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神经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在脑干部分,有一类形态不一、分化较差的中间神 经元相互连接形成错综复杂的一种犹如网状的组织,称为网状 结构。 上行系统、下行系统
脑干网状结构 对脊髓反射活动的 调节通过下行系统 来实现,具有抑制 和易化两种作用, 所在的区域分别称 为抑制区和易化区
(二)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 如果在中脑上丘和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将麻醉
子宫收缩,无孕子宫舒张
使虹膜辐射状肌收缩,瞳孔扩大; 使虹膜环形肌收缩,瞳孔缩小;
使睫状体辐射状肌收缩,睫状体环 使睫状体环形肌收缩,睫状体环
增大;使上眼睑平滑肌收缩
缩小;促进泪腺分泌
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
促进糖原分解和肾上腺髓质分泌
促进胰岛素分泌
1.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
(1)紧张性作用:在静息条件下,自主神经纤维经常都 有低频的神经冲动传出到效应器,这种现象称为紧张性作用;
③调节摄食行为:下丘脑外侧区存在摄食中枢,腹内侧核存在 饱食中枢。两者可交互抑制,对血糖水平特别敏感(葡萄糖感 受器)-糖浓度恒定理论。
④水平衡调节:外侧区-饮水中枢;下丘脑内存在着渗透压感受 器,能按血液的渗透压变化来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⑤调节腺垂体的分泌功能:促进或抑制某种腺垂体激素的分泌
⑥调节情绪变化和行为反应:刺激不同区域会引起不同的情绪 和行为反应;
产生原因:断离的脊髓节段失去了高级中枢的调 节性影响,特别是来自大脑皮层、脑干网状结构和前 庭核的易化作用。
(二)反牵张反射
高尔基腱器官的作用与牵张反射产生的作用相反,因此将 高尔基腱器官引起的反射称为反牵张反射。
(三)屈肌反射
以捏夹、灼热等疼痛或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动物肢体时, 即会发生相应部位关节的屈肌收缩,这种反射活动称为屈肌反 射。
(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延脑:发出的自主神经纤维支配头部的所有腺体、内脏器官的 活动。生命中枢 脑桥:上端1/3区域存在呼吸调整中枢 中脑: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三)下丘脑对多种功能的调节
①调节内脏活动:内复侧-交感;外侧-副交感 ②调节体温:体温调节中枢,热敏神经原和冷敏神经原,下丘 脑起最主要的控制作用;
(一)大脑皮层运动区:
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4区);运动前区(6区)
Betz细胞
功能单位:皮层功能柱
一般4区控制四肢远端肌肉,6区控制四肢近端肌肉
运动区对躯体运动控制的特征:
①交叉支配,但面部大多属双侧性支配,咀嚼及喉部均 受双侧运动区支配;
②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一定的运动区支配一定部位的 躯体和四肢,在空间方位关系上呈现头足倒置式的安排;
2、主要机能:抑 制全身肌紧张
3、参与认知、动 机、注意和条件反射的 调节
(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小脑的功能:
(1)维持身体平衡 主要是古小脑(前庭小脑)的功能 古小脑是指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叶的身体平衡功能与前庭 器官及前庭核活动有密切关系,因此又叫前庭小脑 。参与躯体 姿势平衡。
(2)调节肌紧张 主要是旧小脑的功能。旧小脑由小脑前叶 和后叶的中间带构成,主要接受脊髓小脑束传入纤维的投射, 因此又叫脊髓小脑(spinocerebellum)。
三、中枢神经系统环路 (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辐散:一个神经元轴突可通过其轴突末梢分支与许多神经 元建立突触联系,此种联系方式称为辐散。
传入神经元的主要联系方式
2.聚合:许多神经元通过其轴突末梢共同与同一个神 经元建立突触联系
传出神经元 的主要联系方式, 也是传出神经元 最后公路原则的 结构基础。
伸肌反射
交互抑制:当支配某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接受某种传入 冲动发生兴奋,而支配其拮抗肌的神经元同时则受到抑制,这 种生理活动现象称为交互抑制。
对侧伸肌反射:一侧伤害性刺激引起同侧屈肌反射,同时 引起身体对侧出现伸肌反射,这种越至肢体对侧发生的反射称 为对侧伸肌反射。
三、脑干对姿势和运动的控制
脑干:延髓+脑桥+中脑
第六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结构 胞体 突起
(二)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1)感觉神经元 (2)中间神经元 (3)运动神经元
(三)神经纤维的分类 传导速度:A B C 直径:Ⅰ Ⅱ Ⅲ Ⅳ
二、神经胶质细胞 数量:1013,无轴突,缝隙连接 种类: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小胶质、室管膜细胞
动物脑干切断,则动物立刻出现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强直、 脊柱反张后挺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发生原因: ①正常时:上位中枢(大脑皮
层、基底神经节、小脑、前庭核 等)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 抑制区)对前角运动神经元施加 影响,使屈肌与伸肌的肌紧张度 保持平衡。
②损伤后:来自红核以上部位 的下行抑制性影响被阻断,易化 区作用>抑制区的作用,导致伸 肌反射亢进(过强的牵张反射)
(二)肌梭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
1.肌梭
由2~12根梭内纤维组成,两端有横纹,受γ运动神经元 支配,中段膨大,无横纹,为核袋区。梭内纤维有两种: 核袋 纤维:两条,细胞核集聚在核袋区; 核链纤维:四条,细胞核 排成链状
肌梭的神经支配: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 Aα(Ⅰa)-较粗,螺旋状末梢,末 梢终止于核袋区赤道部分;初级传入纤 维终末;动态牵拉敏感; Aβ(Ⅱ)-较细,花支状末梢,末梢终止 于核链纤维核袋区的外侧;次级传入纤 维终末;静态牵拉敏感
③身体的不同部位在皮层所占的代表区大小不同,取决 于支配器官的运动精确和复杂程度;
④以适当强度电流刺激运动代表区的某一点,只会引起 个别肌肉收缩,或某块肌肉得到一部分收缩,而不是肌肉群 的协同收缩。
(二)运动传导通路
(1) 锥体系(皮质脊髓束)
大脑皮层(Betz细胞和锥体细胞的轴突形成锥体束)→ 延髓(80%交叉,锥体交叉) →脊髓(皮层脊髓侧束),主 要控制支配前肢运动的神经元。不交叉的纤维形成皮层脊髓前 束,到脊髓胸段后才交叉到对侧。
γ运动神经原的生理意义:使肌肉保持一种比较稳定的 张力,而不是一种断续式的收缩。
2.腱器官 高尔基腱器:位于骨骼肌与肌腱的接头处,感受
张力的变化。 腱器官的传入冲动经传入神经兴奋中间神经原,
后者使支配腱器官所在肌肉的运动神经原产生抑制, 从而防止过分的收缩,另一方面,中间神经原的活动 也使相应的拮抗肌兴奋,进一步使承受重力牵拉的肌 肉免于过分剧烈的收缩,这一反射称为腱反射。
迷路紧张反射-头部位置改变→ 耳蜗内的前庭器官
颈紧张反射-颈部各关节和肌腱的本体感受器兴奋的结果
2.翻正反射
将动物肢体翻转,它可以迅速翻正,恢复直立,此种反射 称为翻正反射。先头部后躯体
四、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控制 大脑的感觉和运动皮质是肢体运动控制的最主要中枢。 对自主运动的控制,需要大脑皮层、基底核和小脑的共同参与。
主要功能:控制精确复杂的随意运动
(2)锥体外系(多级神经元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统--皮质起源的神经纤维,下行中经 过纹状体、中脑红核和黑质、脑干网状系统、小脑而 不经过延髓的锥体。分为锥体外系统和皮层起源的锥 体外系统。 锥体外系统主要的下行通路 1)皮层-纹状体-中脑运动系统 2)皮层-桥脑-小脑运动系统:信息下行中经小脑的 处理和校正。
(2)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拮抗作用; (3)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协同作用。
2.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和受体 节前纤维:Ach,N1受体 节后纤维:
交感:NE, α β 副交感:Ach,M型受体
二、中枢神经系统对自主神经活动的控制 (一)脊髓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初级中枢。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部 分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胞体位于脊髓灰质侧角,或相当于侧 角的部位。
(3)协调随意运动 新小脑(neocerebellum)的功能是协调 随意运动 .新小脑主要指皮质小脑。
大脑皮层-小脑半球反馈环路:大脑皮层→脑桥核→新小 脑皮层→齿状核→丘脑腹外侧核→大脑皮层
第三节 自主神经系统
一、自主神经系统概述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一般结构特征
自主神经系统仅指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从中枢发出 的自主神经在抵达效应器官前必须先进入外周神经节,经交换 神经元再发出纤维到达效应器官。有交感和付交感神经之分。 (图)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 γ-肌梭运动纤维,支配梭内肌纤维, 使横纹部分收缩;动态γ运动轴突-核 袋纤维;静态γ运动轴突-核链纤维
α运动神经纤维-支配梭外肌纤维; α 和γ的协同活动:在正常运动中, α 和γ是同时受到刺 激的,这种现象叫做α 和γ的协同活动
γ-环路:γ纤维-梭内肌-感受器-α运动神经元, 正反馈,缓慢效应
(三)反射活动的协调
1.诱导:交互抑制 2.最后公路原则:传出神经元的活动规律 3.大脑皮层的协调作用 4.反馈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和调节
一、运动神经元Baidu Nhomakorabea其活动的调节 (一)脊髓的α和γ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的灰质中,分别控制肌纤维和肌梭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和由它的轴突分支所支配的全部肌 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锥体外系统包括两个重要的反馈环路:①基底神经核→丘 脑→皮层→基底神经节;②基底神经节→脑干神经核→丘脑→ 皮层→基底神经节
主要功能:调节肌紧张以及协调肌群的收缩活动。
(三)基底核的功能
• 纹状体(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位于大脑皮层底部髓 质内,紧靠丘脑背外侧
1、一方面可以调 节脑干水平以下的运动 神经原的兴奋性,另一 方面又可以经上丘脑影 响大脑皮层对运动的控 制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心跳减慢,心房收缩减弱; 部分血管(如软脑膜动脉与 分布于外生殖器的血管等) 舒张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腺分泌
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 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液、胰液
促进括约肌收缩,抑制胆囊活 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和使括约肌

舒张,促进胆囊收缩
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使逼尿 使逼尿肌收缩和括约肌 肌舒张和括约肌收缩,使有孕 舒张
2.紧张性牵张反射:被动弯曲关节激起,由肌梭中的次级传入终 末兴奋引起。如重力的作用引起的伸肌紧张性牵张反射。
3.脊休克
脊髓被横断后,断面以下节段暂时地丧失反射活 动能力,骨骼肌以及内脏反射活动受到完全抑制或减 弱,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脊休克的主要表现是: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 骨骼肌的反射消失、肌肉紧张性减弱或消失;外周血 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潴留。经 过一段时间后,以脊髓为反射中枢的一些反射可逐渐 恢复,恢复的速度与动物的种类有关
3.链锁状与环状联系
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结构基础。
4.神经元的韵律活动
神经元间的交替兴奋和抑制形成韵律活动,通过运动程序 自发或自主完成。 中枢模式发生器:一系列中间神经元形成的特殊联系环路
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元韵律活动交替发生模式图
(二)反射和反射弧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 生的规律性的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基本的功能。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生理意义:调节肌肉的张力。
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是实现躯体反射的最基本中枢
脊髓反射-只需要脊髓存在即能完成的反射 单突触反射和多突触反射 (一)牵张反射 当一块骨骼肌受到外力牵引而伸长时,它能够反射性地发 生收缩,这种反射活动称为牵张反射。 1.相位牵张反射:快速牵拉肌肉,兴奋了肌梭中的初级转入终末 而引起的。如膝反射。
由中枢发出的纤维叫节前纤维(preganglionic fiber);而 由外周神经节发出的纤维叫节后纤维(postganglionic fiber)。
(二)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
器官
循环系统
呼吸器官
消化器官
泌尿生殖 器官 眼
皮肤 代谢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心跳加强;腹腔内脏血管、皮肤血管以 及分布于唾液腺与外生殖器官的血管均 收缩,脾包囊收缩,肌肉血管可以收缩 (肾上腺素能)或舒张(胆碱能)
③本质:伸肌的牵张反射增强
(三)脑干对姿式反射的调节
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节不同部位 骨骼肌的张力,引起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 相应位置,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
1.状态反射
由于动物躯体和头部在空间位置的变更,导致有关部位本 体感受器以及前庭器官的兴奋,引起肌肉,特别是四肢伸肌张 力发生变化的反射活动称为状态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