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改性 第二章(木材材色处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漂白剂 (1)氧化型漂白剂 ②亚氯酸钠(NaClO2) 亚氯酸钠在弱酸性介质中发生分解反应: NaClO2+H+(弱酸)一HClO2+弱酸钠盐 HClO2 可破坏木材中的发色基团 ; 亚氯酸盐还原的中间阶段能生成HCIO,而次氯 酸又能与亚氯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氯(C1O2),二 氧化氯具有漂白作用。
1、木材颜色的产生 :
(2)木材抽提物
不同树种其抽提物的成分和数量不同,同一树
种,同一株树木的不同部位 (心材和边材)抽提
物的成分和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别。
抽提物中的酚类物质(如:黄酮类,芪,木素酚,
单宁和醌类)和色素能够吸收500nm以上的光,
从而使木材产生颜色。
2.2 木材的颜色与变色
2、木材的变色 :
2、漂白剂 (1)还原型漂白剂 这类漂白剂能使木材中 处于氧化态的有色物质或发色基团还原转化为 无色结构。 ①亚硫酸氢钠(NaHSO3 ) :
NaHSO3=Na+2HSO3=H++SO32-—+SO42-
反应中所产生H+能将木材中的发色基团还原成 无色结构或浅色结构,如将发色基团醌基还原 成氢醌,将木素中不饱和醛基或酮基还原成醇 基,使木材漂白。
纤维中含有丰富的亲水性基团如羟基(-
OH)、羧基(--COOH)等原子团。染
料随水溶液通过木材毛细管通道,透过
木细胞壁扩散后,沉降在纤维表面上,
使得木材染色。
木材染色效果是以染着率、均染性、水
洗牢度和日晒牢度等指标来衡量,除受染料、
湿木材宜臵于通风良好易干之处存放。为避 免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木材可存贮于水下或 用水定期喷淋。
(3)阻碍微生物的渗透
将木材端面涂覆能够阻碍微生物的渗透。喷
涂防腐剂的办法也十分有效。在喷涂防腐剂之
后再涂以聚氨基甲酸乙酯型弹性涂料最为有效。
6、微生物变色的消除
霉菌引起的污迹可由刨削或用漂白剂涂覆的办 法去除。用漂白剂涂覆污迹或将木材浸泡于漂
2、漂白剂 (1)氧化型漂白剂 ③次氯酸钠(NaClO) 次氯酸盐溶液的化学组 成与体系的pH值有极大关系,当pH超过9.5时, 溶液中有足够的次氯酸根离子(C1O-)存在; Cl2: 1/2Cl2+e=Cl+1.35V HCIO: H++HCIO+2 e =H2O+ Cl- +1.5V OCl- : H2O +OCl- +2 e =Cl- +2OH+0.94V
(1)木素 基本结构单元是苯丙烷,单体之间以醚键(-CO-C-)和碳—碳键(-C-C-)连接。 针叶树材木素的基本结构单体是由三个发色基团 组成的,而其中的共轭双键结构的发色基团中 的π电子具有很大活性,跃迁时所需要的激发能 量小。吸收光谱的波长可从紫外光区移到可见 光区,而呈现颜色。
2.2 木材的颜色与变色
木材作为天然高分子有机物,其主要 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它 们不仅含有羰基、不饱和双键以及共轭体 系等发色基团,而且还含有羟基等助色基 团。这些存在于木质素结构以及少量组分 黄酮、木酚素、芪(qi)类结构中的发色 基团和助色基团的有机结合,使木材呈现 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2.2 木材的颜色与变色 1、木材颜色的产生 :
第二章 木材材色处理
2.1 概述
1、颜色的三属性 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 视觉所产生的印象称为颜色。 (1)色相(H),又称色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 分的特性; (2)明度(V),人眼对物体的明暗感觉; (3)彩度(C),又称饱和度或纯度,是指颜 色的纯洁程度,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饱 和的彩色,其彩度为100%。
4、检测方法:以白度值表征木材漂白剂的漂白 效果,采用白度仪进行测试。
4、木材漂白的影响因素 树种 不同树种的木材,对漂白剂的适应性也不 相同; pH值 是影响木材漂白的重要因素。漂白过程 中根据处理材的颜色及脱色的难易程度,控制 漂白液的pH则可控制氧化剂的分解速度; 温度 对漂白作用影响很大,高温使漂白速度加 快,使漂白效果提高; 时间 漂白白度与时间密切相关,还与温度有相 互作用; 助剂 混合漂白剂 漂白容易过氧化氢浓度
木材加工和使用中的铁变色
(1)单板生产。蒸煮软化木材时,热水中的铁
离子渗入木材,并与木材组分发生反应导致原 木横断面和裂缝处的材色常呈黑色。
(2)胶合板生产。胶合板热压时胶层中蒸发的
水分与热压板接触,可以生成铁离子,当这些铁离 子随水移动到胶合板表面时,板面会发生铁变色。 (3)原木锯解。新伐原木在用带锯锯解时,传 送木材用的跑车、辊简大多由钢铁制成,成材与之 接触,材面会出现铁变色。 (4)其他木材加工。人工干燥窑有的由铁制壳 体构成,当锯材窑干时有干燥窑顶滴落到锯材材面 的凝结水.含有铁离子也会使材面变色。 家具涂饰之前,若采用含有氧化铁的红色物 质填缝,材面亦会变黑。
的尺寸稳定性。
2.3 木材变色的防治
1、光变色的防止 (2)化学方法
①隔断紫外光(UV)
用能够吸收紫外光的
物质即紫外吸收剂- (无色或浅黄色)涂覆于木材
表面。
特点:紫外吸收剂能吸收400nm以下的光,使
部恢复其原有结构。
②改变木材中羰基的吸光性,破坏参与变色
日光照射。
化学试剂作用。
温度和湿度变化。
木材变色的类型
2.2 木材的颜色与变色
木材的变色 :
(2)木材变色的类型
泡桐红变
①木材的物理变色 A、热变色:通常出现于木材干燥过程中。因树 种和干燥温度而异,可呈黄、棕、红、灰等颜 色,长期处于高温下的木材会呈棕褐色。 木材的热变色主要是干燥过程中木材内的饿水 分外移,部分水溶性的抽出物,如酚类、黄酮 类化合物随之外移至表面所致,同时在高温下 受空气氧化变色
2.2 木材的颜色与变色
热变色
B、光化学降解:光变色是木材中某些物质(木 素和抽出物)选择吸收了波长大于290nm的光, 发生能级之间电子的变迁,从而形成光变色的 化学键,导致木材颜色的改变。
2.2 木材的颜色与变色
② 木材的化学变色
A、铁变色:由于木材中的酚类物质与铁接触,发 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黑色化合物而导致的材色污 染。 主要发生在含酚类成分多的心材部位,多 呈小斑点状或丝状,边材部少见。
2.5 木材染色
木材染色是采用物理 或化学方法调节材色深浅、 改变木材颜色及防止木材 变色的加工技术。改善木 材的视觉特性和装饰性能, 染色加工的木材和单板可 用于建筑、室内装修与家 具生产,是人造装饰薄木、 工艺品及体育器材的原料。
木材染色原理
木材是一种不均质的毛细孔材料,
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木
2.2 木材的颜色与变色
B、酸变色:木材内酚类成分与酸性物质
及空气中的氧作用,发生氧化反应会变成 红色,多在木材表面大片发生。
C、碱变色:碱变色是碱性化合物与 木材反应产生的变色 ,这种变色在 木制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几率要比加 工过程多得多 。
2.2 木材的颜色与变色
③ 木材的微生物变色
2、漂白剂 漂白剂可分为氧化型漂白剂和还原型漂白剂两 类 (1)氧化型漂白剂 ①过氧化氢(H2O2) H2O2是—O—O—键起氧化 作用,它的还原产物是H2O。 H2O2=H++HO2-;生成的过羟基离子(HO2-)起 漂白作用(影响因素?); 无效分解反应 :2 HO2- ——O2+2OH-
5、微生物变色的防止
(1)材面防腐处理 为了防止木材由于微生物侵害而导致变色, 拟采用涂覆、喷淋、浸泡或加压浸注等手段, 将防腐剂或防霉剂附着在木材材面上,药剂应 是低毒、色浅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木材锯解 后应尽快进行防腐处理。
(2)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为了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采取的措施:
白剂溶液中的方法十分有效。
2.4 木材漂白
木材的色泽不够均匀,贮存加工过
程中产生的变色、污染使其在家具、装
修等方面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材色是
评价木材质量并决定其价值的重要指标
之一。
1、漂白作用
漂白是氧化或还原反应在木材材面的应用。 木材漂白是将木材中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及 与着色有关的组成成分,经漂白剂的氧化、还原、 降解破坏以达到脱色目的。 漂白后白度增加,明度也提高。
木材脱色方法的确定
找到变色的原因即可找到消除的方法
当原因不明时,可用各种清楚方法试验
提取变色物质 破坏引起变色的物质和结构 改变物质结构
2.3 木材变色的防治
1、光变色的防止
(1)物理方法
采用色漆或清漆覆盖木材表面,形成 一个薄膜层,可有效防止日光照射,避免 自由基降解反应发生,同时,无孔隙的薄 膜能阻止外界水分的渗入,也可提高木材
(1)木材的变色因素
①内部因素
组成木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中不仅含有羰
基、羧基、不饱和双键以及共轭体系等发色基团,
而且含有羟基等助色基团。这些基团主要存在于
木质素结构以及少量组分黄酮、木素酚、芪类结
构中。
2、木材的变色 :
(1)木材的变色因素
②外部因素(外界环境因素)
微生物作用。
2、漂白剂 ②草酸(H2C2O4) H2C2O4一2H++2CO2+2e 反应中产生的H+离子能将木材中的发 色基团还原成无色结构和浅色结构,从而 起到漂白木材的作用。
3、漂白助剂
若漂白剂获适度的活性仍不能有满意的漂白效果,则可 添加活性化助剂; 若漂白剂的活性过强,则漂白剂的无效分解剧烈,不仅 损失了漂白剂,而且强烈的氧化会导致木材组分的降解 和破坏使材质下降,则必须加适量的抑制化助剂(稳定 剂)。 硅酸钠、焦磷酸钠,硫酸镁等能抑制漂白剂的无效分解, 羧甲基纤维素(CMC) 能使漂白液黏性增加。
木材的颜色
分子结构的某些基团吸收某种波长的光,而不 吸收另外波长的光,从而使人觉得好像这一物 质“发出颜色”似的,因此把这些基团称为发色 基团,如乙烯基 (RCH=CHR)、羰 (C=O)、苯 环、邻醌、二芳环、对醌等基团 分子中本身不吸收辐射而能使分子中生色基团 的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并增强其强度的基团, 称为助色基团如羟基、胺基和卤素等。 助色团可以分为两类: 酸性助色团: -COOH, -OH, -SO3H 碱性助色团:-NHR,-NR2,-NH2
的物质结构,使之不能吸收光能。
③预先涂布逐渐分解褐变的先导物质(聚乙
二醇),以分解有色物质,有效抑制白色材、
漂白材的褐变。
④防止木材变色的化学物质与防腐剂、防水 剂、染色剂配合使用,以提高对紫外线吸收的 阻止能力。
⑤木材的染色。
2、热变色的防止
木材在干燥前涂覆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
尿素等试剂,可有效防止热变色。(有机 溶剂或热水处理) 锯解后的湿锯材应立即干燥,干燥条件应 为温度<50 ℃,直至木材含水率达到纤维 饱和点。在材堆中放入足够的垫条有利于 通风和降低木材的湿度。 对于已变色的木材,刨切变色层(或采用 漂白剂),热变色只限于表面
3、铁变色的消除
对于较小的变色面积,利用刨床或砂磨
机磨削去除。 对于较大面积且有一定深度的铁变色,需 用化学试剂去除 。 化学试剂:草酸﹥次磷酸﹥亚磷酸﹥焦磷 酸 木制品生产加工中:壁面铁与木材接触; 尽可能避免水与铁接触
4、酸变色防治
充分水洗或添加磷酸氢二钠。对于表
层变色可用刨切或磨砂的方法去除。
A、菌变色 引起木材变色的微生物主要有霉菌、变色菌和 木腐菌三类。 槭木微生物变色(水线)
B、酶变色 树木中各种各样的酶参与了多种新陈代谢活 动,采伐后的木材中某些酶仍很活跃,在锯解 成材或旋切单板之后,当湿的材面与空气中的 氧气接触时,氧化酶导致木材表面变色。
④木材的生理性变色
(一)树脂渗出变色 当木材内的树脂渗析到木材表面时、材面发生 变色,常见于装饰用单板、未经充分干燥的成材家 具。(含树脂的针叶材) (二)活立木变色 由管胞或导管内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的沉积引起 的色斑污迹,以及昆虫危害致使木质部受伤,而后 又产生一种愈合组织深褐色的髓斑等。这些物质在 锯材或单板表面会以色斑形式出现,按照组成色斑 成分可以分为: 硅化合物、草酸钙和碳酸钙、异黄酮、非瑟酮、矿 物质变色或条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