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孙权劝学》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于他没有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作品简介。

3.写作背景。

4.读准字音。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

(1)先自己试着疏通文意,不清楚的地方做好标记。

(2)4人一组,互相检查,查漏补缺。

(3)教师巡视,然后出示重点词语及课文翻译的课件,针对学生疏通过程中的难点,
重点讲解。

3.概括情节,理清结构。

【明确】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
他结为朋友的故事。

"学"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四、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大有长进,令人刮目相看
鲁肃赞学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熟读课文重点词语及翻译。

3.课后搜集关于孙权、吕蒙、鲁肃的故事,在阅读分享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背诵。

2.检查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翻译。

3.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从细节处探究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文章的主旨。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揣摩人物语言。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感情。

(1)孙权一劝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明确】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不可不学"一句语气应该加重一些,以表明学习的必要性。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寻找借口不愿学习,为下文设伏。

(2)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
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明确】"邪"后的感叹号,语气强烈,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肯定的意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

意思是说:你误解了,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不过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罢了。

"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孙权接着以自己读书的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他鼓励吕蒙求学,循循善诱,言辞恳切,难怪吕蒙"乃始就学"。

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可见一斑。

(3)鲁肃赞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明确】仅仅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讶的神态。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

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鲁肃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

2.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语言描写、神情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明确】孙权﹣﹣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严格要求,在劝吕蒙学
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虎虎有生气,胸怀坦荡,机敏精干,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极像一位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在认可吕蒙的好学之后,一定要"拜蒙母,结友"才告别。

三、探究手法,体悟反思
1.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哪些特点?
【明确】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有以下特点:
(1)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

(2)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3)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

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

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是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

后文中鲁肃与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惊讶都略去不写。

2.请你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明确】(1)抓紧时间,发奋学习。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
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同学们也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2)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

(3)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4)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四、板书设计
孙权一劝(详写)﹣不学(恳切)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孙权二劝(略写)﹣就学(关心)刮目相看
鲁肃赞学(侧面描写)结友(惊叹)非复吴下阿蒙
五、布置作业
1.请你积累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示例】(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书到用时方恨少。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知识就是力量。

(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7)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2.完成相关同步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