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延伸
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的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②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③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④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⑤那字也在讽刺我了,犹如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⑥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⑦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本节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另一条线索——暗线——即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
自主学习
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这部分的三段,各写的是什么内容
1、第36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8段,写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品析下列语句的含义
4、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参考答案: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合作学习
3、精读课文,尝试品析。
(1)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呢研读第1-3段,从中找到答案。
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丑态的失望、厌恶
2又是什么原因让鲁迅弃医从文,离开藤野先生的呢研习第24—31段,从中打到答案。
从选文来看,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匿名信事件
与电影事件这两件事
第四层(32-35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读课文,教你品析
精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
1、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
2、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3、“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名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俄国、东欧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给进步青年阅读。
1908年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
自主学习
再读课文,理清文脉(速读课文,完成表格)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可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4、“居然睡安稳了”“居然”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居然睡安隐了。”“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竟没有想到的意思。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之外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以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的生活上的刻苦精神,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2、第37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8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36段,写“我”没有给藤野先生寄照片和通信的原因。
2)第37段,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他的崇高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挂照片 藏讲义 写文章
合作学习
拓展延伸
请你就你对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感情的认识,以自己的身份或者是以鲁迅先生的身份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
给藤野先生的一封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2.阅读11—23段,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哪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填表
事件
人物品质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高贵品质。
【交流点拨】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5、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语,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参考答案: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政治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一、1、比喻、夸张;比喻;比喻;反语;拟人;拟人;反语
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藤野先生
弃医从文:
匿名信事件
电影事件【总结反思】来自年级8年级学科
语文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导学过程】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前面我们阅读了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一些文字,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文体:
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经历:
1902年4月,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爱国活动 ,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拓展延伸
品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1.“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2.“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相别的过程,表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合作学习
跳读课文,合作探究——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1、浏览6—10段,划出有关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耳闻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年级
8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导学过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上节课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本节目标
同上
预习反馈
生查师补充
知识链接
背景链接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年级
8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编制人
课时
三课时
课题
1、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课堂小结
生总结师补充
达标检测
另附
布置作业
预习
板书设计
1、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总结反思】
A.在东京
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B.去仙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C.弃医从文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D.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学习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本节目标
同上
预习反馈
生查
自主学习
1、细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二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4、“居然睡安稳了”“居然”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品析课文方法:学会概括主要内容,善于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
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用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6、说说本文在记述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中,作者是如何通过自己思想变化贯穿全文的
1学生齐读课文1、5、24~31、36~38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要求:第1段要读出辛辣嘲讽意味,第5段以轻松亲切语调表现友好之情,24~31段则充满愤激,36~38段应满溢感激。
【交流点拨】感情线索。主要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忧患情绪的一种表现,也可以看出作者到日本学习的目的;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也透露作者的爱国情感;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不以为然的心情,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不以为意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精神的体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歧视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由于拯救民族危亡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转化为多写揭露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从文的目的,是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指导下的实际行动。可见,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红线。
段落起止
时 间
地 点
事 件
第 1–3 段
与藤野先生相识前
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第 4- 段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
第 - 段
与藤野先生离别后
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2、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3、“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
“大概是物以希以贵罢。”“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
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的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②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③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④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⑤那字也在讽刺我了,犹如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⑥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⑦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本节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另一条线索——暗线——即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根据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
自主学习
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这部分的三段,各写的是什么内容
1、第36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8段,写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品析下列语句的含义
4、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参考答案: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合作学习
3、精读课文,尝试品析。
(1)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呢研读第1-3段,从中找到答案。
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丑态的失望、厌恶
2又是什么原因让鲁迅弃医从文,离开藤野先生的呢研习第24—31段,从中打到答案。
从选文来看,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匿名信事件
与电影事件这两件事
第四层(32-35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读课文,教你品析
精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
1、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
2、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3、“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名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俄国、东欧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给进步青年阅读。
1908年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
自主学习
再读课文,理清文脉(速读课文,完成表格)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可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4、“居然睡安稳了”“居然”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居然睡安隐了。”“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竟没有想到的意思。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之外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以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的生活上的刻苦精神,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2、第37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8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36段,写“我”没有给藤野先生寄照片和通信的原因。
2)第37段,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他的崇高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挂照片 藏讲义 写文章
合作学习
拓展延伸
请你就你对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感情的认识,以自己的身份或者是以鲁迅先生的身份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
给藤野先生的一封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2.阅读11—23段,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哪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填表
事件
人物品质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高贵品质。
【交流点拨】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5、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语,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参考答案: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政治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一、1、比喻、夸张;比喻;比喻;反语;拟人;拟人;反语
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藤野先生
弃医从文:
匿名信事件
电影事件【总结反思】来自年级8年级学科
语文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导学过程】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前面我们阅读了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一些文字,文中还有一些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文体:
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经历:
1902年4月,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爱国活动 ,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拓展延伸
品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1.“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2.“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相别的过程,表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合作学习
跳读课文,合作探究——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1、浏览6—10段,划出有关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耳闻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年级
8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导学过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上节课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本节目标
同上
预习反馈
生查师补充
知识链接
背景链接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年级
8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编制人
课时
三课时
课题
1、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课堂小结
生总结师补充
达标检测
另附
布置作业
预习
板书设计
1、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总结反思】
A.在东京
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B.去仙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C.弃医从文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D.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学习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本节目标
同上
预习反馈
生查
自主学习
1、细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二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4、“居然睡安稳了”“居然”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品析课文方法:学会概括主要内容,善于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
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用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6、说说本文在记述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中,作者是如何通过自己思想变化贯穿全文的
1学生齐读课文1、5、24~31、36~38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要求:第1段要读出辛辣嘲讽意味,第5段以轻松亲切语调表现友好之情,24~31段则充满愤激,36~38段应满溢感激。
【交流点拨】感情线索。主要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忧患情绪的一种表现,也可以看出作者到日本学习的目的;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也透露作者的爱国情感;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不以为然的心情,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不以为意的态度,也是作者爱国精神的体现;对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于他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歧视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由于拯救民族危亡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转化为多写揭露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从文的目的,是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指导下的实际行动。可见,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统摄全篇的红线。
段落起止
时 间
地 点
事 件
第 1–3 段
与藤野先生相识前
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第 4- 段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
第 - 段
与藤野先生离别后
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2、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3、“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
“大概是物以希以贵罢。”“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