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普通考试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县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普
通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
B.的电子式:
C.的分子示意图:
D.次氯酸的结构式:
2. 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③、、均为酸性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④同位素:、、
⑤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
⑥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均具有氧化性,都属于氧化性酸
⑦化合物:烧碱、冰醋酸、、聚氯乙烯
⑧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⑨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⑩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A.全部正确
B.①②⑤⑦⑨
C.⑤⑨
D.②⑤⑥⑦⑨⑩
3.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溶液中的数目小于
②做氧化剂时得到的电子数为
③时,的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④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转移的电子数为
⑤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微热后反应,生成分子数小于
⑥利用氰尿酸与次氯酸在一定下反应可制备三氯异氰尿酸(结构如图),若原料完全反应,得到产物同时生成个
A. B. C. D.
4.
从某含废水中提取的过程包括:过滤、氧化、萃取(需选择合适萃取剂)及蒸馏等步骤。
己知:
物质正十二烷
密度/ 3.119 1.595 0.753
沸点/℃58.76 76.8 215~2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
B.甲装置中溶液每吸收,转移
C.用乙装置进行萃取,溶解的有机层在下层
D.用丙装置进行蒸馏,先收集到的是
5. 一种白色固体可能由、、、、、、离子中的若干种组成,某同学设计实验检验其组成,记录如下:
下列关于固体组成的结论错误的是()
A.肯定不含,一定含有
B.至少含有、中的一种离子
C.肯定含有和
D.无需焰色反应即可断定溶液中含有
6. 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溶有、、、、、、、、等离子中的几种离子。
为分析其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
白色沉淀甲。
②取上述反应后的滤液,加入溶液未见沉淀产生。
③另取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当加入的物质的量为时,沉淀的量达到最大;继续滴加溶液并加热,开始产生气体丙,收集气体丙,换算成标况下为(假设丙全部逸出),最后沉淀完全溶解。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由实验①可推出肯定含有,不含
B.该无色溶液肯定含有、、、
C.该无色溶液肯定不含、、、、、
D.不能确定该无色溶液是否含有
7.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 B. C. D.
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D.
9. 有一未知的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由水电离产生的、
):
、、、、、、、、,现取三份溶液进行
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足量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足量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
③第三份逐滴滴加溶液,测得沉淀与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一定不存在、、
B.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
C.实验所加的的浓度为
D.原溶液确定含、、,且::
10. 某溶液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
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原溶液一定存在和,一定不存在
B.是否存在只有通过焰色反应才能确定
C.原溶液一定存在,可能存在
D.若原溶液中不存在,则.
11.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氨水溶解氢氧化铜沉淀:
B.用稀硝酸除去试管内壁的银:
C.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气体:
D.硫酸铵稀溶液和稀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12. 已知酸性:,氧化性:>。
下列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与不能共存的原因:
B.向溶液中滴加浓盐酸: HClO
C.向1mol 溶液中通入1 mol :
D.向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溶于过量的溶液中:
B.通入水中:
C.用氯化铁溶液腐蚀印刷线路板上的铜:
D.向亚硫酸钡固体中加入稀硝酸:
14.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氨水吸收过量:
B.将少量的NaOH溶液加入溶液中并加热:
C.向含有一定量的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
D.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
15.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①碳酸氢钙溶液与过量烧碱溶液混合:
②碳酸镁与稀硫酸:
③醋酸与大理石:
④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⑤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⑥与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6.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容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
②使pH>7的溶液中:、、、、
③溶液中的溶液中:、、、
④在强碱溶液中:、、、
⑤有存在的溶液中:、、、
⑥有无色的酸性溶液中:、、、
A.①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
17. 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透明溶液中:、、、
②使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
③在强酸性溶液或者强碱性溶液中:、、、
④含有大量的溶液中:、、、
⑤加Fe能产生的溶液中:、、、
A.①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8. 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入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中:、、、
B.的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 的溶液中:、、、
19. 物质的饱和溶液,密度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溶质的摩尔质量为,溶质的溶解度为sg。
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
B.
C.
D.
20. 在标准状况下,将完全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的密度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上述溶液中再加入等质量的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
A.②③
B.①③
C.②
D.③
21. 把含有和的混合溶液分成二等份,一份加入含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 B.
C. D.
22.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等离子,当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的盐酸时,生成沉淀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
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B.反应后形成的溶液溶质为
C.原溶液中含有与的物质的量比为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23. 时,将完全溶解于水,得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密度为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且其中为。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中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二、非选择题
1. 某研究小组模拟工业处理电镀含氰废水并测定处理的效率,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
实验。
将的浓度为的含氰废水与溶液(过量)置于装置②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稀,关闭活塞。
已知装置②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依次为:
;
①和⑥的作用是________。
装置②中,生成需由装置③除去的物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反应结束后,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为计算该实验中含氰废水被处理的百分率,需要测定________的质量。
已知的处理效率可高达,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 室温下,将一定浓度溶液滴入溶液中得到了蓝色沉淀。
为了确定该沉淀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和研究。
(一)【提出假说】
假设一:两者反应只生成沉淀;
假设二:两者反应只生成沉淀;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论探究】
假设二中只生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和均不带结晶水。
(三)【实验探究】
步骤一:将溶液倒入等浓度等体积的溶液中并搅拌,有蓝色沉淀生成。
步骤二: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步骤三: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必要的试剂,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
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中装有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
能证明生成物中有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四: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分析:
(4)①装置中玻璃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结束时都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数据记录
(四)【实验结论】
利用上述数据初步判断该沉淀的成分是和,若所得沉淀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请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3. 、、、四种物质,分别含有下列阴阳离子:、、、、、
、、中的各一种,为了判断其各自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部分现象如下:
①常温下用计测量发现、溶液显碱性,且溶液
②与、混合均有白色沉淀产生,且与还有气体生成
③过量的滴入、中,前者产生沉淀,后者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________,检验中阳离子的实验名称是________。
(2)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与过量的反应生成的沉淀为________。
经判断存在于物质________中(填“”“”“”或“”),为测定该溶液中浓度,进行以下实验:取该溶液2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25.00mL 0.900mol/L的溶液和适量的稀溶液,并加入3g固体,除去空气,反应完全后再加人几滴二苯胺酸钠指示剂,用浓度为0.1200mol/L的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三次平均消耗体积为21.25mL(发生反应依次为,
未配平)。
计算该溶液中浓度为
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如果没有加入固体,会使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 某无色废水中可能含有、、、、、、、、中的几种,为分析其成分,分别取废水样品,进行了三组实验,其操作和有关图像如图所示:
Ⅰ:
根据上述组实验可以分析废水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像,在原溶液中与的比值为________,是否存在?
________(填“存在”“不存在”或“不确定”)。
Ⅱ:
现有、、、、五种可溶性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可电离产生下列离子(各离子不重复)。
已知:、两溶液呈碱性;、、溶液呈酸性;
②溶液与溶液反应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溶液与溶液反应只有气体产生;
③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只能与反应产生沉淀;
④上述沉淀包括难溶物和微溶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是________溶液,是________溶液(均写化学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县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普
通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考点】
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2.
【答案】
C
【考点】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氧化还原反应
混合物和纯净物
3.
【答案】
B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4.
【答案】
C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分液和萃取
蒸馏与分馏
5.
【答案】
C
【考点】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6.
【答案】
B
【考点】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7.
【答案】
B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盐类水解的应用
8.
【答案】
C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9.
【答案】
B
【考点】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10.
【答案】
B
【考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无机物的推断
11.
【答案】
B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2.
【答案】
C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3.
【答案】
D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4.
【答案】
C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B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6.
【答案】
D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17.
【答案】
A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18.
【答案】
D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19.
【答案】
C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20.
【答案】
A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21.
【答案】
A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22.
【答案】
C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23.
【答案】
C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二、非选择题
(1)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
;
使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装置⑤;
装置⑤反应前后;
【考点】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氯气的化学性质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
【答案】
(一)生成的是和的混合物
(二)
(三)(1)A→C→B,(2)无水硫酸铜,(3)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U形管,将装置中原有含水蒸气和的空气排出,将B中分解产生的水蒸气和全部排出,被C、D装置完全吸收
(四)
【考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复杂化学式的确定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连接仪器装置
3.
【答案】
(1),焰色反应
(2)
(3)
(4)D,0.12mol/L,偏高
【考点】
中和滴定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
【答案】
Ⅰ(1)、、,(2)、、、
,(3)1:1,存在
Ⅱ(1)
,(2),
【考点】
盐类水解的应用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