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肯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A.精子B.卵细胞C.男性体细胞D.受精卵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A、精子的性染色体是X或者Y,因此精子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A不正确。
B、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因此卵细胞肯定不含有Y染色体,B不正确。
C、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Y,因此男性体细胞肯定含有Y染色体,C正确。
D、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XX或者XY,因此受精卵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的性别遗传。
2.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叙述,你认同的是()
A.自然状况下,生男孩的几率大于女孩的几率
B.男性的每一个体细胞都只有X、Y两条染色体
C.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后代是女性
D.从形态上看,X染色体大于Y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A. 自然状况下,生男生女概率都一样,A错误。
B. 男性的每一个体细胞中都含有23 对染色体,可表示为22对+XY,B错误
C. 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后代是男性,C错误。
D. 从形态上看,X染色体大于Y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3.如图为某植物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③表示某些生理过程,a、b、c表示根尖的某些区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③分别表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B.根的生长是从根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开始的
C.a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最主要部位
D.带土坨移栽幼苗对a区有保护作用
【答案】B
【解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图中①表示细胞生长、②表示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a是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
据题意得:②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先复制然后平均分成相同的两份,因此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图中③过程细胞的
形态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③表示细胞分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根冠具有保护作用,故B符合题意;a区(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最主要部位,故C不符合题意;移栽幼苗带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植物的成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4.一些细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下面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真菌引起棉花枯萎病B.霉菌引起人患感冒
C.链球菌引起人患扁桃体炎D.真菌引起人患足癣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些细菌、真菌、病毒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熟记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详解】
真菌引起棉花枯萎病,故A正确。
流感病毒可引起人患感冒,故错误。
链球菌寄生在人身上,能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疾病,故C正确。
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足癣等皮肤病,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病原体。
5.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半截,影响草的生长,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践踏草坪会使草地中的土壤板结,而板结的土壤,其土壤颗粒间的间隙减小,其中氧气含量就减少,因此根的呼吸作用减弱,从而使的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影响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甚至造成植物体的死亡.因此不能践踏草地.
考点: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6.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该曲线能表示()
A.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浓度的变化B.血液流经脑部组织时氧气浓度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无机盐浓度的变化D.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答案】A
【解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消化道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和脂肪酸会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血液中葡萄糖等养料的含量增高,A正确。
点睛: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该物质的成分增加。
7.下列各组食物中都是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的是()
A.酸奶、泡菜、甜酒B.面包、腐乳、果脯C.陈醋、腊肉、奶酪D.馒头、香肠、茅台酒【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酵母菌属于真菌。
【详解】
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奶和菜具有特殊的风味,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做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传统的豆腐乳是霉菌与细菌混合菌天然发酵而成的。
长的厚厚的毛就是霉菌,主要为根霉与毛霉。
细菌和酵母等也参与其中,如开始长出的光滑的粘液层就主要是细菌和酵母;果脯是用糖渗出果肉中的水分,保存食物的一种方法,B不符合题意;制醋要用醋酸杆菌,制作奶酪要用到乳酸菌,腊肉又叫腌肉,是用较多的盐渗出肉中的水分,保存食物的一种方法,C不符合题意;做馒头或面包或酿酒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
香肠是用肉和淀粉加上调味剂,加热煮熟,再真空包装而成,与细菌、真菌无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这部分内容是重点,注意掌握和灵活答题。
8.如果你想更好的了解蜜蜂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下面的几种书中,查找哪本书比较方便()A.生物学B.动物学C.昆虫学D.无脊椎动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可先对蜜蜂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索引即可查找。
据此解答。
【详解】
蜜蜂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蜜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有外骨骼,因此蜜蜂属于昆虫。
故可以从《昆虫学》中查找。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的分类。
9.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光
C.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农作物种植越密,对光利用越充分,产量就越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
由分析可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而不是叶绿素,A错误;由分析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B错误;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成植物体的自身,另外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也为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同时释放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C正确;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使阳光照到地面,造成浪费,会减产;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
所以应合理密植,D错误。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0."桃花深处蜜蜂喧",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蜜蜂的这些行为属于
A.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B.先天性行为和迁徙行为
C.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D.学习行为和迁徙行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环境
因素的作用,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
【详解】
“桃花深处蜜蜂喧”,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
蜜蜂这种行为是指蜜蜂一出生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体现了蜜蜂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因此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的行为还属于社会行为。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动物行为产生的途径以及社会行为的特点。
11.健康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不含有的成分是()
A.水B.无机盐C.蛋白质D.尿素
【答案】C
【解析】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健康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不含有的成分是蛋白质.
【学科网考点定位】尿液的形成。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该过程。
12.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B.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C.人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
D.一个动作的完成是多块肌肉协调作用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也可以说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A正确。
B、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收缩牵拉骨做运动,B错误。
C、完成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有运动系统来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能量,也要用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C正确。
D、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骨骼肌与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群,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
部分构成,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骨骼肌起到动力的作用。
分析解答。
13.下列说法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生男”“生女”的比例接近1:1
B.“生男”“生女”的比例接近1:2
C.“生男”“生女”的比例接近2:1
D.“生男”“生女”的比例接近3: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的受精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一个母亲如果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即“生男”“生女”的比例接近1:1。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14.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黑圈是液泡
B.图乙中的细胞核在显微镜下不易看清
C.图甲和图乙细胞中都有线粒体
D.调节粗准焦螺旋使图乙更清晰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刮→涂→盖→染。
【详解】
图甲中的黑圈是气泡,是盖盖玻片不当引起的,A错误;染色是便于观察,所以图乙中的细胞核在显微镜下能看清晰,B错误;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图甲和图乙细胞中都有线粒体,C正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乙更清晰,D错误。
【点睛】
掌握制作临时装片操作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15.下列生物新个体的产生,哪些是属于无性生殖()
①把大豆种子播种后长出大豆秧苗
②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蝌蚪
③草履虫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
④玉米种子种下长出玉米幼苗
⑤鸡蛋孵化出小鸡
⑥“落地生根”的叶片边缘长出许多小植株
⑦把仙人球嫁接到仙人掌上.
A.①②③B.⑤⑥⑦C.③⑥⑦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是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详解】
①把大豆种子播种后长出大豆秧苗;②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蝌蚪;④玉米种子种下长出玉米幼苗;⑤鸡蛋孵化出小鸡,都是由精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所以①②④⑤属于有性生殖。
③草履虫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⑥“落地生根”的叶片边缘长出许多小植株;⑦把仙人球嫁接到仙人掌上,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所以③⑥⑦属于无性繁殖。
可见C 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明确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你一定有过手指被划出小伤口的经历,但你会发现伤口即便不包扎血液也会慢慢凝固,这与下列哪种细胞的作用有关
A.吞噬细胞B.血小板C.红细胞D.白细胞
【答案】B
【解析】
具有止血和凝血功能的是血小板。
17.如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的代码1、2、3、4依次为()
A.细胞核、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B.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C.遗传信息、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D.遗传信息、细胞核、双螺旋结构、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详解】
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
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
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目是成对存在的。
但是,染色体在精子和卵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
故C符合题意。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18.幼儿经常补钙,但仍然患佝偻病,原因是体内缺乏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D D.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幼年缺钙会患佝偻病,维生素对人体也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会得相应的缺乏症,如缺维生素D会患骨质疏松、佝偻病等,因为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缺维生素D最终会导致缺钙,使得幼年患佝偻病,中老年人和妇女患骨质疏松。
19.关于血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细胞都有细胞核
B.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C.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D.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答案】A
【解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白细胞有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A错误;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
当人体某处发炎时,白细胞会穿透毛细血管壁,聚集在伤口处吞噬病菌。
因此,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B正确;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C正确;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D正确。
20.酸雨对环境有极大的破坏,被称为“空中死神”。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由酸雨造成的
A.农作物枯萎
B.臭氧层空洞
C.腐蚀建筑物
D.鱼虾死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酸雨属于酸性物质,酸性物质能和很多物质反应,所以酸雨的危害是很多方面的,可腐蚀建筑物,毁坏庄稼等,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详解】
酸雨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毁坏庄稼,使土壤酸化,使水体显酸性导致鱼虾死亡等。
臭氧空洞与酸雨无关,是人们大量使用了氟利昂等含氟制冷剂造成的。
B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雨危害方面的问题。
21.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是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A.古代鸟类和古代哺乳类B.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C.古代鱼类和两栖类D.古代爬行类和古代鸟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详解】
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
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
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故D符合题意。
【点睛】
此题考查了始祖鸟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2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任务是()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
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两项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我国西部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环境的改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化石真实地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古代爬行类是由始祖鸟进化而来
C.米勒的实验结果支持了无机分子到有机小分子物质的生命起源学说
D.在生存斗争中,产生变异的动物个体一定获胜
【答案】C
【解析】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上万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但并非唯一证据,A错误;始祖鸟的化石中显示,始祖鸟既有想爬行动物的特征,也有类似鸟类的特征,由此,推断,始祖鸟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B错误;米勒的模拟实验发现,小分子无机物在类似原始地球的条件下能形成小分子有机物,其实验结果支持了无机分子到有机小分子物质的生命起源学说。
C正确;在生物的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具有优势,能够获胜,但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项的,既有有利变异,也有不利变异,故D错误。
24.鹦鹉会说“您好,再见!”,这种行为属于()
A.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C.社会行为D.繁殖行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鹦鹉会说“您好,再见!”,鹦鹉这种行为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模仿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鹦鹉的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25.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与这一反射类型不同的是()
A.望梅止渴B.飞蛾扑火C.谈虎色变D.画饼充饥
【答案】B
【解析】
【分析】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是简单反射。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画饼充饥都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
飞蛾扑火是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简单反射。
选项B 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复杂反射与简单反射的区别。
26.花、果实和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
开花、传粉后结出果实,下列花与果实各部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子房——果实B.受精卵——种子C.胚珠——胚D.子房壁——种皮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