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调研试卷(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调研试卷(二)
一、选择题
1.指出下面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A.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B.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略窄,宽8米。

(列数字)
C.咖啡驯化于15世纪,甜菜驯化于19世纪。

(作比较)
D.园蛛的丝细到只有一英寸的一万五千到二万分之一光景,比蚕丝细得多(作比较,列数字)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B.《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选自《野草》。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D.白居易是唐代诗人,有“诗魔”之称,《钱塘湖春行》是写早春的作品。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推动科学技术更好的发展与普及,我们今晚还将特别举行“网易科学之夜”。

(将“举行”改为“举办”)
B.河北邯郸市涉县后池村因为义务上山修路,依靠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

(在“后池村”后面加上“居民”)
C.在持续的高温笼罩中,使空调用电需求持续增大,北京、天津、山东等多地电网负荷刷新了历史记录。

(删去“多地”)
D.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分布在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都可以采到。

(删去“分布”)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倶净,天山/共色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小屋粗制烂造
....建造起来的。

....,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
B.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
..和压抑。

..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顿
C.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含首低眉
....,敬重有加,内心的期
望扩大到诚惶诚恐
....的地步。

D.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
..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
麻木不仁,神秘莫测
....。

二、名句默写
6.(9分)按要求默写。

(每题1分,共8分)
(1),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2)蒹葭萋萋,。

(《蒹葭》)
(3)月黑雁飞高,。

(卢纶《塞下曲》)
(4)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
,,。

(鲁迅《故乡》)
(5)《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中,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两种植物的情态且即景生情的句子是:
,。

(6)《关雎》中,统领全文,运用起兴手法表达小伙子对心仪姑娘热烈追求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
之洲。

,。

(7)《与朱元思书》中,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向往的句子是:
,;,。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古诗中有许多表达文人墨客理想、抱负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三、字词书写
7.给加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_____)不见曦.(____)月沿溯.(____)阻绝素湍.(____)
飞漱.(_____)其间属.(_____)引凄异泪沾裳.(_____)
四、诗歌鉴赏
......
8.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飘转出“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景物单调,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感受。

2)这首诗中运用典故的是哪两句?
五、文言文阅读
9.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①,鼓琴而歌。

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

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

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

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摘自《列子》)
注释:①鹿裘带索:形容衣服粗陋,多指隐士之服。

1)解释下列的加点词。

(1)鼓.琴而歌
(2)行年
..九十
(3)能自宽.者也
2)翻译句子。

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

3)在下列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断开,断三处。

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4)用自己的话说说荣启期的三乐是什么。

10. [甲]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
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3)翻译下面句子。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六、现代文阅读
11.(二)
我有一位好朋友,很苦恼,因为他与父亲的关系很僵,父子俩常面对面地坐着,一两个小时没一句话可说。

朋友认为父亲不理解他,换句时máo()的话来说,就是父子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

最近,朋友受公司派qiǎn(),要到南非的开普敦去工作。

他回到家里,吃完饭,父子俩又面对面地坐在沙发上,谁也不说话。

过了一会儿,儿子开口了:“爸,我想跟您谈一件事!”
“什么事?”父亲(平静、安静)地问。

“我要到开普敦去工作了。


“哦,我知道了。


停了一会儿,父亲问道:“什么时候走?”
“后天。


“哦,我知道了。


“那……什么时候回来?”父亲往前(挪了挪、靠了靠),急切地问。

“我不知道。


“哦,我知道了。

”父亲说这句话时,儿子看见父亲眼里(噙、含、闪)着泪花。

房间里又沉寂下来
了。

过了一会儿,父亲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摇晃着走向书房。

儿子看着父亲摇晃的背影,眼睛也有些湿润,想喊住父亲,但终究没有说出口。

过了一会,父亲从书房走了出来,手中拿着一本《世界地图册》和一支钢笔。

走到儿子面前,有些激动地问:“开普敦在哪里?”
儿子拿过地图册,指着说:“看,就在这里!”
“在这里……”父亲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用笔在开普敦所在的位里点了一个红点,又在镇江所在的位里点了一个红点,然后画了一条红线,将镇江和开普敦连接起来。

父亲眼噙着泪水,哽咽着对儿子说:“在我想你的时候,我就看看这张地图上的两个红点一条红线!”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时máo()派qiǎn()。

2)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线,使语句更加流畅。

3)文中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
4)全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如何理解?
5)试给选文起个题目:________
12.说“帘”
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分外地感动幽绝,瓶花妥帖,十分宜人。

这小天地起了变化,还不是这帘在起作用吧!
说起帘,这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与其说得率直点,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真是变化无端。

上个月老妻去世了。

“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

”去年的今日,她卧病家中,而今日已是人去楼空。

我踏入她的卧室,见了帘影依然,就吟出了古人这句词来。

与那句“重帘不卷留香往”的少年情怀,真是伤心人惟有自家知了。

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美人,帘底纤月,帘卷西风,隔帘双燕,掀帘出台,等等,没有一件不教人遐思,引人入画。

“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用。

帘呢?更是灵活了,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了它,就不一样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要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是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

因帘而产生了许多的故事:“珠帘寨”“水帘洞”,以及一些因帘而产生的许多的韵事,真是洋洋大观。

我说,帘与恋音同,帘者恋也,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欣赏的画本。

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闷人的塑料窗帘,清风畏至。

而帘呢?珠帘太豪华,徐森玉老先生告诉我,清代的山西老财家,还是用它。

水晶帘没有见到过,那最细的要算虾须帘,如今已入住博物馆。

单就湘帘,杆帘来说,通风好,隔景好,帘影好,遮阳好,留香好,隔音妙,而且分外雅洁……几乎可说有帘如无帘,可说是有景与无景,静止的环境,产生了动态,而动态又因声、光、影、风、香等起了千变万化的幻境,叹为妙用啊!
帘的美,还要配合着帘钩、帘架,“百尽虾须上玉钩”,虽未说出什么帘架,想也不会太寒酸的。

至于“草色入帘青”,疏帘听雨,那也必然是很雅洁的竹帘了。

“珠帘暮卷西山雨”,只能在滕王阁上方得体。

帘上绣花的绣帘,缺少空透,棉帘、布帘,只求实用。

而帘上画画称画帘,但我总不太欣赏它,似乎多此一举,用假景来扰乱真情了。

素帘起的变化,那真是移步换影了。

1)整体感知文章,说说作者借说“帘”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2)从全文来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帘”的哪些功用?
3)文中引用了不少古诗文,这种引用有什么好处?
4)有人说,建筑师将房子的四壁打穿,装上窗子,就是为了使屋子明亮透光,而你们偏偏要多此一举,再为窗子装上帘子,又把它遮起来。

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的?
七、语言表达
1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之(_____)
(2)与民由.之(_____)
(3)威武不能屈.(_____)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____)
(5)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
(6)衡于虑,而后作.(_____)
(7)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
八、作文
14.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这个世界,你会有不同的见解,新的认知。

请你以“不一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补全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6.(8分)(1)羌笛何须怨杨柳
(2)白露未晞
(3)单于夜遁逃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鸢飞戾天者
解析:(8分)(1)羌笛何须怨杨柳
(2)白露未晞
(3)单于夜遁逃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字词书写
7. zhàng xī sù tuān shù zhǔ shāng
四、诗歌鉴赏
8.1)A
2)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五、文言文阅读
9.1)(1)弹奏(2)经历的年岁(3)宽解,宽慰
2)有的人出生没有见到日月,无法幸免(死在)襁褓中。

3)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4)一乐是幸生为人,二乐是幸生为男人,三乐是活到九十了。

10.1)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
2)D
3)(1)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

(2)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4)A
六、现代文阅读
11.1)髦遣
2)平静;挪了挪;噙。

3)铺垫、伏笔;文中写朋友认为与父亲有很深的代沟,认为父亲不能理解他,其实是自己对父亲的了解太少。

4)全文叙述了朋友将要去开普敦工作,告诉父亲即将远行,父亲尽管言语简单,可是表现出了他对儿子的牵挂、疼爱与思念。

父爱与母爱是有区别的,父爱常常不善表露,但更显深沉。

所以不应责怪父亲对自己不理解,应从自身思考是否对父亲的关爱太少。

5)父爱
12.1)对亡妻的怀念,对“帘”的喜爱和赞美。

2)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而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

还能增添诗情画意
3)引用古诗句,使全文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同时,又与文章所要说明的对象相吻合。

4)言之有理即可。

七、语言表达
13.(1)(教导、训诲) (2)(遵循) (3)(使屈服)(4)(选拔,任用)(5)(常常) (6)(奋起,指有所作为)(7)(在国内)
八、作文
14.不一样的风景
炎炎夏日,热浪拂不平那躁动火爆的心。

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地面,路上已经没有几个行人,只有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冲着对方大声鸣笛。

刚上完培训班的我,百无聊赖地趴在车后座刷着手机,车里的冷空调呼呼地吐着冷气。

看着车窗外的烈日,心中莫名地升起一股无名火。

车在一个红绿灯前停了下来,开车的老爸不耐烦的拍了两下喇叭,倒在座位上,这样的天气谁不这样!好不容易过了这里,到了下一个十字路口时,又是红灯!老爸猛地拍打着喇叭,对着红绿灯骂了几句。

我被正走在斑马线上的一个小姑娘吸引了注意――她应该是一名志愿者,看样子和我差不多大,她穿着红色的马甲,戴着一顶红色的小帽子,很瘦,宽大的马甲越发显出她的渺小。

她的身边是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老人的背已经驼了,手上拿着一根拐杖,慢悠悠地往前走着。

女孩一手扶着老人,一手打着伞,手上的伞全倒在老人那边,自己全部暴露在毒辣的太阳下,接受阳光的“洗礼”。

女孩不急不躁,扶着老人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移动。

她走到了我们的车前,我看见汗水早已顺着她的额头流到耳根,红色的马甲全湿了,她全然不顾这些,目光坚定地向前走着。

前面的绿灯开始闪烁了,女孩腾出一只手来,伸向对面的车辆,那纤细的手指仿佛有魔力,所有的车都停了下来,温柔地注视着这一幕。

那一刻,我认为女孩就像一个巨人!
知道他们俩过完马路上了人行道,所有的车辆才启动缓缓地往前开,我回头看了看女孩,她的马尾辫是如此有活力。

那个女孩被汗水浸透的身影,是夏日的一缕清风,更是人生路上最美丽的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