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观察及TCD检测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观察
及TCD检测比较
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
临床疗效及TCD检测比较。
方法将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入血塞通注射液0.4,静脉滴注,1次/天;对照
组(36)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入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天,两组均14
天为1个疗程。
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血流速及血
液流变学变化。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为72.22%,2组疗效比较有
显著性差异(P<0.01);TCD血流速检测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增加
(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增加(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组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
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
论血塞通注射液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粘度。
TCD具有无创伤、重复性好,是理想的诊断VBI方法。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液椎基底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085-0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临床脑卒中
的预报信号,可以是脑梗死的前驱症状[1],对老年病人有极大的危害性。
因此,积极治疗老年人VBI,可阻止或减缓病情的进展,能有效地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
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2]。
本研究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人VBI,临床疗效
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门诊及住院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发病(1~7天)72例。
并随机分为血塞通注射液组(简称治疗组)与丹参注射液组(简称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60~79岁,平均72.4岁;脑动脉硬化24例,合并高血压23例,血脂异常18例,糖尿病17例。
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60~80岁,平均72.3岁,脑动脉硬化
25例,合并高血压22例,血脂异常17例,糖尿病18例。
两组年龄、性别及病
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2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VBI诊断要点[3],有不同
程度的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底动脉硬化改变,TCD检测椎-基底动脉
血流量降低或狭窄,无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经头颅CT 或头颅磁共振成像(MRI)除
外脑梗死,并排除内耳性疾患、肿瘤、严重贫血等引起的眩晕。
1.3 检测项目
采用日本EUB—6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3MHz,检查部位包括两侧椎
动脉及基底动脉。
治疗前后监测使用同一仪器、同一探头及同一个人操作。
血液
流变学测定: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分别于次日早晨8:00~10:00采取肘静脉血,应用赛科希德公司SA-6000血液流变学测定仪检测全血粘度(高切)、血浆
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血塞通注射液(为湖北清大康迪药业有限公司
生产,规格10 ml;400MG/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20390)0.4,静脉滴注,1
次/天;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天,两
组均14天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两组均根据基础疾病,酌情给予降压、降糖、
降脂、脱水、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
1.5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指导原则》制定。
痊愈: 眩晕及伴随的症状消失,在观察期内无眩晕发作,TCD的血流速度指标前后有显著改善;显效:眩晕及伴随的症状大部分消失,在观察期内偶有眩晕发作,TCD
的血流速度指标前后有明显改善;有效:眩晕及伴随的症状缓解,但在观察期间
仍有眩晕发作,TCD的血流速度指标治疗前后有改善;无效:眩晕及伴随的症状
无改善。
1.6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血液流变学检测及椎-基底动脉TCD血流速测定,查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征象等。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为72.22%,治疗组的
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 0.01。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
有显著性增加(P < 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明显增加(P < 0.05)。
见
表2。
表2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指标比较(x±s,cm/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 0.01;**与治疗前比较, P <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
比较, P <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如血粘度等各项指标,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
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血细胞容积、RBC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X±S,n=3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 0.01;**与治疗前比较, P >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神经科常见病,绝大多数为老年患者,病因多为动脉粥样硬化或颈椎间盘突出、肥大压迫血管,引起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的缺血,影响了脑部的血液循环[2,4],最终导致VBI。
VBI的
临床常见症状为眩晕、恶心呕吐、步行不稳、肢体震颤、言语不利、视力模糊或眼球震颤等。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多数都发生粥样硬化,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或微血栓形成状态,使大脑微循环障碍[5-6]。
VBI属中医眩晕范畴,病变部位在脑,椎-基底动脉血行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气血生成不足,精亏血少,血行缓慢,脉络瘀阻;肾虚气弱血运无力而瘀;痰能滞瘀,痰瘀阻络,血必瘀滞;脉挛血流迟滞,络阻则血瘀[2]。
本病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血阴阳之虚,实为风火痰瘀之实。
久病气血虚,痰瘀互结,阻滞脉络,清阳不生[7]。
可见虚实均可影响血运失调,形成血瘀,脑脉不利,髓海失养而发生眩晕。
瘀血阻脉是VBI的主要病理基础,活血祛瘀通脉是治疗本病的首要任务,活血化瘀是为了通脉行血,更益于填补髓海之虚[1]。
血塞通注射液是中药三七的制剂,有效成分是三七甙,能增加脑血流量,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液动力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降低血液粘粘度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大脑缺氧[8-9]。
减轻脑水肿,降低缺血脑组织钙离子的含量,对脑缺血后海马CAI区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9],进一步促进脑组织功能的恢复。
同时也具有抗凝、抗栓作用,提高T-PA活性,能抑制脑血栓形成[8,10]。
本研究结果与以上结论相一致。
本研究应用中药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并与丹参注射液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0%,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
(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明显增加(P<0.0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如血粘度等各项指标,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血浆比粘度、血细胞容积、RBC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本研究证明:血塞通注射液可以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脑血流量,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VBI疗效较好的药物之一。
TCD具有无创伤、重复性好,适合动态观察和指导治疗,是理想的诊断VBI方法。
参考文献
[1]宋泽民.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
志,2007,16(12):1141~1142.
[2]邓宇航,杨以超,张丽雯.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科杂
志,1996,29(6):379~380.
[4]柳娟子.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J).临床探讨,2009,47(27):171-173.
[5]陆相平.血塞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
床,2010,17(32):51-52.
[6]李浩,陈世雄,周莉,等.西比林联合血塞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合并腔隙性脑梗死28例报告(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 (16):133-134.
[7]张玉红,贾云,雷霞.注射用血塞通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8):28-29.
[8]李红梅.血塞通对82例脑梗塞患者的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临床研究),2010,
8(3):85-86.
[9]宋君富.血塞通注射液在老年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J).2012,10(7):113.
[10]欧阳文军.血塞通注射液对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15(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