了学习目标,主要让学生通过读和感悟,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其次,用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的培养。

朗读不仅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的个性张扬,从而使语文教学并教为读,让课堂书声朗朗。

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朗读就更为重要,这对他们学习汉语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时,我先用激情地导语,引入课文后播放课件,展现如诗如画的桂林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

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让学生说说对漓江水某一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引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在教学写漓江水三组句子时,我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知,比较中朗读,帮助学生领悟语言内涵,获得语感,从而体会到漓江之水的美。

然后创设说话训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最后,伴随着《我想去桂林》这首歌,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桂林山水旖旎的风光,结束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