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
八年级语文(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分)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25道小题。
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其中,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写;笔答题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相应位置作答。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19 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 年,可能是有记载.(zài)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B.要是猛然看见一排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恹恹.(yàn)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C.这三种情感就像飓风一样,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pīn)临绝望的边缘。
D.他踌躇.(chú)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
..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B. 高原上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坻
....。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拔涉
....的行旅。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经典诗句,有的是诗人妙手偶得
....,但大多是字斟句酌后的结晶。
B.崂山上有的石头像极了某种动物,惟妙惟肖
....,让游客赞叹不已。
C.面对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他却无动于衷
....,实在不该。
D. 做人要诚实,不要等到谎言被戳穿时,张目结舌
....,落荒而逃。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复兴号动车组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其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B.为遏制新冠疫情扩散,意大利卫生部民众外出必须佩戴口罩的法令。
C.《平凡的世界》塑造了普通人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D.十四五规划时期,是中国迈向全面现代化历程中的重要历史位置。
5.请在横线处补写诗文,完成古诗文积累卡。
(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7小题。
(5 分)
为了加深中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了解,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枫叶学校初二(1)班开展了"身边的文化遗产"系列活动,现邀请你参加其中之一的"对对联"活动。
材料一∶对联又称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材料二∶上下联的区分方法
A.张贴区分法∶张贴在右侧的是上联,张贴在左侧的是下联。
B.平仄区分法∶上联的尾字一般是仄声,即三声或四声;下联的尾字一般是平声,即一声或二声。
C.时间区分法∶时间在前面是上联,时间在后面是下联,如辞旧岁、迎新春之类。
6.老师只给出了上联的前半部分∶保护文化遗产▲__,
现在需要你从"义不容辞""刻不容缓"中选择一个词语填在上联的▲处,你认为"材料二"中对你有帮助的区分法选项是(2 分)
7请你用上第(1)题中的两个词语及"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将老师的对联补充完整。
(3 分)保护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本题满分51 分】(一)诗词阅读【本题满分6 分】
8.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天接云涛连晓雾"描写了眼前云海连接拂晓晨雾的真实美景。
B."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学习作诗,却没有写出惊人的佳句。
C."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现了词人消极的避世、游仙思想。
D.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表现了其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抒发了诗人对周瑜的赞美之情。
B."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欧阳修《采桑子》)描写了颍州西湖春水碧绿、流转延绵的美好风光。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流露出词人对繁华易尽的无奈和对燕忘旧识的伤感。
D."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描写了诗人因中原沦丧而衣冠不整的悲惨境地。
(二)名著阅读【本题满分6 分】
10.小语同学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被神奇的昆虫世界所吸引,为其中四种昆虫创作了一首小诗。
请你根据他的描绘选出与各序号对应的昆虫选项。
(3分)
走进昆虫世界,我遇见了你———
①,你是雍容华贵的禁食主义者,传宗接代就是你活着的全部意义;
②,你是多么细心又挑剔,为了孩子的第一口食物,不辞辛劳地用长嘴开凿着深井;
③,你年轻时辛勤采蜜,年老时甘当看门人,一生都在为家庭尽心尽力;
④,你若为雄是搬运工,你若为雌是面包师,你们齐心协力,是昆虫界的模范夫妻。
感谢遇见!你们,让我读懂了一首生命的诗篇。
A.①大孔雀蝶②象态橡栗象③隧蜂④米诺多蒂菲
B.①象态橡栗象②隧蜂③米诺多蒂菲④大孔雀蝶
C.①大孔雀蝶②隧蜂③象态橡栗象④米诺多蒂菲
D.①象态橡栗象②米诺多蒂菲③隧蜂④大孔雀蝶
11.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请你结合实例对此简要分析。
(3分)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6分】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天子且.至且∶况且《周亚夫军细柳》)
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毛发(《愚公移山》)
C. 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得志,与民由.之由∶自由(《富贵不能淫》)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以.备胡(《周亚夫军细柳》)
B.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c.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夫环而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6 分】
范蠡事①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竞灭吴,报会稽②之耻。
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为此事也。
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
不然,将加诛于子。
"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
"乃装轻宝珠玉,自与其属乘舟而去,终不反。
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释】①事∶侍奉②会稽∶古地名,春秋时期吴国、越国故地。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B. 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C. 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D.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范蠡尽心竭力侍奉越王勾践,最终灭了吴国,被封为上将军。
B.勾践称霸以后,范蠡写信辞别,请求死罪,是明智保身之举。
C.范蠡认为勾践在会稽受辱时,自己免于一死,是因为有幸逃脱。
D.勾践把会稽山作为范蠡的封邑,是对他的表彰。
1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乃装轻宝珠玉,自与其属乘舟而去,终不反。
(五)现代文阅读(9分)
故宫"梁上"之龙周乾
①北京故宫不仅呈现出精美的建筑艺术,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养性殿房梁上的钱龙即为其中典型的代表。
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的养性殿,是乾隆退位后的寝宫。
养性殿房梁上的钱龙,位于明间脊垫板的侧面,由铜钱串成龙的造型,长约2米,张牙舞爪,做腾云驾雾状,形象威武,极具震慑感。
钱龙上方的脊檩侧面,则挂有大长条红缎绸,显示浓厚的喜庆之意。
养性殿房梁的钱龙是我国迎祥纳福文化的体现。
②钱龙属于我国古代厌胜文化。
厌胜属于古代迷信行为,即古人通过某种物件来"压制"使用者认为的敌害鬼魅,并达到消灾纳福的目的。
厌胜物又名镇物,较早地出现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编《汉书》内,其卷九十九载有王莽制作的一个形似北斗形状的器物,称之为威斗,用作打仗退兵时的厌胜物。
我国古代工匠在建筑施工快要完成时,往往会在房梁(屋顶)安放包括不同类型的厌胜物,铜钱即为其中之一。
厌胜钱一般用的是非流通的货币,主要用于吉利品或辟邪品,其文字和图案都有特殊的意义。
养性殿房梁上的铜钱直径约为 2.8厘米,呈外圆内方孔形,寓意"天圆地方";铜钱上有一道一道的挫痕,说明是新铸的铜钱,并没有流通使用。
类似的,故宫内其他宫殿如宝华殿、慈宁宫、养心殿等屋顶内也有厌胜钱,多置于宝匣中,上有"天下太平"字样。
上述铜钱在建筑屋顶的使用,寓意帝王对国泰民安的祈盼。
③钱龙上方的红缎绸反映了我国传统"上梁大吉"民俗文化。
我国古建筑的施工到了安放屋顶大梁的工序时,工匠们会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来表达对建筑稳固长久的祈盼,这种仪式即为"上梁大吉"。
安放大梁是古建筑施工的一项重要工序,不仅寓意建筑施工到了收尾的关键阶段,而且还决定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
大梁安放位置准确、接缝严实,则有利于建筑整体稳固长久。
我国民间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本意也是说明上梁安放的重要性。
乾隆时期养性殿的营建也包含"上梁大吉"民俗。
④钱龙还是我国古代皇权文化的体现。
龙的特殊形象赋予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认为龙具有非凡的能力,是消灾驱邪的保护神。
古代帝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常常自诩为真龙天子,来标榜自己与龙一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帝王所使用的宫殿建筑内也大量饰以龙的形象。
以故宫太和殿为例,太和殿为明清帝王举行国家重要典礼的场所,其屋顶正吻、瓦面、梁架、立柱、台基、栏板、宝座、屏风等位置均包含有龙的纹饰,数量达上万条。
养性殿房梁上的钱龙由铜钱串成龙的形状,且钱龙与乾隆谐音,寓意乾隆皇帝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因而体现了浓厚的皇权文化。
⑤由上可知,养性殿房梁上的钱龙是古代帝王美好愿望的反映,更体现了我国古代厌胜文化、民俗文化、皇权文化等多种文化,因而有着重要的保护意义。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厌胜行为,体现了古人消灾纳福的美好意愿,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迷信行为。
B.宝华殿、养心殿等屋顶内厌胜钱上的"天下太平"字样,能够使国泰民安。
C. 工匠们举行"上梁大吉"的隆重仪式,是对建筑稳固长久的美好祈盼。
D.养性殿钱龙上方挂的红缎绸,能够反映"上梁大吉"的民俗文化。
19.下列对第④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段主要说明了钱龙是我国古代皇权文化的体现。
B.帝王所使用官殿建筑内大量饰以龙的形象,是帝王对自己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标榜。
C.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太和殿是明清帝王举行国家重要典礼的场所。
D.养性殿房梁上的钱龙,以铜钱串成龙的形状,既有与乾隆谐音之意,也有乾隆皇帝统治地位至高无上之意。
.·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题目"故宫'梁上'之龙",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醒目突出,一目了然。
B.第①段画线语句使用了摹状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地说明了钱龙的造型及长度。
C. 第②段"养性殿房梁上的铜钱直径约为2.8厘米"中的"约",虽然表示估计的数字不十分准确,但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采用空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养性殿房梁上的钱龙作为我国古代厌胜文化、民俗文化、皇权文化的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18分)
萧萧白杨
①白杨树大约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
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
于是,那些枝枝叶叶们仿佛都有了方向,一起喊着号子似的,挤着挨着,几乎垂直地把丫枝也伸向云朵。
在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是逃兵,哪怕一点点的异心,它们都没有。
它们好像懂得自律,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向上,向同一个方向。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生长出来的。
南方有佳木,这些佳木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
而白杨呢,白杨自律。
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乃至庄严,委实是穆穆君子风。
③一棵棵白杨,整整齐齐地立着,树与树之间,又是疏朗的,没有杂乱树枝彼此缠绕相扰。
每一棵树,都那么独立。
因为独立,彼此之间就有了空间,就可以让风穿过去,让阳光穿过去,让视线穿过去。
在白杨树林里漫步,会觉得自己整个人被打开了。
从视野,到心胸,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明亮。
④白杨又是那样洁净。
叶子和叶子之间,不那么相互倾轧,彼此都能完整地承载阳光照拂,站在树下,仰视树顶,每一片叶子都像是纯银锤出来的,在阳光下闪着结实的光芒。
还有那白色树干,光洁,笔挺。
⑤南方的湖滩上,江堤下,也有杨树,那是意杨,属于引进的外来物种。
意杨生长快,颇具经济价值,所以在南方广为种植。
和白杨相比,意杨是俗气的,格调不够。
怎么说呢?意杨不仅树干的颜色要浑浊一些,还有枝丫伸展也无章法,就是一副嘻嘻哈哈张牙舞爪的模样,不懂规矩。
⑥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____、疏朗与____。
它就像从古代走来的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谦和,可是又充满力量。
⑦去交河故城时,我见到了久违的白杨,在吐鲁番的一条水泥路边停了车子,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
心里轻声问道∶白杨,你好!
⑧交河故城是唐朝的安西都护府遗址,地址在吐鲁番。
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
我想,每一个被朝廷派遣去往安西都护府的文武官员,在出塞之后,远远看见的一树绿色,一定是蔚然在西域大地的白杨了吧。
⑨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从长安出发、迢迢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身处寂寥环境中的人,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
⑩"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大观。
那是岑参第二次出塞,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来到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下任判官。
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
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
⑪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
新叶。
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于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
⑫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原文有删改)
21.结合上文内容,在第⑥段空格处补写两个词语,使其语意完整;并简要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22.本文主要写白杨,第⑤段却写意杨,有何用意?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4分)
2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6 分)
(1)站在树下,仰视树顶,每一片叶子都像是纯银锤出来的,在阳光下闪着结实的光芒。
(2)在吐鲁番的一条水泥路边停了车子,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
24.联系全文,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4 分)
身处寂寥环境中的人,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
三、写作【本题满分50 分】
25. 作文∶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命题作文
朱自清的父亲,在月台爬上攀下,替他买橘子;鲁迅的恩师藤野先生,对来自弱国的他关怀备至;汪曾祺昆明求学时的房东母女,给他送带着雨珠的缅桂花……
你的生活经历中,有谁令你铭记,有什么事打动了你,有什么细节历历在目?请以"刻进记忆中的人"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自命题作文
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梦想,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鼓励,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陪伴,有人说助力成长的是挫折…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或叙写经历,或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