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三史班班会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三史”“十不准”主题班会
三年级(3)班
活动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新疆历史。
2.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小学生行为习惯“十不准”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新疆,古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之后改称新疆。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了解历史发展
1.什么是新疆三史?
2.齐读小学生日常行为“十不准”。
3.说说身边的一些事例。
全班朗诵小学生日常行为“十不
准”。
三、班主任小结:
本次主题班会目的在于让同学们认识到文明礼貌的重要性,而
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或许你觉得这个话题离你很遥远,而其实文明礼貌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文明礼貌从自身做起,让文明永伴,让我们的人生焕发光彩。
未来属于你们,未来的生活将是多么美好。
文明礼貌,从我做起;生活因文明而美好,生命因礼貌而精彩。
本次主题班会开得很有意义,也很成功,从主持人到各位同学都表现非常棒!从同学们积极投入的表现中,足以看出大家对自身素质问题的关注。
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明意识和自我提高意识。
小学生十不准
一、要诚实守信,不准弄虚作假、考试作弊。
二、要自尊自爱,不准吸烟喝酒、夜不归宿。
三、要团结友爱,不准拉帮结伙、持强欺弱。
四、要勤俭节约,不准攀比吃喝、铺张浪费。
五、要遵守功德,不准破坏公物、污染环境。
六、要仪表大方,不准染发纹身、留怪异发型、穿奇装异服。
七、要洁身自好,不准进入营业性舞厅、酒吧、游戏厅、网吧。
八、要健康上网,不准传阅不健康书刊、音像制品,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九、要崇尚科学,不准参与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
十、要遵纪守法,不准做违犯法律法规的事情
新疆“三史”是指
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
新疆,古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之后改称新疆。
新疆位居东西交通孔道,历史上十分频繁的民族迁徒和交往,导致了新疆古代居民错综复杂的种系族属和民族关系。
西域同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源远流长。
很早以前,我国的丝及丝织品便中经西域远销南亚和欧洲,古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
沿此以往,这条横贯东西的贸易通道被后人统谓作“丝绸之路”。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汉武帝刘彻为了打败匈奴,巩固其统治,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
为此他先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以加强同西域诸地的联系,共同对付匈奴。
张骞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密切了两地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不久,公元前121年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汉朝在此置武威、酒泉两郡(后改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从而切断了匈奴同氐、羌诸部的联系。
尔后汉朝同乌孙的联盟使匈奴在西域更显孤立,公元前109年,汉军将领赵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楼兰、姑师等西域重
镇。
前102年,汉军攻破大宛城(今费尔干纳),汉朝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大增。
翌年,汉朝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
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
在活动结束后,宣传委员对同学们进行了采访,听说好几位同学在活动结束回家后,都把这次活动的详细过程告诉自己的父母,并同时告诫自己的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注意文明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