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理解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但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成和勤奋成就了他的金天。

母亲因此而骄做,她就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催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

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

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他把母爱比作________。

(2)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________。

(3)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4)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
(5)短文是按________的顺序写的。

【答案】(1)一根穿针线;
(2)表明省略的话 ;
(3)和母亲交流感情等。

(4)教会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5)事情的发展顺序。

【解析】【分析】(1)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
不是同一类事物。

(2)省略号的作用:①表明省略的话②列举的省略③表明说话断断续续。

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3)、(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来判断。

故答案为:(1)一根穿针线;
(2)表明省略的话 ;
(3)和母亲交流感情等。

(4)教会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5)事情的发展顺序。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阅读瞭望塔。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瀚的大西洋上行驶。

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

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听,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走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走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

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

放弃吧,他对自己说。

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

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

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

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的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

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2)船长为什么会得到黑奴小孩如此深刻的信任呢?
(3)船长为什么会把别人的信任看得这么重呢?
(4)你是怎么理解“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可举例说明。

【答案】(1)这是因为孩子相信船长,船长感到无比的幸福。

(2)是因为平时船长非常的慈祥和善良。

(3)因为船长认为被别人相信是幸福的。

(4)我二年级转学到了实验小学,那时我对班上的任何人非常陌生.老师知道我原来是学校的班长,因此让我当数学课代表。

其实我知道,班上有3个数学比我好的同学,但是老师却对刚来的我那么信任。

从此以后,老师越来越信任我,我也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

老师,谢谢您!被人相信真的是一种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光荣!
【解析】【分析】(1)理解句子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2)、(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这是因为孩子相信船长,船长感到无比的幸福。

(2)是因为平时船长非常的慈祥和善良。

(3)因为船长认为被别人相信是幸福的。

(4)我二年级转学到了实验小学,那时我对班上的任何人非常陌生.老师知道我原来是学校的班长,因此让我当数学课代表。

其实我知道,班上有3个数学比我好的同学,但是老师却对刚来的我那么信任。

从此以后,老师越来越信任我,我也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

老师,谢谢您!被人相信真的是一种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光荣!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2)、(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阅读理解。

献你一束花
冯骥才
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

难道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她一直垂着头。

前四天,她从平衡木上打着旋儿跌在垫子上时,就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

现在她回国了,走入首都机场的大厅,简直要把脑袋藏进领口里去。

她怕见前来
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她的崇拜者,每次出国经过这里时,都跑来帮着她提包儿……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
这次世界性比赛,她完全有把握登上平衡木和高低杠“女王”的宝座,国内外的行家都这么估计,但她的表演把这些希望的灯全都关上了。

两年前,她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夹在许多名扬海外的姑娘们中间,不受人注意,心里反而没负担,出人意料地拿了两项冠军。

回国时,就在这机场大厅里.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

许多只手朝她伸来,许多摄影机镜头对准她,一个戴眼镜的记者死死纠缠着问:“你最喜欢什么?”她不知如何作答,抬眼看见一束花,便说:“花!”于是就有几十束花朝她塞来,多得抱不住。

两年来多次出国比赛,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牌回来,迎接她的是笑脸、花和摄影机雪亮的闪光。

是不是这就加重她的思想负担?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

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开精神的压力。

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

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

她失败了,并且跟着在下面其它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本来她怕见人,走在队伍最后,可是当她发现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她时,她感到冷落,加重了心中的沮丧和愧疚,纵使她有回天之力,一时也难补偿,她茫然了。

是啊,谁愿意与失败者站在一起。

忽然她发现一双脚停在她眼前。

谁?她一点点向上看,深蓝色的服装,长长的腿,铜衣扣,无檐帽下一张洁白娴静的脸儿。

原来是机场那女服务员。

正背着双手,含笑对她说:“我在电视里看见了你们比赛,知道你今天回来,特意来迎接你。


“我真糟!”她赶紧垂下头。

“不,你同样用尽汗水和力量。


“我是失败者。


“谁都不能避免失败。

我相信!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

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

”女服务员的声音柔和又肯定。

她听了这话,重新抬起头来。

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缤纷的花捧到她的面前。

浓郁的香气竞化作一股奇异的力量注入她的身体。

她顿时热泪满面。

怎么?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1)选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选文第2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4、第5两段在记叙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选文第12段中“奇异的力量”指什么?
(5)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答案】(1)一位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比赛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

(2)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地表现运动员此时沮丧、愧疚的心理。

(3)插叙;交代女运动员以往获得冠军的经历及此次失败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为下文女服务员献花作铺垫。

(4)女服务员给予她的安慰和鼓舞。

(5)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告诉读者,别人在失败时我们更应给予
支持和鼓励;照应开头。

【解析】【分析】(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语段采用插叙的写作方法。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一位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比赛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

(2)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地表现运动员此时沮丧、愧疚的心理。

(3)插叙;交代女运动员以往获得冠军的经历及此次失败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为下文女服务员献花作铺垫。

(4)女服务员给予她的安慰和鼓舞。

(5)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告诉读者,别人在失败时我们更应给予支持和鼓励;照应开头。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
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

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

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

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母亲的负担,尤其大姐那笔不小的开支和她班主任对欠款学生鄙夷的面孔也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全家人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

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
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陈家满目窘迫、凄凉。

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

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恐惧,男人缩了缩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是她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妈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

他们太穷了,她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

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

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

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重地叹了口气。

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

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么,不用还。

”“不,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子他妈已经好了,家里好过多了。


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

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

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一辈子也不安心。


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佩,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1)写出具体表现“陈家满目窘迫、凄凉”的句子。

(2)选择短文画横线部分理解正确的句子()。

A. 母亲太狠心,这样做简直是要断了陈家的后路。

B. 母亲太绝情,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3)短文第七自然段写到母亲“沉重地叹了口气”,母亲叹气的原因是()。

A. 陈家满目窘迫、凄凉,根本无力还债
B. 陈家女人病倒,家境艰难
C. 前去向陈家讨债,实属无奈之举
(4)短文第十自然段写道:“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这“疑问”是什么?(5)“熠熠生辉”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美丽如金子般的心”的意思是________。

(6)为什么“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佩”?写写自己的理解。

(7)请为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答案】(1)唯一值钱的……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

(2)A
(3)C
(4)陈家的钱不是已经要回来了吗,怎么陈家男人今天又来还钱?
(5)母亲的善良品格光彩闪耀;母亲那颗善良的心像金子一样美丽
(6)因为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母亲所做的一切。

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她在要回钱并帮我们交完学费后,又去挣钱送给陈家。

母亲的仁爱令我敬佩。

(7)讨债
【解析】【分析】(1)、(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6)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7)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故答案为:(1)唯一值钱的……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

(2)A(3)C
(4)陈家的钱不是已经要回来了吗,怎么陈家男人今天又来还钱?
(5)1、母亲的善良品格光彩闪耀2、母亲那颗善良的心像金子一样美丽
(6)因为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母亲所做的一切。

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她在要回钱并帮我们交完学费后,又去挣钱送给陈家。

母亲的仁爱令我敬佩。

(7)讨债
【点评】(1)、(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6)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7)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5.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半吨煤(节选)
我念初二的时候,每月的零用钱是5元,即使是在物价便_______(biàn pián)宜的1987年,也做不了什么,因此,那时的我很想挣点钱,为自己买双球鞋。

就在这时候,机会来了。

亲戚用车送来半吨煤,和在一块空地上,为了把煤运上30多级台阶,再把它倒进坡顶上的煤棚,父亲让我守着煤堆,自己去找民工。

我问一旁的母亲()搬()运需要多少钱()母亲说是15元钱()我立刻说()为什么不找我来做()
觅工失败的父亲皱着眉头回来,一听母亲的转述,他喜笑颜开地拍拍我,答应_______(yīng yìng)我们两人一块儿干,15元钱全归我。

”这桩生意全归我了!"当时我十分高兴,马上和父亲拉了钩,生怕他反悔。

半吨重的煤大约高一米,呈圆锥状,对比一下父亲找来的筐子,估计满满的五六筐就能搬完,当我满怀信心往筐里添煤时,父亲笑了,他要我试着提提。

天哪,我用了吃奶的气力,才八成满的筐子居然只轻轻颤了颤,在我倒吸一口冷气时,父亲把筐里的煤捡一部分
出来,边捡煤边说:"慢慢来,儿子。


我从没用过扁担,以前住郊区时,见农民日日地担着,轻描淡写一般,可真把百十斤的煤块装上,加上它一荡一荡时,我的肩骨针扎一样疼。

可少年人的倔强让我憋着,涨着红脸朝前走。

好容易上了台阶,还要用手抱着煤块扔到齐腰高的棚里去,说实话,我很害怕不能兑现诺言。

最后的两担,是母亲换了我,才和父亲共同完成的。

那时,我的肩头已经磨出血泡,大大咧咧的父亲兴奋地拍我的肩头,疼得我龇牙咧嘴。

母亲把15元钱给我时,我真的很内疚,我才体味到什么叫劳动的艰辛。

从此以后,每一张钞票我都很珍惜,我学会了节约。

更关键的不是这些,当我看到那些搬运工人搬运煤的时候,我心中涌起一股咸味,不只是汗,还有血的气息。

学会爱他人,体验贫困,就是那半吨煤教会我的。

(1)给文中加线的句子标上标点;
(2)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认真阅读短文后填空。

①”我"挣钱是因为“我”想________。

“我”和父亲、母亲一起运送了________,挣了________元钱。

②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觅工失败的父亲皱着眉头回来。

觅: ________
②说实话,我很害怕不能兑现诺言。

诺言:________
(5)“母亲把15块钱给我时,我真的很内疚,我才体味到什么叫劳动的艰辛。

”“我”很“内疚”,“我”“内疚”什么?
(6)“我”通过运半吨煤挣了钱后都有哪些收获?
【答案】(1),? 。

:“ ? ”
(2)pián;yìng
(3)买双球鞋
;半吨煤;15
;就在这个时候,机会来了
(4)寻找。

;应允别人的话。

(5)因为开始时我答应我来做,结果父亲和母亲都帮着我做,并且干这活很累。

这钱应该每人一份,我却一人得了这15元。

(6)学会了节约;体味了劳动的艰辛;学会了爱他人,体验贫困。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6)谈自己的收获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 。

:“ ? ”
(2)pián;yìng
(3)①买双球鞋;半吨煤;15;②就在这个时候,机会来了
(4)①寻找。

②应允别人的话。

(5)因为开始时我答应我来做,结果父亲和母亲都帮着我做,并且干这活很累。

这钱应该每人一份,我却一人得了这15元。

(6)学会了节约;体味了劳动的艰辛;学会了爱他人,体验贫困。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在山那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跌的。

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觉,是在城里永远体会不到的。

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亲切温柔地呼唤:“琳琳,这儿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回到城里别忘了呀!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呜,各家各户陆续打开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挎着一大篮衣服相邀来到小河边。

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稚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

奶奶到小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

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

这时候,一头是菜一头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我们喜洋洋地回了家。

遇到乡亲们我就有了“玩具”,我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经常得到的是一些野花成一些菜花,我用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