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新高考1卷现代文阅读(一)文本梳理、参考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全国新高考1卷现代文阅读(一)文本梳理、参考答案
及解析
2022全国新高考1卷现代文阅读(一)文本梳理、参考答案及解析
吴玉英
【前言】
网传高考试题答案不一,甚至连选择题的答案都有分歧。
央草不才,试着梳理一下阅读材料的思路,解析一下我理解的题目的逻辑,为你提供复习备考的参考意见。
一、文本思路梳理
材料一:
本文摘编自《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从这个大前提出发,本文中的“文化”“文明”的概念,默认是指思想领域的理念、观念之类。
材料一的重心: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
(原文是放在“继承性、民族性”的小标题下面的。
)
(原文讲“继承性”,要继承三方面的资源:马克思主义,传统优秀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
)
第一节语义压缩,得到如下四个层次表述:
1、传统是思想体系,是智慧和理性,是优势。
(传统是“古”,这是从“古”讲起。
)
2、中华文明是血脉,需要传递和发展。
(中华文明是“古往今来”,这一概念涵盖古今,表明讲古是为了讲今。
)
3、要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
(挖掘的是“古中古”,“古”中优秀的“古”;阐发的是“今”,古今结合的“今”。
)
4、中华文明的转化和发展,是要加入世界体系,共谋发展。
(又用了“中华文明”这一涵盖古今的概念)
上面四层意思是层层推进的。
前两层侧重“继承”,后两层侧重“发扬光大”。
第二节,谈对民族性的正确理解:不能排外,民族性就是世界性(萝卜是蔬菜)。
材料二的重心: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停滞不前的原因及出路。
(停滞不前,是说新诗创作与理论目前是有的,只是穷途末路,快活不下去了,原来走的那条一味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快走不下去了。
)
一共4个小节,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节,提出问题:食洋不化。
第二层,第2节,分析原因:一是把传统丢了,以致自身的“胃”不够强大,所以“不化”;二是中西差异导致难以顺利“消化”。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中西方都面临着探索新世界的课题,言下之意,洋人自己都在变,我们不要再一味“食洋”了。
)
第三层,3/4两小节,提出解决办法:师古为主,师洋为次。
(即第3节第一句。
)第3小节侧重讲“师古”,激活传统,让古典诗论进入当代。
第4小节比较古典诗论和西方文论在研究方法上的不同,进一步解析如何“师古”“师洋”。
二、央草版答案及解析
1、D
2、B
这一题的争议最大。
选B选C选D的都有。
【央草解析】
B项“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的表述有误。
材料二没有完全否定借鉴西方。
首先,食洋不化的积食病,这个说法本身就表明,中国新诗一直在借鉴西方诗歌;其次,文中明确表达了两种解决新诗出路的方法,师古和师洋。
C项,“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
”,表述正确。
“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的字样在材料二第2节倒数第2句,原本是说,中国新诗需要在“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寻找合适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当代社会这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到哪里寻找?两个出
路:师古与师洋。
外来的营养我们要吸收,自家传统的营养更要吸收,而且要以师古为主。
D项,“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
”这句话是对原文“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这句话的举例,没有什么不妥。
3、C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
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4分)
【央草答】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黄金准则,是其得到相传和发展的体现;
③成为黄金准则这一现象表明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
【央草解析】
#解答原则:
——既不照抄原文,也不架空分析。
#题目在考什么?
——题目在考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材料一在讲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黄金准则,就是继承和发扬的典型例子。
题目要求你结合该例子来理解文本,分析文本,并综合概括。
所以,我们的答案,首先要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
“是什么”不是要求我们翻译句子,而是指它在文本中从属于哪个概念。
第二点,回答它的“继承”情况。
第三点,回答它的“发扬光大”的情况。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
【央草答】
①推动的前提是激活古典诗论;
②让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空间;
③适当吸收西方文论的营养。
【央草解析】
#解答原则:
——既不照抄原文,也不架空分析。
#题目在考什么?
——题目在考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中国古典诗论是什么?在文本语境里,中国古典诗论是传统文化。
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际上就是在问,如何“发扬光大传统文化”。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分析如何“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问题。
综合两篇文本的观点,它们的共同点是:首先要挖掘传统,激活传统;其次要研究现状,解决现实中的真问题;最后要借鉴他人,走向世界。
根据这三点,如何推动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答案,也就有了。
【补充说明】
网传答案的基本逻辑,也是上述道理,只是没有解析答案从哪里来。
窃以为文字表达还可以再简洁些,更方便同学们理解。
以上答案和解析,仅代表央草个人意见,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