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D
【解析】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是向日葵对太阳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植物具有向光性。
2.大熊猫是我国的珍稀哺乳动物,被誉为国宝。
下列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A.有角质的喙B.体温不恒定C.体腔有膈D.体表被覆羽毛
【答案】C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
【详解】
A.有角质的喙是鸟类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
B.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B不符合题意。
C.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体腔内有膈,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C符合题意。
D.体表被覆羽毛是鸟类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的关键是把握哺乳动物的特征。
3.下列四幅图表示细胞的四种生命活动过程,其中能表示细胞分化的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细胞体积由小长大的过程是细胞生长,A不符合题意;
细胞数目变多,这是细胞增殖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属于受精作用,C不符合题意;
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变化,是细胞分化的过程,D符合题意。
4.果蝇作为模式动物(研究材料)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先后5次帮助10位科学家赢得诺贝尔奖。
以下关于果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果蝇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B.果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蜕皮现象
C.果蝇的幼虫与成虫有明显差别D.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外有外骨骼,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的特征都属于昆虫。
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
【详解】
果蝇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和2对翅,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A正确;果蝇是昆虫,体外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故有蜕皮现象,B错误;果蝇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虫与成虫差别明显,C正确;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D正确;故选B。
【点睛】
知道昆虫变态发育的两种方式以及所经历的时期。
5.下列哪种植物可以监测空气的污染程度()
A.海带B.葫芦藓C.肾蕨D.满江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
【详解】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点睛】
关键是掌握苔藓植物的意义。
6.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树结果,酸甜各异”分别描述的是遗传和变异现象
C.兰兰和妈妈都是双眼皮,而爸爸是单眼皮,由此推断兰兰只接受了妈妈的遗传物质
D.袁隆平院士利用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
A、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A正确;
B、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属于生物的遗传现象。
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说明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存在差异,属于变异现象,B正确;
C、兰兰和妈妈都是双眼皮,而爸爸是单眼皮,由此推断兰兰的基因是杂合体(Aa)其中A来自妈妈,a 来自爸爸,C错误;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
7.蕨类的特点不包括
A.用种子繁殖B.具有输导组织
C.能产生孢子D.古代蕨类形成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蕨类植物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A错误;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B正确;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C正确;古代的蕨类植物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变成了煤炭,D正确。
考点: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8.根据你具有的生物学知识素养,判断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手偶然碰到钉子后,马上缩回然后才感到疼痛,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B.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组成中必不可少,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C.呆小症﹑贫血﹑侏儒症都是人体激素分泌异常产生的疾病
D.玉米种子和花生种子的子叶数目和功能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2)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理解。
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3)呆小症﹑侏儒症都是人体激素分泌异常产生的疾病,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
(4)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
【详解】
A.手偶然碰到钉子后,马上缩回然后才感到疼痛,缩手说明脊髓有反射功能,而感觉到疼痛,说明脊髓有传导功能,A正确。
B.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促进物质循环,但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苔原生态系统,由生产者和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环境和无机环境联通起来,B错误。
C.呆小症、侏儒症都是人体激素分泌异常产生的疾病,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C错误。
D.玉米种子的子叶数目是一片,花生种子的子叶数目是两片,D错误。
故选:A。
【点睛】
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9.园艺师能将一株单颜色的野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种颜色、多个花朵的“塔菊”,采用的是下列哪一项技术()。
A.利用种子繁殖B.扦插C.嫁接D.压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
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
因此要想让一株菊花植株上可以开出多种颜色花朵的“塔菊”,就可以使用几种颜色的菊花的枝或芽做接穗,嫁接到一棵野生菊花植株上即可。
可见C符合题意。
【点睛】
嫁接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做这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嫁接的优点以及应用。
10.鲍鱼是营养丰富的海鲜,它的贝壳可以做中药。
你推测它应该属于()
A.扁形动物B.鱼类C.软体动物D.腔肠动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鲍鱼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和坚硬的贝壳,因此属于软体动物。
考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11.人们常用“蜻蜓点水”一词来批评那些不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
其实蜻蜓点水是一种动物的行为。
那么,你对“蜻蜓点水”这一生物学现象的理解是
A.蜻蜓在捕食水中食物B.蜻蜓在水面上产卵
C.蜻蜓在玩耍D.蜻蜓在锻炼飞行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详解】
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蜻蜓点水”是蜻蜓的产卵行为,是动物的繁殖行为,B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
12.在条件适宜时,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细胞是()
A.花生种子的种皮细胞B.绿豆根尖伸长区细胞
C.天竺葵叶的叶肉细胞D.杨树叶脉的导管细胞
【答案】C
【解析】
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活细胞吸入氧气分解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能量,植物所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水通过叶孔排出,植物体的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天竺葵叶片的叶肉细胞里面含有叶绿体,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能进呼吸作用.C符合题意。
13.下列实验操作及其目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选择尾鳍色素少的活小
便于观察血液流动
B
鱼
C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将馒头切碎模拟牙齿的咀嚼
D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为了保持细胞形态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盖、六碘、七吸。
(2)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选择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便于观察。
【详解】
A.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A错误。
B.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选择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便于观察血液流动,B正确。
C.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有关。
所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将馒头切碎,模拟牙齿的咀嚼,C正确。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保持细胞形态,D正确。
【点睛】
熟练掌握课本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14.如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乙图都表示吸气状态
B.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乙图都表示呼气状态
C.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丙图都表示呼气状态
D.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丙图都表示吸气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甲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
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图乙气球变小,表示呼气。
图丙气球变大,表示吸气。
【详解】
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图乙气球变小,表示呼气,A错误;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图乙气球变小,表示呼气,B错误;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图丙气球变大,表示吸气,C错误;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图丙气球变大,表示吸气,D正确。
【点睛】
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人的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由一对基因控制,下图是一个家族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眼睛颜色不同是由于虹膜色素的不同造成的,不管蓝色眼睛还是棕色眼睛,其角膜都是无色透明的B.3和4都是棕色眼睛,10是蓝色眼睛,这是可遗传的变异
C.眼睛的棕色和蓝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棕色眼睛是显性性状
D.3和4的两个孩子分别是棕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第三胎是棕色眼睛的概率为25%
【答案】D
【解析】A、在人的眼球中,使眼睛呈现棕色或蓝色的结构是虹膜,角膜都是无色透明的,A正确;
B、图一中Ⅱ3、4的虹膜都是棕色,Ⅲ10的虹膜是蓝色,表明蓝色是隐性性状,棕色是显性性状,这是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
C、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眼睛的蓝色和棕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所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即棕色是显性性状,蓝色是隐性性状。
C正确;
D、“如果3和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眼睛颜色是蓝色的概率是25%。
“与父母眼睛颜色不同,10的眼睛颜色为蓝色”,这种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错误。
【学科网考点定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要求学生要在熟记概念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16.某同不小心划破手指,伤口出血。
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成分分别是
A.血小板、白细胞B.红细胞、血浆
C.白细胞、血浆D.血小板、红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
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可见A符合题意。
【点睛】
关键点: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白细胞能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
17.队员看到终点红色丝带,这一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红色丝带反射来的光线→→瞳孔→和玻璃体→落在上面→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一定的区域→产生红线的视觉。
由此可见,视觉形成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
A.角膜晶状体视网膜B.角膜房水视网膜
C.角膜晶状体视觉中枢D.角膜房水视觉中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红线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18.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A.淀粉B.脂肪C.蛋白质D.氧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滴加碘液变蓝说明该有机物是淀粉,为正确项;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滴加碘液变蓝说明该有机物是淀粉不是脂肪,为错误项;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滴加碘液变蓝说明该有机物是淀粉不是蛋白质,为错误项;D.A为正确项,有答案,为错误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9.含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
A.蛋白质B.DNA C.染色体D.基因
【答案】D
【解析】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20.生物课上王老师指着自己受伤的左臂,幽默地说是伤了“支点”。
她所说的“支点”是
A.骨B.肌肉C.关节D.神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掌握运动的产生,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21.下列对“种”这个分类等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种生物属于一个物种
B.同种生物的雌性和雄性个体之间能够繁殖后代
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别是最小的
D.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是同一个“种”
【答案】D
【解析】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种也叫物种,种是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以及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差别最小,因此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别是最小的。
一个物种只有一种生物。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生殖后代。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因此不属于同一
22.图甲和乙是两类不同细胞的模式图,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细胞分裂过程完全相同
B.甲能够形成结缔组织,乙能够形成输导组织
C.甲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是:甲→组织→系统→个体
D.甲、乙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都是细胞核
【答案】D
【解析】甲为植物细胞,乙为动物细胞,甲细胞在分裂后期在细胞质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乙细胞从细胞膜的中央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所以甲和乙的细胞分裂方式不完全相同,A错误;结缔组织是动物体的组织,甲为植物细胞,不能形成结缔组织;输导组织为植物体的组织,乙为动物细胞不能形成输导组织,B错误;甲是植物细胞,甲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是:甲→组织→器官→个体,C错误;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甲、乙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都是细胞核,D正确。
23.图是白头叶猴,曾是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但在国家的大力保护下白头叶猴种群稳步提升。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白头叶猴的主要形式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曾是导致白头叶猴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法规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起了保障作用
【答案】A
【解析】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白头叶猴的主要形式,B正确;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曾是导致白头叶猴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C正确;《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法规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起了保障作用,D正确。
24.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位于DNA上,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每一种生物都是一个基因库,它们的基因都是相同的
D.如果因外部因素导致性状改变,这一改变的性状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答案】B
【解析】
基因位于DNA上,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不是只有一个基因,A错误;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B正确;
一种生物都是一个基因库,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并不是都相同,C错误;
如果由于外部因素导致基因改变,这一改变的基因有可能不会遗传给后代,一般生殖细胞中的基因才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点睛:解此题关键是理解在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25.某人到药店购买某种药品,营业员却因其手续不全拒售.你认为其欲购药品属于()
A.处方药B.非处方药C.外用
药D.内服药
【答案】B
【解析】
处方药按国家规定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并按医生嘱咐服用,非处方药,消费者可以根据病情自己购买,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服用。
26.2月下旬发现首例禽流感患者后,枣庄市疾控中心对全市活禽市场进行了检疫,检疫关闭发现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的部分活禽交易市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禽流感病毒属于动物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B.对活禽交易市场进行消毒处理,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对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D.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禽流感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毒、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特异性免疫等。
据此解答。
【详解】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生物体的活细胞内,营异养生活。
它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
细菌病毒,H7N9型禽流感病毒寄生在家禽和人体内,属于动物病毒,A正确;
禽流感主要通过活禽传播,因此对活禽交易市场进行消毒处理,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已确诊的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C正确;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
27.下列做法及解释不合理的是
A.真空包装食品不易变质的原因是隔绝空气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B.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微生物繁殖速度慢
C.自制酸奶过程中,应将加糖后的新鲜牛奶煮沸冷却后,再倒入酸奶并封存
D.对食物加热后再保存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原有的微生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真空包装食品不易变质的原因是隔绝空气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B、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微生物繁殖速度慢;
C、自制酸奶过程中,应将加糖后的新鲜牛奶煮沸冷却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加入适量酸奶并密封;
D、食物加热后再保存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原有的微生物,以延长保质期.
考点: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8.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
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进行如下处理,将E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D处主叶脉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
假设A、B、C、E各区域形状大小一致,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有A区、B区和E区
B.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应选取A区和C区形成对照
C.若设置A区和B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D.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C区和E区进行对照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