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卖炭翁》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卖炭翁》教学实录
01、旧知导入悉背景
师:同学们,之前所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一句“忍能对面为盗贼”,其中的“盗贼”指“公然抱茅”的顽童。

今天我们将要学的《卖炭翁》中也有“盗贼”指的是谁呢?
生:黄衣使者白衫儿。

师:为什么说“黄衣使者白衫儿”是“盗贼”?
生:因为他们用低价收购卖炭翁的炭。

师:既然是低价收购,怎么还会是“盗贼”呢?应该怎么理解。

生:因为卖炭翁有“一车炭,千余斤,”那些人只用“半匹红纱一丈绫”就强买了。

生:卖炭翁是“惜不得”的
师:这对比之下便发现这是一场……交易?
生:不公平的交易
师:请同学们做好旁批“对比”,所以说这种行为无异于“盗贼”。

这种“盗贼”有个名字叫“宫使”。

“宫使”具体做什么的呢?
生:注释中介绍唐德宗贞元末,公众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师:这位同学看书看得很仔细,借助了书本上的助读系统,请同学们在125页的注释①圈画出来。

此处简介了“宫使”以及“宫市”的由来。

同学们再看看老师展示的背景补充,做好笔记。

02、吟诵古诗知大意
师:白居易如何展示宫使强行买物的掠夺行径的呢?让我们一起诵读诗歌,初步感知大意。

请同学们先大声朗诵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生齐读
师:同学们要注意125页注释里的字音,把它标记在课文中以便读得更顺畅。

这是一首叙事的乐府诗,我们读的时候语速是快还是慢?
生:稍微慢些。

师:文中有特殊符号的要不要注意语调呢?
生:问号,要读出问的语气。

师:所以在读“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这处是设问,前半句语调往上扬,后半句语调可稍微平缓。

诵读还需要注意什么?
生:节奏划分。

师: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我们可以二二三的节奏,也可以三四的节奏。

注意语速慢一点,有语调的变化,才会诵读出一些叙事的味道。

我们男女生分开读,女生读第一段,男生接第二段。

“卖炭翁”齐。

生读
师:这就比第一次诵读有诗韵多了。

男生读得比较到位,女生还要大胆些。

这篇诗歌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可根据叙事六要素尝试概括故事。

(3分钟)
生:一个卖炭翁辛苦烧了一车炭,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不够冷炭卖不出去,希望天更冷一些。

他艰难的运到集市,最终被宫使以半匹红纱一丈绫抢夺一空。

师:烧炭、运炭、抢夺。

逻辑清晰。

其他同学有觉得自己比他好的吗?
生:一位年迈的老人在山中辛苦地烧了千余斤的炭,好不容易拉到城中卖炭,却被宫使用远远低于一车炭价值的东西掠夺了。

师:烧炭、卖炭、掠夺,用词准确。

生:一个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下,辛辛苦苦把烧好的炭拉到集市,却被宫中派来的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给掠走了。

师:同学们概括可谓各具特色,但我们概括故事既要精简更要精炼,看看老师的概括。

不过从同学们的复述可知这是个……故事?
生:可怜、凄凉、悲惨……
师:具体悲惨在哪里,让我们通过人物来探究。

诗中对人物描写极为精彩,请同学们参照句式进行多角度评析。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5分钟,)
03、品析人物习方法
生:我从“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中的人物外貌描写,看出来一个凄凉困苦的卖炭翁,看到了一个穷苦的社会。

生:老师,我在他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我还看到了一个年迈劳苦的卖炭翁。

师:这位同学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板书:卖炭翁年迈劳苦,副板书:写作方法外貌描写)
生:我从“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中人物的动作描写,看到了一个仗势欺人的宫使,一个黑暗的社会。

师:仗势欺人,用词很准确。

同学们做好笔记。

(板书:宫使仗势欺人,副板书:动作描写)
生:我从“可怜身上衣正单”和“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这个人物外貌描写的对比,看到了一个穷苦不堪的卖炭翁,一个衣着靓丽的宫使,看到了一个腐朽的社会。

师:这位同学很睿智,跳出了老师给的圈子,他提到了对比的写法。

同学们,这里除了外貌描写和对比手法,还有什么描写?
生沉思答不出。

师:有个叠词“翩翩”是什么意思?
生:注释里解释为“轻快的样子”。

生:神态描写。

师:集市里如此轻快,大摇大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宫使?
生:得意、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师:老师有个词大家看看好不好,(板书:趾高气扬,副板书:神态描写,对比)
生做笔记
师:看来大家用行动来赞同我的答案,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可重读一些关于人物神态、动作描写的关键词,加以强调。

还有同学发言吗?你可以吗?
生:我从“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中的对比,看到了一个可怜的卖炭翁,一个蛮横无理的宫使,看到了一个不公的社会。

师:同学们要相信自己啊!你举一反三的能力真强,是个聪慧的学者。

(板书:蛮横无理)
生:我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中的卖炭翁衣服穿得单薄但又想天更寒冷卖更多的炭,自相矛盾的心理描写,看到了一个无可奈何的卖炭翁,一个黑暗的社会。

师:分析得很细腻,自相矛盾的心理,同学们做好笔记。

(板书:无可奈何,副板书:心理描写)
生:我从“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这个恶略的环境描写,看到了一个生活艰辛的卖炭翁,一个穷苦的社会。

师:同学们的思维火花碰撞开了,她注意到了环境描写,真正做到了多角度分析。

(板书:生活艰辛,副板书:环境描写)
04、体悟诗情塑志向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我从大家的回答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令人同情的卖炭翁,以及令人讨厌的宫使,不禁感叹那真是一个黑暗的社会。

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

在他这首反映现实的诗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白居易呢?
生:同情卖炭翁的白居易
师:同情卖炭翁一个人吗?
生:同情劳动人民
师:什么样的人民真正需要同情?
生:底层劳动人民
生:劳苦的底层劳动人民
生:被掠夺的底层劳动人民
生:被剥削的底层劳动人民
师:担忧被剥削的底层劳动人们,白居易是同情他们的,那对剥削劳动人民的宫使呢?
(板书:同情底层劳动人民)
生:讨厌、憎恶、厌恶、批判……
师:批判宫使掠夺的行径,准确地说应该是揭露宫市掠夺的本质。

请同学们做好笔记。

(板书:揭露宫市掠夺的本质)
师:同学们,诗人几乎不露声色地讲述了整个故事,故事在高潮中戛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反而更令人深思。

请尝试概括本文主旨,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生:通过写年老劳苦的卖炭翁被仗势欺人的宫使强买一车炭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生:本文写了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炭运炭到集市却被宫使低价购买只能无可奈何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宫使掠夺本质的批判。

师:(鼓掌)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特别好。

这还是一首讽喻诗,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还有许多个卖炭翁,希望你们能从这首诗中读出一种悲悯的情怀,读懂农民的苦、诗人的痛、社会的伤。

让我们带着这份情怀,再读一遍课文,要注意读出语调的抑扬,读出语气的轻重,读出语速的缓急。

“卖炭翁”齐。

生读。

师:带着感情去读果然更有诗韵,老师还听到小部分同学在读“惜不得”的时候延长了读音,情感更明显,特别棒。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心忧天下、心系苍生的贤士。

展现民间疾苦,同情卖炭翁的白居易就是一个,希望同学们课后诵读他的《观刈麦》,多方面感受白居易悲天悯人的情怀,也以此增添我们青少年一份志气。

最后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续写小故事的作业。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