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八年级学业水平模拟
八年级地理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地理试卷共两大题13小题,满分40分。
地理与生物学的考试时间共9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2页)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
麦收时节,搭载了北斗终端的收割机在全国多地农田收割小麦。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小麦成熟时间和地球公转轨道,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地区小麦成熟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地势
C. 海陆分布
D. 人类活动
2. 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规划行驶路线,农民在夜间也可以精准收割小麦。
山东省麦收期间,夜间作业时间()
A. 逐渐变长
B. 逐渐变短
C. 先变短后变长
D. 先变长后变短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参与小麦收割能够( )
①增加小麦种植面积②有效降低人工成本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④提高作业操作精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1题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冬小麦的成熟时间由南向北推迟,原因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热量条件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而与地形地势、海陆分布、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故选A 。
【2题详解】
山东省麦收期间(6月7日-19日),位于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至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夜间作业时间逐渐变短。
故选B 。
【3题详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参与小麦收割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作业操作精度,而与增加小麦种植面积无关。
故②③④正确。
故选D 。
【点睛】我国气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于2024年2月7日上午正式开站。
下图为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环绕南极洲的大洋①、②、③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5. 某科考小组在秦岭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冰川面积变化②企鹅的生活习性③煤炭资源的勘探④因纽特人的分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的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经度范围可知,①海域经过135°W ,为太平洋海域;②海域经过90°E ,为印度洋海域,③海域经过0°经线,为大西洋海域。
综上所述,C 正确,ABD 错。
故选C 。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科考小组在南极地区的秦岭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研究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面积的变化,企鹅的生活习性,煤炭资源的勘探等,①②③正确,即A 正确;因纽特人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排除④,即排除BCD 。
故选A 。
【点睛】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城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小华同学打算暑假去攀登长城,攀登前他对某地长城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了研究。
完成下面小题。
6. 小华同学通过研究地图发现( )
A. 烽火台海拔最高,易远观
B. 关城位于山顶,易守难攻
C. 城墙沿着山脊,防御功能强
D. 道路沿陡崖建设,难度大
7. 小华同学攀登长城时会发现( )
A. ①到②的坡度最小
B. ③在④的西北方向
C. ①和②的距离约为100米
D. ③到④的海拔高差约为200米【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烽火台位于海拔650~700米之间,海拔在图中不是最高的,排除A ;关城位于两条等高线相对平行的地方,地势平坦,排除B ;城墙沿线多为等高线向低值凸出的地方,为山脊,防御功能强,C 正确;道路并没有沿等高线重合的陡崖建设,排除D 。
故选C 。
的
【7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①到②的等高线较②到③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②到③的等高线更稀疏,坡度更小,排除A;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北可知,③在④的西北方向,B正确;根据比例尺可知,①和②的距离约为500米,排除C;③位于海拔800~850米之间,④位于海拔700~750米之间,③到④的高差约为50~150米,D错误。
故选B。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2023年3月,受寒潮影响,河南多地迎来“桃花雪”。
因正值桃花盛开季节,同时又在降雪,故称“桃花雪”。
读我国1月份气温分布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及“桃花雪”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关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降水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B. 冬季南北温差大
C. 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D. 气温从北向南递减
9. 以下城市最先遭受寒潮的可能是()
A. 乌鲁木齐
B. 上海
C. 武汉
D. 海口
10. 寒潮除了能导致“桃花雪”,还会造成的影响有( )
①农作物产量降低②南方出现旱灾③气温变化大,易引发风寒感冒④北方出现霜冻现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8. B
9. A 10. D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我国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包括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所以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A 错误;冬季南北温差大,B 正确;由于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C 错误;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即从南向北递减,D 错误。
故选B 。
9题详解】
寒潮的发源地是蒙古、西伯利亚地区,乌鲁木齐临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四个城市中最先受到寒潮的影响,A 正确,B 、C 、D 错误,故选A 。
【10题详解】
寒潮南下使所经过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寒潮除了能导致“桃花雪”,还会造成的影响有北方出现霜冻现象,造成农作物产量降低;气温变化大,易引发风寒感冒;①③④正确;一般不会使南方出现旱灾,②错误。
①③④正确,D 正确,故选D 。
【点睛】受夏季风影响,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冬季受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影响,容易形成寒潮。
二、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11.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科技发展助力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在航天、粮食安全等方面成绩卓著。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西昌、太原、酒泉和文昌四大卫星发射中心。
粮食安全是现阶段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加强粮食安全也是我国目前的重要任务。
【的
(1)读左图可知,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西昌位于____省,文昌的气候类型是____;航天工业属于
____产业。
(2)读右图,分析甘肃新疆农业主产区呈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黄淮海平原农业主产区的不
利条件是____。
(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研究新型水稻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适应性。
在沙漠地区的阿克陶
县研究水稻的抗旱性,在青藏高原的格尔木市研究水稻的____。
(4)“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为确保粮食安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采取的措施有____。
(一点即可)
【答案】(1)①. 四川②. 热带季风气候③. 高新技术
(2)①. 地形或水资源②. 干旱或缺水(3)抗寒性
(4)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耕地质量、培育优良品种、加强水利实施建设等等(言之有理,一点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图和我国农产品生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省区位置
及名称、气候类型、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通过阅读左图可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第二大岛屿—海南岛上,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航天工业是研制与生产航天器、航天运载器及其所载设备和
地面保障设备的工业,是综合性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小问2详解】
从右图中可以看到,甘肃新疆主产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地形和水源的影响,产区呈狭长分布。
黄淮
海平原主产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工农业用水量大,农业主产区发展的不利条
件是缺少水资源(干旱)等。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所以应在青藏高原的格尔木市研究水稻的抗(耐)寒性。
【小问4详解】
为确保粮食安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该切实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科学种粮,提高耕地的质量和产量;加大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农田;加大对优良品种的培育;兴修水利,保证粮食的灌溉水源等。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长江、不忘黄河,一江一河,一南一北,同时并举。
材料二左图为部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水系图,右图为长江流域水系图。
(1)左图长江、黄河同发源于青海省,东流入海,其原因是受我国地势特征____的影响。
(2)甲、乙、丙河段中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河段。
(3)右图中阴影地区森林破坏会导致长江该河段发生____环境问题;黄河出现此问题的主要河段是____游。
它们共同治理的生物措施是____。
(4)右图所示区域湖泊众多,其中序号②是____湖,这些湖泊对长江流量起到调蓄作用,可以减轻长江中下游平原的____灾害。
【答案】(1)西高东低
(2)甲(3)①. 水土流失②. 中③.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
(4)①. 鄱阳②. 洪涝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概况、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我国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共同发源于青海省,自西向东分别注入东海、渤海,都东流入海,主要是由于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
【小问2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凌汛是冰凌堵塞河道形成冰坝、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凌汛多发生在河水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比如黄河上游的刘家峡至包头河段,因此甲、乙、丙河段中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甲。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右图中阴影地区森林破坏会导致长江该河段发生水土流失;黄河出现此问题的主要河段是中游,由于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稀少再加上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它们共同治理的生物措施是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长江流域湖泊众多,其中序号②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这些湖泊对长江流量起到调蓄作用,可以减轻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洪涝灾害。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年来城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以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被称为“亚洲四大热点”争端之一。
材料二南海石油、天然气储藏量超过20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矿物资源丰富,鱼类资源有1500多种,可燃冰预测储量约194亿立方米。
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海争端产生的直接原因。
南海是中国联系亚、非及欧洲国家,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材料三三沙市位置示意图。
(1)我国领土的最南端A是____(岛礁),中国在此投放有主权碑,军舰和海警执法船长期在这里巡航。
(2)图中黄岩岛是我国无可争议的领土,附近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B是____。
(3)C省包括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许多岛屿及周围海域;该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C岛屿西部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___。
(4)海峡E____是我国的内海之一。
(5)根据材料分析南海争端产生的原因是____。
(一点即可)
【答案】(1)曾母暗沙
(2)菲律宾(3)①. 台北②. 平原
(4)琼州海峡(5)资源丰富、交通要道等等(一点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三沙市位置示意图及南海丰富资源等为材料,涉及我国四至端点、隔海相望国家、省级行政中心、内海及海洋争端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疆域辽阔,其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A曾母暗沙,中国在此投放有主权碑,军舰和海警执法船不定期到这里巡航。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图中黄岩岛是我国无可争议的领土,附近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B是菲律宾。
【小问3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省级行政区C是台湾省,简称是台,行政中心是台北;台湾岛中东部多山地,西部地区则以平原为主。
【小问4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峡E是位于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它是我国的内海之一;我国还有一个内海是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所环抱的渤海。
【小问5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南海地区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等十分丰富,且海上交通便利,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这些都是南海争端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