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题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一、选择题
1. ( 2分) 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A.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 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 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 与Mg反应放出氢气
2. ( 2分) 实验表明,用碱性溶液浸泡新鲜的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根据上述原理,对刚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哪种溶液中()
A. 白酒
B. 食醋
C. 烧碱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3. ( 2分) 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图所示:
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西瓜汁显酸性
B.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C. 肥皂水可以使石蕊试剂变红
D. 草木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4. ( 2分) 下列物质放在空气中因发生物理变化而导致质量减少的是()
A. 浓硫酸
B. 生石灰
C. 烧碱
D. 浓盐酸
5. ( 2分) 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 )
A. 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 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 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
D. 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6. ( 2分) 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

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H2O
B. H2SO4
C. NaOH
D. CaCO3
7. ( 2分)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

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8. ( 2分) 为防止食品变质,常在食品包装盒中放入一小袋用来吸收水分和氧气的物质是()
A. 生石灰
B. 固体烧碱
C. 炭粉
D. 铁粉
9. ( 2分)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A. 胆汁(6.8﹣7.4)
B. 唾液(6.6﹣7.1)
C. 血液(7.35﹣7.45)
D. 胃液(0.8﹣1.5)
10. ( 2分) 向一定质量的Na2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里,逐滴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溶液的pH与溶液里Na2SO4的质量(W)随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V)变化图示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11. ( 2分) 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 用盐酸除去铁锈
D. 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的硫酸
12. ( 2分) 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其变化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3. ( 2分) 下列溶液中,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是( )
A. 烧碱溶液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氯化钠溶液
14. ( 2分) 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或加入下列物质,不能使溶液的pH显著降低的是()
A. 硫酸
B. 氯化铜
C. 氯化钠
D. 二氧化碳
15. ( 2分) 下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 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二、填空题
16. ( 3分)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这个现象说明盐酸具有________;浓硫酸能夺取木材、皮肤等物质中的水分,使其炭化,所以浓硫酸具有强烈的________,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
或衣服上,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17. ( 2分) 通过实验,我们测得了石灰水、碳酸饮料、食醋及食盐水的pH,则在图(溶液pH逐渐增大)中表示石灰水的是________,表示食盐水的是________。

18. ( 3分) (2015•湘西州)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填空:
(1)其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
(2)鸡蛋清是________性;
(3)若向一支盛有氨水的试管中滴稀盐酸,则试管中液体的PH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 ( 5分)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________色,pH________(填“>”、“<”或“=”),逐滴向锥形瓶中滴入盐酸并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盐酸过量后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
20. ( 5分)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________沿器壁慢慢的注入________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把________注入________里.浓硫酸可用来干燥一些气体,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性.
21. ( 2分) 如图所示.小烧杯乙中盛有浓盐酸.在小烧杯丙中加入某种溶液后,立即用大烧杯甲罩住小烧杯乙和丙,烧杯丙中出现了明显变化.则烧杯丙中加入的溶液可能是________
A.酚酞试液B.硝酸银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2. ( 3分)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1)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
(2)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3)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23. ( 7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D、E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NaCl;乙同学猜想:NaCl、CaCl2;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
丁同学的猜想:NaCl和Na2CO3。

【查阅资料】NaCl、CaCl2溶液均呈中性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理由是________。

(4)【设计实验】乙、丁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5)【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认为________(填“乙”或“丁”)同学的实验结论错误,原因是
________。

四、综合题
24. ( 3分)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A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B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
25. ( 5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1)[猜想或假设] 溶液的pH可能为(请将你的假设填入空格中):
①pH< 7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设计和实验] 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
物质中的________(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试纸②紫色石蕊试液③酚酞试液
(3)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湿润,然后用玻璃棒蘸
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评价] 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_同学。

指出其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
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