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
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
【发文字号】运政办发[2008]111号
【发布部门】运城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10.29
【实施日期】2008.10.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的通知
(运政办发〔2008〕1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运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00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运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提高全市资源利用率和环境承载能力,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节约型社会,根据中央和省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市是一个资源能源严重匮乏的城市,同时又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形成了偏重型产业结构,资源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环境承载能力弱,严重制约着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7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2064.44万吨标准煤,占全省的13%;全社会万元GDP能耗3.53吨标准煤,万元GDP电耗4441.58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6.86吨标准煤,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8倍、1.75倍和1.26倍。
二产(工业及建筑业)能源消费总量1841.58万吨标煤,其中冶金、化工、电力、焦炭、建材等五大高耗能行业共消费1731.46万吨标煤,占二产的94.3%,占全市总能源消费量的83.9%。
我市人口多,耕地面积大,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量大,但全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天然水资源人均、亩均全省倒数第一,地下水严重超采,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近年来,虽然我市在节能减排和农业节水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全市的能耗仍居高不下,农业浇地大部分仍在运用大水漫灌方式。
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及公益性用能、用水不断增多,资源需求形势将更加严峻。
另外,社会公众节能意识淡薄,管理基础薄弱,浪费严重。
特别是居民耗电量将成为社会用能的主要增长点,社会节能的形势更加紧迫。
因此,大力加强节能降耗和农业节水工作,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和全市人民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节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重点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为目标,以强化全民节约意识,开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加快推进技术进步、设施更新改造、结构优化和制度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节约行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目标
用三年时间,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逐步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努力在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土地、节约原材料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到2010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3.61吨标准煤下降到2.71吨标准煤,下降25%,年均下降5.6%左右。
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7.8%左右,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8%;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0%。
工业用水万元产值取水量降到45 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面积达到600万亩,综合毛灌溉用水量亩均减少到260 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达到节水定额标准,节水型城市达到60%。
到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保持在850万亩以上,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20万户。
按GDP年增长14%测算,“十一五”节能量635万吨标煤,总体实现节电20%,节水20%,建立起较完善的节约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
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任务
(一)节能方面的主要任务
1、狠抓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工作。
依据每一年确定的节能目标,对各县(市、
区)和全市112户重点节能企业实行严格考核。
通过开展产学研活动对冶金、焦炭、化工、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解决企业节能难题,实现节能380万吨标煤的目标。
在全市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节能组织机构,配备专职能源管理人员,落实节能措施,开展企业能源审计工作,挖掘节能潜力,认真落实《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运政发〔2007〕6号)和《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运政发〔2007〕23号)两个文件关于“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的分解指标。
今后三年,高耗能行业要力争完成如下指标:
电力行业:火电厂平均供电煤耗由2007年的350克标煤/千瓦时降到320克标煤/千瓦时,每年降10克,实现年发电200亿度,节约60万吨标煤的目标。
电解铝行业:吨产品综合能耗由2007年的1907千克标煤下降到1750千克标煤,实现80万吨产能,节约12万吨标煤目标。
焦炭行业:吨产品综合能耗由2007年的159千克标煤下降到149千克标煤,实现1500万吨产能,节约15万吨标煤目标。
金属镁行业:吨产品综合能耗由2007年7500千克标煤下降到5600千克标煤,实现30万吨产能,节约108万吨标煤目标。
钢铁行业:吨产品综合能耗由2007年740千克标煤下降到590千克标煤,实现630万吨产能,节约90万吨标煤目标。
2、积极开展对标活动,促进清洁生产。
在全市18户列入全国千家能耗企业和所有重点用能企业中,开展对标活动。
要以同行业的国际、国内先进企业的能耗指标为标杆,寻找差距和不足,采取相应措施,按照清洁生产要求,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全面提升企业节能水平。
3、狠抓节能项目建设,提高产业准入门槛。
抓好在建的节能项目建设,力争尽快投产运行,达到预期节能效果。
当前以银光镁业和宏富镁业为示范,对全市50家金属镁企业
实施蓄热式还原炉改造工程,使金属镁行业的技术、工艺、设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由现在30万吨产能,年耗煤300万吨,达到改造后节约40%,节煤120万吨的目标。
同时要着眼长远,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围绕重点行业和企业,再新上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节能项目。
要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节能要求。
4、全面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在去年关停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对钢铁、焦化、水泥、电力、铁合金、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加大淘汰力度,到2010年全面淘汰落后产能。
同时,要以五大产业集群为重点,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工业信息化和高技术产业化进程,努力提高低能耗产业比重,形成多元化的支柱产业和具有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特色的节能型产业体系。
5、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认真执行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新建、改建民用建筑必须严格执行节能50%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达到50万平方米。
建设项目必须标明建筑节能指标及落实措施,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必须严格执行,执行率达100%;所有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验收制度,建筑节能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加大技术创新,推广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不断降低建筑能耗。
6、积极推动交通运输节能。
优化交通网络、场站建设,调整运输结构。
发展铁路运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节能型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加强机场、车站、码头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用能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能。
积极推广节油新技术,鼓励发展和使用小排量、低油耗、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
加速淘汰老旧、高耗能、高排放汽车。
7、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
(1)建设新能源发电项目。
全市拟建新能源发电项目5个,总装机容量274MW。
绛县江河金属硅公司2×25MW生物质发电项目和平陆的100MW风力发电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核
准。
芮城县东盛科技公司的2×25MW、万荣的2×12MW和临猗的2×25MW生物质发电项目,要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建成,早日受益。
(2)积极实施甲醇燃料替代石油工程。
全市目前已改造甲醇汽车800余辆,年使用甲醇5000吨,年可节约石油3000吨。
今后两年改造甲醇汽车3000辆,年使用甲醇18000吨,替代石油10000吨。
(3)充分利用天然气和煤层气等清洁能源。
在城市居民、工业企业和城市公交、出租车行业推广应用天然气,替代传统能源。
同时,要积极开发推广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等自然和再生能源在建筑采暖、居民生活、灯具照明等方面的应用。
8、积极引导商贸流通和民用节能。
整合现有网络和信息资源,建设现代物流配送系统信息化平台,优化物流配送能力,减少能源消耗。
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的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鼓励宾馆、酒店、餐饮、洗浴业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和消费。
积极实施“绿色照明工程”,今年,首先在盐湖、永济、河津、新绛、夏县、平陆六个县(市、区)开展130万只高效照明产品试点工作,逐步在全市推广节能灯、LED灯等高效照明产品,最终取缔白炽灯和劣质节能灯,提高居民照明质量。
结合“限塑令”,大力推行绿色包装,大型商场、超市实行塑料袋收费制度,逐步淘汰塑料袋的使用。
9、积极推进市政公共服务业节能。
一是加快建设集中供热工程。
今年运城中心城市要完成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县级城市要发展以热电联产为主,大型区域锅炉为辅的集中供热工程。
二是加快集中供气项目建设,减少资源浪费。
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0、发挥公共机构节能示范作用。
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要制定节能、节电、节水、节材及物品循环利用的目标措施。
政府采购要优先选购节能型、环保型的照明、办公用品和设备。
加强对办公楼的管理,要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夏季室内空
调温度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得高于20摄氏度。
减少电梯使用,提倡高层建筑电梯分段运行或隔层停开,五层以下不乘电梯。
加强对公共部门用水、用电以及各类设备和车辆用油等方面的节约监管。
抓好公务活动的节约,精简会议和文件,加快办公自动化步伐。
(二)节水方面的主要任务
1、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保护水生态环境。
控制和治理目标分两步走,“十一五”期间,全市平原盆地超采区要压缩60%以上的超采量;平原区要压缩15086.1万m3的开采量,开采量控制在62419.0万立方米左右。
全面遏制地下水超采的态势,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初步保护,并使因超采地下水引发的生态与环境灾害得到遏制,形成较完善的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
进一步采取强化管理和涵养水源等调控措施,使地下水水位逐渐回升。
2、实施蓄水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
从全市各区域的用水需求出发,以合理开发地表水为重点,建设一批从根本上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的工程:一是中条山流域建设闻喜石门、夏县温峪、垣曲李家河水电站三座水库工程,解决闻喜、夏县、垣曲工农业发展和城市缺水问题;二是以合理开发黄河干流水资源为重点,建设夹马口北扩工程、北赵引黄灌溉工程两处大型泵站,解决临猗、万荣两县的农业灌溉和地下水超采问题;三是争取立项建设稷山水源工程和禹门口、尊村、大禹渡、汾南、西范等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
3、构建城市水循环利用体系。
加快建设城区污水处理、雨水集蓄和中水回用工程,制定有关建筑节水政策,启动住宅小区、社会事业单位雨水集蓄和中水回用工程建设。
从2008年起,新建建筑及住宅小区必须建雨水集蓄和中水回用设施。
2010年,运城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80%以上,县(市、区)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要到65%。
中水在城市景观用水、花卉苗木灌溉、市政环卫、洗车和工业冷却用水中的使用要达到
60%。
2009年底,全市各县(市、区)城区都要建成污水处理厂,积极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研究,适时启动污泥处置工程建设。
城市供水要核定用水定额,实行梯度水价。
4、发展节水农业,兴建农业节水工程。
井灌区要推广管灌、滴灌、喷灌等节水措施;黄灌区要采用以U型防渗渠道为主要的输水方式,大田推广小畦浇灌等节水措施。
一是兴建井灌区节水园区:在汾河谷地、涑水盆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建设管灌、滴灌、涌泉灌、喷灌等节水园区40处,节水示范项目9处。
二是建设18处1-5万亩中型灌区节水园区:分别是芮城的古贤、风陵渡、新兴,平陆的常乐、部官,新绛的万安、木赞、古交等10座提黄、提汾灌区,及平陆的大河庙、红旗,河津的三峪等8处自流灌区。
三是建设小型自流灌区节水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